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第682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就算只是为了那里的毛皮……
    实际上,除了沙俄现在所急缺的毛皮以外,楚科奇人所居住的北部山区,也是极佳的工业区。
    经过俄罗斯帝国最为著名的地理学家伊万托夫的勘探,北部山区是象牙、皮革和毛皮的天然原产地。
    北部山区的毛皮不仅可以满足现在及未来多年内,俄罗斯帝国对毛皮的大量需求,也是提升帝国财政,将毛皮远销欧洲的一个重要节点。
    所以,在勒拿河的中游就必须要建造一个集堡垒和城市为一体的重要据点。
    那里可以有木材加工、采煤、轻工、食品和建材等工业,也可以有船舶修造厂、建筑材料厂、家具厂、制革制鞋厂、服装厂、乳品厂、啤酒厂、灌肠厂、糖果厂、通心粉厂、鱼类和肉类联合加工厂。
    一旦这个堡垒建成,这将是俄罗斯帝国向远东扩张的重要支点,物资补给可以就地取材,或是在这里种植,源源不断的向前线输送。
    所以,菲拉特列并没有和沙皇米哈伊尔商量,而是选择将如此重要的决策自己就直接决定下来。
    根据菲拉特列的描述,俄罗斯帝国将在勒拿河的中游修建一个大规模的城市,这座城市集工业区和堡垒于一体,将是帝国境内的重要交通运输枢纽。
    他将这个还未建起来的城市命名为——雅库茨克!
    ......
    就在俄罗斯帝国为向东扩张,征服楚科奇人而努力修建要塞雅库茨克时,大明京师,北京城内的紫禁城,也在进行一项对整个世界格局影响举足轻重的会议。
    天启九年冬,西班牙帝国、波兰王国、荷兰联省共和国及神圣罗马帝国派遣使臣来到京师,面见朱由校。
    会议的主题,是建立一个由五个国家共同领导的军事性质同盟,全称为“东西方国家维护安定与繁荣神圣同盟”,现在又被称作五国同盟。
    五国同盟的领导者,自然是朱由校所在的大明帝国。
    其次拥有四个永久执事国,西班牙帝国、荷兰联省共和国、神圣罗马帝国以及波兰立陶宛联邦王国。
    这五个国家,有三个都是区域性的强权。
    西班牙帝国虽然在腓力四世的领导下正在不断衰落,无敌舰队也被不列颠皇家海军屡次打破金身,但其殖民地在全球还是最多的,影响力还是很大。
    神圣罗马帝国就不用提了,相当于在欧洲境内的顶级强权,和西班牙帝国差不多,听着特别牛,但是实际上正在不断衰落,影响力逐年降低。
    尤其是三十年战争开始以后,神圣罗马帝国的影响力更是大不如前,在这样的态势下,于九年前继承皇位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斐迪南二世,发觉天主教联盟在战争中已经处于不利态势,自然极不甘心,听闻西班牙帝国和东方的强权缔结了军事同盟,便一直在积极寻求与大明建交。
    在天启八年在朱由校手中重新大一统,几乎恢复永乐一朝极盛时期疆土的大明,政治影响力已经渗透到了欧洲。
    而费迪南二世,也终于在第二年如愿以偿,与大明签订了军事同盟。
    这个五国同盟很有意思,说是大明、神圣罗马帝国、西班牙、荷兰和波兰的联盟,实际上,这也是三十年战争的战火烧到东方的标志。
    五国同盟中的四国,都是三十年战争中天主教联盟的支持者。
    天启盛世
    第九百四十二章:改土归流
    紫禁城纷纷扬扬飘洒着天启九年的初雪,随着小冰河期造成的影响愈发严重,俨然成了一处冰窖。
    好在朝廷前几年财政转好,在各宫都添置了地炕,空气冰冷刺骨,可宫内却依旧是温暖如夏。
    伴着一阵脚步声,西暖阁走出了四名身着奇装异服的人,分别是来自神圣罗马帝国、波兰立陶宛联邦王国、西班牙帝国和荷兰联省共和国的使臣。
    这四个人此前也许做梦也没想到,他们居然会有一天,能齐聚在遥远的东方,共同拜见一个皇帝。
    走在路上,四个人全都露出满意的笑容,很显然,他们这趟没有白来,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
    他们离开后,朱由校来到窗檐边上,贪婪的呼吸着窗外的新鲜空气,随着冰凉的空气沁入心脾,整个人也变得精神了。
    “屋子里用地炕烧炭,是暖和许多,可这烧炭的屋子,总易令人觉得胸口憋闷。”
    说着,朱由校顺着缝隙向外望去,只见到御园之外浩白一片,入眼所见,天降银屑,鸟声俱绝。
    冬日里皇宫的景色尚且算得上是赏心悦目,可他却全无欣赏的心思。
    昨日才刚接到辽东总督朱燮元发来的塘报,说新奴儿干都司大片领土虽然已经收复,可却急需各类物资。
    此前,朝中为是否全部收复奴儿干都司领土争论不休,还是朱由校一言定下如今这个基调。
    争议的点也和一百多年前宣宗废弃奴儿干都司时一样,有些官员觉得,奴儿干都司是苦寒之地,比辽东还要更苦寒。
    这个地方,收回来可以,走走形式主义就可以了,名义上被大明收复了,但实际上还要交给当地部落领主去管理。
    这样一来,朱由校还是能得到大一统的成就光环加身,而朝廷也节省了一大批的人力物力。
    当然,最主要的是,没有人想去那个破地方当官,又冷又远,还啥都没有,老子寒窗苦读这么多年,是为了去做义务劳动的吗?
