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第148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言罢,千户追了上去。
    这名锦衣卫百户也是一万个后悔,只一句话,可能自己后半生就要毁了…
    回了督办司,许显纯脸色难看的要命。
    扑了个空,这对他是奇耻大辱,更让他暗自警醒,莫非是督办司中出了什么叛徒。
    别说,这事还真有可能!
    许显纯年轻的时候见识过这些邪教的宣传、洗脑能力。
    镇抚司诏狱,一个前途无限,意志力绝非寻常人可比的锦衣卫他们都能忽悠走,还有什么不可能。
    想着,许显纯望向眼前这几个千户。
    “都有什么消息吗?”
    “河北景州,有几个百姓向当地督办司揭发,说是有个叫王好贤的白莲教徒正打算造反。”
    许显纯问:“这个王好贤是什么来路?”
    “他是徐鸿儒的关门大弟子,据说是约定了要过几月同时起事,只是这消息,尚还不知真假。”
    “人呢,抓到了?”
    千户禀道:“回指挥使,河南的督办司是田尔耕都督在管,他办事很麻利,王好贤已经抓到了。”
    许显纯点了点头,沉声道:
    “把他押送京师!”
    甭管是不是罪魁祸首,抓到王好贤,也是彻底打掉白莲教的第一步,不枉皇上寄予厚望,算是一功了。
    “联系各地督办司,加大查缉力度,徐鸿儒就不用管了,其它地方,都要提前打掉!”
    计划赶不上变化,既然徐鸿儒不玩洗脑,要改行造反,许显纯也要审时度势,及时改变策略。
    “不管徐鸿儒了?”千户愕然。
    “呵呵,咱们吃肉,总要让人喝汤。”许显纯冷笑,道:
    “要是徐鸿儒被咱们完全打掉了,这造反闹不起来,地方上的文武能愿意?”
    “再者说了,白莲教这么多年,根基已经很深,仅靠各地督办司,起不到什么用,把这次造反控制在山东就行。”
    “只要徐鸿儒闹起来,地方上的文武就有出兵争功的由头,到时候,这就不是咱们锦衣卫该管的了。”
    “有些事儿,你们还要多学!”
    “那…徐鸿儒闹起来,山东百姓怎么办,多少总要有伤亡啊!”一名千户犹犹豫豫,还是问了出来。
    许显纯看他一眼,满脸阴鸷,道:
    “这些人的贱命,跟我有什么关系?”
    第一百九十二章:倒霉的李若星
    山东郓城外数里,正矗立着一座官军大营,旌旗蔽日,遥遥望去,更是人喊马嘶,不断有骑兵疾驰而出。
    杨肇基令三百名亲兵,各持刀枪,监督操训,下属兵士们来往跑动,正是金戈热汗与铜炮呐喊同在,使人振奋莫名。
    自从到了郓城,杨肇基肩上的担子一直就很重。
    灾后重建,帮助支离破碎的地方官府维持秩序,时不时还要出动兵马,协助督办司查缉白莲教乱党。
    反正啊,这齐鲁大地上,到处都有他杨大帅的身影。
    杨肇基骑在马上,斜睨眼前一众将校,兵士们不堪重负的表情,使他心中略有不满。
    “尔等打起精神,操练起来,莫要偷懒耍滑,被本帅逮到,重责军杖,逐出官军!”
    “必胜!必胜!”
    话音落地,众兵士振臂高呼,手持刀枪来往跑动,校场之内,霎时又是烟尘四起,马蹄滚滚,声炮如雷。
    这时,一名红衣锦衣校尉自营门飞奔而来,把守兵士似早就司空见惯,并未阻拦。
    这校尉高高奉上一份信笺给副将,即马不停蹄的转身离开。
    毕竟,这军营重地,他这锦衣卫来了,被人看见总是不好。
    杨肇基自副将手中结果信,边看,含笑说道:“这许显纯为人处世真不知比他上任高明了多少。”
    杨御藩视军刚刚回来,闻言便问:
    “父帅,这回许显纯找您,又是为了何事?”
    “你自去看。”
    杨御藩点头,即接来信,仔细去看。
    信中,许显纯说了锦衣卫各地督办司查到白莲教正密谋造反,在景州、蓟镇,郓城各处发动暴乱之事。
    因处置得当,布置周密。
    景州王好贤,蓟州于宏志两名白莲教头子,都被锦衣卫都督田尔耕、徐应元提前抓捕,送往京师。
    唯有这山东郓城徐鸿儒,许显纯没有轻举妄动。
    信中之意,便是许显纯自称他已率锦衣卫将白莲教造反控制在山东一带,其余各地虽有余党,但大体威胁不大。
    杨肇基就在郓城,一旦徐鸿儒造反,朝廷势必就近原则,委任他平乱剿贼。
    获取大功,不在话下!
