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第200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贼兵已进围曲阜,曲阜城,要保不住了…”
    第二百六十一章:许显纯的心思
    想是那徐鸿儒,被许显纯的督办司逼得没办法了,又被自己这次南巡吓着,所以临时起事了。
    这次历史上的山东闻香教大“起义”,实际上尽在朱由校的掌控之中。
    眼下徐鸿儒造反,因为不少羽翼已经被许显纯提前剪除,再加上京报的普及,造成的影响和作乱规模,远比历史上小得多。
    徐鸿儒从造反开始,就已经走上了败亡之路。
    这次山东都司杨国盛战败于郓城,具体情况是他自己贪功冒进,不等杨肇基的配合,加上指挥失当,在拥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却被贼军反杀。
    但是对朱由校来说,这次地方官军被击溃并不完全是坏消息。
    徐鸿儒在郓城击溃杨国盛以后,并没有席卷山东各地,而是转身就去了曲阜,曲阜那是什么地方?
    朱由校想办都不能明着办的地方!
    这次要是能借闻香教之手,一举铲除孔家店,自己不仅不用承担“昏君”的恶名,还能打着给孔家报仇的旗号,号召天下读书人为朝廷效力。
    徐鸿儒围曲阜,这是帮了朝廷一个大忙!
    前来报信的较事,本来是怀着很沉痛的心情,却发现天启皇帝听见这事,一点没发怒,反而有点高兴,也是一脸懵逼。
    闻香教作为白莲教的分支,势力在民间盘根错节,很难处理,但锦衣卫也不是吃干饭的。
    朱由校既然早知道徐鸿儒要造反,那就肯定要做点什么。
    锦衣卫指挥使许显纯天启二年初离京,是奉旨前往山东督办司主持大局,专查闻香教密谋造反之事。
    可以说天启二年的锦衣卫,除了查闻香教基本就没干别的事儿。
    许显纯的确是个狠人,他下去以后,锦衣卫先是悄无声息的遍查各地闻香教组织,发现闻香教的主要头目都集中在山东几个地区。
    许显纯针对这些闻香教泛滥的重点地区,多次组织督办司,亲自率领锦衣卫进行大规模的缉捕。
    规模最大的一次,在武邑和景州交界的白家屯。
    听说许显纯先是对加入闻香教的乡绅威逼利诱,从其口中得到确切消息,再暗中联合当地的官府和驻军,对整个白家屯一带进行突击抓捕。
    仅那一次,便抓捕了三千余名闻香教教徒,二十余名头目,基本上将当地未来将要造反的闻香教邪党清除干净。
    徐鸿儒这次造反,果真武邑和景州一带,安平如靖。
    但是很奇怪,许显纯虽然一直打着抓徐鸿儒的旗号,但一直抓的都是他手下的得力邪教头子。
    山东督办司对徐鸿儒本人,基本没什么太大的人动作。
    时间一长,就有风言风语传出,说什么督办司在山东横行不法,大规模抓捕仁人志士,就是抓不到徐鸿儒。
    但是这种东林党黑人的惯用技巧,对他没什么卵用。
    许显纯可不是上一任的指挥使刘侨,他那脸皮厚度简直堪比城墙,早就对外界各种辱骂免疫了。
    许显纯在山东依旧我行我素,抓闻香教余党,把徐鸿儒逼得到处乱窜,但就是不下手抓人。
    搁这位指挥使的话说,咱们吃肉,也得让人喝汤。
    你山东督办司把闻香教全给办了,功劳一把抓,这是脑瓜子让门给夹了,好歹你得让人家把这个反给造出来啊!
    不造反,和造反了被平定,那是两码事…
    徐鸿儒没等造反就让许显纯给办了,功劳就在一个人身上,那叫树大招风,惹人嫉恨,最后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可要是徐鸿儒造反了,让山东文武各方势力一齐平定了,这功劳可就分成好几份了。
    起码的,山东文官得有一份,然后以杨肇基为首的武将稍微打上几仗,也会有一份战功。
    皇帝南巡下来,轻而易举落个定策抚定的名头。
    能爬到高位上来,除了办事干练,还得会做人才行,许显纯这样的人,谄媚圣意那是绝活。
    徐鸿儒的动向,早就被许显纯拿捏到位,之所以迟迟不抓,那肯定是有他自己的想法。
    这锦衣卫指挥使不是白干的,能在魏忠贤手上把锦衣卫带起来的人,那也不简单。
    徐鸿儒那边一造反,许显纯比朱由校还高兴,乐得小半宿没睡着觉,等得就是你丫造反!
    现在就差等到适当时候,把军队布置和闻香教老巢地点往本地的文官武将手里那么一卖…
    既得了好处,又拿了功劳,还能小捞一手。
    皇帝南巡这事儿来的实在突然,实在是出乎许显纯的意料,不过这样倒是好办了,顺手还能拍一波龙屁,何乐而不为。
    天启皇帝下来走一圈,啥也没干就把所谓声势浩大的闻香教叛乱给平了,《京报》上再给宣传宣传文治武功,他老人家高兴不高兴?
    这一高兴,就把咱许显纯的大名记住了,记住以后,以后有各种好事儿就能想的着,飞黄腾达也就不远了。
    ......
    皇帝南巡,自然是动静不小。
    魏忠贤去送女人让皇帝留下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朝野上下,轰动一时,都说皇帝又被这丫给蛊惑住了。
    除了背上的锅更沉了一些,魏忠贤这一手,倒也是向那些蠢蠢欲动的东林旧臣示威。
    别以为皇帝走了,你们就能跳得出来,本督这边枕边风一吹,你们还不是得乖乖受死?
