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修仙从钻木取火开始 第57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这还用问?端来!”
    跑堂端上了糕点茶水,这宋宏业吃喝了些,才开始审视周围,而后发现了不远处的吕成阳等人。
    ------------
    第84章 【阴影角落的动作】
    那吕阳成先开口,遥遥拱了拱手,笑道:“宋兄,这一路风尘,可还安好?”
    却是在讥讽他们跑路过来,顺便炫耀自己乘车来的快,还已经在这里吃饱。
    “哼!”
    宋宏业听出吕阳成话中讥讽之意,只是用力哼了一声,并不搭话,而是又催促了一声店小二。
    那吕阳成抓住如此好的机会,当然不肯放过,而是继续嘲笑道:
    “若是宋兄饥饿,这里还有些我等吃剩的羹饭,也可充饥,宋兄大可来这边端过去。”
    许是在山上饿的狠了,宋宏业看到对面吕阳成桌上那些剩骨头时,竟真地咽了口唾沫,继而反应过来,暴怒:
    “姓吕的!你不要欺人太甚!”
    吕成阳意气风发:“绝无此意,绝无此意啊,哈哈哈哈哈哈哈——”
    宋宏业怒气冲冲地道:“笑什么!此次寻仙,你不也是一无所获么?走着瞧,下次我一定寻到修行法门,成仙后将你吊起来,用雷火烧烤!”
    微微一扬手,吕成阳不屑地说道:“彼此彼此,随时恭候。”
    这伏虎酒楼不愧为这虎桥镇上,最高端的饮食场所,两人拌嘴间,便就准备好了菜肴,而后流水般端了上去。
    这排场让吕阳成有些眼热,对比起来,宋宏业家实在是太有钱了,虽然自家直系长辈在外州为官,这份权势却没法变现,体验上终究差了一截。
    只见那宋宏业左手抓起根肥鸡腿,右手扯了片肥肉片,几口吞下去,又抓向一边伏虎饼,狠狠啃了两口这重油重糖的烧饼,埋头猛吃。
    “唔,他们这儿的饼子不错,回头问问方子,回去做给我吃……”
    吕阳成笑呵呵的看着这幕,尤其是宋宏业拖着刚恢复的肠胃,狼吞虎咽吞吃伏虎饼的场景,他不信对方肠胃能够挺过这一波,准备接下来看这宋宏业的笑话。
    刚刚二人的吵架,嗓门很大,不止在酒楼里回荡,甚至传到了街外,引得不少人探头探脑。
    此时乃是午后,非饭点儿,所以这家伏虎酒楼里,上座率不高,里面几桌人大都是中午来此酌饮,一直到现在没散场的。
    看见两拨人争吵后,掌柜的和小二不敢上前劝阻,食客们只是将目光转过来,看得津津有味,如今时代消遣不错,娱乐更少,能够在朋友相聚时,共同围观次争吵,也是很好、很有话题性的活动。
    随着饭菜上齐,宋宏业停止了言语输出后,食客们见无戏可继续看,纷纷收回视线。
    但并不全是。
    在这家饭馆角落里,有位消瘦女子和一位彪形大汉坐在一起,面前放了两只伏虎饼,和小半碟廉价的咸水鸭掌,却是已经用完了午饭,但还在这里歇息。
    最后一个将视线从那边几桌人身上收回,那女子以极低声音向对面大汉说道:“那边两伙人,看身份非富即贵,而且所求之事,看起来又不难诶。”
    大汉点点头,对女子说法很赞同。
    两人交换了下颜色,将剩下的鸭掌一扫而空,接着各自揣了个伏虎饼在怀里准备路上吃。一切准备妥当后,他们叫来店小二付了账,也不着急起身,就在桌边坐,品着刚刚那壶免费茶水等待时机。
    吕正阳见宋宏业只是进食,并不搭话,颇感无趣。
    无聊之下,他对旁边所带的人们吩咐道:“走吧,我们该回去了,不过这下又要折返往北走。”
