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第595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如不在本朝改革整顿,日后宗亲子弟超过百万之数,年年将耗朝廷禄银多少,你算过吗?”
    “……唉!你这么哭天抹泪的,想是知道自己过不去那三科,舍不得这郡王的爵禄吧?”
    “那哀家倒也能做得这个主,哀家来考考你,皇明祖训你能背得上几条,只要背出五条,哀家便去劝说皇帝。”
    “好不好?”
    朱常毕闻言,将头低垂下去,不敢回答,也实在背不出。
    刘太妃低眉望着他,语重心长道:
    “哀家就知道你是背不出来的。那么这样,皇帝规定的火器、骑术、步战三科,你只要有一科能达优,哀家便也去劝皇帝,行吗?”
    “那怎么能行啊!”朱常毕立即委屈地叫道:“太妃太后,您是知道我的,我自幼便没习过骑马,更没摸过火棒子。”
    “再说了,我们堂堂天潢贵胄,谁愿意去学这些凡俗武夫的东西,您可以去随便问问,看看大家是不是和我一样的想法!”
    “那你待在郡王这个位子上,拱卫的是什么呢?”刘太妃再度叹了口气,说道:
    “想太祖皇帝统一天下,成祖皇帝五征蒙古,我朱家出了多少文武经纬之才!”
    “他们聚集在太祖、成祖皇帝周围,各镇一方,能文能武,那才真叫拱卫京师,我朱家是在叱咤风云呢。”
    说到这里,刘太妃眼眸低垂,嗓音变得有些低落:“快三百年过来了,开国诸王也过去了多代,天启皇帝继位时,我大明是什么样的?”
    “九边军饷历年积欠,太仓无一粒存粮,内库告罄,就连皇家内帑也捉襟见肘。”
    “现在呢?九边连年告捷,辽东全境光复,讨灭土默特、科尔沁,北逐察哈尔,这容易吗?”
    “你们怎么不想想,皇帝是如何把大明中兴到如今这个地步的?”
    “中兴时没靠你们这些自家人,皇帝这样做,很显然是指望着你们能有所作为,替太祖爷把我们朱家的江山,一代代继承下去。”
    听见这些老气横秋的话,宝丰王朱常毕眨眨眼,欲哭无泪,不再敢看向刘太妃。
    刘太妃也觉得无话可说了,闭上眼睛,默默说道:“哀家要念诵佛经,为大明祈福了,宝丰王,你回去吧。”
    朱常毕无奈,只好行礼告去。
    他前脚刚走,内阁首辅魏广微就跟着进了慈宁宫,后者行了面见大礼后,匍匐殿中,半晌没有作声。
    刘太妃拨弄着佛珠,心知他也是为这次的事而来。
    魏广微一向是帝党,想来也不是反对皇帝,附和诸王的,想到这里,刘太妃温和说道:
    “魏广微,你是三朝老臣,在皇帝身边做了五年的内阁首辅了,有什么话不好说出口?”
    “禀太妃,臣从不敢对陛下有半点二心,也从从不敢想陛下会有举措失当之处…”说着,他眉毛抖索着,说不下去了。
    刘太妃知道,自己替皇帝劝慰了这位内阁首辅,便也是劝慰了文臣,于是安慰道:
    “你站起来慢慢讲。”
    “不,不!臣今日要讲的话,是为陛下着想,是为大明江山着想,可又是真正的冒犯天颜,还是跪着臣才能心安!”
    刘太妃决定直截了当,道:
    “随你吧,太祖有训,后宫不得干政。但既然你来找哀家,哀家也要问问了,你觉得陛下设置考承法错了吗?”
