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341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接到吉星文发来的电报,获悉松井石根这个老鬼子终于不甘寂寞,在浙南出手了。欧阳云不禁庆幸犹太独立军在上次会议上的积极要求参战。他立刻让参谋黄华给总司令部还有犹太独立军分别发电,请犹太独立军立刻发动浙南战役,要求斯特恩务必守住浙南,保持该缓冲地域的稳定。
    福建多矿产,之前,欧阳云还不敢放手开发,怕的就是一旦福建成为战场,这些成果都可能毁于炮火,结果空忙活一场。而浙南游击根据地的建立、上饶和鹰潭的夺得,为福建争取到了缓冲地带。如此一来,他才敢让蒋光鼐放手主持福建的矿产开发工作。浙南根据地一旦建立,不仅为福建东北争取到了缓冲,而且为学兵军以后发动反攻建立了前沿阵地。不管从哪一个方面考虑,想要欧阳云将吃到嘴里的肉再吐出来,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他在电报的最后亲自口述道:“松井石根想要乘人之危,我们就再给他们一个惨痛的教训。犹太人想要获得世人的尊重,就应该有相应匹配的武力。斯特恩,你不是一直抱怨我不给你机会吗?现在机会已经放到你面前了,就看你能不能抓住了。”
    犹太人获得学兵军的庇护,开始以中国公民的身份出现在学兵军的辖地里,这一切,都源于欧阳云对历史的了解。犹太人或许不是最合格的伙伴,但是,犹太人的财富,犹太人对于复国的渴望,对于当前的中国还有学兵军来说,却是非常大的臂助。
    在任丘的时候,犹太人就将近有百多万人口了。而到广东这两年,随着犹太人在该地安居乐业的消息渐渐的传遍世界,犹太人蜂拥而至,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三百多万人定居在广东、福建还有海南。犹太人口基数的增大,为犹太商会扩建军队提供了可能。而美国复国组织的帮助,更让犹太独立军没有经济上的担心,所以部队的装备原则是,一切都挑最好的、最贵的。以至于其装备水平,比之学兵军还要先进。
    学兵军机械化普及率在世界上已经算是高的,达到了百分之三十。而犹太独立军的机械化普及率却是百分之八十。这是什么概念呢?也就是说,犹太独立军两个师并一个独立旅的装备序列里面,战车部队还有自行火炮部队就占到了百分之八十的序列,如此高的机械化部队比例,犹太独立军所到之处,那就是一支钢铁洪流哪。
    现在,这支钢铁洪流终于动了,而其方向正是浙南。
    第903章 典礼
    美国犹太复国组织牵扯进来以后,因为其提供了大量的赞助,所以在犹太独立军的命名上,其一度要求以犹太复国军命名。这个名字惹人联想,充分体现了犹太人复国的愿望。不过,当老波恩向欧阳云提及此事的时候,却被他一口回绝了。
    不知道当初美国人在中东帮犹太人复国是如何想的,那些资本寡头当初的想法,应该是冲着中东的石油吧。而欧阳云不肯放松对犹太独立军的控制,却是期望犹太人能够在靠近中国,最好是在中国和日本之间的某块土地上自治,从而为中国看守住这东方的狼。
    因为犹太人商会只是一个组织,还没有国家的概念,因此,犹太年轻人当兵,很多都是因为没有生路(犹太人善于做生意不假,但这也是相对而言的,事实上,当太多的犹太人涌入广东以后,做生意这条生路已经显得拥挤了。所以,斯特恩才会招收到那么多的合格士兵)。即只是为了生活,对于这场发生在中国和日本之间的侵略与反侵略战争,犹太人并不热情。别看犹太人嘴上说得好,要完全融入中国,实际上呢,当中国真正需要他们同甘共苦的时候,究竟有多少犹太人会挺身而出,这却是很值得怀疑的。
    欧阳云不管这些,斯特恩则是坚决的执行商会和富国组织的指示。犹太人迟早要建立自己的国家,那么就有必要拥有一支可靠的军队。而现在,以学兵军的名义出兵浙南,正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
