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134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之后高老爷听到杨氏的担心,顿时笑了:“我虽被任命为广州知府,今年却是不会离开京城的。”
    “这是为何?”
    “第一,此时的广州知府刘灿成的任期还有一年,他在任上也算兢兢业业,现在讲他召回并不妥当;第二,陛下对广州是有全面计划的。所以我这一年还要熟悉一下这方面的事务,待到明年,陛下腾出了手,我又上任了,就可以大展拳脚了。”说到这里,他的情绪又不免激动了起来,他想到了固安帝对他说的那些话,想到了固安帝话中的宏大场景。
    江宁这些年给高老爷带来的最大的一个改变,那就是真真正正的了解到了经济的作用,也许他还不懂其中的原理,也许他还想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但他见到了若是一个地方经济昌盛,能是怎样的繁华。在暴动的时候他也看到了钱财的作用。他从不是那种视金钱如粪土种文人,虽然还是觉得做官最重要的一是培养人才,二是劝农劝耕。但他也承认一个地方若要昌盛,商业是不可少的一个元素,而商业,却是可以操作的!
    所以,当固安帝让他到广州大力发展经济的时候,他没有抵抗,虽然有些犹疑,但也被固安帝下面的话给打消了:“上海是开发成熟的,虽然这次遭了难,基础还在,下面的就是恢复东海舰队。而广州,虽然一直是通商港口,却还有余力可挖,早先先帝就一心想把这里建成一个大港口。可惜,他老人家实在有太多的事要忙,最终还是没能顾虑到这边。他老人家的遗憾,我希望我能弥补。若能把广州建成上海,我大明的赋税必可再能有所增长,届时很多地方也就能宽裕了。”
    固安帝拿出一张地图,对他指着哪里是太、祖早先指定的区域,哪里又是畅想地。在哪个地方,计划建设成什么样。对于有的东西高老爷并不是很懂——就算在江宁,他亲自抓庶务的时候也不多,但这不影响他热血澎湃。
    “你我君臣相得,必能好好的做下一番大事业!”想到那天固安帝拉着他的手说的这番话,高老爷就觉得把这一身骨血卖给固安帝都是值得的。
    高老爷得了任命,却又不能马上上任,这不免又给众人诸多猜测,但现在他却管不了那些了。他现在每天上午都会温习一下早先的功课,不是像过去那样的翻阅书籍,而是真正的从最开始的四书五经看起。因为固安帝对他说了,广州发展虽会有朝廷支持,但还要当地人努力,希望他能在那里开发当地人才,教导民生,启迪民智。
    自得了探花,他就很少再正经看书了,不是说不看,更多的是凭兴趣看一些时论诗词之类的,而这一次却是拿出了早先科举的劲头。每天一早吃了饭同高老夫人请了安就开始用功,一直到吃午饭,吃完之后他会休息片刻,然后就是辅导两个孩子的功课。是的,两个孩子,优哥在经过他面试后也加入了进来,虽然优哥的天份并不像郝家人想的那么足,但已算不错。这在高老爷看来是正好的,他若天份太足,固然会是一个好学生,但轩哥在他面前定然会被压的抬不起头,长此下去并不利于学习,高老爷再有教导英才的爱好,也还是更看重亲生儿子的。
    现在李先生还有一些后续的事情没有做完,所以要待三月份才能来高家,在这个时候两个孩子的功课就由他来辅导了。至于晨哥兄弟,高老爷又给他们找了个私塾,对此,金氏夫妻没说什么,高老太太却有些不满,他想着高老爷这才是公私不分呢,自己的亲侄子不管,去教导外人?
    高老爷听了也不解释,只是含笑。高老太太也知道现在自己的话不像早先那么当用了,说了几次后也只有愤愤作罢,当然,之后免不了把晨哥兄弟叫过来好好叮嘱一番,让他们用功努力,考出一番好成绩给高老爷看看!晨哥兄弟也纷纷表态,至于是否能坐到,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而吃了晚饭后呢,高老爷就是练字,每天雷打不动的一百个大字竟是日日都坚持了下来,一次因精神不济,错了好几个竟然练到了子时。安姐见了,最大的感受就是,固安帝,真不是一般的能忽悠人啊!
    外面人对高老爷的未来有诸多猜测,安姐却因为有朱抵这个内线而更知道一些实情,是的,朱二公子依然坚定不移的经常给安姐来信,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不能因为距离缩短了,就不再联络感情。在面都见不到的情况下,若还不能写信,那成什么未婚夫妻!
