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第662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过不多时,关内外众将领相继到齐。
    这其中,既有名噪一方的大将,也有文武双全,方才崭露头角的晚辈,总兵、参将、游击…
    相同的是,他们至少在此刻,都是怀揣着一颗报国灭虏的炙热之心。
    见熊廷弼早就站在堂上,众将领各对视一眼,由榆林总兵姜让出列,领衔说道:
    “末将拜见督师!”
    众人纷纷抱拳,同声喊道:“末将拜见督师!”
    请安之后,熊廷弼面色威严,微微抬手,场中寂静小会儿,方才听他斩钉截铁地道:
    “察,蓟州总兵王威,在天启三年辽东塞北之役中,临阵脱逃,以致蓟州军败,王威战死。”
    “为严军纪,陈大道当众处斩!”
    话音落地,场中寂静了好一会儿,方才逐渐引起喃喃的议论声。
    “陈大道可是蓟州的主帅啊!”
    “尚方宝剑不能斩总兵一级的将官,督师如此做法,岂不是越权?”
    “蓟州乃九边之一,未战而先斩总兵,这不是自扰军心吗?”
    那日与朱燮元谈完,熊廷弼顿觉此时出关大军之千疮百孔,恐为奴所用,回去以后,闭门思过,想了许久,这才是下定决心。
    见众将颇有微词,熊廷弼也是没有一丝一毫的却懦之意,断然喝道:“请尚方宝剑!”
    尚方宝剑被请入大堂,见此剑如皇帝亲临。
    一时间,众将领逐渐安静下去。
    熊廷弼顺势说道:“把陈大道押到城中心的佛庙前斩首示众,以兵备卢象升暂领!今后反不遵军纪者,定斩不赦!”
    说着,他粗喘口气,环视众将。
    “一切以东征大局为先,本督于今日临阵斩将,是为统一事权,严整军纪!战后,自当亲缚双手,面临山海,向陛下请罪!”
    “尔等悉知?”
    榆林总兵姜让撇了撇嘴,有些不情愿地第一个站出来,道:“末将悉知。”
    众将官这才纷纷喊道:“末将悉知!”
    未想数年前之事竟还能被重新提起,还是如此大的后果,陈大道脸上的笑容转变为惊恐。
    眼见大事不妙,他急忙闯出队列,刚想喊冤,却早被几名手脚麻利的督标营亲卫制服,以绳捆绑,押缚法场。
    不待多时,一名督标营千总手中抓着一颗鲜血淋漓的头颅来到大堂,半跪喊道:
    “启禀督师,罪人陈大道已伏法!”
    处死九边一帅,熊廷弼虽越权,却声威大振。
    但,现在的熊廷弼并不轻松。
    据他摸底,此时出关大军,号称有四十余万,然就如朱燮元所说,中原卫军虚额瞒报,实在太过严重。
    辽军二十余万,大部都在镇守要地,能拉出来东征的只有薛来胤、曹文昭、满桂、赵率教、祖大寿等几部,有七八万兵马。
    山陕卫所改制后,兵力空虚,所以留威名最盛的大同军镇守西北,威慑西虏,不能出关。
    其余九边各部,榆林姜让有兵两万,宣府姜弼有兵一万六千,甘肃姜爽有兵一万九千。
    蓟州总兵陈大道被处死后,蓟州余兵一万二千,尚不知卢象升能否服众。
    宁夏马永,有兵八千,大部都是骑兵。
    固原郭钦,有兵两万。
    这是九边的总体情况,全部都是实额,熊廷弼了解过,没有虚报,共计十一万七千精锐。
    这样看来,中原出关的卫军,只会比九边的边军更少。
    第九百一十一章:少年多尔衮
    这天,朱由校爬上山海关最高处的敌楼,极目四望,一时锦绣山河尽收眼底,心下大为感慨。
    忽然间,以手指向远处一座极高的峦山,轻声道:“王承恩,你看这座山如何?”
    王承恩也望去,笑道:
    “那山如老龙怒张鳞甲,凭高下饮,翩然不知其止,其上绿树繁荫,叶皆抱树向上而伸,运气缭绕,是处好山色。”
    “一如此时出关大军,气吞建州如龙。”
    “哦?”朱由校转头望他一眼,随后颔首,似玩笑,似认真,“等朕死后,便葬在此处吧。”
    王承恩心中一悚,连忙说道:“皇爷春秋鼎盛,万岁万万岁,不可说这等不祥的话。”
    朱由校伸出手,颤抖地轻抚砖墙,闻言轻‘呵’一声道:“这世上,哪有什么真正的万岁。”
    “如果朕在哪天,突然死了,这大明又要变成什么样子?”
    王承恩这下更显慌张,跪倒在地,头也不敢抬起,“皇爷不要再说这种话了,不然奴婢就要长跪不起。”
    “行了,朕不说便是。”朱由校轻轻抬手,喃喃道:“熊廷弼把蓟州总兵陈大道斩了。”
    王承恩方才起身,似未听清。
    “皇爷说什么?”