    相比那些年轻妃嫔而言,叶青是有些徐娘半老的风韵,或许以后兴趣来了会临幸一下,但是现在,朱由校的确对她没什么兴趣。
    留下她,也是明白了老魏的需求,适当卖点面子,好让他继续装逼,压制东林党。
    留下这个女人,搁外界看来,这就代表着皇帝继续倚信魏忠贤。
    朱由校与那女人还有魏忠贤在乾清宫长谈,也说明皇帝南巡后,京师依旧是会由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集团把持朝政。
    至于临走前朱由校特意去探望刘太妃,当着众人的面,与皇后张嫣说悄悄话,也是为了稳固后宫。
    一来,继续尊奉刘太妃领摄后宫,稳定她的地位,二来,则是表达自己这个皇帝与中宫皇后的恩爱如同以往。
    这样一来,在将可能发生的大事上,张嫣就能有更多的话语权,许多别有用心之人也会暗自掂量掂量。
    京师这边在天启皇帝率领仪仗队浩浩荡荡南行以后,各地的巡逻兵力增加了一倍,英国公张维贤主持大局,仍然稳定。
    倒是察哈尔部,迎来了一个不速之客。
    来者一脸倨傲,林丹巴图尔本想直接让人把他撵走,可一听这货号称天朝上使,却是不敢这么干了。
    说起来,大明是君,自己这个蒙古大汗才是臣。
    没办法,林丹巴图尔只好命人将这位天朝来使恭恭敬敬迎入自己的大汗营帐。
    第二百六十二章:名扬天下
    “近来又有更过分的,说大可敦黄金家族到的血脉不纯正…”
    可汗庭帐内,布置着牛羊豹狼的各种千奇百怪的头骨,中间摆着香气四溢的烤全羊,察哈尔部的各重臣,正在我一嘴你一句的讨论着什么事。
    林丹巴图尔正想着大明为什么要这个时候派使臣来见自己,闻言却是冷笑道:
    “内喀尔喀为了讨好女真蛮子,真是什么话都说得出口。”
    显然,这不是内喀尔喀为了帮助后金对付察哈尔做的第一回背信弃义之举了。
    “要不是这次南征明国,劫了不少银子牛羊回来,这次入冬,各部怕是会损失惨重!”
    说话的,是林丹巴图尔的妹夫贵英恰。
    贵英恰在前年娶了林丹巴图尔的妹妹兀良哈大公主,因此得到林丹巴图尔的重用,统领察哈尔本部中军,受封万户。
    和后来鳌拜受封满洲第一勇士一样,现在的蒙古也有属于自己的第一勇士,就是这个贵英恰。
    单从身材看上去,这货是个跟阿敏一样膀大腰圆的壮汉。
    但贵英恰和阿敏可不一样,后者是真正的莽夫,这位可是个智勇双全的大将,勇冠蒙古,且狡诈多智。
    在蒙古诸部当中,论勇武,或许贵英恰不是第一号,但是论带兵打仗,整个草原上,他几乎没有对手。
    林丹巴图尔在谋划恢复成吉思汗霸业的蓝图时,对贵英恰也深为倚重。
    这位蒙古第一勇士也是明军和女真人的老对手了,好事儿干过不少,坏事儿做的更多。
    往远了说,在萨尔浒之战前,林丹巴图尔为努尔哈赤回信所辱,愤而派出察哈尔本部铁骑三万援助辽军,统兵大将就是贵英恰。
    当然,那次贵英恰人还没到,听见明军北路的总兵马林被努尔哈赤全歼的消息,即迅速拨马回转。
    回去时,林丹巴图尔曾责备贵英恰为何不援助明军,贵英恰却说明军几路出师,必为女真各路击破,这是为察哈尔本部保存实力。
    后来消息传来,明军果真在萨尔浒之战中一败涂地,就连战功赫赫的名将刘綎都血染沙场。
    明军之惨败,不仅让林丹巴图尔震惊异常,更是他开始将建州女真真正视作仇敌的开始。
    此后,林丹巴图尔便对贵英恰记忆深刻,直到两年前将妹妹,兀良哈大公主下嫁给他,以姻亲笼络。
    往近了说,这位蒙古第一勇士,也给大明带来不少困难。
    贵英恰曾率插汉部的的蒙古骑兵和大同、宣镇的边军多次交手,几次南下入关打草谷,掳掠走汉人不计其数。
    他是现存蒙古将领中少有的战术天才,不仅对女真人的战术了如指掌,更是对大同、宣镇一带明军的构成十分熟悉。
    这次入寇大同抢粮食过冬,贵英恰就发现,明军还是老样子,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明军作战,无非就是那三板斧。
    先用营兵打消耗,看见差不多了再用家丁冲阵,说起来后金的战法与之也相差不多。
    那些家丁个个都披着铁甲,用着最上乘的装备,战斗力极强,的确让蒙古骑兵吃尽了苦头,草原上一般的武装牧民根本打不过。
    但是问题就在这,同等级的士兵战斗力上,明军营兵不如蒙古武装牧民,而精锐的家丁,却又比不上察哈尔本部的铁骑。
    至于后金的八旗兵,连眼下蒙古的精锐骑兵都难在野战中取胜,别提那些明军了。
    贵英恰觉得,就算是明军中的家丁,最多也只能保持一段时间不会崩溃,想要在野战中面对建州骑兵取胜,太难了。
    不过他也听到眼下新即位的天启皇帝尚武,在京师实行军改,选三大营及京军精锐,整编为勇卫营。
    这支勇卫营贵英恰没接触过,但是据传,用的都是从西方购买来的火器,在西南亲征之役上,战绩也不错。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