    “陛下没错,陛下全对!只是…”魏广微犹豫半晌,方才继续说道:
    “只是,近些年来,陛下频频压制文臣,抬高武人地位,提拔勋贵,重用武将,如今又打压宗亲,长此以往,臣担忧…”
    刘太妃这才是听得明白,紧接着说道:
    “哀家听懂了,你是担心,陛下若是亲近武将过甚,疏远文人学士,乃至于宗亲子弟,会使武将权势过大,为本朝带来军阀灾祸。”
    魏广微连连叩头,都快哭出来了,这话,他是无论如何也不敢说出口的。
    “正是,正是!臣最怕的就是这个,陛下正值春秋鼎盛,在位时还好,一旦换了新君,能不能压制得住天启朝这些骁卒悍将…?”
    刘太妃面色也渐渐变得沉重,许久,方才庄静地说:
    “西南之役、辽东之役、朝鲜之役,这些大战,皇帝倚重的都是如朱燮元、熊廷弼、孙传庭这些文官。”
    “我大明近些年来不太平,北疆刚刚安定,听说又有罗刹国联合车臣生事,朝鲜之役刚结束,建奴伪金还没有彻底平定,皇帝大力提拔武将,许也是无奈之举。”
    “只要皇帝心中有数,日后有权衡、收权之法就好。魏广微,身为阁辅,你能有这样想法是非常好的。”
    “来人,赐茶。”
    “是,谢太妃!太妃一言,如醍醐灌顶,臣告退了!”魏广微无言对答,虽说心中仍有担忧,但却是决定不再逗留。
    在魏广微看来,后宫有这样的太妃坐镇,大明朝无论如何也是闹不起来的,受了太妃赐茶以后,他便头也不回的出宫了。
    第八百一十一章:比武
    “见过太妃。”
    送走魏广微的当晚,刘太妃便将朱由校叫到了慈宁宫,当然在来之前,朱由校心里已经知道是因为什么了。
    “宝丰王来找过哀家了。”刘太妃说着话,手中佛珠也在一颗颗落下。
    朱由校闻言,平静的道:“朕已经知道了,太妃是要迎合朝臣,劝谏朕不要动祖宗承袭之法吗?”
    “皇帝想错了。”刘太妃说道:“哀家叫皇帝来,是要告诉皇帝,后宫不问政事,这是太祖皇帝的祖训。”
    “皇帝想要做什么,就放心大胆的去做,只要哀家还掌太后印玺一日,就定会护后宫安宁,不拖累朝政。”
    朱由校一向知道刘太妃贤淑,这次也是真的惊讶到了,忙将面上冷淡的样子换下去,笑道:“有太妃坐镇后宫,朕也就放心了。”
    刘太妃留朱由校用了膳,还特意上了以往他最喜爱吃的烩三事,刘太妃也是明白,近些年皇帝突然不怎么吃这道御膳了,许是因为不敢。
    身为皇帝,喜欢的人不能明说,喜爱的菜不能常吃,就连想到什么也不能明说,都要绕了再绕才能说下去。
    万历皇帝曾经就这样,刘太妃虽然不怎么得宠,但因为贤良淑德,也与万历皇帝相敬如宾,在后宫地位不低。
    她自然看得出来,现在的天启皇帝有和万历皇帝一样的顾虑。
    这一顿,慈宁宫添了不少朱由校以前爱吃的菜肴,朱由校吃喝尽兴,随后告辞离去。
    走在回乾清宫的路上,朱由校是越想越气,面色很不好看,在王朝辅眼前愤愤说道:
    “这个宝丰王,居然把事情告到太妃那里去了,真当朕没有手段对付他吗?”
    说到这里,望着不断亮起烛火的后宫,朱由校忽然道:
    “传旨,剥夺朱常毕的宝丰王爵禄,降为镇国将军,其名下的田宅产业,一并查封!”
    “调通州三卫兵马在京外驻营,下月初一,在京郊演武场举行考核,给朕通知天下间大大小小,所有的宗亲子弟。”
    “凡有袭爵资格者,除偏远地区或有特使情况外逾期不至的,朕要遂了他们的心意,期限一到,未经考核者直接削夺爵禄,再也不必考核了!”
