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4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李显看的有些恍惚,郑玘长得是真好,似乎任何形容词放在他身上都不足以描述他那张让人惊艳的脸,乌黑的眉毛,一双明若秋水的眼睛,高挺的鼻梁,鲜红的唇,一身从三品的官服愣是让他穿出了与众不同的效果,让人的目光忍不住就追随他而动。
    “郑傅不必多礼。”
    李治和武后对郑玘显然也是极其喜爱的,首先那张脸就已经刷了不少好感度了,再加上这是个神童进士,所以,哪怕他年龄并不大,帝后二人也忍不住同意了他的奏请,让他成为了自己儿子的王傅。
    亲王的王傅是从三品官职,所以如今的郑玘已经能够穿三品大员的服饰了,这对于一个去年刚中进士的少年来说无异于一步登天。
    之前朝中也不是没有反对意见,不过,人并不是很多,大多数是那些品级比较低的官员,高品级的文官都闭嘴没出声,大家都知道周王傻了,具体什么时候好谁都说不好,你这边反对了万一帝后让你去教周王……那真是哭都没地方哭去。
    于是,郑玘就这么顺顺当当的当上了周王王傅,李治始终是微笑的,微微转头看着李显说道:“七郎,这便是朕为你选的王傅。郑傅这边是周王了。”
    郑玘之前一直是目不斜视的,直接将太子等三位皇子当成了空气,毕竟帝后面前也不适合再对别人行礼,不过现在皇帝发话了,郑玘从善如流的对着太子和沛王行礼过后,转头再对着李显一礼:“见过大王。”
    从地上爬起来的李显听了之后瞬间整个人都不好了,每次别人叫他大王他都有一种自己到了花果山成了猴子头的感觉,现在……郑玘一张嘴也是大王,实在是太别扭了。
    李显站起来乖乖的对着郑玘执弟子礼:“见过王傅。”
    李治显然是十分欣慰的,李显的行为并不出格,毕竟唐朝不是清朝,皇帝在召见重臣的时候还会给重臣行礼呢,如今郑玘算得上是李显的老师了,这样做是十分正常的。
    郑玘表面上没有任何表示,但是心里却有些惊讶的,只看眼前这个漂亮的少年,怎么都不可能和以后那个目光短浅而又刚愎自负的男人联系在一起。
    李显和郑玘的第一次见面,互相都给对方打了个分,不同的是郑玘只给李显打了个六分,这还是因为李显的态度端正,其他郑玘已经打上了以观后效的戳子。
    而李显只看外表就给郑玘打了个满分,这样一个人,哪怕就是坐在那里看都看不腻,再加上声音颇有磁性,感觉就像是自带混音效果一样,听他说话都是一种享受,有这样一个王傅李显觉得自己应该是幸运的。
    不过很快,李显就意识到自己错的有多离谱——他从来不知道他的王傅这么全能,诗书礼乐,样样精通,这些还不算,骑马弯弓,刀枪棍棒,就没有他不会的,而他的王傅显然……也想把他往这个方面培养。
    对于一个学渣来说,这简直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qaq
    作者有话要说:
    ps:查到资料,发现在高宗时期,王傅是被称为王师的,后来才改的,不过……前面已经写了很多了就不一一改了,大家知道就好了,反正都是一个意思╮(╯▽╰)╭
    第9章 9
    充满古韵的封面,珍贵的雕版印刷书本,旁边还摆着杯充满了葱姜味道的茶,在李显的对面则坐着一身白衣常服的俊秀少年,窗外花红柳绿这幅景象看上去非常的诗情画意,如果……如果他不用背书的话,那就更好了。
    李显看着自己面前的书基本上跟看阶级敌人一样,有了雕版印刷的年代,书籍的排版和字体都还算整齐,但是再整齐也无法掩盖现在根本没有标点符号,李显看书都不知道从哪里断句!
    更坑爹的是郑玘上来显示考校了他一些字,不是让他写,而是让他读,在确定李显的识字率不低之后,直接把书丢给他说道:“背吧。”
    李显拿过那本书之后顿时头都大了两圈,郑玘给他的是《史记》!
    当然并不是整本的《史记》,按照如今的印刷技术,一整套史记要好多本组合到一起才行,现在他手里拿的是《史记》中的《本纪》那部分,一共十二卷。
    李显抬头咽了口口水问道:“要……背?”
