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147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是的,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路,他没有像她所想的那样完全变成了一个纨绔,他将来也许会有各种发展,他可能会成为另外一个忠勇郡王,他可能会成为千古留名的英雄将军,他可能光芒万丈,但,那又如何?只要他不是世子,不继承南安王的爵位她就不会有任何反感……不,这话说的也许不对,因为再怎么说,他同时也是那个女人的孩子,那个令她曾觉得挫败无助以及妒忌的女子所生的。
    不过就算她心中有过那么一些不舒服,也没有其他的想法。她知道,朱抵在军事上越出色,南安王越不可能立他为世子。因为那不只会令上峰忌惮,更是抹杀了朱抵本身的才华,特别是刚出了两王谋逆这种事。比起这个,她更担心朱抵先生下嫡子。
    以前她觉得自己很知道南安王,知道他的一思一念,知道他想什么,喜欢什么,忌惮什么。可现在她觉得自己越来越看不透这个共同生活了几十年的夫君了,她不知道这是自己做贼心虚,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所以她不由得有各种担心。
    她担心南安王让朱纳过继朱抵的孩子;她担心南安王以无子为理由把王位传给朱抵。
    其实对于前者,她不是没有考虑过,因为就算是过继的孩子,依然还是可以算作嫡子。但那只是算作,要知道他的亲生父亲还只是一个庶子,他的亲生母亲也只是一个庶女,这样的孩子,哪怕认在朱纳名下,又怎么能真的当嫡子看呢?她想来想去还是觉得不能接受,所以她对安姐下手,她并没有想过让安姐永远不能生育,只是想让她慢一些生下孩子,起码,也要等到朱纳的孩子出生后再怀孕。
    而现在王氏有了身孕,安姐也就不那么重要了,当然,她最好还是现在不要有孕。
    有意见的反而是王氏——安姐是尽量不与王氏见面的,虽然她在现代也没看过多少电视小说吧,但是见过的,在这种场景里都有各种凶残的情节,她一点也不想自己成为其中的某个场景。但王氏就在正院,她同南安王妃请安的时候就免不了要见上一两面,免不了要打个哈哈,问候一下,在她来看这已经足够了,可王氏却不这么觉得。
    她现在在正院,那日子要怎么说呢?当然,南安王妃绝对不会和早先那样一句话里就要敲打她两三次,更不会虐待她什么的,反而每次见了都宽慰她,还与她说了几个好消息,比如一些通房已经被她打发了出去什么的。要是早先王氏听到这些也许还会暗喜,但现在,在见识了南安王妃的厉害后,她只有害怕的。
    那些通房也都是南安王妃找来的,早先找的时候,虽然不能说这么求那么寻吧,好歹也是见人家能生养花了银子的,而且据她所知每个进府的都被勉励了一番,现在说打发出去就打发出去,哪怕那些人她原本也看不过眼,现在也不免有些惶恐,更不免想到,她这一胎若再有意外,或者生下一个女孩要怎么办?
    她本身对男女没什么苛求,在早先最无望的时候她甚至想过哪怕上天送她一个有些瑕疵的孩子呢?哪怕是腿脚不灵便呢?哪怕是长相丑陋呢?哪怕是不那么聪明呢?只要有一个孩子,她只要有一个孩子就好了!哪怕这个孩子将来不能继承王位,但,总是她的孩子。她执著的甚至是疯狂的想要一个自己的孩子。
    所以,她并不排斥女孩,可若她生下女孩,南安王妃又会如何?到时候连这个姑娘会不会也会受冷遇受刁难?每次想到这里她就觉得自己要心疼死了,甚至还隐隐的有一种这个孩子不要出生的好。
    在这种情况下,她就希望能有个人与她说说话。她身边的丫头是不少,但一些话是没办法同丫头说的——哪怕说了,也不是那个味道。她当然最渴望见到的是朱纳,朱纳倒也是经常来,可他不能一直在这里。所以另外一个安姐就也成了她期盼的对象,每次见了都不免抱怨:“前段日子你还经常找我呢,现在倒好,却不来呢。”
    安姐心中大汗,心说前段日子你活蹦乱跳,我找你说点衣服首饰的随便不会有什么大事,现在你就像个琉璃人似的碰一下我都要胆战心惊的,还时时来找你呢。当然这话她不好明说,只有道:“我当然也是想来看嫂嫂的,可嫂嫂知道我父亲过段日子就要上任了,这一去,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我这就不免多往娘家走走。”
    她说的也是实话,高老爷出了正月就要上任,这个年高家过的也是各种匆忙。而想到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再见面,安姐也就免不了经常回去了,当然每次去免不了要看些高老太太的脸色。不过看完也就罢了,其实现在安姐觉得高老太太很有意思。要知道高老爷马上就上任了,而高二老爷一家却是留在京里的,大郎二郎连带雅姐将来都会有各种事需要她,她这么给她脸色看是觉得她有被虐倾向吗?