    截此为止,二次世界大战还没有一点端倪,德国人在欧洲虽然闹腾的厉害,虽然一些政治家都意识到了德国的存在将会成为世界的麻烦,可是没有人相信,刚刚走出一战失利阴影的德国人还有资本重新挑起世界大战。日本?在西方人眼中,日本翻不起大的浪花啦。想一想吧,日本能够走到今天,其实还要归功于西方呢。当时,正是西班牙的坚船利炮轰开了日本的大门,明治维新这才发生的么。日本,跳梁小丑而已,虽然现在将东亚搅得乱七八糟的,但是是不可能威胁到西方国家的利益的。
    正因为二次世界大战尚不露端倪,所以犹太人觉得要想复国,还是得傍紧中国,不对,应该是傍紧学兵军和欧阳云。学兵军在中国不太受上层人士的欢迎,甚至是一些士绅所极度仇视的对象,不过在美国,在西方国家,学兵军却是个传奇。
    盘尼西林就不说了,大多数国家都已经能够自己制造了,不过电视机、越野车,还有一些较为先进的电子产品,这些,却让学兵军的形象很是高大,在一些政治家的心目中,他们不少人可是都争先恐后的想要和学兵军保持良好关系的。
    如果欧阳云有意发展一个商业帝国,如果学兵军的存在并没有必要,那么,现在全世界大概都会享受到“学兵牌”的优良产品。
    学兵军在美国有着良好的口碑,顾恋云成功的塑造了一支国际化的大企业集团。而学兵军和福特、rca、联合航空等美国大公司的合作,也让犹太富国组织感觉到了其蕴藏的能量。
    这些,才使得犹太人最终决定毅然的站到中国一边,和日本人作战。
    准确的时间是5月31日,这一天,犹太独立军先遣部队在一个名叫欧淑亮的少将带领下,雄赳赳气昂昂的开赴浙南前线。欧淑亮的犹太名字叫乔郎,而他的中文名字之所以采用“欧”字,则是为了表达对自己家乡的眷念。
    “犹太人这是帮我们打鬼子呢!”这个消息在学兵军政工部门的宣传下很快传遍了整个广东。因此,犹太独立军先遣部队出发的当天,广州城内上万人自发参加了欢送仪式。
    广州人对于犹太人的感情,一度是复杂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个古老的观念左右了民众们的感情,所以不管学兵军如何进行正面宣传,广州人对于犹太人还是带有偏见的。但是现在,这偏见明显的减弱了——这些明显不是自己族类的西洋佬居然出人出钱帮我们打鬼子,这可不是表面说说的要当中国人啦,而是实际行动了呢。西洋佬出人出钱如此卖力,善良的中国人怎么会没有一点表示呢。
    据好事者统计,便在这一天以后,其它地方不算,单就广州城内,最少有二十六户人家同意了自家儿女和犹太人的婚事,更有好几户就在第二天举行了婚礼。
    犹太独立军浩浩荡荡开出广州的当天,九江,一场危机正在悄悄的来临。
    历史在这里惊人的雷同,虽然地点变了,马当换成了九江,但是李韫珩和第16军的命运却没能因此而得到改变。问题还是出在李韫珩身上,这个好大喜功,喜欢弄些形式的将军,在大敌来临之际,居然在九江搞了个所谓的“抗日军政大学”。这个所谓的大学,学期也就两个星期。于是,巧得不能再巧的事情发生了,就在第16军军部一干人员响应军长大人的号召,全力投入筹备所谓“结业典礼”的时候,日本人发起了蓄谋已久的凌厉攻势。
    负责进攻九江的是日军第106师团,该师团师团长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的中岛箐村中将。中岛箐村在学校里有个绰号名叫“长岛之狐”,最擅长的就是抓住战场上一些细微的机会,采取计谋将之扩大化。前几日,第106师团就对九江守军进行了试探性进攻,对官洲还有新港发动了声势浩大的攻势。
    日本人连续对九江上游用兵,而且每一次规模都很大,这就让李韫珩产生了错误的判断。认为日军的主攻方向就是官洲和新港,所以为了保证结业典礼顺利进行,不被前线战事骚扰到,特地将预备部队预备第一师调到了新港加强防御。
