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修仙从钻木取火开始 第207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方长看了看周围,笑道:
    “你们那个在西域的白虎堂,便是我所处理掉的,这次正是为剿灭这青龙堂而来,如今你们都聚围得如此齐全紧密,正好下手,省了我许多工夫。”
    宛如楚歌吹散了八千兵,妖怪们发一声喊,顿时朝四周炸去。
    有腿的拼命奔跑不停,有翅的现了原形猛力扑扇,会游泳的就要往海里头扎,会钻地的登时就开始打洞……真个是蛇有蛇道鼠有鼠道,各自有各自的逃命办法,现在全然不再隐藏,飞快地用了出来。
    但是逃跑谈何容易,方长摇了摇头,挥挥手。
    空中出现了穿不过去的气墙,土地岩石坚硬的宛若精钢,连大海都板结了起来波澜不兴。接着一队队土石巨人和水人从山顶、从岸边生成,将妖怪们绑缚起来押解到方长面前,就连空中会飞的妖怪,也被风缠了翅膀送回面前。
    登时间,这里求饶声、咒骂声,不绝于耳。
    方长按照老样子,扫视了一遍,就明了了这些妖怪们的做恶程度。然后这些土石人和海水人一齐动作,按照不同程度将妖怪们处置完毕。
    罪孽深重的自然被送去投胎,剩下那些未曾做恶的被削了修为,重新放归野外。今后许多年里,这座面积不小的海岛上,会多出许多灵性未泯修为全失的妖怪,在上面生活。
    方长解决完里面妖怪后,直奔主题。
    他早就探明了这里面那个先进法器的位置。
    这法器的外形,就像被劈开成一半的鸡毛掸子,上面闪着流光。当初在白虎堂他便发现了一个,并通过缴获的资料,确认了其作用。
    方长小心翼翼,没有触碰这件法器,只是仔细地记下了这件法器的方位。
    他从包裹里面掏出来之前在西域所用的地图,在上面寻到这座小岛的大致位置,轻轻画了一条线。
    只可惜地图不够精准,这座小岛的位置更是需要猜测,所以这次并不能确认对方总部所在地,只能找到一个大致方位。但这也不错了,天机虽然被遮掩,无法测算,但数学结果可不会被扭曲。
    交点在中原,只是不好精准确定。
    方长准备再去找一套法器,多标一条线,应当就差不多了。
    ------------
    第355章 【女儿红】
    七日后,方长已经身在从东海群岛去江南的船上,正准备靠港。
    之前扫灭了妖怪们的青龙训练堂口,后续扫尾事情倒也不多,只是将其中被拘禁的人类释放。他们自然是万般感谢,但是见方长分毫不取准备离开,妖怪们也全灭,大部分便起了归意准备离开,而剩下一些人立刻便开始搜刮这处大宅院。
    还有的见里面屋厦繁多,广阔整齐且干净,心下欢喜,便纠集在场人们,将这处地方占了下来。这处小岛上面有农田淡水,可以活人,兼得妖怪们仓储丰富,倒也是个好去处。
    方长还是好心警告了他们,后面可能会有妖怪势力的船只前来,是此处的不小威胁,倒也让更多人心生惧意离开。小岛的港口就有不少船只,除了一两艘是妖怪们的之外,其余都是这些船员和乘客们被俘虏时候所乘,简单修葺就能再次扬帆出海。
    这些重获自由人们的命运,方长没有过多干涉,反正情况已经告知他们,后续的路都是自己所选,后果也自当本人承担。
    从那里驾着小渔船离开后,他又去了一趟定波府,和那里的妖王们交流一番。
    得知群岛中间的据点已经被剿灭,海底的海族妖王们很是高兴,虽然这些陆地妖怪于他们并没有多少关碍,但作为异种,他们本身的存在,于海族们来说就是一些不自在。
    剩下的行程乏善可陈,方长转了两次船,重新来到自己到东海时,所踏上的第一座岛,这里是东海和中原之间的重要海运枢纽,也有去江南的船只。
    他随意寻找了艘开船时间较近的,缴钱后上船。
    朝云港向南有很远一段距离都没有良港,这也是朝云港繁荣的原因之一,方长从岛上出发,跟随着船径直前往西南,第二日才见到陆地。
    这里是扶应港,规模比不上朝云港,但也自有一番繁荣气象。