    “恩,我听说大王想要去东西市?什么时候背完了,我就带大王去。”
    李显眼前一黑,五帝本纪虽然只是史记的一部分,但是想要背下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更何况他是认识繁体字,但是谁都知道一整本书如果都是繁体字,看起来总会比简体字的书本更累一些,再加上……他以前没有读过《史记》,不知道内容,不会断句,这还是个没有标点符号的年代。
    这一本书他要背到什么时候?比起这个来,上学时候的全文背诵算什么?全书背诵才是真绝色!
    “王傅,不打算……讲一讲吗?”李显想要讨价还价,但是在郑玘锐利的目光之下,不知道怎么的话到嘴边就转了个弯。
    郑玘挑了挑眉:“有什么地方不懂,直接问便可。”说完,这位王傅就有消极怠工嫌疑的坐在那里看书喝茶一副怡然自得的样子。
    李显看着郑玘这个样子,忍住了没有再问什么,只能苦逼兮兮的拿着本书看。只不过他是看不进去的,因为《史记》撰写的时间实在是太早了,用语十分简洁,简洁到了很多地方就算李显连猜带蒙还是有大半部分看不懂。
    大部分人都有知道一个规律就是无论是古文背诵还是外文背诵,如果知道意思就好背很多,如果死记硬背就算背下来了忘得也很快。
    李显本来还想给郑玘留下个好印象的,但是现在……他决定豁出去了,否则这本书他明年都背不完。
    郑玘仿佛感受到了李显控诉的目光,扭头看着他问道:“有哪里不会?”
    被这样一双乌黑的眸子盯着,李显忍不住呼吸都停顿了一瞬间,不过这个美人太凶残,他果断移开自己的目光,然后果断说道:“都不会。”
    郑玘:……
    面对这样的李显似乎连他都有些无奈,他伸手抽走李显手中的那本书,李显忍不住多看了两眼那双白皙修长的手,说实话他以前从来不知道自己居然还是手控,不过郑玘的这双手是真的好看,一看就是养尊处优保养的十分好。
    郑玘拿着书起身走到李显身边,李显将书放在桌子上准备给他讲课,李显吓了一跳,连忙站起来——这个年代可不是鞭子朝和后世,尊师重道一直都是主流思想,所以……就算是皇子也没有让老师站着讲课的道理,别说皇子了,就算是皇帝见到也没这么拽。
    郑玘似笑非笑的看了一眼李显,不客气的坐下来,然后斟字酌句的开始讲课。不得不说,郑玘的水平是真高,他讲课也是浅显易懂,顺便还会引申一下。
    如果是这样的授课的话,李显还是喜欢的,比起别的课本,《史记》就跟故事书一样,只不过这些故事哪怕再怎么匪夷所思也是真实发生过的。
    当然,再怎么好的故事如果在听完之后还要背诵下来,估计就没啥人喜欢了。
    更苦逼的是,李显还要站在那里背,一本书背了三分之一就累的不行,总有一种今天会死在课堂上的感觉。
    好在郑玘也并不是真的那么丧心病狂,没让李显一天就将这十二卷本纪全部背下来,当然,在背下来之前,除了进宫请安,他就别想出王府了。
    最坑爹的是,你以为背了一段书这一天的课程就结束了?真是太天真!
    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这才是郑玘对李显重点教育的部分,也就是说前面背书的那段时间也就是相当于一个早自习,接下来才是正是上课。
    虽然是六艺,但并不代表一天就要学六项,书和数是小艺,是最先教育的,书本来是指认字,不过之前郑玘已经考核过李显了,所以在这里他干脆将书改成了书法。
    李显的书法简直就是惨不忍睹,换成黄纸贴到门上估计还能驱鬼。饶是郑玘一向淡定,在看到李显的字的时候也忍不住脸都黑了。
    好在周王府别的可能缺,字帖是不会缺的,郑玘指点了一下李显,让他突击了一下行书和楷书,这两种字体楷书是作为官方字体的存在,李显写个奏本之类的官方文件,需要用的就是楷书,只不过日常生活中大家习惯用行书。
    这一天的课程下来,虽然上课的时间不多,但是李显真的是觉得这个时代的学习简直是对体力和精神上的双摧残,天一黑他就窝回自己的房间睡的昏天黑地了。
    而这个时候的郑玘,却点着灯继续在他那本写着《论语》两个大字的记事本上添加着新的条目。
    认字,却不会写,不懂历史典故,却能说出某些成语,哪怕有之前因落水变傻的原因,这样的傻法也实在是太过特殊了一些。