    随人们立刻起身,开始收整行李,车夫出去照看挽马马车,有仆从还订了些食物,准备路上吃……一切井井有条,能够看出已经遇到过很多次这种情况。
    伏虎酒楼角落里,那妖娆女子指了指大汉。
    彪形大汉会意,轻轻起身。
    在吕成阳一伙人出门时,这大汉紧了紧身后包裹,悄悄缀在后面,跟随而去。
    那女子则继续看了一眼宋宏业等人,回过头来继续等待。
    此时这宋宏业已经吃饱了八分,放慢了进食速度,正慢条斯理的啃一只兔头。
    如果定格在这个角度,只要宋宏业不说话,单看外表,除了有些尖嘴猴腮之外,也是一位翩翩公子。
    可惜……
    ……
    吕阳成的车辆,从伏虎酒楼出来后,径直往北行去。
    他们将会沿着官道一直走到云中山脚下,从林溪村附近转折往东,回龙安府去。
    车轮压在石板路上,嘎嘎作响。
    路旁小摊密度挺高,有卖笤帚扫帚的、卖筐子篮子的、卖盖垫笸箩的,还有针头线脑、糖果零食等等,不一而足。
    其中有座面摊,因摊主老徐手艺非常好,尤其擅长做一碗羊肉面,即使现在不是饭点儿,也吸引了一大堆食客在此驻足品尝。
    毕竟对于大部分人类来说,吃,几乎便是人生的意义所在。
    见到马车过去,小摊上几个食客开始交谈:
    “哦豁,那是谁家车辆?真是好车。”
    “那可不,我在丰平府时,见过这样一辆车,还上去摸了摸,像这样一辆车,便要几万钱,还远不是顶好的型号。车厢材料扎实,坚固稳重,铺垫雕画装饰讲究,又有特殊设计减少颠簸,里面座位柔软无比,还有仆人座、暗格、纱窗……端的是好物件,可惜我等连想都不敢想。”
    “确实,这可不是买回家就好了,即使不用专门车夫,也要养上两匹好挽马,这不比车子便宜多少,每年光马料就是一大笔花销,还有车辆的维修、配饰更换,林林总总下来……反正我也是想都不敢想。”
    “不说这个,不说这个,没的让人丧气。嘿,谢兄,看那汉子,兀是雄壮。”
    “嗯,没错,而且看起来应该是个是练家子,看他背后那根短棒,定是位江湖人士……”
    这是怀凤府谢广安,和新认识的几位同路人在交谈,这让他交游广阔,也给他带来了不间断的捎脚生意。
    他一般在怀凤府和龙安府之间跑腿。
    按照惯例,从龙安府回来时,他会在这虎桥镇上驻足,吃上碗羊肉面,而后找便宜地方对乎一宿。
    但今天谢广安比较幸运,遇到人捎了他一小段,故此到虎桥镇的时间稍,比平常微早了几个时辰——这乃是常有的事儿。
    ------------
    第85章 【远方庙堂与天下事】
    虽然谢广安遇上了热心人,让今天时间宽裕很多,但并不适合继续赶路。
    且不说今晚连月亮都没,只有漫天繁星,镇外官道上更是没有灯火,只有漆黑夜色,行走在外面,完全见不到脚下路,虽然可按照星光辨别方向,也甚是危险。
    强行赶夜路,很可能天亮之后,却发现自己不知跑到了哪里,或者已经围着镇子转了一圈。
    再说,就算夜里赶到,也进不了紧闭的府城城门,所以今天晚上,不可能回到怀凤府,还是适合在虎桥镇休息一宿。
    捎了谢广安一程的大车,在中途分开去了别路,他下车后,遇到几人一起同行,快速熟络起来。
    来到了虎桥镇后,他强烈给这几位同行人推荐这里羊肉面,大家看他介绍的实诚,遂共同来试试。
    “几位客官,你们的面来嘞~”
    面摊老板两手捧着三个粗瓷碗过来,挨个给这几位放在面前,而后又跑了一趟,才让每个人面前都摆上一碗羊肉面。
    “唔,果然好吃。”
    “不错。”
    和谢广安同行这几人,各自尝了下后,眼睛一亮,便开始夸奖。