    “考核时,朕会带着勇卫营亲自到场,以通州兵马拱卫京师,倒要看看,有谁敢不来!”
    “告诉通州卫的将领,考核时敢生乱的,就算是亲王,也给朕先拿下了再说,回宫!”
    ......
    朱由校这一番话,很快在七月间便传遍了天下间的大街小巷,除却极偏远之地,宗亲子弟们都是风声鹤唳起来。
    宝丰王朱常毕去找了刘太妃一趟,被直接降爵为镇国将军,世代承袭的爵禄,身份和地位,就被天启皇帝轻飘飘一句话,给废了。
    感到危机的还不只是郡王们,那些府第极广,田宅万顷的亲王们,更是根本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一个月的时间,说快也快。
    天启六年八月初一,朝廷定下的考承法考核之期,到了,天下间大大小小的宗亲子弟想要来的,其实早到了。
    最近的京师,繁华之间外显紧张。
    街道上巡逻的官兵比以往多了数倍,在京师东、南、西三侧又各立起一座大营,内中呐喊阵阵。
    通州三卫的兵马半个多月以前,就在京郊演武场周围设置哨卡,官道上每隔半里,便能见到成群结队的官兵骑马来回奔走。
    为了考承法的推行,朱由校已经动用兵权,强行保证这次考核的顺利完成,有心人很快发现,来的还不只是通州三卫。
    此刻拱卫在京师的,除却原本京城的四万城防军及六万左右的通州三卫兵马外,还有扩充至两万的勇卫营。
    聚集在京师的官军总数量,竟达到了惊人的十二万!
    这十二万官军还不是一般的地方驻军,全部都是曾追随朱由校底定西南的京军精锐。
    其中的勇卫营,更是号称精锐中的精锐。
    这天一早,朱由校换上庄重的龙袍,刚出乾清宫,宫外的甬道上边有一名御马监小阉牵来一匹通体雪白的驯服好马。
    朱由校即翻身而上,一挥马鞭,笑道:“出发!”
    今日的京郊演武场,真可谓是人头攒动,不仅各地的宗亲子弟齐聚一堂,众多的百姓、旅人、行商也都早早买了位子。
    更有大户豪掷千金,购得近处,只为带着家小来京,一睹此番盛况。
    宗亲子弟们早早穿好戎装,聚在演武场周围谈论,有人满面自信,仿佛袭爵承禄,只在旦夕之间。
    大部分的人都是面色忧愁,他们既无身体上的优势,也没有刀枪功夫,就算这一月以来临时抱佛脚,练习一番,却也远远达不到考核评优的程度。
    能否袭爵,引人忧心啊!
    不多时,朱由校骑着马抵达演武场,周围很快安静下来,伏跪一片,山呼喊道:“陛下万岁万万岁——”
    在这样山呼海啸一般的浪声中,朱由校骑着马进入演武场,嘴角微微翘起,随后坐到高台之上,示意礼官可以继续。
    礼官随即起身,正色宣读诏书,有明以来,皇室宗亲子弟基于考承法的第一次考核演武也便正式开始。
    只不过,这次考核似乎有些不寻常之事。
    朱由校向周围点了点头,勇卫营总督陈策站到前台,随意点了手下一名把总,向下道:
    “诸位皇室宗亲,陛下想要试试你们的能耐,这是勇卫营中一名再普通不过的把总,谁若能在拳脚功夫中胜了他,便能承袭爵禄。”
    “有没有主动要上来试试的?”
    闻言,一群皇室宗亲子弟面面相觑。
    谁都知道勇卫营苛刻的扩招条件,何况这还是个有战功在身的把总。
    这面色黝黑,紧紧攥着拳头,身材不高不大,看起来其貌不扬的,显然应该是个狠角色。
    没两下子,也混不成勇卫营的把总。
    “有谁?”陈策又喊了一声,四下却是一片的宁静,不见一个宗亲敢站出来应战。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