    第16军本来就只辖三个师,这其中,李韫珩的嫡系部队湘军第53师防御九江正面,预备第3师防御新港和官洲。李韫珩如此一调动,官洲和新港的防御力量倒是够了,但是九江的防御力量却立刻变得薄弱了。而如果日军绕开九江正面甘棠湖阵地,任选上江某处登陆直奔九江的话,那李韫珩手上将只有军直属的一个警卫团可用了。
    事实上,中岛箐村打的就是这个主意。
    话说,当天上午八点多钟,“抗日军政大学”结业典礼在九江中学如期举行了。李韫珩等16军的高级军官们自不必说了,自李韫珩开始,包括三个师长,一个个穿着崭新的军服,就好像做新郎一般的红光满面。师长参加典礼也就罢了,让人想不通的是,下面的团长也到了好几位。当然了,从李韫珩的角度,这些团长来参加这次盛会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这几个团都是二线、三线部队,即使小鬼子此刻在典礼进行中发动攻势,参加完典礼再赶回去也来得及嘛。
    自南京会战以后,日军间谍就开始频繁在长江中游城市活动了。正是因为有这些间谍的及时通气,中岛箐村才掌握了第一手情报,按照李韫珩的思考行为方式做出了假象。
    主持典礼的是第16军的副参谋长陈阳桥。陈阳桥首先介绍了军座大人成立“抗日军政大学”的良苦用心,然后又感谢了当地政府的大力配合,之后,这才邀请李韫珩做发言:“下面,就有请‘抗日军政大学’的校长,也是我们16军的军长李韫珩上将讲话,大家欢迎!”说完,他带头鼓掌。
    登时,观礼席上掌声潮水般响起。李韫珩在潮水般的掌声中矜持的站了起来,首先朝四下摆摆手,一副很有范的样子。然后,他才欲走向主席台,忽然一声剧烈的爆炸声响起,惊得他身子一个趔趄,而站在他不远处的警卫,立刻反应了过来,饿虎扑食般的向他扑来。
    爆炸离这里太近了,因此不少人都误以为爆炸就发生在典礼现场,这也就难怪那些忠心耿耿的警卫要做出誓死保护军座大人的举措了。
    “怎么回事?”“哪里的爆炸?”……
    观礼台上登时乱了,至于下面的学员席上更是乱成了一片。不少官太太、官小姐吓得脸色发白,两腿打颤,只以为日本人打到这里来了。
    李韫珩的脸色也变了,他一直费力保持的矜持也不翼而飞。他推开身上的警卫,从地上爬起来,来不及掸去身上的灰尘,问一边的手下:“赶快去查,怎么回事?”
    几个部下赶紧往外跑,不过,他们才跑出去几米,答案就揭晓了。
    爆豆般的枪声从九江东城门处传来,同时,天上远远的出现了十几个小黑点。
    “是日本人,日本人打过来了!”
    “快跑啊,日本人打过来了!”
    九江城里传来不少人失魂落魄的喊声,不远处,16军直属的警卫团大概一个排的士兵气喘吁吁的冲了过来,其中,跑在最前面的警卫团团长郭曦山喊道:“快报告军座,日本人攻下九江东门了,请军座快撤!”
    立刻,参加典礼的衣冠楚楚的人们,一颗心登时沉到了水底深处。
    第904章 九江沦陷
    日本人混过江来的只有一个中队将近四百个鬼子,可是别看只有四百人,其战力却不容小觑。九江城里的预备部队虽然被李韫珩调去了官洲,但是城里还有一个团的保安部队以及16军军直属的警卫团。自南京会战以后,九江就成了前线城市,因此城里的保安部队也接受过中央军的特训,具备一定的作战能力。就李韫珩的判断,日本人即使对九江发动突袭,因为甘棠湖阵地的存在,他们也不可能很快形成突破。但是他忘记了,九江并不是只有甘棠湖一个登陆点,事实上,只要日本人舍得花功夫、不怕麻烦,是可以通过蚂蚁搬家的方式在其它地方完成渡江的。
    四百多个鬼子,都是“长岛之狐”亲自调教出来的精锐,不仅身手一流,而且装备精良。其中,德国mp-40冲锋枪几乎人手一把,同时,每十个人一具榴弹发射器,每三十人配备一挺九二式重机枪。可以说,这是一群武装到了牙齿的鬼子。这群鬼子突兀出现在九江东城门外的时候,城门吊桥上的保安军就傻了。直到对方率先开枪,将值勤的五个人全部打死,他们才反应过来,不过这个时候已经迟了。城楼上的保安正要收起吊桥,“吁”声响起,几枚榴弹先后落在城楼附近,那几个保安被炸死三个,炸伤好几个,其他人立刻作鸟兽散。