    倒是金氏,表现的很靠谱,每次见了她都会很热情的招呼几声,然后不惹人嫌的把时间留给她和杨氏,还自己亲手做过一些老家的吃食给她。虽然知道她是别有目的的,安姐对她也是越来越赞赏。同杨氏道:“要是早先二婶就和现在样,也不会有那些事了。”
    杨氏听了一笑:“你这是不了解她,现在是没办法了她才如此,要是将来你二叔又听话了,你看吧,又不知她会变成什么样了。”
    “这不会吧。”
    “我从小同她一起长大,还不比你清楚?”杨氏笑着点了一下她的头,“不说这个了,以后你一个人在京里,可要万事小心。有些事千万别争,吃点亏没什么。”
    “知道了知道了,这话你都说了八百遍了。”
    “那就让我再说一遍,以后想说,还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呢。”
    这话说的安姐眼一红,上前偎着她,杨氏摸了摸她的头。她想到安姐刚出生时她是那么惊奇,想着她那么小小的一团那么弱小,月子里她总是闹,虽请的有奶妈,她还是夜夜不睡的照顾,听到她哭有时候连净手房都来不及上都出来了。那时候她总想,什么时候这个小孩子才能长大啊,什么时候她才能省心啊。
    而这一眨眼,这个姑娘就长到了这么大,她变的这么能干聪明,可是,她依然还是不能放心。哪怕她知道她会过的很好。
    时间就在这种不舍的和谐气氛中度过了。高老爷出发的时候已经到了二月中旬,此时,天依然很冷,路上依然有没开化的冰块,不过海面已经没有冻冰了,也有船只开始往返于天津港,固安帝倒没有催促,但高老爷不准备再等了,他早就摩拳擦掌的等着大干一场了。
    于是这一天,安姐就在朱抵的陪同下,一起跟到天津送别了高老爷等人。看着那辆船渐渐远去,安姐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虽然她强忍着不想失态,泪水还是不受控制的流了出来。而在朱抵带她坐上车之后,她更是失态的嚎啕大哭。她哭的那么悲伤难过,朱抵在旁边看了既有一种手足无措,又有一种说不出的怜惜,在呆愣了一会儿后,他把安姐抱在怀里,有些僵硬而干巴的道:“别哭了!”