    “陈大道死了,这倒是件好事,卢象升就能顺理成章的上来。”朱由校一边向下,王承恩连忙赶来搀扶。
    “传旨吧,让熊廷弼在督师的位子上继续待着,给朕戴罪立功。”
    王承恩小心翼翼道:“爷真的要处置经略吗?”
    朱由校下了一阶,苦笑:“这熊廷弼做事的方法太过惹人嫉恨,现在关外几十万大军,得有人给他压着,得有人给他提提醒。”
    “不这样做,人心不服啊,这一战不能有任何差错。”
    下到了关城之上,朱由校负手而立,望向远处群山之间,恰似华贸春松,其夜色苍然,木形挺拔,坚韧之态亦不输松柏。
    一时间,王承恩看得呆了。
    ......
    熊廷弼一升帐,消息便立刻传遍了整个建州。
    为抵御这次决战一般的进攻,皇太极决定坚壁清野,修筑防御工事,并且,他现在有了一张王牌。
    根据多尔衮的建议,皇太极在赫图阿拉以西二十里外浑河与苏子河的交汇处,重新修整了萨尔浒城,并且方圆扩建了数里,让此地成为赫图阿拉坚固的壁垒。
    当然,皇太极重建萨尔浒,也是为了向全建州传递一个消息,上一次,他们就是这样战胜明廷那看似不可战胜的五十万大军。
    皇太极将率领一万余部来降的西安府漕运总兵宋利直接封为多罗贝勒,甚至比现在全部汉军旗的“伪军”将官们地位要高。
    他把宋利待为上宾,为的就是要从其口中得知明廷各个兵马的详尽情况。
    这天清晨,多尔衮站在萨尔浒新城西南角的角楼处,拿着从明军手里缴获的简易千里镜远眺。
    忽然间,远处飞来一骑白衣白甲的骑兵。
    不一会儿,这巴牙喇护卫跑上城墙,说道:“十四贝勒,不好了,熊廷弼昨晚从辽阳出兵了!”
    多铎连忙问道:“你可打探清楚了,他们来了多少人,是一路直奔我来,还是兵分多路?”
    “各路的将领,又都是谁?”
    那巴牙喇护卫摇头不知,多尔衮灵机一动,冷笑:“请多罗贝勒上来,就说我有要事问他。”
    多尔衮一向不信任这个明廷来的什么漕运总兵,这一次,要好好探探他的底细。
    不多时,战战兢兢的宋利来了。
    “十四贝勒找奴才有事?”
    多尔衮身形不高,但负手站在城墙上,显得异常成熟,给人的压迫感,竟已不输给皇太极。
    宋利一面暗暗吃惊,一面听他说道:“哦,也没什么事,昨夜探马探听到了,明军已经出兵,便请多罗贝勒来问问,有何破敌良策?”
    “毕竟,你是刚从辽阳过来的。”
    多铎这时在旁高喊:“还和他废什么话,就是个熊蛮子派来的奸细,现在就把他斩了!”
    “汗王知道了,也不会拿咱们怎么样的!”
    听着多尔衮和多铎的红白脸,宋利心下一惊。
    这次来降,他看似是老老实实,实际上心中自有打算,多年来,建州从白山黑水中崛起,不知道做了多少坏事。
    他们不仅是天下汉人的仇敌,也有诸多女真人、蒙古人日夜都想要杀死皇太极,让金国垮台!
    尤其是叶赫部被收编的后人,其心更切。
    如今,熊廷弼已经出兵,建奴必定人心大乱,岂不是自己大做搅屎棍的天赐良机?
    他本想着,趁皇太极未定大策前,把建奴的军心搅散,使他们不战而自垮,却没想到,中间杀出个多尔衮。
    这个十几岁的少年,心思之缜密、沉稳,甚至比皇太极更令人恐怖!
    他自然知道,多尔衮难以捉摸,只好把早已想好关于明军各路大军粮饷齐全,日夜操训、战无不胜的话放下。
    他决定反其道而行之,将中原卫军各路的情况如实相告,反能获得一线生机!于是说道:
    “十四贝勒,这些话奴才本打算对汗王说,今日既然您先来问了,我便告知于您。”
    多尔衮剑眉一挑,不动声色。
    “你继续说。”
    宋利还不知道他已经察觉出马脚,自顾自说道:“明军虽号称四十万,实际之数,怕不足二十万!”
    “各部明军皆有瞒报虚额的习惯,我来投大金时,中原卫军的棉衣棉甲尚未能完全足备,估算此刻也就有少部分人得以配备。”
    “何况中原卫军,久不经战事,根本不值一提,大金若出兵,则可先撇下较为精锐的边军,一旦击破卫军,明军便可不战而自溃!”
    宋利说的话,真假掺杂,目的就是为了搅乱多尔衮的思想,让他难以判断,然而,他还是太过低估眼前这个人了。
    多尔衮越听,眼眉越是不断的耸动。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