    日本人没费什么劲就占领了东城门,随即,带队的井村少佐留下一个小队的人占领东门,案后带着其他人直往九江中学杀来。
    几乎与此同时,城内的一些日本特务以及一些被收买的汉奸开始按照预定方案放火制造混乱。他们大声宣传日本人打进来的消息,九江城里的平民听了不辨真假,立刻陷入混乱,不少人开始收拾行李冲上街道想要逃出城去。而他们引发的混乱让李韫珩随后的努力登时化为乌有。李韫珩作为老湘军领袖,还是具备一些魄力的,而其麾下的部队,比如第53师,也具备一定的战斗力。李韫珩本来可以迅速集合警卫团,然后展开反击,但是城里出现的混乱,让他不得不放弃了这一打算。城内的混乱,让他无法判断日军的规模,如此一来,当有人向他提议先撤往甘棠湖再伺机反攻的时候,他无奈之下只得采取了这个意见。
    “长岛之狐”策划今天的战斗很有几天了,当九江城上空忽然出现一颗红色信号弹的时候,他一声令下,登时,早就从新港和官洲对岸移过来的大炮齐齐轰鸣,数以百计的千计的炮弹在短短十分钟之内,就将甘棠湖外围阵地给轰了个稀巴烂。与此同时,天上的那些个小黑点化为肉眼可见的战机,呼啸着向甘棠湖53师营地猛扑过去。就在日军炮兵还有航空兵肆虐甘棠湖阵地的时候,埋伏在甘棠湖对岸的日军大部队开始抬着各种木船、小艇从芦苇丛里奔了出来。日本人策划已久的九江攻势,瞬间就拉开了帷幕。
    日军前段时间一直猛攻新港和官洲,这让第53师的官兵产生了麻痹心理。他们理所当然的认为那里才是日军的主攻方向,所以,除了轮到值守阵地的一个团呆在战壕里,其它各部队都呆在营房里。第53师作为老牌湘军,作战虽然勇敢,但是却没有多少战术素养。本来,按照军事委员会的命令,前线战壕最少也要挖到一米八、两米的,但是53师官兵以沙滩地不能深挖容易积水为名,愣是只挖了一米二左右。如此一来,战壕的防护能力就相当有限了。所以,日本人只进行了十分钟的炮火准备,甘棠湖前沿阵地就全部瘫痪,驻防在里面的一个团,最少两个营的官兵直接被炸死,还有一个营的官兵眼见战壕藏不住人,在团长保存实力的要求下,冒着纷飞的炮火撤回了二道防线。
    二道防线也不安全,这里距离营地不过一公里地的距离,已经被日军航空兵瞄上了。本来,如果他们按照要求深挖交通壕,并且每隔一段距离就挖设防空洞和防炮洞的话,他们是能够躲过这轮轰炸的。奈何,该有的一点没有,不该有的(53师的一些官兵为了偷懒,享福,将不少芦苇啥的抱进了交通壕当褥子用)却都有,日机一颗炸弹下去,往往就能将一条交通壕点燃。燃烧的交通壕当然不能过人了,那怎么办?只有上去跑了,如此一来,这些在地面上奔跑的士兵,可就成了那些日机航空兵练枪法的活靶子了。往往的,一架日机呼啸而过,射击按钮一按,就能犁倒一片。
    日本人欺负中国军队在九江没有空军,这一次出动的都是轰炸机,总共十七架轰炸机,其中有四架是中型轰炸机,这些轰炸机在53师营地以及二道防线之间飞了一轮,登时就灭掉了53师一个团有余的兵力。
    李韫珩带着警卫团赶赴甘棠湖,本来指望着收拢部队发动对九江小股日军的反攻的。然而,他这才走到半路上,就遇上了53师的溃兵。53师师长此时还跟在李韫珩身边呢。师长不在,旅长、团长也没几个在,偌大的部队,居然只有几个营长当家。这几个营长一合计,认为甘棠湖肯定守不住了,军座正在九江城里呢,那干脆放弃甘棠湖守九江去。于是,在他们的带领下,好不容易躲过日机轰炸的53师的残兵,潮水般向九江城溃退。
    “余则梁,怎么回事?”李韫珩看见迎面过来的手下惨象,已经猜到发生了什么。不过,抱着侥幸心理——这或许是手下获悉了九江城的变故主动来援呢?他不禁如此问一个营长。
    余则梁哭丧着一张脸:“军座,甘棠湖丢啦,日本人出动了几百架飞机,还出动了大部队,我们损失惨重哪!”
