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浪淘沙 第109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他两手很有力,表情很认真,目光中的期许呼之欲出,刘灿不由心中一动,随即,就是一叹,若是时间正确,若是有人能好好引导,刘承佑,其实也能成为一个不错的皇帝吧!这么想着,她后退一步,然后深深的作了个揖:“臣,遵旨!”
    她这一拜隆重慎重,身体几乎成了九十度,刘承佑怔了下才反应过来,不由得就有一种热血澎湃的感觉——他终于找到了他想要的臣子,他终于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了,他终于,是一个真正的帝王了!
    “好!好!好!”他连说了三个好,把刘灿托起来,“思之放心,你在朕这里,必会得到最有利的支持!”
    刘灿应了,刘承佑还要说些什么,就有一个宦官在外面说粥好了,他一顿,笑道:“正好,思之先把粥喝了,稳稳神,我们再来说别的。”
    他这么说着,对外面应了一声,立刻就有个大宦官领着两个小宦官,提着食盒进来了。两个小宦官提着食盒,那个大宦官先从一个食盒里拿出几样小菜,又从另外的食盒里拿出一个中型的带盖瓷盆,然后又拿出了两个碗,将盖掀开,立刻就有一股甜滋滋的香气。
    “给朕也来一碗。”刘承佑心情极好的说了一句,然后又对刘灿道,“这粥我还是在耿夫人那里喝过的,由大枣、红豆、百合、香米熬的黏黏的,很是不错。”
    刘灿心下一囧,一时竟有些发怔了,虽然有了些变化,但这原始配方应该还是她给耿夫人的吧!现在又在这里喝到,真是、真是……刘灿哭笑不得,有一种说不出的微妙感。
    “思之是不是也觉得这粥麻烦了些?不过我看也不是多么金贵的东西,倒也不怎么费民生。”
    刘灿只有应是,然后捧着自己的碗,慢慢的喝了起来。虽是宫中出品,这粥也没有比她家熬的更好喝,真要比起来,可能还要差些,她品了几下,就知道是枣的问题。同样是枣,产地不同品种不同,味道也不一样,不说新疆那种鸡蛋般的大枣,就是管城早年也有不少小甜枣的,他们家开着各种商行,物品商品运转方便,这宫里就不一样了,若是太平盛世,自然有各方进贡,但此时的刘承佑……能有个大概的体面就不错了。
    “怎么样?怎么样?”刘承佑如同献宝似的问。
    “……很好喝。”
    “果然还是女人会琢磨这种事情啊,咱们男人在这上面还真差一些。”
    刘灿嘴角一抽,低下头,继续喝自己的粥。喝了粥又吃了几口小菜,刘承佑让热把东西撤了,然后就带了几分亢奋的看向刘灿:“思之累吗?若是不累,朕就同你说件事。”
    见他那个样子,刘灿心中就有数了,她暗暗的吸了口气,慢慢的开口:“陛下请说。”
    “朕要,重振朝纲!”刘承佑握着拳一脸郑重,声音虽不大,却充满了力量,刘灿没有应声,刘承佑等了片刻,有些不悦,“思之什么意思?”
    刘灿想了下,起身将窗户打开,又左右看了看,这才回过来压低了声音道:“陛下指的可是朝中那四位?”
    见她先前的动作,刘承佑就舒坦了下来,此时更用力的点了点头:“思之也觉得是应该有些改变了吧?”
    “那陛下想要怎么变呢?”
    “杨玢等人残暴无理,只靠教化是不可能的了,必须施展雷霆手段,此事,还望思之助我!”