    更何况,傻就算了,性子也差了太多,虽然他并不了解年少时的周王是什么样子,但是一个人某些方面的特质是不会改变的,不过,接触的时间太短,还是需要再继续试探一下。
    郑玘放下手中的笔,端起茶杯喝了两口,想了想又加上了一句:不喜喝茶,极爱清水。
    第10章 10
    作为王傅,郑玘只能通过教学来一点点的试探和熟悉李显,作为李显的亲妈,武后想要掌握李显的生活状况那真是再容易不过了,尤其是武后能够影响的不仅仅是后宫,当初在给儿子选僚属的时候,基本上属官的名单武后都是亲自过问的,这些人没有几个真心效忠李显,反而是效忠皇后的比较多。
    于是别说李显爱不爱喝茶,认不认字这种简单的问题了,就连他每天几点起床几点睡觉,说了什么做了什么都有详细记录放在武后的案牍之上。
    武后显然比郑玘更了解李显,郑玘最了解的是当了皇帝的李显,所以面对少年时期的李显,他现在也没得出一个结论。
    但是武后已经得出结论了,她现在可以肯定这个李显已经不是她的儿子了,武后的心情非常微妙,因为心里早就有了准备,她也不是不能接受,只不过再不重视那也是自己的儿子,突然之间说没就没了,说不愤怒也是假的。
    可是她不能表现出来,武后看问题从来都不是只看一面,这件事儿如果爆出来了有多少人相信不好说,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肯定会有人借机生事儿,武后当初被立后的时候就有一堆人反对,后来她插手政务,更是让一堆人看不顺眼,李显的事儿爆出来那些人不借着这个机会把她按下去就不错了。
    正因为这样,所以武后一直都不动声色,所以李显还活着。当然最主要的是因为李显并不是什么山精妖魅,也不是什么孤魂怨鬼——李显变傻的时候已经驱过一次邪了,后来他出宫开府武后暗中派人在王府的主要地方,尤其是他的卧房都暗中放了一些符箓法器之类的东西,这些东西不懂的人看到估计也就当个摆设。
    但是这么多天下来,李显一点事儿都没有,武后却没有放松警惕,她怕李显搞破坏!不过最近这一段时间下来,周王府那边的反馈也挺正常的,李显不仅仅没鼓捣坏事儿,他甚至连王府大门都不出!
    看起来似乎是个安分的,不安分的大概就是李显给自己挑的侍读了。
    如果武后来过后世,她就知道李显现在的行为一个字就可以形容了:宅。
    不宅也不行啊,王傅大人发话了,啥时候背完了啥时候才能出去玩,当然如果只是背书的话还好,问题是李显的课程不仅仅只是读书他还有别的事情要做,君子六艺,郑玘还真是样样都要教。
    这些里面唯一让他觉得轻松的应该就是算数了,但问题就在于……现在的数学书他也……看不懂啊!算法也跟后来不一样,唯一相同的大概也就是加减了。《九章算术》里面他甚至连字都认不全!更别说看懂里面的内容了。
    书法就更不用说了,这个就是个下苦功的事儿,每天雷打不动十篇字,然后礼这个也要学,这是个崇礼的时代,条条框框比后世多多了,更何况他所处的阶层也是非常重视礼仪的。
    乐,御,射这三个学科简直就是李显的死穴!
    要说怪不得郑玘这么年轻就能来当王傅,他是真的什么都会啊,李显虽然不太会欣赏音乐,但是只看郑玘在那里弹琴就已经很养眼了,更何况郑玘弹得的确不错,到了他自己……一点音乐细胞都没有这种事情,他才不会随便说!
    射,就是射箭,这个……真是也不用提了,那弓他都拉不开,好在还有投壶,弓箭就先放在一边了。御原本是驾车,不过到了郑玘这里直接改成了骑马。
    这几节课程下来,就算是郑玘也沉默了,他发现教导这个学生挺简单的,真的……从零开始就行了,压根什么都不会!
    等李显脸色发白的从马上滑下来之后,郑玘看着他这个样子也有些无奈,随口吩咐道:“让下边的人准备点伤药,晚上擦一下。”
    李显有些茫然的看着郑玘,虽然这一天一直都是在玩体育课,累是累了点,不过并没有受伤,要什么伤药?
    郑玘没有解释,而跟在李显身后的崔纪表情就不太好看,作为世家子弟,在面对周王的时候崔纪的礼仪还是能看的,但是对周王礼貌并不代表他没有别的想法。
    对于一个还算聪明,学问也不错,对未来有着远大报复的少年来说,给一个傻王爷当伴读真的是费力不讨好的差事,毕竟就算学得再好也不好出头——帝后二人从来就没有过问过周王的学习进度!