    李韫珩心中对这个结果其实已经有了准备,不过被证实了,脸色还是大变。所谓兵败如山倒,此时此刻再想凭借这支残军去反攻九江肯定是不可能了。甘棠湖既然丢了,日本人就可能随时在那里登陆。而日本人的大部队一旦进入九江,届时别说反攻九江了,新港还有官洲的预备第一师和第三师都有被围歼的危险。
    此时的民国官场存在着一种畸形的情况,那就是一些本来是土匪甚至是军阀的家伙,就因为手上有一些人和枪,因此非但不会受到围剿,反而能够因此升官发财。
    李韫珩是老湘系的,按说,湘系既然已经不存在了,他和其手下的部队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其实不然,就因为他手上有人有枪,所以,他不但存在着,而且活得还很滋润,愣是从一个师长摇身一变成了军长。因此,李韫珩对于人和枪的理解和渴望非常深刻。预备第一师和预备第三师都是他的资本啦,是保证他依旧滋润活着的条件。牵涉到自身的利益,他自然不肯任由其被日军吃掉了。所以,即使明知道新港和官洲一丢,九江形势再也没有翻盘的可能,他依旧毅然的下达了命令,让预备第一师和第三师立刻撤出阵地,朝星子镇转移。
    九江眨眼间就丢了,而且丢得干干净净。湖口,学十二师师长叶肇接到前线侦察员的报告,气得鼻子都歪了。李韫珩此人太不地道了啊,自己一过来湖口就去拜会了对方,言称双方要鼎力合作,危难时刻可以互相支援。对方可好,眨眼间把九江丢了也就罢了,居然都不知会一声。因为原十二师师长得了重病不得不提前退役,叶肇刚过来该师还没有多少时间就碰上了这次北上。学十二师虽然是老粤系的底子,和叶肇算得上是师出同门,但是考虑到叶肇初来乍到,兵不知将、将不识兵,因此欧阳云才只给学十二师派了这么个轻松活。为这件事,叶肇一度还腹诽过,认为总司令这是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一度谋划着,要怎样经营湖口一线,好在关键时候发挥作用。然而,他这边的布置还没妥当,九江就丢了,等于直接将湖口置于了最前线,也就难怪他如此火大了。
    九江一丢,学兵军北上军团可就危险了,因为如此一来,他们就将面临三面受敌的境况。北上军团一共五个师,看起来兵力不少,但是,也正因为兵力的问题,欧阳云最担心的就是被日本人看上,豁出去来个合围什么的。到那个时候,这次汉口战役可就变味了,不再是中日双方争夺汉口重镇的战役,而极有可能变成日军围歼学兵军北上军团的战斗。一旦发生这种情况,欧阳云可以肯定,除了南昌的薛岳可能伸出一定程度的援手,其它派系的军队肯定会抱着膀子作壁上观。
    此事关系重大,叶肇不敢等闲视之,立刻汇报给欧阳云。而欧阳云获悉这一情况以后,呆呆的站在沙盘前面,足足五分钟没有说一句话。
    第905章 川军
    总司令半天不说话,叶肇不禁有些紧张。难道总司令是怪罪自己办事不力吗?唉,谁会想到李韫珩和16军如此差劲啊,三个师将近两万人呢,又有坚固工事,可是居然连一个小时都没能坚持住。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可是,事实就是如此残酷。如果他们能够坚持一个小时,自己驻扎在最前沿的一个团就能赶到九江城了。一个团的学兵或许顶不了什么大事,但是再拖延一个小时却绝对没有问题,而有了这一个小时,自己就能率主力部队赶过去。届时,守住九江肯定不在话在,至少,也能遏制住日本人的攻势——当然,现在说什么都已经晚了。日军一个师团进入九江,而且连九江城都给占了,这个时候自己再率队过去,那就必须啃硬骨头了。叶肇倒有信心反攻下九江,但是如果因此出现重大伤亡的话,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叶肇及时汇报的战况对于欧阳云来说,无疑是一道晴天霹雳。就在他打来电话之前,欧阳云盯着沙盘,从大局上考虑彭泽在这一次汉口会战中可能发挥的作用,心中忽然闪现出一个极不好的念头。出兵之前他没觉出问题,但是现在,当重新审视了中日双方各参战部队的位置以后,他忽然惊讶的发现,如果日军和中央军乃至一些地方军队存在一定默契的话,那么彭泽很有可能变成一座孤岛,届时,学兵军的处境可就艰难了。