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第181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传谕,曲阜孔府周围街道百姓,给予银钱,在它处修房建宅,迁往居住。东厂沿街起道,新建一处分署,围着整个孔府。”
    “告诉魏忠贤,叫他派最得力的人去!”
    王朝辅听后恍惚片刻,随即嘿嘿一笑,领命而去,倒是接到消息的魏忠贤,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皇上要对付孔府?
    那可是块硬骨头啊…
    ……
    “参见厂公——!”
    不多时,接到飞令的八名东厂在京档头,以及大档头傅应星,全部火急火燎的赶至东厂总署位于底下的地牢深处。
    “本督叫你们来,是有件不得了的大事。”
    魏忠贤脸色阴沉得要命,他看着底下档头议论片刻,才是冷哼一声,坐在早就备好的老爷椅上,道:
    “陛下要我们东厂,在曲阜孔府外建一处分署。”
    听后,傅应星笑了一声,道:
    “舅舅,这算什么大事,侄子这就派人去一趟曲阜,将孔府对门的店铺占下,以做分署用地。”
    “这次的分署,是要围着整个孔府…”
    魏忠贤轻飘飘的,抛出了一颗重磅炸弹,起先众人都还不甚明了,凝神片刻,才是恍然大悟,惊道:
    “厂公的意思是——”
    “要包围整个孔府,建起一座分署?”
    “厂公,孔府占地不小!”话说到这里,一档头从身后番子手中取来刚刚找到的一份资料,念道:
    “曲阜孔府,洪武十年始建,弘治十六年重修,计占地二百四十余亩,共有厅、堂、楼、房四百七十余间。”
    “孔府为九进庭院,三路布局,东路即东学,建一贯堂、慕恩堂、孔氏家庙及作坊等,西路即西学,有红萼轩、忠恕堂、安怀堂及花厅等。”
    “据说孔府的主体部分在中路,前为官衙,有三堂六厅,后为内宅,有前上房、前后堂楼、配楼、后六间等,最后还另有花园。”
    说到这里,档头犹豫片刻,还是继续道:
    “孔府之中,仿照朝廷六部而设六厅,在二门以内两侧,分有管勾厅、百户厅、典籍厅、司乐厅、知印厅、掌书厅等处,用于管理孔府事务。”
    “仿朝廷六部而设六厅?这是大逆不道,该诛杀孔氏全族,以儆效尤!”一名档头嚷道。
    魏忠贤轻轻摇头:“现在还不到时候,暂将此事做一罪名,记录在档案之中,以便日后查阅。”
    “如此之大的规模…”傅应星将张着的嘴巴合上,上前道:
    “舅舅,皇爷怎么会突然想到对付孔府?这可是块硬骨头,围二百多亩地建个分署,这倒不如建个内城。”
    “内城…”魏忠贤喃喃几下,突然道:
    “你说的不错,我们就建个内城,把孔府圈起来,那些每年前来拜贺的士子,他们的进出,也要由朝廷说了算!”
    “何必呢?”
    傅应星从前一个市井无赖,自然不理解朝廷为何要花费这么大的劲去掌控一个孔府。
    魏忠贤道:
    “你的阅历还不够,不明白其中道理,这倒正常。”
    “孔府不像叶向高、杨涟,皇爷杀了也就杀了,最多激起一时劲风,却掀不起什么大浪!”
    “眼下西南还不完全稳定,中原各地饥荒,陕西又刚大震,朝廷要是在这个节骨眼上,对孔府轻易动了刀子。莫说东林党人,就是本督门下的魏党,又有几个能不说上两句的?”
    傅应星道:“谁敢说,咱就砍了谁。”
    “你以为万事都能直接用刀子解决?若真如此,本督何必要和东林斗这么多年!”
    魏忠贤呵呵一笑,取来茶水小呷一口,淡淡道:
    “孔府早晚要收拾,现在皇上的意思,只是将他们困住,恶心他们一番,这就够了。”
    “建奴们常看的《三国》,你抽空也喊人念着听听,曹操那出放到现在,就是挟孔府以令士子!”
    “至于爷为什么突然要弄孔府,这和孔府没什么关系,是有个叫顾大章的人故弄玄虚,请爷将曲阜全县赋税交予孔府。”
    “还有这等人才?”
    傅应星失笑,继而与一种档头均捧腹大笑,道:
    “朝廷给王爷一县赋税尚且有数年之期,顾大章请皇爷给曲阜全县赋税,却言万世,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魏忠贤不为所动,瞥他一眼:
    “道理如此,可天下士人却不这么想,现在唯有我们为皇爷分忧解难了。三大殿由我监修,这事儿…你得亲自去办。”
    “不接到飞信传令,你就给本督一直钉在孔府!”
    傅应星哈哈一笑,道:“好得很,侄子早就想会会这帮圣人们了!”
    第二百三十四章:天灾人祸
    当天,朱由校想了一夜。
    孔府延绵至今,历朝历代的皇帝,不说心底是如何想的,反正在明面上都要尊奉孔圣之后,以拉拢天下士子与士大夫阶层。
    这次恶心孔府,就是变相的告诉他们不要太跳,要是孔府能就此消停下去,倒还好办。
    可若是孔府不依不饶,非要鼓动天下士子与士大夫反对朝廷呢?这个力量不容小觑,但也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
    读书人影响力虽然大,也能凭悠悠之口颠倒黑白、歪曲是非,可弱点也很明显,他们的力量不够!