    此处衣着口音和北方略有区别,港口内停泊的船只,形制上也有变化。在天下行走许久,对这种现象方长早就看得多了,不以为意,他只是兴致勃勃的观察着四周情况。
    将上面客人卸下,自己乘坐的这条船准备在此处采买之后,继续向南,顺便再带上一波乘客,此是从东海前来的船只,惯常使用的做法。
    方长准备一鼓作气,直下江南,去妖怪们的朱雀堂一趟。
    若能取得那里的法器朝向,便能大概得出妖怪总部的确切位置,说不定便能消泯这次劫数。毕竟地图和方向标绘都不算准确,加上大劫之下天机被遮掩,之前两个数据并不够用。
    “客官里面请。”
    “给我来个二层靠窗的位置。”
    “好嘞。”
    和往常一样,方长下船之后,看了看天色,径直找了个吃饭去处。这里临海,菜色也多为海产,但和朝云港不同,这边的做法偏精致,算是此地已在江南的佐证。
    听了店小二所报的菜单,方长随意挑选了几样。清炒虾仁,三丝鱼羹,蟹黄翅,葱油鳝丝面,都是这里受欢迎的拿手菜。
    据小伙计所说,这里的招牌菜是清炒虾仁,乃是积年的大师傅才能做得,一盘子几十个,需要炒上七八锅才行,每次七八个,在热油锅里转上几下就盛在盘子里,速度需快手需准,如此才够嫩够香不失原味。
    若是慢了或者手法不对,虾仁容易硬,也可能会后面的还没出锅前面的已经凉了,还有可能不入味,都会影响口感。
    方长先逐个品尝了一番,点点头,这里的餐食,味道确实和外观一样精致。
    接着他先将面前的小碗三丝鱼羹喝掉,里面其实有四种丝,乃是鱼肉丝,配上火腿丝、豆腐丝、笋丝,和香菇末、鸡汤一起调制而成,其色泽油亮,味道浓郁,口感顺滑。
    “嗯,好鱼羹。”
    方长将空碗放到一边,挟了粒虾仁在口中嚼,而后在桌子上清理开块空处,从双肩包里掏出笔墨纸砚,随即便开始书写。
    他要将东海这里的情况,和自己搜集到的一些情报,通知于青菱和柳元德。
    抗妖并不是他一个人的事儿,这需要天下人一起努力,才能有更大的希望,才能更快成功。当然,这个过程中,自己可能因缘际会,做出一些关键成果,也属于正常事情。
    毕竟,即使对普通人来说,命运和经历也不止是个人奋斗,也看历史与大势。
    收好笔墨砚台,方长拎起写满了字的纸,吹了吹墨迹,将其折好成为纸飞机样子,扔出窗外。没有人能够注意到这只白色的纸飞机,它在窗外微微盘旋一圈,接着认准方向爬升,直入云霄。
    他将视线转回来,桌上菜品尚温,色香味仍全。
    “有没有酒?”
    方长叫过不远处的小伙计,问道。
    “小店这里有上好的女儿红,柔顺不醉人,客官是否来上一坛?”
    “且上一坛来。”
    “好嘞!”
    小伙计应声,迅速跑开去,很快便拿了个个头不大的小坛子,还有酒盏过来,为方长排布好,接着开启泥封。
    方长看了看不远处,在一个半封闭式房间里,堆得满满当当的酒坛,笑问道:“听说这女儿红,是家中生了千金后所酿,埋于地下待女儿出嫁时候才挖出来,与亲朋好友同饮的,你这里为何便有许多?”
    “客官这就有所不知了。”小伙计十分伶俐,回答道:“在很多很多年前,确实是您所说的这个样子。不过后来,大家都想喝这么一口,而嫁女婚宴不常能碰上,便有人按照此酒的酿造方子,专门酿酒埋上十年八年,拿出来售卖,很受欢迎,那人也因此发了大财”
    “您所用的这坛,就是这家商号用此法所做。只是由于供不应求,现在窖藏时间往往只有七八年,和传说中真正的女儿红那样,在土里埋藏十八年,还是要逊色上一些的。”
    方长点点头,递了几个铜板过去,继续喝酒吃菜。
    忽然间,他心有所感,抬头看向窗外。
    ------------
    第356章 【废墟里的希望】
    虽然气温也低,但这里的人们即使在冬日,依然习惯开着窗户。
    这家小饭馆也是,窗户高高支着,方长从二楼这扇窗看出去,可以清晰看到外面的街道,还有远处的大海,以及海上的大小船帆。风吹浪涌,阳光炽烈,水天一色。
    刚刚他写好了信件,就是从这扇窗户扔出去的,结果现在,又有一只纸飞机飞过来,从窗户里穿进,落在自己手上。
    “回信这么快?”