    刘灿抿了下嘴,没有马上说话。对于这个场景这个对话她早先已不知模拟了多少次,虽然具体的环境对话也许不太对,但大体的语境却是一眼的。自从她知道耿夫人差点流产,自从她联系上耿夫人,自从耿夫人那边传来刘承佑要试探她的消息,她就知道会有这么一幕。她也想好了要怎么回答,但在这一刻,她突然发现她其实还有另外一个选择的——真的辅佐刘承佑!刘承佑占着大义的名分,本身能力也不强,若她能掌控朝政,其实一样能达到自己的理想,当然这么做以后麻烦不少,可好处也显而易见,那就是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可以避免大范围的动乱。
    想到这里,刘灿的手心不由得开始出汗。要怎么做?要怎么选择?
    说她不贪恋权利,那是谎话,当尝到了手掌天下权,一声令下无数人执行的滋味后,那种甜美是任何人都无法拒绝的。但是她最初,最初的最初走上这条路的时候,并不是为了那个位置!
    她的目光落在桌子上,蓦地就想到了刚才的那碗粥……
    熬的虽不完美却还香甜的,连刘承佑都赞赏的枣粥。在现代的小说电影里经常能看到古代美食如何如何,特别是宫中,更是食不厌精,一个普通的炒豆芽可能就要值上一个普通人家的一月开销,但那也许是演绎,也许是宋以后的事情,在唐,远远达不到那种程度。
    一个人,只有在足够富裕的情况下才会想怎么吃的精细,在那之前,只会想怎么吃饱。她早先炒的鸡蛋之所以那么受赞誉,不仅是因为对当时的他们来说鸡蛋就是个稀罕物,也是因为,真的很少人会用炒来做——这是需要油水的。
    “思之?思之?”
    见她久久不答,刘承佑开口,刘灿蓦地抬起头,刘承佑一惊,只觉得她的目光如剑,犀利刺人。
    第228章 红枣粥 (五)
    在很久以后,刘灿在回忆录里写下了这么一段话:“若一个国家不能让她的百姓安乐、富足,那这个国家无论占有多大的土地,令多少外邦臣服也不能称之为强盛;若一个国家的领袖不是向这个方向努力的,那这个领袖无论有过多少功勋也是不合格的!”
    这句话,在后来屡屡被引用,用后世的学者来说,这是中原大地上第一次有人明确提出了国家的概念,也是第一次把皇帝,从神坛上拉了下来,同时明确了领袖的职责。这话看起来虽然直白,意义却是巨大的,说是领导冈线也绝不为过。不过这种论调,也有人持反驳态度,有人认为这并不是刘灿说的,从语法上来说,太直白了,就算她有这样的想法,也不太可能这么说,这明显是在为她贴金。更何况,按照那回忆录里说的,那时候她才多大?不过二十出头,密州虽已经拥有了一定权势,主体还在苦寒之地,占领的河南半道也还没有稳定下来,在这个时候刘灿就开始想一国之事了?
    若真是这样,那就是说她是从那个时候就有不臣之心了啊!所以这虽然看起来是给刘灿贴金,说不定还是用心险恶,让人细思极恐!这个论调一出来,立刻引的主流学者暴跳,找出各种资料反驳,而另外一番,虽然正史找不到多少,却能拿出不少野史,还能拿出不少疑点进行分析……两方杀的你死我活,而刘灿的那句话也越传越广,最后简直成了一个标志性的语录。之后就有人说,这话是不是真是刘灿说的有什么关系?难道这话的本身不是非常正确的吗?
    这话是不是刘灿说的?是,而她会有这么明确的认识,就是在这瞬间。
    在这个时代,再没有人能比她更清楚北宋时期的文采风流,再没有人比她更清楚那街上的各色小吃,再没有人能比她更清楚那喧天热闹,那么一副太平富足景象,是眼前这个男人能达到的吗?或者说,是他愿意为之努力的吗?
    “思之,你这是……?”被她目光所摄,刘承佑不由一怔,刘灿回过神,“陛下,臣有一问。”
    “什么?”
    “陛下可想过未来?”
    “未来?”
    “是啊,当陛下重振了朝纲之后,陛下又要做什么呢?”