    一百对成了亲的未婚男女,也没一对是经常通信的啊!
    ☆、第160章
    第二十九章
    朱二公子的信过去靠寄,现在就是靠人工传递。他这边有个妈子过去就同秦夫人交好,所以他这边写了信就由这妈子传给秦夫人,然后秦夫人再转给安姐。
    过去路途远,一封信起码要经过一两个月,乃至两三个月的时间。现在就在京城,朱二公子能三天一封信,于是就见秦夫人天天是往这边来信的,名义上她就是安姐这边的人,对于她经常往这边跑大家也没什么怀疑的,还有的想这是在固宠呢,没看安姐马上就要嫁到王府吗,到时候身边的人多着呢,这秦夫人说不定就要被比下去了。
    但还有的觉得秦夫人这吃相难看了,再怎么说他们夫妻也跟了安姐六年,没有意外的话这妈子的地位是谁也越不过她的,还这么慌慌张张,真是,没有孩子的女人就是底气不足啊——早年那场病再加上跳河,伤了秦夫人的身体,这些年过去她一直没能怀孕。这事,也就成了她的一个毛病,无事的时候还要被人用异样的眼光来看,这有点事更是被翻出来不断说叨了。
    对于这私下里的议论,安姐也没有办法,别说秦夫人了,就是她,私下又哪有不被人说的?不过每次见到秦夫人,她不免就有些愧疚,倒是秦夫人想的开:“姑娘也别太在意了,这事,也是我的一块儿心病。其实我早劝我们家那口子再纳一房小的,可他到底不听。”
    说到这里,她是既有几分骄傲,又有几分感慨的。既感动秦举人对她的情义,可又有些惴惴不安。秦举人是独子,若他父母都在,别说她不孕,生的少了都不知要受多少刁难,妾氏通房更不知会塞进来几个,而现在她别说儿子,连女儿都没有,想起来,甚是对不起秦家。
    “秦先生如此,是对夫人你的情义,你可不要太过伤感了。若是为此伤了身体,他一片心意不就白费了?”其实这事在安姐看来是理所应当的,早年秦夫人为秦举人伤了多少心,落了多少泪。若不是他把看病的钱拿去赌了,又怎么会有今日这样的结果?好在他总算浪子回头,也知道疼惜媳妇了,否则秦夫人才真是白瞎呢!
    不过就算说开了这件事,对于她天天送信来,安姐也有些不好意思,几次在信中对朱抵说来信不要太勤了都没用,有时候她也会故意不那么快回信,可朱抵的信就会到的更勤快,而且那信中的口气简直如同怨妇,什么没有她的信他各种寂寞空虚冷啊,看的安姐一边咬牙一边寒噤。早先他们讨论军服讨论军队也就罢了,现在还能讨论个毛啊?美丽又有发胖的趋势吗?他不是京指挥佥事吗?每天就没有别的事情可忙吗?
    还真让安姐说对了。
    早先军队中有很多刺头,朱二公子虽然忙完这里就要忙那里,总是没闲着。而现在,一身军服把那些小伙子们吸引的嗷嗷叫,训练起来丝毫不偷懒,朱二公子就闲了起来。当然,他也还有别的要忙的,比如说应酬,比如说军中事务。但全京城都知道朱二公子是个二愣子,所以请他的人并不是很多,当然也还是有请的,不过二公子向来是愿意去的才去,不愿意的……管你是谁呢。
    对此南安王也无可奈何,他根本就不住在家里,说辞也是现成的,什么年轻无知,圣上托付如此机要,怎么能不全力以赴,所以他除了刚回来那一阵,这一年多的时间都是在军营里住的。南安王想要见他,还要提前预约。是的,预约。若没什么事,二公子才不会在没事的情况下被南安王一叫就回去呢,人家要训练兵士呢。什么,大晚上的练什么?没听说过夜袭吗?没听说过解衣推食吗?这千古名将都要做的事,我们不能做吗?别把我们禁卫军不当兵啊!
    一番大道理砸的南安王也没办法。
    不回府,又不经常应酬,朱二公子要做什么?只有给安姐写信了。他这经常写,所以什么事都会在信中带出来。这圣上对高老爷的态度也慢慢的给安姐勾勒出来了。所以安姐知道,固安帝不会不用高老爷,可要说大用……难道还真是在东南角画个圈吗?