    ☆、第176章
    第四十五章
    朱抵从没用过这种口气同安姐说话,安姐顿时一怔,抬起眼有些惊愕的看着他。朱抵更加手足无措了起来,他本意是不想让安姐难受,可也意识到自己的语气有些太僵硬了,当下就道:“你、你别哭了,再哭,姨娘同岳父大人也是要走的。”
    安姐噗的一声笑了出来,但还没等朱抵松口气,她的脸又搭了下来:“可人家难受啊。”
    她是真的难受,自穿来以后她就从没与杨氏分开过。虽然知道到了一个陌生的时空,但杨氏给她的温暖关怀,却在无形中令她安定了下来。是的,杨氏懦弱、保守,也不够聪明,如果不是她穿过来,也许她永远在高家都是一个很尴尬的妾氏,还要为不懂事的女儿操心。可若没有杨氏,她更是无依无靠。
    现在杨氏离开了,她知道这种离开是正确的。但这种明白并不能减轻心中那种撕裂般的痛苦,那就仿佛送孩子上学的父母,明明知道那是应走的一条路,可还是宁愿这孩子,就像小时候那样,要时时拉着手一刻不分离。这种比喻也许不那么恰当,可感觉确实一样的。她现在真希望自己还是十一二,不用嫁人,不用走世俗规定的路,一直跟着杨氏,不管在哪里,她们母女总是能在一起的。
    想到这里,她又不由得有些恼恨起朱抵,都是这个家伙早先设的局,否则她现在也许也在那条船上了!这种恼恨是没有道理的,可在这一刻她也有些蛮横了。
    “可你就算哭破了嗓子也没用啊。”
    ……本来沉浸在悲伤中的安姐的脸囧了起来,她瞪着朱抵,眼神莫名。这尼玛明明是一个伤感的场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台词?朱抵被她看的有些莫名其妙,眨眨眼:“好妹妹,你一向是最清楚不过的,应该知道与其在这里伤心,不如多吃点肉,这身体好了,比什么都有用,天津的包子很有名,一会儿咱们去来几个?”
    说到最后,两眼已经闪闪发光,安姐默默的把视线转到了车外,跟着这么一个二货,真是让人伤感都伤不起来啊!
    到了最后,两人果然吃了不少包子,并且还带回去了很多,反正现在天凉肉包子也放不坏,不过这带回去的味道如何,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高老爷走了,王氏怀孕了,安姐在南安王府的日子又恢复了平静。此时,她的庄子和铺子都已经打理妥当,因那文具铺的掌柜有些太不像话,她干脆就换了一个。
    那个掌柜是张家的老人,张氏在时他就有些小动作,因问题不大,再加上他家几代都为张家做事,张氏也就没有太过理会。待张氏去了,这个掌柜就有些变本加厉了,他倒也聪明,知道一个文具店本身利润就有数,做的太过火了就算他有体面,也挡不住。因此只拿东西不动银子,东西他也只拿那些精细的,之后再用平常的抵充了。这么一来二去,账面上看不出来,实惠就落到了他手中。
    安姐本来是不想动他的,再怎么说也是张氏留下的,但见他没有丝毫悔改的意思,这才不客气的。那掌柜没想到安姐真敢开他,还放下几句狠话,之后就跑到张府哭诉一番。
    对这事张家是有些恼怒的,不看僧面也要看看佛面,再怎么说,这也是张家的人,安姐说开就开了,忒是不给情面。可张家现在的主导思想就是舀光养晦,也不可能因为这件事去找安姐问罪,只是赵姨娘在静姐身边嘀咕了一番。而静姐虽然鲁莽,毕竟是在张氏身边长大的,这段日子又正在管家,知道好歹,当下就把赵姨娘给顶了回去。后来安姐知道了,就带了些东西去了趟张家,却令张家平了这个气。倒是静姐对此有些不以为然:“张家之所以成今天这个样子,就是养了一帮无用的废物,再这么下去,张家还不知成什么样子呢。”
    “妹妹你能这么说,我是真高兴。”
    静姐翻了个白眼:“那你还去?”
    “再怎么说那也是你的外家。”
    “这样的外家,还不如没有的好。”静姐的语气里带了一些恨意。
    高老爷并没有特意说过张家做的那些事,不过也不会特意为张家掩盖——那么明晃晃的事实也是掩盖不了的。轩哥在外面消息就要比在内宅灵通,再加上他师从的李先生是一个有抱负的,没事儿也会同他们点评一下时事要闻之类的,当然李先生不会故意去说张氏母女身死的事情,但轩哥又不是个傻子,足够的信息已令他能分析出一些事情了。
    分析出来的结果令他震惊迷惘,他是不愿相信的,可好像他不愿相信的事正是真相。他曾去找高老爷求证过,却被高老爷训了回来,说那些事不是他应该操心的,他只要用功读书学习就好。
    可是,他又怎么可能不理会?
