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55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带着愤慨,带着激动,带着悲痛,甚至还带着对自己的绝望,高老爷把自己的才学全部融入到了这个奏折中,很多年后,这封奏折被列为大明十大弹劾书之一。被点评为情感充沛,文辞华丽。
    当然这些高老爷此时并不知道,他只是写着,把自己的想法愤怒统统写了进去。在最后,他更是诛心的进行了反问:浙江一带早有倭寇登岸的消息,李永祥是否知道?如果知道,为什么没有采取行动?如果不知道,那他这个东海统领又在做什么?
    ☆、第82章
    第三十四章
    一个人的一生总要做些什么,在这个下午,高老爷觉得自己生来就是要写这封奏折的。他少年时的那些壮志,他青年时的那些踌躇,他中年时的那些迷茫,全都在这封奏折里得到了抒发。
    待写好后,他有一种说不出的满足和痛快。他看着那封信,怔然片刻,回过头才发现外面的雨已不知什么时候下大了,噼里啪啦的打在窗户上,仿佛马蹄在道路上急踏。
    他起身,推开窗,迎面扑来的疾风几乎要把他吹着往后走,空气中的凉意,吹的他打了个激灵,蓦然的,一股豪情突然而生:“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少年时他就学了岳飞这首诗,那时候每每读起都热血澎湃,恨不得能立刻化为岳武穆身边的一个小兵小卒与他牵马提枪,而今天,他终于做了一件令自己无悔的事!
    他做了这么久的官,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与百姓有益的事,也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与百姓有害的事。他总是随大流,总是和大多数人一样,该拿的也拿了,该贪的也贪了,该做事的话他当然也会做。可是,要说真正的从心中想着百姓?他没有。因为他害怕,害怕同僚指责,害怕令张家失望,害怕别人说他是个土包子,就算中了探花也不会做官。
    但这一次,他要做些自己要做的事!
    哪怕前途尽毁;哪怕身首异处!
    想到这里他突然有一种感觉,好像这些年他的官都白做了,直到今天方才有了些滋味。
    疾风劲雨,他眺窗看去,只见院中的芭蕉被打的枝条下垂,颜色却更为鲜亮。
    院们不知在什么开了,一队人提着气死风灯从雨中走了过来,离的近了他才发现是安姐带着丫头妈子:“二丫头?”
    “父亲。”说话间安姐已经进了走廊,她灿然一笑,“女儿给父亲带了些吃的。”
    没有让妈子丫头跟进书房,安姐是自己提着食盒进去的:“女儿听厨房说父亲还没有用餐,就自作主张给父亲点了几样,这个鸽子汤是给父亲补身体的。”
    “我补什么身体?”高老爷失笑。
    “父亲今日辛苦,当然要好好补补。”安姐正色道,高老爷今天的表现真的是让她刮目相看。她知道高老爷说不上坏官、贪官,但要说是一个好官、清官也有些勉强,却没想到今天他不仅真的听她说的带着人亲临现场,还带着人往里面逼迫那些倭寇。虽然那些倭寇并不是被他打退的,但的确是他控制住了混乱,并压迫的那些倭寇只能在东门一带作乱,最后眼见不对只得匆匆撤走。
    她不是真的小孩子,不会真的认为只有胜利才算是有功的。
    她说着就把食盒里的东西一件件端了出来,山药鸽子汤是用紫砂蛊盛着,保暖性极强。另外一个小圆盆里放的却是一碗羊肉烩面,这烩面是用羊汤下了,加入海带、千张、青菜和羊肉。除了这个,旁边还有两个小盘子,一个盘子里是调海带,一个盘子里是烧羊肉,肉不多,只有三片,却都是厚厚的肉丝。最后就是两个小碟子,一个放着辣椒,一个放着糖蒜。那辣椒是压成了沫又用油炸过的,刚出锅时,只是闻着就有一股香气。糖蒜是厨房自己腌的,用了上好的雪糖和白醋,不仅好吃,也好看。
    “我想父亲劳累了一天,要吃些硬实东西。”安姐说着,又拿了一壶梅子烧酒。
    高老爷原本不饿,见了桌上的东西也觉得腹中饥馑,喉头滚动,当下一笑:“还是我家二丫头贴心!”
    说着把辣椒放进盆中,拿起筷子就吃了起来。他这一天,先是出体力,后是动脑力,也真的饿了。这圆盆虽不大,但以他过去的饭量是吃不完的,今天就着糖蒜,喝着鸽子汤他竟吃了个干净,吃的途中还不忘喝上半壶酒。直到酒足饭饱,他靠在椅子上也忘了在女儿面前保持形象:“以前我总遗憾膝下男丁少,现在我没什么遗憾的了,有安儿一个,足可抵三个男丁。”
    “只是三个吗?我还以为是十个呢。”
    高老爷一怔,随即哈哈大笑:“十个!不,二十个!”