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就在他担心一旦九江有失,学兵军将陷入极度险境的时候,叶肇的电话到了,证实了九江丢失的消息。九江丢得实在是太快,太出乎人意料了,以至于让他猛然间产生一个很小人的念头:这会不会是一个局啊?甚至,汉口战役都是一个局,就是老蒋和日本人合起来挖的个坑等着学兵军往里面跳呢。这个念头一旦产生,就好像魔鬼一样迅速长大,很快就撑满了欧阳云整个的身心,乃至让他觉得心中似乎有蚂蚁在啃噬,让他忍不住的想要伸手进入挠两下。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所谓的重庆事件都可能是老蒋和日本人早就合计好的一出戏,如果事实真是这样,那么,这就实在太恐怖了。
    现在怎么办?彭泽还有坚守的必要吗?要趁着日军还没有完全占领九江立刻突围吗?可是那样一来,马当要塞还有小孤山重地就必须舍弃。马当要塞对于长江上游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一旦马当要塞有失,那么日军长江舰队就能够直达武汉,届时,武汉必然难以坚守……短短五分钟,欧阳云心中辗转过千百个念头。最终,经过思想斗争,他还是决定相信重庆政府,相信蒋某人一次,决定先不采取任何过激的行动。不采取任何过激的行动,但是后路得有所准备,所以他给了叶肇固守湖口观察九江战局战局变化的命令以后,立刻开始联系李宗仁和陈诚以及薛岳。
    李宗仁指挥的徐州战役打得相当不错,虽然最后还是被迫放弃了,但是却给日军造成了极大的杀伤。可以说,徐州一战成就了了李宗仁抗日名将的名声。而正是因为在徐州会战中的出色表现,当汉口战役开始以后,军事委员会才会将长江北岸的指挥权交给他。
    作为将军,是需要胜利给自己奠定对敌的信心的。因为徐州会战取得的乘机,李宗仁对日本人的信心大增。因此,当接到新的任命以后,他是信心百倍的踏上前往汉口的路途的。然而,他到汉口不久,这才刚刚结果江北部队的指挥权,残酷的事实就给了他当头一棒。江北中国军队倒是不少,除了五个师规模的中央军,还有六个师的川军以及云南的两个师,但是因为手上没有嫡系部队,所以事实上,刚开始的时候,李宗仁的命令除了在司令部里转的开,居然连武汉城都出不了。
    这种情况,不仅李宗仁和参谋长白崇禧没想到,就是欧阳云也始料未及。欧阳云以为李宗仁身为北岸总指挥,是有一定威信和决策权的,所以联系他,一方面是想在关键的时候获得他的援助,一方面是希望他出面,在自己和杨森之间斡旋一下,化干戈为玉帛,让川军不要在学兵军可能落难的时候落井下石。
    自辛亥革命开始以来,四川的情形就是国内各省份里面最为复杂的。四川的战斗形势复杂,各个势力、军阀那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其内战之残酷,可以说全国无出其右。
    当前的四川,本来是刘湘和杨森共同掌权。刘湘和杨森这两个曾经不共戴天的冤家,不管他们私人品德如何,不管他们曾经在内战中采取过何种对付自己人的不堪手段,值得褒奖的一点是,在对外上,两个人的态度是一致的,都愿意遵从老蒋的号令率军出川参加抗战。
    曾经的历史上,刘湘是被老蒋秘密处决的。而在这个时空,因为学兵军在南京会战后期独揽狂澜,改变了曾经的残酷历史。所以,刘湘得以善终,最后病死在了武汉。
    刘湘病死以后,杨森接掌了其所部军队,如此一来,他和欧阳云之间就不可避免的产生了“误会”。学兵军序列里面现在有两个川军师,而且连番号都改了。欧阳云当初邀请川军去广东,其实是做了件好事,毕竟那个时候,两个川军师都已经失去了一战之力,也失去了后勤补给。不过,在学兵军人还有刘雨卿、饶国华眼中的好事,在杨森看来,却是欧阳云的不地道勾当了。说的不好听,欧阳云在那种情况下将两个川军师收编,那就是乘人之危哪。
    曾经的那个时空,欧阳云就是四川人,加上这个时空,川军表现出来的又是中国人当前最缺乏的铮铮铁骨,所以,欧阳云对于川军是很有好感的。不过,好感是一回事,要他牺牲学兵军的利益,做出讨好杨森的举动,这也是不可能的。一直以来,因为学兵军的强大,欧阳云是不担心杨森会对学兵军有什么不良企图的。但是现在,他却不得不担心川军会不会在学兵军落难的时候落井下石了。有鉴于这样的想法,他才会主动联系李宗仁,希望他从中说和,消除杨森对他和学兵军的误会。