    他也吞吞吐吐的找安姐打听过,可安姐哪里会告诉他?这种事别人可以说,高老爷可以说,他们母女却是绝对不能说的。
    轩哥这种状态自然瞒不过静姐,当下就逮着他追问了一番,轩哥本是不想说的,可他也实在是太纠结了,最后还是忍不住说了。静姐倒比他接受的快:“这有什么好怀疑的?你看看张家对咱们的态度就知道了,那就是一帮狼心狗肺的!”
    “三姐!”
    “我说的不对吗?明知道你身体不好,还让你跟着一起去接父亲。江宁不好的消息传来时,从上到下,连个丫头恨不得都能欺负咱们了。亏得父亲福大命大活了下来,还立了大功,否则咱们姐弟也是被他们折磨死的下场!我早先就奇怪娘怎么偏偏要在那个时候去江宁,就算是为了说大姐的婚事也不至于亲自跑一趟,还带了大姐。看来这都是张家同逆王商量的事儿。”
    “三姐,这话可不敢乱说。”
    静姐哼了一声:“我知道这话不是能随便说的,我也不会在外面说,可我看就是这么回事了。要不张家的职位是怎么丢的?要我说你也不用难受,咱们不早看清了张家的嘴脸了吗,整个张家,也就赵姨娘对咱们还有几分是真的,可她当不了家。以后咱们好好孝顺她也就罢了,其他人却是不用理会的。”
    轩哥心思细腻,容易纠结,静姐却是一个决绝的。这么想了也就这么做了,所以别说安姐只是换了张家一个有问题的掌柜,就是别的事她也会觉得安姐做的好做的妙做的呱呱叫。
    安姐摸了摸她的头:“你看父亲还没有同他们闹僵呢,大面上也要做做。”
    其实她一开始是真不想理会张家的,否则在开那个掌柜前她应该先到张家去说明情况。也是听了静姐的话她才意识到她可以不搭理张家,静姐姐弟却不能,哪怕是看在赵姨娘的面子上呢。
    对这些静姐没有领会,张家却还是有明白人的,之后再来高家,对静姐姐弟也就更恭敬了几分。当然那是早先了,现在静姐与轩哥都同高老爷去了广州,张家就算是想伸手也够不上了。
    安姐的日子突然闲散了下来。没事的时候,她就算了算自己的资产。除了金银首饰衣服外,她每年庄子上的收益在五十到一百两之间,这一是她那个庄子实在不大,第二也是庄子上的出产大多自用了。文具店能为她带来二百两左右。早先投资的房产是四百二十两。王府每个月会给她二十两,然后因为她身上的诰命,结合下来每年大概能有三百两,这也就是说她每年的固定收益是一千出头。而她的开销却很少,因为举凡衣服、料子、首饰,王府都有份例,遇到重要节日呢,她也不需要另外再做了——诰命服穿上就是了。
    他们现在自己开了小厨房,不仅养活自己还要养活院里二十多口,但也只是养活,这些人的工钱和衣服还是府里发,而这份吃食上的钱呢也是朱抵出了。
    当然还有迎来送往,要给的赏钱。不过安姐算算,这一部分每年有个五百两也就差不多了,再怎么说朱抵现在也是四品官了,冰火孝敬都不少的,真有需要,别人送上来的他们自然可以再送出去。
    她没有算朱抵的份例和俸禄,这一是因为他的钱要采购,另外也是再怎么说朱抵也是在外面做官的,该有的体面一定要有。虽然朱二公子不怎么爱好交际,可偶尔也要同属下同僚喝个酒吃个饭的,轮流坐庄无所谓,一次不出那简直就是丢人了。而且现在流行打赏,朱抵没事爱到宫里逛逛,他再在固安帝面前耍无赖,对下面的宦官也不能不理会,不说多丰厚,起码要给个大众数。当然,朱抵还有一些灰色收入,那些却是都存起来了,用朱二公子的话来说就是将来有用。