    对孔府的态度,朱由校这个做皇帝的很简单。
    让他们好好在曲阜待着,只要不惹事,当代衍圣公的面子,朝廷还是会给,可要是他们蹬鼻子上脸,这事可就不那么好收场了。
    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顾大章提出将曲阜一县赋税交予孔府的要求,到底是他一家之言,还是文官们的意思。
    亦或者,是孔府在暗中运作…
    这个时候,魏忠贤的作用便凸显出来,起码来说,他手下的东厂查缉能力还是出色,情报网遍及天下,各路狗腿子,就更不用提了。
    对付孔府这种自诩圣人之后的无赖家族,就得以恶制恶!
    将这个事交给魏忠贤,朱由校也放心。
    察言观色是魏忠贤最基本的能力,传过去的那些话还有宫内传言,应该能让他把捏轻重。
    至于最后该怎么办,朱由校还没个主意,毕竟孔府不是一般的地方豪门,说杀也就杀了。
    几千年下来,他们在士子、士大夫阶层,甚至百姓心中的影响力,已经不弱于当权的朝廷了。
    接下来的几天,朱由校一直在等待着一个消息,就是较事府对于顾大章上奏这事,最终的密奏结果。
    结果如何,决定着对孔府的手段是否强硬。
    ......
    三日后的夜里,紫禁城上空电闪雷鸣,沛然雨丝冲破了连续几日的闷热,西暖阁里,正批阅奏疏的天启皇帝,轻轻蹙眉。
    “云南巡抚蔡名生奏请圣闻:
    天启元年十二月初,祥云大震有声,压垮房屋一千三百余间,百姓流离失所无计,又有二十余名地方官员死于震中。地方秩序崩坏,请朝廷从速决断。”
    手中捏着笔的朱由校轻呵一声,居然又地震了,他伸出手蘸上墨汁,似乎早已见怪不怪,御笔朱批:
    “发内帑银一百万两赈灾,由锦衣卫督办司全程督办,敢伸手赈灾银款者,抄家、立斩!另从临省调驻军往祥云,安定秩序。”
    写完,朱由校怀着沉重的心情,拿起另外一份。
    意料之中,也是坏消息。
    “督办司田尔耕直奏陛下知道:
    九月底时,黄河决口于睢阳,当地官府隐瞒不报,不做处置,致如今徐、邳上下一百五十里内悉成平地。”
    看到这里,朱由校胸中起了一丝波澜,沉吟片刻,即御批道:
    “蠲免睢宁县天启二年、三年各项钱粮、徭役。南直隶巡抚何茂才革职查办,着军机大臣王在晋赴睢宁,主持赈灾。”
    接下来的半个多时辰,朱由校就这样坐在西暖阁之中,伴着头顶的电闪雷鸣,还有自阁内宣德炉中传出的淡淡熏香,批完了刚刚送来的六十余份奏疏。
    眼见皇帝批完了本子,一直侍候在侧的乾清宫管事牌子王朝辅,忙向阁外打了个眼色。
    一名小阉默默走进西暖阁,抱起六十余份本子,转身就走。
    朱由校伸了个懒腰,在心中默默感叹,在明代做皇帝,这真不是个让人省心的活。
    还不只是不能省心,想要事事握在手里,想要加强中央集权,就得每一份本子都亲自过问、御批。
    设立军机房,只是为以后发圣旨能方便点,慢慢形成绕过内阁,从司礼监拟旨,自军机房直发的模式。
    现在的军机房,还不是后世鞑清的完全体军机处,但已经在自己这个皇帝有意无意的重权下,作用越来越大。
    当然,光批本子还不行。
    这六十多份奏疏批完,就得是六十多道谕令,上行下效!不然和后世崇祯皇弟一样,花力气费工夫批完却不顶什么用,那怎么行?
    保障这六十多道谕令下达至地方的要素,其一是要有兵权,其二是要有听命的官僚系统,其三,就是要有相应的监察有司。
    督办司、东厂,还有至今只有朱由校自己才知道的较事府,都是这种机构,专门为皇帝服务。
    某个地方接到谕令后,官员依旧我行我素,督办司和东厂的作用就来了,他们会搜集罪证,奏往京师。
    朱由校会使用这些证据以绝人之口,堂堂正正把那些不停自己话的地方官,换成听话的。
    时间一久,地方上就会有所掌控。
    天启二年逐渐开始的各种灾难,对大明朝是个沉重的打击,但是也有好处,那就是让朱由校不用再去编排什么理由,可以名正言顺的开始大力整顿朝廷官员。
    山东三省大震,朱由校提拔了一批以温体仁、杨嗣昌为首的保皇派新锐文官,他们现在已经在基层任职,发光发亮。
    这次黄河决口,灌淹南直隶睢宁一百五十余里也不是什么小事,地方官府无为已是众口铄金的结果。
    根本不需要朱由校再去用《京报》造什么势,直接下谕换一批官员就行了,因为在这个节骨眼上,朝廷赈灾救民的当口,绝对不会有人反对。
    “轰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