肉宅屋

27营生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第二十七章营生
    阿母与我每天一大清早到公车站牌附近摆摊。生意最好的时候,除了周末便是上下班这二个时段,因此我小学的日子没有一天是准时去学校上课,放学也得直接赶去帮阿母的忙,她才能得空回家煮晚餐。学校老师都了解我家中的情形,骂归骂,也算是默许我每日迟到这件事。
    那时期,台湾的经济是以农业发展为主,除了我家是靠摆摊贩营生,班上多数同学家中都是务农的。每每农忙或是到了秋收的季节,几乎三分之一的座位都是空的。同学们大多无法准时来上课甚至旷课,都是司空见惯。当学校有考试的时候,老师才会规定所有同学不能迟到,若是缺考,必以零分计算,没有通融补考。
    平日里,无论是毒热的酷暑、严寒的冷冬,或是因为顾摊无法准时用餐,饿到二眼发昏前胸贴后肚,我都能忍着。独独难以忍受的是,有三、四个年龄与我不相上下的小孩,常常趁阿母不在摊位上时故意来欺负我。他们有时是言语辱骂,有时还甚至用小石子攻击,笑我是没有阿爸的小孩,还嘲讽阿母是不要脸的女人。
    带头的是一个大我一岁左右,比我高半个头的女孩,阿母认识她的父母。我真恨,为什么他们的阿爸没有被徵去当军伕,为什么死的不是他们的阿爸,更怨为何我阿母没有好好的守寡,害我便成笑柄!我很想好好跟他们打上一架,却碍于不能弃摊子不顾,只能忍气吞声,直到那一天我终于抓到机会。
    每当他们辱骂我时,免不了双方唇枪舌战一番,他们以此为乐。当我心中有了报仇的计策之后,故意忍着不回嘴好多天,终于等到那日天赐良机。
    那天的街道冷清没有客人光顾。几个小毛头骂完了拔腿便跑,那个头比我高的女孩一个人落单在后。她大概以为我怕了他们,另外她也许仗着长的比我高大,并没和其他小孩一起跑开,而是大摇大摆地缓步走开,没想到我竟会出手。
    我趁着她没有防备,出其不意地快步跟上她,先是狠狠地抓住她的马尾,让她失去重心摔倒在地,再快速骑坐到她的身上用全身力量压着她,打算狠狠地撕破她的学校制服。没想到衣服竟比我预期的还难撕,我使尽吃奶的力气用齿扯咬,手也用力狂撕。此时她开始用手还击,我忍受着捶打,口、手并用的终于撕破一个口子。有了这裂口,制服便瞬间有如催枯拉朽般地轻易被我撕开。我将她的上衣撕破了一大块,令她当场露出了内衣。
    女孩在衣服被撕裂那刻,呆了数秒后变成惊恐大哭,之后她落荒而逃。她的同党被我的举动,吓得不知所措一哄而散。
    阿母事后从其他人的口中听闻此事,只是淡淡地说:「唉,被人骂又不会少一块肉,万一人家家里来找我们赔制服的钱,我们拿什么赔人家!」
    我生气地反驳:「是对方先三番两次欺负我,就算她爸妈找来我也不怕。」
    然而,我其实暗自担心了好几天。不知道是何原因,不但没人来讨赔偿,从那日起再也没有看到这群小孩了,估计他们绕别的路回家。以暴制暴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但是我一点都不后悔教训了那个大姐头。
    路边摊卖香菸和火柴盒的利润虽然不错,但是每日买的顾客有限,亦不是每日都有人光顾,总营业额并不算理想。更大的烦恼是梅雨季节时期,香菸和火柴盒都很怕被雨淋湿,湿了就没法卖了。所以每到下雨,我们只能收摊回家,无法做生意。我们想到解决的办法是在商家前的骑楼下摆摊,这样才不会受天气影响,但是那得先付的出租金!
    我们小摊贩卖的东西种类太少,而且收入时好时坏,赚的钱实在不够付每个月的租金。要改变窘境的第一件事,便是先增加收入,要增加收则是要将商品更多样化,而商品的多样化则需要资金。
    除了曹家的外婆和我们偶而有往来之外,以前会上门的一些亲戚,都是因为想要借钱才来。为了要筹钱买货,阿母于是硬着头皮带着我,去跟以前向她借过钱的亲戚和朋友们讨债,想着打孤儿寡母的悲情牌,也许对方会还一点钱,结果只要回了几块钱和一小袋米。大家的日子都不太好过,家家有本难唸的经。
    更惨的是,我们去到阿母她原生家庭的四妹家中讨债时,才知道四姨原来把从跟阿母借来的钱,通通拿去赌博。后来债筑高台,竟跟野男人跑了,留下三女一男和一屁股债给老公。姨丈是个建筑工人,为了养孩子和还债,晚上还不知去哪兼差赚钱。我们去四姨家时姨丈还未下工,家中四个小孩的晚餐是一锅很稀的地瓜稀饭配着酱瓜。结果钱拿不回来,反而把那包刚拿到的米留给表弟妹们。
    阿母最后决定忍痛把阿爸以前留下来的衣物,像是皮鞋、大衣和高级西服通通拿去典当。为了怕被蟑螂咬,这些许久没人碰的旧衣从柜子中拿出来的时候,有着一股浓郁呛鼻的樟脑丸味道。我瞥见阿母流下眼泪,估计是被樟脑味呛的。
    她将这些衣物逐一检查,看看口袋是否还有东西,再重新仔细地折叠整齐:「来,你来摸摸这件西装的质料,是不是很软,很好摸?」
    「嗯。」
    「这件是你阿爸和我住在广东时,他让人特别量身订做的,布料还是英国来的。那老裁缝师傅可是在上海工作过好几年,后来才回到家乡开店。这在台湾可是有钱也买不到呢。」
    后来我才了解,当掉这些衣物也代表着阿母终于将生命中的某些纠结情感捨去。另外,阿母还将她珍藏的几件陪嫁首饰也都一併典当。
    有了稍较充裕的本钱之后,阿母带我去后车头(台北后车站商圈)批货。生平第一次见到这么多玲瑯满目的商品,看得我眼花撩乱。我们逛了不少商店之后,仍迟迟无法做下决定,因为这些本金是我们好不容易换来的得小心花用。正当我们在犹豫不决的时候,耳边传来卖冬瓜茶的小贩叫卖声。阿母买了一杯,我们母女分着喝。那杯透沁凉的茶水下肚时,不仅消去了酷暑带来的不适,也解决了我们的难题。除了原本的香菸和火柴之外,我们开始卖起了冬瓜茶。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