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一章 慈恩圣佛(三)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韶国西北山区
    这天天气晴朗,韶国西北山区出现两个人,一人高大微胖,貌似慈祥,眉宇间却透着诡譎阴沉之气。另一人乾瘦如柴,手里拿着精密侦测仪。后者尊称前者为老师,依着老师的指示在探测仪上设定目标,二人就这么跟着侦测仪萤幕上的指示渐渐深入山区。
    他们下到一处地热谷,谷中有二十馀处冒着蒸气的小坑洞。因地热气旺,四壁寸草不生。
    被称老师的从背包中取出一本笔记,仔细查核地理环境后,说:「卜元,沿四十五度角扫瞄山腰?」卜元依言把探测仪定位在四十五度角的山腰,开始环绕侦测。不久,侦测仪的萤幕出现一个模糊的图案。卜元锁定图案,对焦、放大,萤幕上现出一支粗细不均、表面凹凸不平的长棒。这支长棒约有二尺长,卡在五公尺深的山壁里。
    那老师一见长棒,脸露微笑,大步向长棒显示的座标走去。确定位置后,那老师拿出一支灰色的东西插入定点,然后退回卜元身旁。接着他拿出一个遥控器,轻轻一按,灰色物瞬间炸开,星火四溅,尘土飞扬。等尘埃落定,二人才向目标走去。见目标位置的山壁已被炸出一个大洞,但棒子尚在二尺深的土里。
    卜元拿出另一支灰色火药准备再爆一次,被老师阻止。老师从背包中取出一支鑽子,小心翼翼地鑽凿,在距长棒约半尺左右,那棒子忽地从土中冒出,急速衝向天空。在空中不断盘旋,然后从空中笔中落下,不偏不倚掉在那老师的脚前。
    老师捡起长棒,见是支玄铁棒,重有二斤,微微透着乌金亮。不觉莞尔一笑,说:「想我讹理歷经千辛万苦,终于得到盖世神器,我们师徒前往仙灵境回归真族祖地,指日可待了。哈哈哈!」
    原来这位老师就是悄悄离开维能量的巫马讹理。
    他离开维能量国际组织不是对仙灵境死心,而是燃起更高的信念。他相信真族的先知乐正古慈从得到紫晶而往生极乐,他当然也可以寻到神器与能人而前往仙灵境,进而修行成佛。
    他查遍维能量的知识库,终于找到一则玄铁的记载;于是带着学生卜元离开维能量,寻找玄铁的下落。
    玄铁棒
    维能量知识库提到,玄铁是世上最坚固不可摧的矿石。
    韶人尚武,有铸匠在西北山区发现玄铁矿,意欲得之。于是协同五名铸匠共同开採。
    六人费了两年的时间,终于探到玄铁矿苗,眼见玄铁矿就要出土,地底忽然喷出熔岩,整座矿坑瞬间塌陷。当时在矿坑中的五人全部罹难,仅有一人恰巧在坑外而逃过一劫。
    等到熔岩冷却,此处已塌成了一个小山谷;终日蒸气迷漫,深不见底,谷口四周寸草不生。
    讹理依着记载与学生卜元直奔韶国西北山区,几经波折,终于让他们找到这个坑谷。但因地热迷漫,谷深难探,一次又一次的装备都无法让他们顺利下到坑底。
    为此,讹理把自己关进实验室,用心鑽研探测仪及防热装备,费时一年,才成功研製防热衣具与装备,同时也开发出世上最轻最顶尖的侦测仪。师生二人就靠着这些装备顺利下达坑底,取得玄铁棒。
    慈恩圣佛
    心生九窍的巫马讹理,想起先知乐正古慈曾在这界点凡化真,自己和司徒允便是后进的真族人,于是他带着学生卜元到处寻找当年修真之士。
    他也学先知到处为苍生讲述佛法,以先知的实践者自居,化身为慈恩教教主,以传播佛法救世为己任。
    慈恩教成立之初,传法并不顺利。但他相信这个选择是对的,所以,他毫不气馁,师徒二人继续到处碰运气。
    这天,他背着玄铁棒行经一农村,遇见一忧心忡忡的村妇,手抱病危之子向他求救,那孩子只二岁大。他本想以维能量的紫光机为孩子疗病,却听旁边的村民说:「那孩被邪灵附身,恐难存活。」讹理也看到孩子的眉心佈着一大块乌黑。
    正当讹理踌躇不定,玄铁棒突然从他的背包中窜出,直衝天空,从空中发出乌金光。强烈的乌金光束罩住孩子全身。不久,从孩子眉心飞出一屡黑烟,跟着天上降下非人,以铁鍊扣锁黑烟,瞬间消失;孩子的病竟而痊癒。
    围观大眾只见玄铁与乌金光,接着昏迷中的孩子清醒了,眾人无不称奇。妇人领着孩子向讹理顶礼拜谢。从此,法名慈恩的讹理被称为慈恩圣佛。
    圣佛之名不逕而走,连邻村百姓也争相皈依,他从皈依眾中找到十三名修真族人,卜元成为圣佛的大弟子,十三名修真族人成为他的亲信,一般百姓则是他的信徒、大护法,也是金援的来源。
    为了能到仙灵境而寻得第一件神器玄铁棒的讹理,竟因这件神器救人而改变了他的命运。他的身分地位一夕暴涨,就连地方首长也不违逆民意,争相与他交往,藉以巩固他们的地方治权。
    救人的虽是玄铁棒,但他一身的佛服与佛语才是真正令民眾信赖的主因。而他之所以能名利双收,还得归功于他把弘法利生事业做得大方,把金钱游戏玩得风生水起,让慈恩圣佛的身边永远不缺乏大护法。
    末世的百姓,物质虽然重要,精神食粮更不可缺,而宗教就是最佳的精神食粮。
    眼见乡民的供养日益丰厚,人性的贪婪便在不知不觉中滋长。「贪婪」不仅讹理有,卜元等人也有。为求更多,他们开始不择手段撩起世人的劣根性—贪欲,以遂其歛财的目的。只是讹理与弟子们稍有不同,讹理心中仍有仙灵境,而卜元等十四名弟子则仅看到现利。
    慈恩圣佛的威名,逐渐在讹理的心中坐实;用了三千年的巫马讹理,渐渐被自己淡忘了。
    卜元依靠圣佛之名利益眾生,入手的油水不断,自然也很快习惯圣佛的名号,忘了朴实的老师二字。慈恩教上下一心,世间便再无巫马讹理这个人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