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第638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这次军事行动,卫所军几乎是被逼着造了反,被剿杀者甚重,仅在固原,死于郭钦手下的卫所兵便有两万多人。
    这还没算因此而牵连的安东中屯卫指挥使孙立、卫镇抚使石柱的九族家人,也都被一体斩绝。
    血雨腥风过后,总算是迎来了安定。
    朱由校利用铁腕手段,总算是将近乎所有人反对的卫所军改在陕西初步推行下去,至于说后来又会如何,这谁能知道呢?
    第八百七十四章:她来了
    前后三个月的时间,朱由校下旨诛杀卫所乱兵数以万计,让全天下看见了自己推行卫所军改的决心。
    卫所几十万大军化为云烟,但是残存的卫所兵依旧很多。
    陕西十二个卫,有八个指挥使造反,十一个设于要冲之地的守御千户所,全部造反。
    这些造反的军头们,无一例外全部销声匿迹,或死于乱军,或如孙立一样被斩首示众。
    余下四个在乱时没有造反的卫指挥使,也都是心惊胆颤,早先便缴纳了名下全部田亩的田册,称愿伏法。
    自此,整个陕西全部的卫所,重新归为右军都督府统辖。
    朱由校利用五军都督府掌管全国卫所的计划,正在一步步实施。
    离开西安的五天之后,勇卫营的队伍还没有走出陕西境内。
    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朱由校正坐在御帐内,对着昏黄的烛光,下笔如飞地写下一道道政令。
    陕西卫所的形势已经明朗,清查十二卫及十一千户所军屯的行动,更是已经畅行无阻。
    在整顿卫所的同时,朱由校也顺手把根深蒂固的白莲教收拾了一遍,捣毁了包括白莲教陕西香坛在内的三十余处分坛。
    白莲教隐藏得极深,虽然这次还是没有剿灭干净,但是朱由校知道,这起码能令他们在未来的几十年内没有办法继续呼风唤雨,这就够了。
    这其中,还出现了一个小插曲。
    朱皇帝微服私访这么多次,向来都是己揍人,从没有人迫己,头一次遇到了性命之危。
    接下来的事儿更令人不敢相信,堂堂天子,居然阴差阳错的混到白莲教香坛里去了,还被他们的圣女邀请入教。
    这件事,现在回想起来,朱由校还是觉得实在荒唐。
    那林聪儿冷傲如寒霜,却形神俱佳的气质,也令朱由校觉得眼前一亮,记忆犹新。
    只是不知,离开香坛后,林聪儿去了哪里。
    摇摇脑袋,朱由校再次将精力放到眼前的昭告诏书上,天下未定,哪有什么心思去考虑儿女情长。
    大乱之后必大治,必须尽管给陕西卫所形成一个新的规则制度,否则整个陕西这么一折腾,多半要继续乱下去。
    二十万京军和边军,都是骁勇善战的精锐,不能陷在陕西这个泥潭里走不开,日后开疆拓土,稳固边关、讨伐后金,还需要他们效力。
    实际上这次来看,除了卫所损失惨重以外,最为受苦的还是陕地的平民百姓,卫所军队乱起来的时候,可谓是六亲不认。
    整个陕西,先是天灾不断、到处饥荒,紧跟着白莲教又到蛊惑人心,以鬼火之事撺掇百姓谋反信教。
    这次朝廷动兵处理卫所,更是兵灾,给地方上造成的危害也是最为严重的。
    陕西一地,天灾人祸、纷乱不休,百姓死难者甚重,好不容易等来卫所大治、白莲伏法,才刚刚看到太平未来的曙光。
    不尽快出台新政策,抚境安民,这点曙光便会转瞬即散,平民百姓们若是没有安宁曰子可过,如王二那般造反谋活,只会愈发增多。
    深吸口气,定了定神,朱由校提笔伏案,在诏书上添了这样几句话。
    “凡陕地卫三十三所,一概废除兵丁、农役世袭身份,补发历年积欠之饷、粮,准许归家。
    以阳武候薛廉任右军都督府左都督,拟定安东中屯卫、西安等诸卫空缺指挥使之职人选,报朕知道。
    减免陕西全省军屯田税并劳役三年,饥荒州府,行以工代赈之法,朝廷出资,招募无家可归流民为雇工,工期内包食包宿、银钱月结。
    至于清算卫所军屯田亩以后,分配给在任军户家庭耕种,属皇庄范畴,不得驱使正兵务农。
    责成所司办理、施行……”
    一道道新政被写在即将昭告天下的圣旨上,朱由校写了一会儿,伸个懒腰,然后从头至尾,仔细的再阅读一遍。
    觉得不对的,朱由校便要标注出来,想好如何改正,如这等涉及日后的重大制度变革,还是要多上心。
    毕竟,自己想要改变祖制已经如此艰难,后世之君再想改变自己所定下的“祖制”,又该是何其困难。
    想到阳武候薛廉这个人,朱由校一时也是轻笑一声。
    最开始,朱由校对薛廉的印象并不好,在京诸多勋贵,小辈中纨绔第一人张世泽没跑,可要说名声最臭的,便是薛廉了。
    初一听薛廉这个名字,伴随的是百官的声讨,关于他强占民女、纵举不法,可谓劣迹斑斑。
    但王恭厂爆炸一事,让朱由校看到了薛廉这个人的才能和对自己的忠心,于是便密令较事府调查。
    这才发现,薛廉又是一个被东林文臣们黑成炭头的成例。
    文臣不想让勋贵掌管实权,但又对大权在握的英国公张维贤无计可施,便只能退而求其次,对付这些二把手的勋贵。
    薛廉这个人较为粗糙,做起事来虽然一丝不苟,但却不会做人,想要找他的麻烦简直易如反掌。
    于是,朱由校便听见了一个穷凶极恶的阳武候薛廉。
    对于五军都督府,朱由校虽然要重用勋贵,但其左都督的人选却也是有所考量,不能全部的五个左都督都用勋贵。
    剩下的三个左都督,朱由校要从非勋贵一系的将领中挑选,以此来对勋贵形成掣肘。
    五个左都督的人选,此后最好成为定制,以免乱套。
    这些,都只是在朱由校脑海中有个雏形,所以并没有写在这份昭告天下的圣旨中。
    想到这里,朱由校放下笔,对这一片诏书十分满意。
    想必这份诏书一经下发,陕地也就应该安定下去了,嗯,最好是这样,省的再出麻烦事。
    既然下来一趟,朱由校是一定不会白来的。
    这时,陈策从帐外走入,抱拳说道:“皇爷,帐外有个身着白衣的女子,称是您的故人,给了我们这个。”
    “此物是陛下的佩戴之物,臣不敢擅专。”
    朱由校一看,这不是自己赠给在丁香阁遇见那两位名士之一熊汝霖的玉佩吗?