    方长略带疑惑,随着大劫的深化发展,他早已无法感应两位主角目前的状态,只能从通信中知道近况,但是纸飞机的速度并不算快,没想到他们的回信如此之快。
    将浅浅酒盏中的女儿红一饮而尽,方长把酒坛酒盏推到一旁,而后把这只纸飞机展开,铺平在桌面上。
    “致方先生:”
    “来信已经收到,先生之壮举,于天下有大益,必当为后人所称颂,愿大劫因此结束的快一些。”
    “妖族既未能团结天下大多数闲散妖怪,又未能联结海中妖族,再加上先生所剿灭的两个训练堂,它们人手不足,尤其是训练有素的人手不足,已经成为他们的致命弱点。”
    “这里也会尝试,从这个弱点着手,做一些针对性布置。另,我等在南疆也观察到妖怪活动,主公已经召集人去处理。”
    “惜乎大劫早已经蔓延至整个天下,各地生灵涂炭,天下形势大变。我们二人追随主公,涤荡宇尘,清扫浊邪,势头摧枯拉朽,已经据有天下三分之一。其余三分之二,半数为各路军阀,半数为旧日朝廷。”
    “得知先生已至江南,还望顺路可以前来一晤。”
    “于青菱、柳元德书。”
    方长默默点头,而后将这张纸折好装起,继续将不远处的酒坛拽回来,往酒盏里面倒满。
    剩下的几个虾仁有些凉,不过鳝丝面还热着,他将几个虾仁倒进鳝丝面碗里? 喝酒吃面。还好温度并不影响蟹黄翅的美味? 幸好刚刚他已经喝光了三丝鱼羹? 那个更怕凉。
    他叫过旁边的小伙计? 问道:“最近天下间有什么大事儿?”
    小伙计很伶俐? 他听到方长的问题? 笑着说道:“客官是刚从海上回来?最近天下间形势确实变得厉害? 待在海上会错过许多新传闻。”
    “别看咱们这扶应港安宁和平? 其实是得了大幸运罢了。周边数府,这两年兵祸绵延? 已经破败了许多。经常听见有商贾来这里吃饭时候? 感叹周边生意不好做,只能往更远处去。也经常能看见周围几府的平民百姓? 拖家带口慕名来这里找活儿干。”
    “然后就是天下? 各路豪杰征战不休,时常有新的出现,也常有旧的败亡,乱的很。朝廷已经失了大半壁江山? 但是据说啊……”小伙计下意识看了看四周,降低了声音说道? “……据说朝廷里面,现在还是内斗不休,下面的几只大军,连棉衣和粮食都供应不足,饥一餐饱一餐。”
    见方长面色平静,小伙计补充了句:“此事其实天下皆知,知道情况的都感叹,如果不出个力挽狂澜的人物,这天下或许会要改朝换代。”
    方长问道:“在你看来,哪一方能够得这天下?”
    小伙计将身子一挺,略带自豪地说道:“这事儿也是天下皆知,是最为明显的事儿。”
    “有位叫刘旦的英豪,从南疆起事,体恤百姓,仁德无边,而且战无不胜,早就引得八方豪杰去投。他手下谋臣似雨、猛将如云,已经占据了天下三分之一。咱们扶应港,也已经是这位大王的治下。”
    “说起来,扶应港这些年也是换了好几个大王,之前也是混乱不堪,直到这位刘旦大王接掌,市面才变得清平、日子好过起来。周围几个遭了兵灾残破的府县,也有了人赈济,估计明年开春就能正常起来。”
    “有点学问的都称赞,刘大王这是明君气象,说不得就会是下一任人皇。”
    春江水暖鸭先知,有些时候,对于那些看似离地太远的争斗,小民们用自己切身体会,能够更清晰地感受到大势在哪一边,虽然他们很难像这小伙计这样清晰地说出来。
    很多时候,天下的兴亡归属,就隐藏在老农们诸如“吃了几碗饭”和“今年收成咋样”的普通对话里面。
    方长会了账,问清楚前营的大致位置,径直出了饭馆,离开扶应港。
    ………………
    “果然是满目疮痍。”方长叹道。
    经过的几个府镇,都破败不堪,还好此处温度不算很低,百姓们搭起窝棚,靠着赈济,还能够勉强捱过去。
    待到来年春日,只要将珍藏的种子种下,用漫山遍野的野菜之类撑到秋天,便又能正常地过上日子。毕竟现在执掌此地的刘大王,已经派手下柳丞相赈灾。柳丞相是个好官啊,他承诺会赈济到秋收,并且免赋税三年。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