    杨肇基这样的人,其实不缺军功,但他的儿子杨御藩才刚入军,这份军功,有如雪中送炭。
    当然,山东刚历大震,又要逢白莲妖乱,百姓会更加苦不堪言,但是在杨家将门的兴荣上,这些,都可以往后放放。
    这个年代,最不值钱的,就是普通小民的性命。
    就算是杨肇基这样的大帅,这种事上,基本也会睁只眼闭只眼,毕竟,这对朝廷,对各地的文官、武将来说,都是件好事。
    “传令,撤离郓城三十里练兵。”杨肇基轻轻吐息,目光扫过杨御藩,看向别处,下令后悠悠说道:
    “吾儿,切记,为将者,不可妇人之仁!”
    杨御藩收了眼中不忍,道:
    “儿子谨记!”
    ......
    许显纯在山东办白莲教,搞得风生水起,对于这个对手,魏忠贤自然格外关心。
    但眼下的他,却是在全身心处理另一件大事——汪文言案!
    这个拖延至今的大案,是时候收尾了!
    天启二年三月十六日,汪文言终于被东厂番骑从老家押解到京,魏忠贤摩拳擦掌,将其“拿送东厂,好生打问”。
    时任东厂大档头的傅应星,对这位爷也没什么客气,上来就是一顿鞭子,先来了个下马威。
    然后在大狱,傅应星对汪文言又是三拷六问,打算把各种刑罚全都使上一遍。
    像是杨涟、高攀龙这样的,虽然可恨,但也可敬。
    就是在东厂,番子们都不能将他们屈打成招,提起这两位的硬气,番子们各顶个也都是大写的服!
    可眼下这个汪文言,哪值得那么用劲?
    看见血淋淋的刑具被端上来,联想到这东西夹在自己身上,汪文言吃不过了,当即就供出来个人给自己挡枪。
    这是东林党人地方上的得力大将——河西巡抚李若星。
    李若星为谋求这个巡抚的高位,曾花费五千两银子,到处托关系,这还是其一。
    魏忠贤的关注点和常人不一样。
    五千两银子,李若链不吃不喝攒上几年也攒不出来,这么大一笔银子从哪来的,是不是得好好查查?
    第二天,朱由校看着眼前笑眯眯的魏忠贤,又看看御案上的题本,就知道老魏要搞个大事情出来。
    拿起题本一看,果不其然。
    内阁大臣魏广微,接了魏忠贤的授意,上疏弹劾河南巡抚李若星受贿、行贿两条大罪,加之东厂拿到了汪文言的供词,就摆在旁边。
    李若星的事,这就直接给魏忠贤轻描淡写的拍板定案了。
    朱由校若有所思,也没什么好说,事已至此,供词也在,似乎自己就只有同意了?
    想到这里,朱由校看了魏忠贤一眼,这老太监倒也滑头,觉察到皇帝目光袭来,直接垂眸望地装傻。
    既然魏忠贤要有动作,朱由校倒也乐得让他搅和搅和,随即提笔御批:
    “河西巡抚李若星削籍为民,着东厂查办,一切脏私钱财,如数究问,划入内帑。”
    白得这么多银子,还少个嘴碎的,何乐而不为。
    这茬过后,魏忠贤也去跟傅应星打了招呼,叫他不要满足于揪出一个李若星,务必从汪文言嘴里钓出大鱼。
    对于整个汪文言案的原委,傅应星很清楚,也知道自己这个做东厂提督的舅舅,想要的最终结果是什么。
    傅应星做的下一步,就是继续严刑拷问,逼迫汪文言嫁祸给刘宗周、左光斗等东林重臣。
    然而,招出李若星十分痛快的汪文言,这会儿反倒成了条铁骨铮铮的汉子。
    无论傅应星怎么去威逼、利诱,汪文言都是紧闭双唇,无可奉告。
    一时间,让傅应星有些无处下手。
    魏忠贤听了,也觉得意外。
    但他早有准备,当即决定,只以移宫案的证据,惩治刘宗周、左光斗二人。
    按魏忠贤的意思,就是实在不行,就不用汪文言的供词,单判刘宗周、左光斗内外串通,把持移宫之罪。
    当然,因为没有铁证,想真正拿下他们两个,还要花费一番功夫,这案子,只怕就不会轻易结束,这不是皇帝想要的结果。
    可如今的阉党,也是能人辈出。
    内阁大臣魏广微听见汪文言咬死不招的消息,第二天就去登门摆放,给魏忠贤提了个建议。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