    又赶紧一摸,腰间的的确确少了个东西。
    看来是熊汝霖还给自己以后,随手揣在身上,没有在意,连什么时候掉了也不知道。
    想到这里,朱由校有些无奈。
    这块玉佩若是流落民间,必是个令无数人趋之若鹜的无价之宝,在自己这里,却是这样一文不值。
    朱由校已经猜到是谁,从陈策手上取回玉佩,喃喃说道:“是她…,让她进来吧!”
    第八百七十五章:我好累
    在听见陈策话的时候,朱由校就已经猜到来的是谁,不久前也的确隐隐猜到了。
    一个是君临天下的皇帝,一个则是千年邪教的圣女,要说为什么见她,朱由校不知道。
    陈策虽说不知道此女的来历,却也识趣得没有多问。
    朱由校坐在御案上,听着轻轻的脚步声渐行趋近,特意将身子坐得直了些,直至看见踏着白色脚靴小脚,才是没由来的松了口气。
    居然真的是她,这傻姑娘…
    陈策带人进来后,便一直站在一旁,面色警惕,这时,上面却是传来了一道声音。
    “你下去吧,帐中不用留人。”
    “陛下?”陈策有些不可置信,“此女来历不明,陛下万尊之躯,臣不能冒这个险!”
    “我说过了,你下去吧。”朱由校再度用不容置喙的口气说道。
    陈策听到这个熟悉的强调,便知道皇帝心意已决,只好抱拳:“臣遵旨!但臣会在帐外守候,一有声音便冲进来护驾!”
    旋即,他转身离开,经过林聪儿身旁时,用只有两人听得到的声音,低声说道:
    “我不管你是谁,陛下今日少了一根汗毛,誓必杀你。”
    说完,陈策抬脚离开,寸步不离地站在紧挨着御帐的地方,竖起耳朵,仔细听着内中的动静。
    朱由校刚才很紧张,但此刻两人四目相对,却显得平静异常,开口淡淡道:“你来了。”
    “那就是陈策?”林聪儿嘴角勾起一抹迷人的弧度,“果真是煞气逼人,做得堂堂勇卫营总督。”
    说着,她不经意间逼近几步,展颜一笑:“怎么,陛下赶走了陈总督,就不怕我杀你吗?”
    屁股渐渐向后挪了挪,以使得自己离身后悬挂的宝剑更近了些,话中却更显得平静,朱由校道:
    “若是想杀,你早就杀了,你下不了手。”
    语落,方才还几步之外的林聪儿,一刹那便跃到御案之前,从小腿抽出短匕,抵在了朱由校的咽喉之处。
    看着这名自己心心念念的“昏君”性命就捏在自己手中,林聪儿的纤手也不断发抖。
    她冷冷道:“现在呢?朱皇帝。”
    靠!她怎么过来的?
    朱由校连林聪儿的动作都没看清,一眨眼的功夫就跳了过来,心中更是慌乱无比。
    自打穿越过来,继位八载,两度亲征,还是头一次距死亡如此之近!
    朱由校有些后悔,后悔自己为什么要放她进来,为什么要赶走陈策,为什么要相信她。
    但事已至此,屈膝求饶,显然不是咱们天启大帝的作风!
    而如果惊声喊叫,无异于逼迫林聪儿动手,自己只会死得更快,现在的朱由校,脑子恐怕是最清醒的。
    朱由校没有答话,不知过了多久,嗟然一叹。
    “你叹什么气?”林聪儿一愣,看着眼前这个皇帝皮肤处微微渗出的鲜血,不自觉将短匕松了松。
    “朕…,还是低估了你,低估了你们白莲教蛊惑人心的厉害。”朱由校闭上眼睛,笑道:
    “动手吧,只是朕还有心愿没有完成。东有建州,内有赤民,祖宗之业置于此境,岂不让朕牵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