    “父亲也不要说的这么过火,要不人家会不好意思的。”
    高老爷笑的更大声了,一边笑一边道:“我家二丫头原来也会不好意思啊。”
    “父亲!”安姐佯怒的跺了下脚,高老爷道,“哎呀不得了,我家二丫头还生气了呢!我家二丫头可是未来的郡王妃,这一生气,我可承受不住。”
    “父亲就会来打趣人家。”
    高老爷呵呵的笑着,看着对面的女儿。今年安姐已差不多要十五,虽还不能说完全长成,却比早先年抽高了不少,已显出少女的婀娜,原本偏圆的小脸也有些偏尖了,一双大眼睫毛浓密,扑闪间仿佛带着一层流光。
    “我家二丫头,长大了呀。”高老爷叹道。
    安姐一笑:“父亲怎么突然说起这个?”
    “不过突然有这么个感觉。对了,这几日你就同老夫人一起回乡吧。”
    安姐一怔,高老爷道:“我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官,也没那么多人专门盯着我,而且此时已离先皇去世有一段日子了,你们动身,也没什么大碍了。”
    “父亲,可是出了什么事吗?”
    “也没什么。不过你看,江宁现在越发不太平,你们早点离开我也能早些安心。”高老爷站起身,看着窗外的风雨,他这个窗子是临走廊的,外面的雨虽大,却不会刮进窗内。
    他想,自己还不是什么大英雄大豪杰,虽然写了那封奏折,却不想家人受牵连。当然,若是他真的获罪,家人必是要受点连累,但他却不想家人受这直面打击。在家乡总是有些香火情,就算有什么也能缓冲一下吧。
    安姐看着他的背影,觉得有些不对,高老爷说的在理,今天倭寇已经敢堂而皇之的攻击东门,谁知道明天又会做出些什么事?但,她怎么总觉得高老爷还有别的事瞒着她呢?
    “时间也不早了,我们一起去向老夫人请安吧。”
    安姐白天其实没少在松鹤居呆,但这个时候她当然不能说不去。
    今天那事当然也把高老太太吓住了,不过老太太也算是经历过事的,听到消息,一是让人去找高老爷,二就是收拾东西。所以当安姐白天来的时候,就见这里虽也个个慌张,到底没有失了分寸。不过此时高老太太一见高老爷就又不一样了,她立刻一把抓住他的手:“我的儿啊,你可算来了,我几次想让人叫你,都听说你在前面,我怕有什么重要事,不敢去打扰。”
    “让母亲担心了。”
    “快说说,那些该死的倭寇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正要同母亲说这件事呢。往日说倭寇严重,母亲总不信,这次可信了吧?”
    “往日总说倭寇在海上,哪知道他们真上了陆地?还进了城,闹出这许多危害!”说到这里她看了眼高老爷,“我知道你不管军务,可这些也要仔细。你不知道老百姓啊,最怕的就是这些事了。早些年安县闹匪,你姥姥天天往我们姐妹脸上抹锅灰,我们除了做活就是练翻墙,就怕什么时候那些土匪进来了我们跑不掉。有一次你小姨崴了脚,哭的眼都肿了,不是因为疼,是害怕这时候土匪来了她跑不快!那时候每见一个穿官府的,我们都是又敬又供的。”
    这些话过去高老太太是说过的,不过此时高老爷听了更有感触:“母亲说的是,我已经吩咐下去了。不过就算如此,母亲也还是先回老家吧。”
    高老太太看了他一眼:“我不回。你不用劝了,如果说早先我还有可能回的话,那现在我怎么也不会回去的。我知道你的心,想着让这一家老小都换个安全的地方。可你就不想想,我们要是这个时候回去了,别人会怎么说你?你以后还怎么在这江宁做官?”
    “母亲!”
    “你不要再说了,反正我是不会回的。不过老二一家却可以先走,只是他新找的那个现在正有身子,这路上……老大,不如就把老二新找的那个叫什么娘的先接近府?我没别的意思,就是怕她一个人在外面再有什么事。你说她本来是个寡妇,不好好守寡,勾搭上老二,还有了身孕,这老二也真是,找的一个两个……”虽然月娘手段高超,迷的高二老爷不知东南西北,高老太太却对她不感冒,更看不起她的寡妇身份。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