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第415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既然如此,那就传王奂进来吧!”
    数息之后,一名中年官员小心翼翼走入乾清宫,看见坐卧在榻上的天启皇帝,纳头便拜:
    “臣工部柴炭司副使王奂,参见陛下!”
    朱由校哼了一声,抬手示意他起身。
    “爱卿出使漠南,劳苦功高,快来与朕说说,你是怎么劝说林丹汗同意的?”
    王奂满脸窘迫,“说来惭愧,臣起先也抱必死之心出关,可却并未如何游说,察哈尔部便同意了。”
    “就这么简单?”魏广微也不敢相信。
    虽然说大明打赢了河套那一仗,但对方毕竟是林丹汗,这种出去挑衅的活等于找死。
    王奂出去之前,甚至和家人一一道别。
    谁也没想到,林丹巴图尔根本没有任何的讨价还价,王奂这一行居然是有惊无险。
    “这倒是奇怪…”朱由校嘀咕一句,转头道:
    “王奂,你出关也算立了大功,想要何种封赏,但说无妨,朕一律照准!”
    谁知王奂听了这话突然跪在地上,磕头如捣蒜。
    “能为陛下效力,为朝廷效力,臣死而无怨,万万不敢讨要赏赐!诚然,陛下仁德,臣只求能有片瓦栖身之所,安顿家人足以。”
    “这可不行,你是有大功之人,朕若吝赏,岂不叫天下有才学之士说我大明不重人才?”魏广微一旁说道。
    “阁老说的有道理。”朱由校点头,冲他道:
    “正阳门内为繁华之处,朕就赏赐你一处正阳门内的三进宅院,将家人接去好生照料吧。”
    “谢陛下——!”王奂连忙山呼。
    “先别急着谢,你这回出使关外,于社稷有功,朕升你为工部屯田司郎中,赏银二百两,授正五品。”
    朱由校说完,看向再次跪在地上的王奂,笑着说道:
    “回去安顿家人吧,朕还有事。”
    王奂迟迟不走,魏广微一直使眼色,过了好一会儿,才是支支吾吾说道:
    “陛下,臣、还有事禀报。”
    朱由校低头看了一会儿书,似才发觉他还没走似的,抬起头道:“有什么事,一并说了吧。”
    王奂还不是很确定此事的真实性,他出去前毕竟只是个小官儿,对这些事也不怎么关注,并不知道昆都是不是真的要投诚。
    说话的时候,他的神情有些忐忑:
    “臣从察汉浩特回京前,敖汉部的首领昆都找到了帐内,说是漠南各部对察哈尔部人心不服,愿意上表,归顺朝廷。”
    “臣…”
    不等他说完,朱由校哈哈大笑,合上书说道:
    “昆都要来归顺,这是好事儿啊,怎么不早告诉朕?”
    说到这里,朱由校看了一眼王奂身边的王朝辅,说道:“看起来漠南各部早对察哈尔不满,朕可不能放过这个机会。”
    “你亲自去找一趟魏忠贤,告诉他,让东厂的番子们向关外放风声出去。”
    “就说朕早有接纳漠南诸部归顺之意,只要来归顺的,在归化城都有一席之地,并且不计前嫌!”
    “爷真是圣明呀!”王朝辅谄笑着拍了一句马屁,然后毕恭毕敬的退了出去。
    看着皇帝如此高兴,一点儿没怀疑昆都是假降,王奂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但没敢多说,只是在一旁赔笑。
    有时候,不该问的别问。
    ......
    皇宫这边,这些日子里皆是一片的喜气洋洋。
    朝廷打了大胜仗,天启皇帝龙颜大悦,太妃高兴,皇后高兴,各宫的皇妃、贵妃们高兴,宫人们也就高兴。
    人参、绫罗、绸缎、黄金,还有各色样式的奇花异草,不时被皇帝恩赐下来,各宫的主儿们多的用不完,心情好了,连宫人们也沾了不少喜气。
    良妃自本宫出来,过了坤宁宫西,一路上虽然神色匆匆,却眉目平缓,心性淡然。
    不多时,良妃进了宫里,去找张嫣说话。
    她一进去,陪伴的内侍们就与坤宁宫的宫人们聚在一起,八卦着最近的大事小情。
    “姐妹们都得了什么赏赐?”徐氏是个大嘴巴,看见别宫的人来了,就头一个问。
    “哎呀,哪儿有徐姐姐得的多呀!”
    “谁不知道当今陛下最宠爱皇后娘娘,这几日送到坤宁宫的赏赐也是最多,咱们几个,哪儿比得上徐姐姐呀!”