    不过高老爷要这么想,她也不会戳破他这种幻想。用功学习没什么不好,练习书法也没什么不好的,忠君爱国……在这个时代更没什么不好,反正高老爷也不会让他们饿着。
    所以高老爷依然兢兢业业的努力着,以一种考生的态度奋力着,而他的这种态度也感动了固安帝。其实外面人猜测的没错,最初,固安帝是真的不好不用高老爷,也不好大用他。至于说那什么计划想法,也不是说没有,可他根本就不认为三五年能成型。太、祖为什么没能规划好广州?因为一个上海已花费了将近二十年!
    当然,早先的上海只是一个小渔村,虽然临近的松江出产布匹,但上海还是一片荒芜,别说和广州相比了,在一般人的概念里,那根本就不是能比的。可早先先帝就是要开发这里,而后来证明他老人家果然是对的。
    固安帝对自己的这个老祖宗有诸多崇拜,也准备效仿,但他并不真的认为自己能在短期内完成这些事,把高老爷打发过去,也就最多做一些前期工作。
    可高老爷竟然当真了,不仅当真,还这么认真!
    固安帝感动了,他想,高老爷也许不那么开窍,不那么识人情,可总是够忠心的,总是,能培养的……吧?
    高老爷并不知道自己竟然无意中感动了皇帝,他依然努力奋发着,而因为李先生的到来,接手了轩哥和优哥,他更有时间努力了。
    时间就这么不紧不慢的进入到了夏天,高家开始进入到了忙碌阶段,再过几个月,他们家的二姑娘就要嫁人了,里里外外可不都要好好收拾收拾。安姐也被杨氏抓着丢给郑妈子,不断的学习规矩规矩规矩,学的她两眼昏花手腿无力,每天躺在床上累的就不想爬起来,偏偏一时又睡不着,眼前总是飘浮着郑妈妈的身影。杨氏见了自然大为心疼,可却咬着牙不放松:“你不要怪我心狠,而是你要嫁到那等人家,实在不容你放肆了。”
    “姨娘,我知道。”
    “你已经松快了这些年,就难受这段日子吧,以后……以后待你们分了家就好了。”说着,杨氏的声音就有些哽咽,安姐只有不断的安慰她,又拿出朱抵写信的事来证明朱二公子对她的真爱这才把她哄住,可之后杨氏又道,“这真正的感情就是处出来的。现在你们觉得好,有感情,那只是少年人的喜欢。待你们真经历了一些事,还有感情,那才是真正的呢。”
    说到这里又长长的叹了口气:“安儿,你这性格,太过要强,我实在是放心不下。你以后是要过日子呢,我早先听我娘经常说,过日子啊,比树叶都稠。早先我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现在想想大概能明白些。你同二公子一早相识,他又对你上心,这是你的福气。但男人,总是喜新厌旧的,到那个时候你可要能沉得住气。这一点你要能像夫人学,好的地方你要学,不好的地方你要借鉴。你要知道,再怎么着,你是他的正室,只这一点,不管其他的是什么九天仙女都压不过去。只要你不犯错,就没人能怎么着你!”
    听到这里安姐不免有些糟心,但还是老老实实的点了下头:“我知道了。”
    “当然,你也不要太悲观了,二公子对你上心,我看你也挺喜欢他,只要你们齐心协力,是一定能把这日子过好的!作为女子,咱们要大气,要能容人,要能让人,还要能熬。男人,到了一定岁数,经历了一些事,就总是会想明白的了。到时候你们的感情会更好。”
    说到这里她仿佛想到了什么,脸微微有些发红。安姐见了心中一动:“姨娘,你觉得现在的日子好吗?”
    “当然好了,就是你要嫁人了。不过女孩子,总是要嫁人的,你看你三妹妹……”安姐都要嫁人了,静姐的婚事当然也提到了日程上,张家还是想让静姐嫁入同他们有关联的人家。高老爷则一再犹豫,他这再有大半年就要上任,现在说亲实在仓促,可要不说,静姐眼瞅就十四了,最多也只能在家再耽搁个两三年,而且广州那边又能说上什么样的人家?
    思来想去,最后高老爷决定要问问静姐的意思,他也算扯下脸皮了,可静姐直接来个,不嫁!
    “女儿对男子已经失望,这天底下就没几个好男人,女儿是决定独身到底了!”面对高老爷的质问,静姐振振有词,“爹要是嫌我在家中吃闲饭了,还有娘留下来的产业呢!”