    “朕是必定要做出一番事业的!”这个话题是刘承佑喜欢的,他抬起头,高声道,“思之,朕不是没出息的,也不是没想法。朕做完了那事后,就好好整顿朝野上下,然后将周围那几个地方都收过来,再之后,就是燕云十六州!先皇在世的时候一直对这里有执念,说那石晋做的太过了,不过最终这石晋也是毁在了这里,若那燕云十六州还在,契丹又怎么可能那么容易杀进来?所以我一定是要把那里收过来的!”
    他越说越兴奋,最后两眼都在放光,仿佛已经看到了那么美好的未来——石晋犯的错,他来弥补,他父亲没有做到的事,他做到了!这是怎样的荣耀!后世里,又要有怎样的传说?
    刘灿在心中一叹:“再然后呢?”
    “再然后?”
    “是,陛下收了燕云十六州,又想做什么呢?”
    刘承佑一怔,随即就笑了起来:“思之,我知道你是有抱负的,可这话就有些太过了,那燕云十六州岂是容易收服的?何况在那之前,我们还有唐、吴等地要先打下来,真到了那时候……你我君臣,也不知道是多少岁数了啊!”
    说到这里,他长长一叹,很有一些感慨。到了这里,刘灿已经死心了,她有些自嘲的笑笑,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果然是不可能的啊。不过她仍然道:“若是陛下真做做到了呢?”
    “真做到了?”
    “是啊,也不见得是完全做不到的吧。”
    “……思之还真问到朕了。”刘承佑想了想开口,“若真到了那个时候朕也不比历史上那些明君差多少了吧……”
    刘灿笑着点点头,刘承佑哈哈一笑:“到了那个时候,朕就好好的教导下面的子孙,万不能让他们失了分寸,乱了江山!”
    刘灿一怔,没想到刘承佑会这么说,后者却叹了口气:“朕看历史,很多君主,往往是自己英明神武,后代子孙却多有不肖;还有的,前半生是个明君,后半生却败坏了自己的江山。这就是得意忘形了。思之,你相信朕,朕虽然也爱看歌舞,却绝对不会如此的。朕功成名就后,虽会享乐,却不会过头;虽会得意,却不会忘形。下面的子孙,也必要好好教导,不仅是下一代,就是下下一代,也是要看仔细的了。而至于以后,这就不是朕能管的了……”
    这番话真是大大出乎刘灿的意料,她是真没想到刘承佑竟还有这样的思想,当然,有很大的可能他只是说说,可是能想到这里,已经是不容易了。只是……离她心中所希望的,还远远不够。
    “这说的远了,当前,我们却是要先把这事做好的!”刘承佑看着她,“思之可有什么想法?”
    “陛下想过要如何做吗?”
    “朕想先听听思之的意思。”
    刘灿有呢惊讶,今天这个皇帝真是不断刷新她的认识。不过再想想,也能理解了。再怎么脑残,这也是杀了杨玢、王章、史弘肇三人的男人!就说这三人大意了,可只看这几人能把持朝政,也可知道不是省油的灯,刘承佑能一举拿下,绝不是简单的脑残……想到这里,刘灿自己也微微有些发窘,不是简单的脑残,难道还能是复杂的脑残吗?
    “思之?”
    刘灿回过神:“陛下若真问我,那我的意思就是……暂时还不宜轻举妄动。”
    刘承佑皱了下眉,刘灿道:“陛下刚拿了史将军做筏子,这事是一定会传出来的,而史将军会如何想?就算史将军本人想的少一些,他身边的人也会点出来的,更何况还有杨玢王章等人,虽然陛下同他们一直有矛盾,可这一次是直接撕破了脸,更把对他们的担忧放在了明面上,他们对陛下,又岂能没有警惕?”
    刘承佑脸色难看,可又不得不承认刘灿说的有理,他沉默了片刻道:“那现在要如何?”