    李宗仁最近的日子很难过。前面说过,他手下并没有嫡系部队,虽然有五个装备精良的中央师以及川军和其它一些地方部队。可是,部队不是很听他的,所以,即使他有对敌良策,却因为命令无法上行下效,所以只能空自蹉叹。学兵军换防第七十四军的事情他知道,七十四军前段时间可是大出了风头,虽然所部损失也很惨重,但是毕竟完歼了日军一个甲种师团,取得了抗日战争开始以来最辉煌的胜利(中央政府一贯的作风是把持媒体,把黑的说成白的,把白的说成黑的,所以。不管是学兵军在天津一役中完歼第108师团,还是李宗仁在徐州会战中重创日军两个师团,这些,都被中央政府控制的媒体刻意的淡忘了)。堂堂中央军嫡系,居然交由一个军阀统领,中央军北岸的五个师长本来就不是很服气,现在好了,兄弟部队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战绩,这些中央军也水涨船高,好像自己打了胜仗似的,更不把李宗仁放在眼里了。
    川军是出了名的乞丐部队,虽然战斗意志也算不赖,奈何装备太差,战斗力客观低下,所以,即使杨森愿意听李宗仁的,可是李宗仁也不敢指望他们做主力哪。欧阳云主动和他联系的时候,他正在和杨森一起喝着闷酒,探讨下一步战略布划。杨森其人,不管其在四川内战中曾经扮演过怎样不光彩的角色,但是值得人尊敬的是,当他率部出川作战的时候,却表现出了一个中国军人应有的基本素质。日军中国派遣军第2军试着在广水和大悟发动了两次比较犀利的攻势,结果,都被杨森和他的那群乞丐部下用人命生生的堵住了。而正是因为川军在这一次战斗中的表现,李宗仁对杨森敞开了怀抱,开始和其推心置腹,成了真正的患难之交。
    “总司令,您的电报!”副官站在门口,恭敬的说道。
    “拿来我看看!”李宗仁喝了点酒,表现得很是随意。电报被交到他手中,他看了两眼,忽然哈哈大笑起来。
    杨森见了,凑过来说道:“德邻兄,什么好事你高兴成这样。”
    李宗仁将那份电报直接摊到他的面前,说道:“子惠,好消息啊,我们最担心的问题,有解决办法了。”
    最近第2军忽然就沉寂了,这让李杨二人一度惴惴不安,不知道日本人在做什么打算,担心日本人会突然在沉默中爆发。那样一来的话,广大防线肯定不保。而一旦汉口直接暴露在日军铁蹄之下,那么,接下来的事情可就谁也说不准了。
    李宗仁当杨森是自己人,就在刚才,他还在说呢:“川军底子不错,可惜就是装备太差了。重庆的那些人,这是标准的既想马儿跑得快又想马儿不吃草哪。”
    对此,杨森也很无奈。四川本就属于中国的内陆城市,和外界接触的机会太少了,所以很不幸的就做了井底之蛙,当川军还在抱着老式汉阳造内斗得不亦乐乎的时候,人家都开始装备飞机坦克大炮了。现代战争,打的其实就是装备差,所以,不管你士兵素质多好,没有装备的话,那还是白搭。
    川军底子不错,是能够打硬仗甚至打胜仗的,但是这有一个前提,就是必须有过得去的装备。李宗仁和杨森最近最操心的就是如何获得先进装备。所以,当李宗仁说出上面那番话来,杨森立刻就激动起来,他抓住那份电报一目十行的看下去,然后,便明白了李宗仁话里的意思。他紧锁的眉头,也终于打开了一些。
    第906章 双赢
    杨森带着人在四川闹革命的时候,欧阳云还不知道在哪个山上吃草呢。如果单论资历,不夸张的说,欧阳云给杨森提鞋都不够格。可是打仗这东西,靠的不单是资历啦。现代战争和冷兵器时代完全不同,人的因素被降到了很低,相反,兵器,那些本应该被人完全控制的工具,有的时候反而成了左右一场战斗胜负的天平。
    四川交通闭塞,因此,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川军的闭关自锁。学兵军是最近几年才崛起的,而其崛起速度又实在太快,所以,当南京会战以后,二十六师和一四五师被学兵军整编的消息传来,杨森刚开始居然不知道学兵军是啥子东西。作为中国老派军阀的代表,杨森等人有一个共性,那就是特别在乎自家的部队。在这些老牌军阀心目中,人和枪与地位权势是成正比的。所以,这个消息传入杨森耳中,他当时就气得大骂:格老子的,欧阳云算个球,他居然敢兼并老子的队伍,他是不是活腻歪了?