    这话自然把高老爷气的倒仰,指着静姐半天说不出话,有心给个两耳光吧到底下不了手,最后还是拂袖而去。当然回头免不了对杨氏抱怨,而此事,杨氏又能说什么,只有劝解他一番罢了,可静姐的婚事,则一天天成了高家的一桩隐忧。
    “好了,不说这些了,你好好休息吧。”最后,杨氏拍了拍她的手,就走了出来。可安姐却怎么也睡不着。她知道高老爷同杨氏现在又进入了新阶段,就像开启了恩爱模式,杨氏早先冷下的心也火热了起来。这种状态她本来是应该感到高兴的,日子过的好不好不光是看是不是能吃饱穿暖,心情如何也很重要。
    但忍不住的,她总是有一种憋屈。就这样吗?就这样吗?男人不管做了什么都是可以原谅的吗?以前的伤害伤心都是可以忘掉的吗?
    现在安姐对高老爷已是真有感情了,也许还说不上真正的父女,但她是真把他当一家人看了,也希望他好,希望他快乐幸福。可在这件事上她总忍不住有些愤慨,因为高老爷什么都没有做啊!
    在他贫寒的时候,杨氏没少施以援手,也许那些帮助是微薄的完全无法同张氏相比的,但对于一个未出阁的闺女来说已是极限。而高老爷的报答则是发达后另娶他人,这一辈子,杨氏都是个妾。
    只是妾也就罢了,按照现在的标准来看,杨氏的确是配不上探花,但就算是贵妾早先她也只是担了个虚名,什么吴氏、绿儿都能踩到她头上。
    这些年她在这府里小心翼翼要看妈子的脸色,看得势丫头的脸色,看很多人的脸色,亲生姑娘受了委屈,为了怕惹祸就要先给一巴掌。这些,竟然都能过去?
    不,她并不是让杨氏同高老爷闹僵,这在这个时代是不现实的,可是,怎么能再恩恩爱爱?怎么能再毫无芥蒂?
    安姐很郁闷,非常郁闷。躺在床上她翻来覆去的睡不着,最后还是披着衣服走了出来。冰琴见她出来连忙过来帮她穿好衣服:“姑娘不休息一会儿吗?”
    “正是酉正呢,姑娘不是说要晚一会儿再吃饭吗?”因为今天实在太累了,她就交代晚饭延后,她本是不想吃的,杨氏却不依,最后她只有交代让厨房熬上一碗红豆粥,待戌时再喝。
    “粥还没好吗?也好,我先出去走走。”她说着走了出来,冰琴见她这个样子就知道她不想带人,就没有跟上去。
    安姐也没什么目的地,就在后院里乱走,看着远处的天空不免有各种烦躁。此时的天是极为清澈的,就算黑的晚,还能见到一抹红光,红黑蓝三色交接到一起,形成了一种非常奇异的色彩,在现代的城市极为难见。而此时,安姐只感觉到一种压抑、憋屈,那是一种她从古代到现代都逃脱不了的东西。
    她不想对抗,在这个时代她是无法对抗的,但,她就要承认吗?就只能接受吗?
    身后有些骚动,她没有在意。后面的骚动更大了,她皱着眉回过头,第一眼只看到了歪脖子柳树在摇摆,而第二眼就看到了一张笑脸,一张灿烂夺目而又让人忍不住咬牙的面孔!
    安姐的眼顿时一瞪:“你、你……”
    “安妹妹,是我啊……”
    ☆、第161章
    第三十章
    “我当然知道是你!”安姐的眼瞪得更大了,说起来他同朱抵也有很长时间没有见了。这一年多来她逢年过节都会到南安王府请安,有时候南安王妃也会把她招过去,但她同朱抵却没有再见面。他们最近的一次见面还是高老爷回京时,他们在帐篷里见的那一面,却也没有说上话。而那之后,虽然经常写信,经常赠给对方东西——在这里,安姐一定要举手指表白,她是真的真的没想给朱抵什么东西,可挡不住朱抵找她要啊。秦夫人送信过来,往往不只是送一封信,很可能就再加个什么吃食或者玩意,一开始安姐只是无奈的收了,然后下一次朱抵就会问那牛肉干好不好吃,套人好不好玩之类的。
    说实在话,朱二公子送来的东西也许不贵,却是费了心思的。那些小吃食也许不见得很好吃,但起码都很有特色。而那些小玩意呢,起码在这个时空里也是算新奇的。安姐不是那种不识好歹的,别的不说,只这份心意,她也不能说不好。于是再下一次,朱二公子的信中就充满了欢喜,什么这东西是他怎么找到的,一吃就觉得好,当下就想到了安妹妹,于是特地买来让她尝尝,现在安妹妹果然也觉得好,看来他们就是心意相通的!