    银子在她这里,钥匙也是由她掌管的,虽不能动用,安姐也没有别的什么想法。她知道朱抵虽没多少钱却不会计较这些,要不早先也不会那么随便的把那个盒子给她了。真的要说,她反而是那个会计较的。在现代的时候,她就曾对那个前男友说,婚后她管钱,工资卡要上交。其实她那个前男友并没有多少钱,工资相当一般,养家绝对费力。她曾算过一笔账,如果只是他们两个还好,若是有了孩子,那么出主力的一定是她。
    但就是那样她也要管钱,她执著的认为男人手里不能有钱。为此还曾和那个男人冷战过几天。可是现在她却没有想过管朱抵的钱,那个钥匙她就放在首饰盒里,甚至连她自己的钱也没有完全放到钱庄里。有时候她想想也觉得好笑,她和那个前男友认识了很长时间,谈了很长时间,熟悉的连对方小时候四岁还尿床的事都知道了却依然不放心,而她和朱抵也认识了很长时间,可见面的次数查手指头就能数的清,却没有担心。这到底是因为太信任,还是因为不爱所以不在乎呢?这个问题安姐并没有太纠结,反正就这样了,在此时成了亲就是要过一辈子的。
    当然,安姐的钱不只是这些。查得兄弟那里的投资,江宁的分红,这些都是大数字,可在她心中这些属于要投资的钱,而且掌管者也不只是她,不能花的那么随便。
    不过即使这样,这个数字一算出来,她也有种以后可以躺着睡觉的感觉了。她想这些钱她先攒攒,待再过一两年就再买处房产,以后她就能扎扎实实的过上包租婆的美好生活了。她早先虽然很拼命很要强,可终极梦想也就是包租婆。
    不过安姐的这个美梦并没有维持太长时间,因为这一天朱二同学很兴奋的告诉她自己的计划快要成功了。
    “我们快要能离开这里了!”他趴在安姐的耳边小声道,热气呼在安姐的脸上有些痒痒的,她一开始没反应过来,怔了一下才瞪大眼。朱抵很得意的把自己早先同固安帝说的话说了,最后道,“若这三场胜了,陛下是一定会把我调出去的,到时候我就请陛下让我带上你。”
    “……这行吗?”
    “可以的,我已经同陛下请求过了,虽然有些违例,可并不是完全没有先例。”虽然只是要求了一个请求,可这种请求应该不会被驳回。
    安姐心说我是问你能连胜三场吗,但想想还是把这话给咽了回去,这种时候还是不要打击男人的自信心了。
    “我早先让你存的银子还在吗?”
    “……都在的。”
    “嗯,你先留着。等将来我上报给陛下,当然陛下是一定不会收回去的,咱们就用这些银子给兄弟们做皮袄。”
    “为什么要做皮袄?”安姐忍了忍还是没有忍住,朱抵得意一笑,“若我没有估摸错,这次陛下是会把我调向辽东的,那地方可冷得紧,当然需要穿暖和些了。”
    ……这种莫名其妙的自信到底是从哪儿来的!
    不说安姐的吐槽,当固安帝把军事演习的事公布后,整个京城,或者说所有得到消息的都震惊了,特别是廖宗旭那边,当知道自己被排在辽东前面的时候,大同上下的军官都跳了起来:“狂妄小儿,不过打了几次小仗就不知天高地厚了!这次一定要狠狠教育他一番!”