    更加让他不满的是,周王王傅居然只有十六岁,虽然是进士,但是跟老学究们比起来还是没办法比的吧?崔纪就有些不乐意了,他愿意来当皇子的侍读看中的是皇子的教育资源以及近水楼台先得月,现在看起来这笔投资明显不划算,可是他还不能炒了老板。
    当然更让他不开心的是这个老板还笨!什么都不会!这两天郑玘教的东西崔纪和王当都是会的,毕竟都是世家子从小就开始打基础了,现在突然要跟着这个傻王爷从头开始学,崔纪心里别提不平衡了。
    崔纪到底年纪小虽然被教导着要稳重,言语动作间还是带出来了一些,比如他跟李显说话行礼的时候明显有些漫不经心。这一切李显没有察觉,或者说察觉了他也不在意,他有太多的课要补,穿越人士想要融入进本时代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有了这么一个全能的老师,他要是再不努力,被武后发现了,他就死定了——这个时候李显还自认为一切都努力在向这个时代靠拢,并没有做什么特殊的事情呢。
    当然,对于崔纪和王当,这两个人虽然说是侍读,在李显眼里也就是个同学,上学的时候也不能要求所有同学都喜欢你不是?
    只不过李显不在意,郑玘却在意了,崔纪的心思他多少明白一点,小小年纪就这么心思深沉不是什么好事儿,而且对这个人他也有些印象,终其一生也不过就做到了从五品,不是个有大才的,反而是王当稳重老实,更让郑玘欣赏一点。
    对于崔纪,郑玘是不太想让他继续留在周王府的,不过人家是周王侍读,还是周王亲自挑选的,就算要赶出去也要有个理由上禀帝后才好。周王是个万事不关心的,或者说是没心思关心这个的,郑玘想要把崔纪扔出去也要操作一番才可以。
    与郑玘有同样想法的是武后,武后一开始对这个孩子就没什么好印象,那孩子一双眼睛太过灵活,看着就不像是个安分的人,只是她的顾虑跟郑玘一样,想要让他离开周王府也要有理由。
    只是,谁都没想到,崔纪最后被赶出去,不是武后动手也不是郑玘动手,反而是他们以为不会有任何动作的李显发飙赶出去的。
    第11章 11
    崔纪被赶出周王府的事儿还要从头说起。
    李显的学习速度并不慢,说实话这让郑玘还是挺奇怪的,他发现自己越来越看不透这位周王殿下了,他本来一开始以为李显也是重新回来活一次的,但是他教了李显半个月,发现对方在各种方面都是白纸一张,很多东西他都不知道。
    最基本的一些习俗还有从小就被要求学习的谱牒学之类的,那更是啥都不懂,这是非常奇怪的一件事儿。
    在这个年代但凡识字读书的,对《氏族志》应该都不陌生,毕竟读书就是为了要参加科考然后当官的,朝廷上世家和寒门的比例机器不平衡,是个官员里能有一个是寒门子弟就不错了,所以太宗才重新勘定《氏族志》将好多勋贵也给扔进去,为的就是对抗世家。
    可以说想要走上官场,对世家一点都不了解是不行的,可是李显……到现在记得比较清楚的也就是五姓七望这几个大世家,剩下的一些一些世家他压根就不清楚。
    李显也很苦逼好嘛,穿越之后他就分外的想念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对比起他现在的课程,哪怕就算是高中也弱爆了好嘛?
    起码高中……他不用学谱牒学啊,那个时代国内的大家族都比较低调,就算提起来也不过就是大家八卦一下,而现在他居然还要背这些破玩意,最坑爹的是,世家人多,还各有联姻,一代代人下来,织成了密密麻麻一张网,有的时候明明看上去毫无关系的两个人,稍微分析一下就发现这俩人没准还是亲戚。
    这对于李显这种面对远房亲戚,哪怕是五服之内的亲戚见面了都要纠结半天要怎么称呼的人来说,简直是要了亲命了。
    人际关系永远是最复杂的课题,现在这帮人居然还凶残的将这个课题发展成了一个学说。
    简直比背《史记》都难!而说到史记,李显对《史记》的学习也是让郑玘非常……奇怪的一件事儿,李显背书并不慢,反应也不慢,可以说单说资质,那绝对是上等的,哪怕是郑玘也不敢说自己的脑子比李显好用。
    最让他惊奇的是,李显对某些历史的评价十分的……一针见血,这不科学!古代的时候民智开启是非常落后的,还是那句话能够读书的都是有钱有势的人家,最不济也是个小康之家。
    但问题就在于哪怕是这些家庭,想要在孩子读书之余培养政治敏感度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当然这个不容易不包括世家,但李显也不像个世家子啊,所以……排除世家这个选项。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