    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巴拉巴拉一大串之后就是这么一句:“安妹妹就没什么东西要送我的吗?”
    第一次安姐无奈的让人做了一道江宁的甜点,第二次安姐黑线的又让人送了一道汴京的甜点,等到第三次,安姐已经把江宁汴京以及安县的甜点都列成了单子,然后按着类目开始做了。
    当然,朱抵并不是每次都让人捎东西的,而他捎个一两次安姐才会回一次,所以现在那甜点还没有做完。所以现在安姐见到朱抵的第一个感觉是惊讶,第二个感觉就是好像该做蜜汁三刀了!
    “妹妹没想到是我是不是?”朱抵两眼放光的看着她,他本就长的俊秀,此时再这么专注的看过来绝对电力十足,不过他哪怕是高压电呢,安姐也是个绝缘体,她左右看了一眼,低声喝道,“你来这里做什么!”
    朱抵两嘴一扁:“妹妹你每次见到我都好凶……”
    安姐瞪眼看他,然后朱抵又接了一句:“除了在魏阳那一次……”
    饶是安姐自诩早就练出了一副厚脸皮,听到这一句也忍不住面孔一烧,就算知道朱抵这是故意说的,再开口语气也缓和了很多:“你怎么会跑到这里的。”
    “不是跑哦,我是骑马来的。”
    ……
    “咦,妹妹快过来。”
    “什么?”
    “快点过来,有人过来了!”
    听他这么说安姐连忙上前,那边朱抵一用力就把她拉到了树上。这颗歪脖子树是有些年头的,早先高家搬过来的时候就有,粗壮倒是有,但因为歪,能下脚的地方并不多,早先朱抵一个人的时候能藏的好好的,现在加上了安姐,也不是藏不住,但两个人就要贴身挨着了。其实这种身体上的接触对安姐并不算什么,在现代的时候,挤火车挤地铁,男男女女不知道挤成什么样呢。可不知为什么,此时和朱抵挤在一起,她就是有一种异样感,有心往旁边挪挪吧,可能下脚的地方实在不多了。于是,她只有尽量的一边保持距离一边不让自己露出来。她刚挪好,那边就听到静姐的声音:“好了,这里就没人,你想对我说什么就说吧。”
    “三姐,你能不能不要总这样。”轩哥的声音有些无奈。
    “我怎么样了!”
    轩哥叹了口气,半天没有说话,静姐不耐烦了:“你到底说不说,不说我就走了,我那边还有一堆事呢!”
    她说完就要转身,那边轩哥一把拉住她:“三姐,娘和大姐的事我和你一样伤心。可是她们已经死了,这马上,娘就要过三周年了……”
    “你提这个做什么?娘死了的事需要一遍一遍的说吗?”
    “三姐,你能不能,能不能不要这么偏激。”
    “我哪里偏激了?”
    “你哪里不偏激了?优哥明明没惹你,你却总找他的麻烦!就像今天上午,你竟把墨水滴到他写的大字上!你知不知道因为这个李先生罚他重写三遍?”
    “我不是故意的。我不过是想看看他的字,谁让李先生总夸他了,谁知那墨水就滴上去了,要说有错那也是、也是墨水的错,对,就是墨水的错,谁让那墨水那么容易滴了?”
    “那么前几天呢,你为什么要把他的毛笔丢到池子里?”
    “我看他那笔有些旧了,想让他换个嘛。”
    “三、姐!”轩哥的声音充满了无奈,“三姐我真不知道你为什么总看优哥不顺眼,其实优哥真的很好,我功课上有什么不明白,他都会为我解答,和他在一起学习,我真的觉得自己进步很多。”
    静姐哼了一声,轩哥等了片刻,见她还没有丝毫要改正的意思,最后道:“以后三姐还是不要来前院了。”
    “什么?”
    “其实前院本就不是三姐该来的,父亲疼你,家里人都让着你,可并不代表你这么做就是对的。男女有别,三姐岁数也不小了,一些事还是注意一些吧。三姐若是想我了,或者有什么话,可以让下人传话,我自会来见三姐,前院,你却是不要再来了。这一点我也会同父亲和二姐说的。”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