    刘灿叹了口气:“此事既然已经出来了,想要再挽回恐不太容易了,不过既然他们一直不太重视陛下,陛下不如让他们再看轻一些,让他们就把这当成陛下的一次胡闹,慢慢淡去。”
    刘承佑的难色越发难看了起来:“就不能趁这个机会一句而下?”
    “自然是能的,可要是这样的话我还来开封做什么?老老实实呆在密州好好发展,然后趁你们打的你死我活的时候咬掉一口肉不就得了?”刘灿在心中吐槽着,面上却带了几分为难,“此事,恐怕已经泄露出去了!”
    事情果然已经泄露出去了,最先得到消息的是冯道,听了大概经过后,就是以他的城府也不仅呆愣了,过了好一会儿才叹了口气,然后就把目光转到新挂出来的富春山居图上了。
    冯道这边是无语,史弘肇那边则是暴跳了。真要比在宫中的能量,史弘肇可能是最差的了,特别此事,刘承佑还是下了功夫,经手的都算是心腹,不过就算这样,他也没有用几个宫里的,像那虬髯大汉和他带的士兵,其实都是李家的亲兵,这样的兵拿着最高的薪水,享受着最好的待遇,平时各种厚待,需要的时候那就要拼死效力了。他们虽然还不能说是死士,可也相差无几了。
    因此,虽然冯道因为早先的能量第一时间拿到了消息,杨玢王章等人却还没收到消息,按照常理来说,史弘肇是要排在杨玢之后的。但这一次,他却几乎同冯道一起收到了消息——有那签了字的,回去后总是不得安宁,心想自己虽然是被逼无奈,虽然刘承佑后面的话也说的漂亮,可到底是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哪怕刘承佑以后不秋后算账,起码在他这里也不可能再有什么发展了。
    跟在刘承佑身边的,很有几个胆小怕事的,可也有几个野心勃勃来烧冷灶的,眼看在刘承佑这边是不行了,其中就有一狠心一咬牙,干脆把这事就捅到了史弘肇那边。史弘肇先是不信,当发现确有此事的时候,立刻跳了起来:“刘二小儿,该杀该杀!”
    史弘肇脾气暴躁,受了这不白之冤立刻就要杀入皇宫的,不过到底被左右劝了下来:“陛下会做出此事,可见对将军已经警惕之极,将军若再过去,可不正证实此事?”
    “他不以我为臣,我又为何要把他当君?就算我真的反了他又怎样?”
    他的手下知道他的性格,知道要以忠诚时机之类的借口劝解绝对不行,只有道:“将军不顾虑陛下,也要顾虑一下其他人啊,不说别的,还有郭将军啊……”
    提到郭威,史弘肇的脸色更难看了,不过到底安静了下来。
    第三个得到消息的是则是杨玢,一确认是真的,他就摔掉了手中的扇子,大叫了一声胡闹,然后就开始让人准备东西,要去见王章。
    这个晚上,不同的人从不同的渠道那里得到了这个消息,然后,都无语了……
    第229章 玉米羹 (一)
    喜鹊跟在阿段身后,因为太过激动,拿水盆的手都有些颤抖。阿段本不想理她,但见她抖的越来越厉害,只有停下来,横了她一眼:“看你那点出息!”
    “阿妈……”喜鹊讪讪的叫了一声,她认了阿段为师父,却没有这么称呼,而是叫了阿妈。这一来是亲切,二来也同府里其他人的妈妈之类的称呼区别开了。
    “你要真不行,这一次就先算了。”
    “不不不,我行的,阿妈!”喜鹊连忙道,虽然紧张害怕,可更是期待。
    阿段看了她一眼:“大郎君每日要处理那么多事,操那么多心,就喜欢身边人安安静静的,不多话不多事,你这个样子……”
    “我一定不胡乱说话!”喜鹊连忙道,阿段叹了口气,“但你这个样子,落在她眼中,也不是太好。”
    “阿妈我知道了。”喜鹊吸了口气,挺了挺背,“我必不会让大郎君心烦的!”