    由于朱由校的刻意关照,身为中宫之主的张嫣的地位,的确在最近几年有所提升。
    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徐氏作为坤宁宫的女官,现在也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俨然成了各宫各局的扛把子。
    “嘿,你们几个说的这话,倒还中听…”徐氏多少有些沾沾自喜,低声说道:
    “都听说了吗,关外战败以后,给大明赔了不少东西呢!”
    “早就听说了,那个叫什么林丹汗的,光是牛羊马匹就赔了两三万哩!”
    “还有被关外掳走的百姓,也都陆陆续续被送回来了,今年这可真是喜事多呀!”
    徐氏嘿嘿一笑,“还得是咱坤宁宫的主子是个母仪天下的,给皇爷安顿住了后宫。”
    这一下,有的宫娥不服了。
    “什么呀,要我说,都是陛下圣明英武才对!”
    “哎呦,姐妹们,皇后娘娘母仪天下,陛下也圣明英武,都厉害,都厉害…”
    宫娥们八卦的时候,也有三五个小阉从这路过,他们与宫娥们各自打了招呼,然后继续边走边吹。
    “跟你们说,以后都得供着爷,爷可才从西六宫那边儿回来,赏了不少好东西。”
    “你这算什么,我可是打慈宁宫回来的,太妃给赏了一颗宝珠,锃亮发光,准值不少钱!”
    听这话,几个小阉都注目过来。
    “行呀兄弟!”
    “太妃今儿咋这么高兴,赏了这么大一笔?”
    “朝廷有好事儿呗,最近都多去各宫碰碰运气,没准天上就掉了一块大金锭砸你脑袋上。”
    “有道理,有道理啊…”小阉们连连点头。
    第五百六十二章:为名、为利
    很快,河套一战的丰厚战果通过官府的大力宣扬,流传到了民间之中。
    消息所及之处,尽都是一片的欢腾,这一场胜利让即将到来的春节多了那么些味道。
    这一战大明赢的光明磊落,足令蒙古各部望而生畏!
    自永乐年两百多年了,明军终于又能打出塞外,凭借火器的先进实力,重挫蒙古铁骑。
    在这次战斗中,孙传庭的指挥特色也凸显出来,即步步为营,以守为攻。
    河套一战,耗时甚久,但孙传庭没有放弃微弱的希望,针对突然发现的消息迅速做出部署,将先机转化为优势,斩获大捷。
    其中,组建刚刚两年的秦军也发挥了出色的战斗力,随着大捷而名扬天下。
    最值得人称道的,就是秦军的特色——“车营”。
    车营为目前秦军独有的战法,可攻可守,河套一战,秦军将士结成车阵,在掩体后发射鸟铳和火炮,甚至还可以被其余明军当做移动的营盘。
    孙传庭人还没回到京师受功,朝野上下便是一片的吹嘘、谄媚,都说他一战成名,即将飞黄腾达、人前显赫。
    可其实这一战到底怎么赢的,他心中有数。
    不同于以朱燮元定策为主的辽东之战,河套之战的获胜偶然因素有很多,孙传庭的表现尽管亮眼,但主要还是靠眼下边军将士的能征善战。
    张万邦、贺人龙、渠家祯…
    这些已然成名,或因此战名声鹊起的边军将帅,才是真正应该封赏的人。
    所以大捷名声穿的越广,孙传庭的作风也就越是谦虚、谨慎,生怕传出飞扬跋扈的传闻。
    春风怡人,白云蓝天,万里金风。
    孙传庭立于山顶的草亭之中,极目四望。
    此处草亭是天启二年时顺天府衙门奉了朱由校的旨意,于天启四年八月修成的。
    朝廷前些年就开始在各地补路修桥、增扩官道,随着三大殿竣工,因为建造方式和缓急程度不同,最近一两年才都陆续完工。
    不过各地大部分的山上草亭,都采用了这种最为朴实耐用的修筑方式,四柱六角,石桌石凳,下围栏杆,上盖茅草。
    既为节省建筑开支,也能遮风挡雨,结实耐用。
    孙传庭举杯一饮而尽,对洪承畴一照杯底,笑道:“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哈哈哈哈!”洪承畴大笑,跟着也干了一杯,道:
    “要是我就拿这杯薄酒为你这名扬天下的督师接风洗尘,不但简慢于你,也要叫人骂我寒酸。”
    “今日在京师城郊,不过是我南去、你北归,相闻偶遇,一时助兴罢了。”
    “至于接下来的两句‘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我看现在还用不到你我的身上吧!”
    孙传庭微微一笑,不置可否。
    此时,两人酒已半醺,皆推杯而起,步出山亭,极目远眺。
    由于天气正好,一眼就能望出二三十里。
    只见北面重峦叠嶂,沟谷纵横之间立着凯旋回京的大军营盘,旌旗飘扬,冲车、骑兵,操练呐喊之声不绝于耳。
    南面则一马平川,河流蜿蜒,南去之路一时尽收眼底。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