    “以往路过这虎桥镇时,必吃那伏虎饼,尤其是前面拐角处那个摊子的,确实美味。没想到这里的羊肉面,虽然名声不彰,却也不下于此处名吃。”有健谈者又用了几口面,扬着筷子称赞道。
    谢广安闻言笑道:
    “我也算得上走南闯北,但附近几府的面,只有此处最好吃。这老徐是家传手艺,这些年还不断改进配方,现在吃到的,就比我几年前吃到的要。”
    “这扯出来的面片薄如蝉翼,虽然没有其它面那么劲道耐嚼,却也筷挑不断,煮好的面片又柔软滑口的紧,吃起来层次分明,羊肉汤鲜面片味美,既好消化,又容易饱肚,无论是老人小孩还是健壮成人,都合适吃。”
    “说不定一些年后,虎桥镇闻名远近的名吃,除了伏虎饼外,会多上老徐羊肉扯面片也说不定。就是那时,可能会有很多人来拜师学这份手艺,说不定摊主会不厌其烦。”
    面摊摊主耳力不错,听到后转过身来,笑道:“客官您夸的我心里高兴,这幅景象真棒,借您吉言,希望多年后我这面,也能成虎桥镇名吃。”
    谢广安笑道:“挺好,既然如此,我也出上一份力,朝认识人推荐你这小摊,就像我这次做的一样。”
    又有客人呼喊,摊主老徐立刻去照应。
    旁边人问谢广安:“老谢,你和这摊主认识?”
    “唔,也算不上认识,我常年在怀凤府和龙安府之间跑,每次从龙安府去怀凤府时,都会在虎桥镇上住一宿,顺便吃碗羊肉面,一来二去,和摊主熟识,但却只知道他叫老徐,没有多聊过。”
    他们吃完了面,各自又称赞了两句,擦擦嘴。
    见面摊上座位并不满人,这面摊摊主也不着急翻台,这伙人便坐在座位上闲聊消食。
    谢广安自有常去住处,并不焦急,只是听他们交谈打发时间。
    同行人中,有一位身穿靛蓝衣服,戴着小帽面色红润者,看起来家境尚可,谢广安知道,这人正准备去兴庆府西面搞一搞营生。
    此时,这人正在说自己对世事感叹:
    “……却说世事真是无常,我离家前,周边新搬来户邻居,只有父子两口人,每日生活简单贫苦。那家的儿子长得很是可爱,面团似得小人儿,竟然每日在家在干各种粗活,定是家道中落,看着可怜。”
    “但此事也太过常见,哪有真正的金铁饭碗?便是入朝为官,升职迁贬也是常事,官宦人家儿女家道中落不知凡几;就算家有良田千顷,我们那儿的膏腴好地,百年间也换了几十个主人。”
    “以钱财传家的,出不肖后代,败尽家财也甚为寻常。甚至有人将家中银钱,在秋冬季节倾倒水中,只为看穷人们跳河,从而打捞拍手大笑的,最后卖田卖屋换吃食,终究饿死。也有那懒惰万分,脖子套着大饼,却只知吃眼前部分不知旋转,也饿死的……”
    “唉,或许只有诗书传家最为稳妥。别看这个不能吃不能穿,不能充饥不能遮寒,却传的最久。所以我这趟出去,若是赚回钱财,也送家中小儿去私塾就读,识几个文字,说不定后面几代,也能为耕读人家。”
    谢广安笑道:
    “老兄这确实是正路,祝你早日得偿所愿。”
    周围人纷纷附和。
    那人很高兴,笑道:“多谢多谢。”
    既然起了这个话头,谢广安也说起自己的见闻:
    “去年的州试,我们怀凤府和旁边龙兴府,都赚的盆满钵满,有大量学子中举。不过那兴庆府因为有两位良师,在中举人数上压了我们一头。”
    “还好今年春闱,怀凤府扳回了一城,我们府有位书生刘修文,在揭榜后高中第一百四十七名进士!据说很快就要进翰林院,学上几年为官之道和各种主官杂务处理规矩后,便要外放当官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