    虽然她脸颊还是泛红,总是手不抖了,阿段知道早晚要过这么一遭,也不再多说,点点头,继续向前走。来到刘灿的住处,敲开门,阿段把水兑好,喜鹊把盆捧到了刘灿面前。刘灿怔了下,才想起眼前的是喜鹊,这是早两日阿段就对她说过的,只是她今日事情一多没能想起来。
    “你师父早就对我说过你,说你学的好。”她一边洗手,一边笑道,喜鹊没能想到她还会同自己说话,顿时激动的心跳加速,早先准备好的话都说不出口了,吞了口口水才道:“是、师父教的好。”
    刘灿一笑,正想顺着说两句,见她这么激动,也就把嘴边的话收了回去,改为:“你师父不容易,收了你也是充满期待的,你记得好好待她。”
    喜鹊用力的点头:“我一定,一定好好孝顺师父!”
    刘灿点点头:“你第一次过来,我也没什么好给你的,这是我前两天在街上看到的一个小玩意,你拿下去玩吧。”
    她说着把身上带的一个小玉坠递了过去,那是一个葫芦形的玉坠,是刘灿前几天逛街的时候看到的,玉质不怎么好,却做的比较拙朴,刘灿一见就比较喜欢,当下就花了点银子买了下来,这两天一直带在身上。
    喜鹊没想到还能收到东西,顿时慌的不知道要怎么办了,想说不要,阿段道:“大郎君既然给你了,你就收着吧,以后好好服侍大郎君。”
    “是是。”她慌着应了,又谢了恩,然后帮着阿段一起服侍刘灿洗漱完毕这才退下,出去之后她更是激动,脚步都轻快了不少,阿段看了道,“大郎君既然给了你东西就是对你还满意,不过这东西你自己收着就好了,不要对外声张,免得引来什么麻烦。特别是这段日子不太太平,你更要仔细了。”
    “阿妈这么一说,我也觉察出了,今日府内好像紧张了不少,是要有什么事吗?”
    阿段左右看了一下:“有什么事也与你无关,你只要做好自己的差事就好了,你要知道,不知道多少人盯着你呢!一个不好,不说你,我说不定都要折进去!”
    “阿妈放心,我晓得的,我能得这个差事,其他人还不知道怎么想呢!我一定仔细,绝不会让阿妈丢脸的。”
    “……你知道就好。”阿段张张嘴,到底没把提点的话说出来。虽然在她们的计划中,喜鹊应该是知情的,但现在刘灿既然还没说,她也不好先提,只有找个适当的机会再说。她不知道,刘灿是完全忘了这回事!这一来是因为最近事情繁杂,二来也是因为,她每日以大郎君的身份出现在众人面前,虽然还知道自己是女子,可不去想的时候,也不会重视。就像此时,喜鹊和阿段离开后,她换了衣服躺在床上,立刻就想起今天发生的事。
    她又回到了刘承佑身边,得到了他的全部信任,在他以后要动手的时候她应该能插上一脚,可是,刘承佑今天的做法已经完全改变了历史!杨玢等人的反应很不好预料,她原本的计划可能依然实施不了。
    “是历史的惯性吗?”她暗暗叹了口气,到了这时候,也只有尽人事听天命了。开封城内,能动用的人手都已经暗暗待命,府内的人她也做了吩咐,虽然表面看起来没有什么变化,但像赵匡胤、王森等人都知道今晚要警醒着些,至于一般下人那里,也做了约束,不过包括阿段都不知道内情——对他们说这些没用,只是凭白增添了慌张,落到有心人眼里,更反而会添了变数。
    “不过如果真的是历史的惯性……最可虑的就是郭威那边了,他们会如何做呢?现在这个时候,他们也该收到消息了吧。”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