    ☆、第177章
    第四十六章
    大同上下气的跳脚。要知道他们一直同辽东争第一,虽然有时候他们也隐隐的觉得自己比起辽东铁骑可能差了点,可他们本来就是不同的兵种啊!辽东铁骑是厉害,可他们随便有多少骑兵?一个骑兵的消耗又要多大?那种厉害就是由银子堆出来的!相比之下他们大同的步兵可要省钱多了。
    每次大同的军官同辽东的遇上就要比比眼睛比比胡子比比酒量,弄个不好还要再私底下摔跤比比身手。大同的不见得每次都能赢,可也不见得每次都会输。
    当然,军队最重要的还是比战绩。辽东铁骑当然有赫赫战功,可他们大同也不差啊。他们也曾驱逐蒙古各部落四散逃离,也曾杀的蒙古各部落听到他们的名字就闻风丧胆。当然,那是早先了,可这些年不是因为没什么大战吗?辽东那边和他们的情况也差不多!
    这次两王谋逆他们就算受到了点差别待遇,但到底能解释的通——毕竟距离在那儿放着呢。而且辽东那边打东海的人一开始不也处处受挫吗?最后要不是老天帮忙,还不知道结果如何呢。而他们这边,却是结结实实的把上海给打了下来!
    众将领不约而同的忽略了朱抵在其中的作用——就算他早先有点功勋,现在也都没了!因为他这不只是对他们的蔑视,还是红果果的背叛啊!
    是,你朱抵是有些本事;你身份是比较显赫。这些大家都承认,也不会忽视。可早先,你说破天了也就是一个纨绔子弟,还是个庶子!是哪里成就了你的辉煌?是大同!是哪里给了你戏台?是大同!是哪里给了你机会?还是大同!
    你的兵是大同给的,你的经验,是在大同这里锻炼出来的。现在好了,为了你自己的虚荣,你把大同排在辽东之后?你对得起大同吗?而且,你为什么会这么做,还不是因为你对大同更了解,所以更好下手?
    “大人,朱小二这次实在是太过分了,如果这一仗咱们不能打赢,大同上下的脸都要丢光了。”赵德存抱拳对廖宗旭道。
    廖宗旭看了他一眼没有出声,赵德存又道:“大人如果放心,就把此事交给属下,属下必办的漂漂亮亮的!”
    “你想怎么办?”廖宗旭终于出声了,“亲自上阵?那才是把大同上下的脸都给丢光了!”
    廖宗旭的性格上有些优柔,轻易不会得罪人,鲜少这么说话。不过赵德存是他的亲信,他也不用掩盖,后者也不是太在意,听了他这话就道:“此事,属下觉得可以交给苏成亮。他与朱小二年龄相当,官位还错了一些,赢下此仗才更为解气。”
    赵德存说的也算是大同的一个明星。这苏成亮今年不过二十五六岁的年纪,却已经是武德将军了,若没有朱抵在前,简直就是大同最年轻的靠自己拼杀出来的武德将军。当然,他这个靠自己也是打了些水份,他爹早先是个把总,本想让他好好读书的,谁知他在那上面却不用心,反而对打打杀杀很感兴趣。
    他爹一见这样,也就死心了,专心培养其武事。这苏成亮虽然容貌俊秀,却天生神力,十多岁的时候就能把一个成年壮汉给掀翻到地。因此早早的就在军中有了点名声。
    当然如果只是这样,那现在的苏成亮也就是个把总,了不起了可能能成为千总。在他十八岁那年被赵德存发现,收尾麾下,从此也算是将遇良才,一路飙升。上海那次因他被定到了堡台上所以没去,事后赵德存多有后悔,想着若把他带上也许就用不上朱抵了。
    廖宗旭摇摇头:“小苏是个将才,但与朱二公子相比还是差了些。”
    “大人何必长他人志气?苏成亮就是缺少机会,其实论经验,他要比朱小……朱二公子更丰富呢。”他本来还想叫朱小二,被廖宗旭一眼给看了过去。其实他也知道这个称呼不太恰当,再怎么说朱抵也是皇室子弟。但心中实在气愤,这个积怨甚至能追溯到上海攻城时。
    “打仗要是看经验,那也就不会有将才帅才之分了。小苏是将才,朱二公子就是帅才!你不要不服气,这一点你只看看他们是怎么带兵的就知道了。同样的兵,小苏带出来的就是家丁,朱二公子带出来的却有太、祖之风!”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