    自那个时候开始,杨森开始密集关注学兵军的动向,留意欧阳云的相关新闻报道,然后,他可就被镇住了。没错,欧阳云是小字辈,学兵军也属于新丁,可是这些都不是问题啦。人家的战绩摆在那里呢,在闽浙赣交界发动大规模攻势,主动挑衅日本人也就算了,居然敢将手伸进台湾,这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做到的。台湾是日本人的禁脔,已经被日本人视作本土一般的存在了,杨森就是用脚趾头去想,也能想到日军对台湾的重视以及因此在台湾布防的实力。欧阳云这小子狠啦,居然敢出兵台湾,那就是在日本人头上拉屎了。学兵军了不得啦,居然真的就在台湾站住脚了——打这些事情发生以后,杨森对欧阳云还有学兵军刮目相看,同时,关于为二十六师还有一四五师的事情讨个说法的想法也就淡了。
    欧阳云发给李宗仁的这份电报很直白,直接的就把意思说明了。杨森不知道欧阳云这份电报就有向他示好的意思,只以为李宗仁和欧阳云私交确实不错。学兵军取得那么多成绩,似杨森此类有心人有事没事的时候自然会去研究:这是为什么呢?而他得出的结论是:学兵军有钱,装备好,这就是人家能够屡克日军的法宝。这个时候,学兵军的制式武器已经有一定的规模流入市面了。学兵军在广东平稳的发展了两年多,兵工厂的产能上来以后,装备自己的部队已经绰绰有余了。学兵军和共产党方面因为清源钨矿的合作,为共产党的军队提供了不少的武器的装备。另外,和欧阳云私交不错的桂系、老西北军也获得了不少此类武器。这些武器的流通,不仅增加了上述部队的战斗力,同时也让学兵军大为出名。
    杨森曾经亲自试用过卫青式突击步枪和去病式通用机枪。他试用的其实还是最老式的款式,但是依旧被镇住了。当时,他对卫青式突击步枪的评价就是:格老子的,这是步枪吗?不,完全就是轻机枪哪!格老子的,要是老子的队伍都装上这种步枪?!格老子的,那老子就天下无敌了啊!
    杨森通过各种渠道,手上最精锐的警卫团已经有一半人使用上了卫青式突击步枪。他曾经有过想法,节衣缩食也要搞到一个师的此类装备。可是,奈何卫青式突击步枪根本就是有价无市,所以,直到现在,他依旧没能实现这个其实并不算伟大的理想。
    不过这一次,机会来了啊。因为欧阳云的种种表现,杨森一度以为他是个飞扬跋扈的人,不过现在看来,人家还是很厚道的嘛。人家厚道,自己当然要表现得强硬一些了,当然了,考虑到学兵军如今的实力,也不能过分,那么,就请欧阳云提供一个师的突击步枪,然后再来一个团的火炮好了。
    江南沿线总指挥是陈诚,陈诚因为前段时间刚刚取得了完歼日军第17师团的战绩,这段时间意气风发,很有点羽扇纶巾、小乔初嫁了的意气风发,这几天,居然动不动的就会给北岸来个通告。说是通告,其实和命令差不多,因为中央军的那五个师根本就不听李宗仁。他们和陈诚同出一系,所以现在看起来,倒好象接受了南岸的指挥一样。本来,江北和江南是并行的两个指挥体系,不过,因为人家打了大胜仗,自己这边却是疲于防守,所以,军事委员会方面已经隐隐传出意向,想要让陈诚统一负责两岸防务了。李宗仁倒不是太过热心权势的人,可是考虑到广西的情况,他却不得不打点起精神全力应付。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