    而朱由校要做的,恰恰与朝臣们希望的相反,他是想让朝廷在奴儿干都司形成有效统治。
    即,派遣军队长期屯驻,以官员治理。
    这种统治方式,和裁撤奴儿干都司以前朝廷对当地的羁縻管理,有着天壤之别。
    对此,朝臣们自然要“据理力争”。
    真正统治奴儿干都司,对朝廷毫无溢出,甚至会造成较大的拖累。
    东至海,东北包有库页岛,西至斡难河,南接图们江,北抵外兴安岭的广柔土地,要想形成稳固而有效的统治,所需的何止是数百万军队和百姓。
    就算这些难题全都解决了,可是奴儿干都司会给大明带来什么?
    奴儿干都司土地虽然广柔,但是资源却稀缺得可怜,大部分都是荒地,唯一有些用处的,只有大量貂皮和野山参、鹿茸。
    这些东西,寻常百姓用不起,用来贸易,也没哪个国家会非常需要。
    乾纲独断也好,独断专行也罢,总而言之,在朱由校拍板之后,这奴儿干都司是又算收回来了。
    可是接下来的问题又来了,怎么管?
    经过这么些年的战乱,还有建州蛮夷的荼毒祸害,就算是辽东一带,也变得人烟稀少、百废待兴,更别提遥远的奴儿干都司北部了。
    辽军一路向上,兵锋所向,无论当地土著还是逃逸的伪金人员,全都畏惧臣服,倒旗易帜。
    然而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
    现在的奴儿干都司,除了给朱由校带来一个所谓“恢复大一统”的成就以外,几乎是只能起到拖累大明的地步。
    针对奴儿干都司的问题,朱由校已经思索了几个昼夜,最后觉得,还是要花费大力气,在当地形成稳固而有效的统治。
    这是着眼于长期,奴儿干都司这个地方,朱由校觉得如果自己不去收回来,今后也就这样了。
    在自己之后,很难有人花费力气与管这个地方。
    如此大的领土,就这样白白便宜了毛子,朱由校不甘心,而且也要为日后我国的版图考虑不是?
    “忠贤哪,你说说,奴儿干都司这个地方,要怎么去管?”朱由校背着手,缓缓走回御座边上,喝了一口宫娥刚倒上的温茶,说道:
    “朕忽然觉得,是不是朕错了,就不该收回来?”
    魏忠贤立刻就明白皇帝的意思了,说道:“爷,那帮大臣,个个都是看着自己个儿的利益。”
    “您却是为了咱大明的万世之后考虑,他们目光短浅,自然看不出来。”
    听这话,朱由校来兴趣了,笑着问道:“你知道?”
    魏忠贤谄媚道:“其实也好解决,如今国内灾荒严重,土地颗粒无收,即便朝廷也手济不过来。”
    “倒不如让那些无家可归的灾民,迁徙往奴儿干都司的北部,在那里开垦荒地,由朝廷租赁农具。”
    “人多了,慢慢也就繁荣起来了。”
    这就是朱由校喜欢和魏忠贤说话的原因,大臣们或为了名声,或为了各自利益,往往是选择顶撞圣颜。
    可他却不会,他说的,永远是自己想听的。
    “是啊,大明现在,最不缺的就是人……”朱由校叹了口气,也是颇有些无奈。
    如果没有现在即将突破一亿人口大关这个前提,朱由校还真不敢随便接奴儿干都司这个烂摊子。
    至于说军队,更好处理了,从内地调呗,然后再招,在满足地方需要之前,兵员质量可以先缓一缓,活人还能叫尿憋死。
    管理的方法嘛,倒是可以学一学后世的鞑清,在奴儿干都司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改由朝廷派遣流官管理地方。
    规划暂时也有现成的,裁撤以前那四百来个卫所就够用了。
    反正现在的政策说破大天只有一个,仗不能白打,人不能白死,既然奴儿干都司已经收复了,那在这广袤的土地上,说了算的就只能有一个。
    强制推行改土归流,不仅是奴儿干都司,西南诸省也要一同进行,现在没有外部的威胁,已经可以大展拳脚了!
    不服的就打他们到服,还想自己世袭,学土司那一套的,直接给他们灭了,然后全部落人丁打散发派全国。
    现在,朱由校手里拿着刀,自然也要提前准备,让后世之君也是拿刀的人。
    第九百四十三章:发展海军
    既然说大明此后要参与世界的政治格局,在如今这个大航海时代下,势必就要大力发展水师。
    在天启九年元日后,朱由校开始重视大明水师的战斗力。
    在元日举行的大朝会中,做出了一个对未来影响较大的改动。
    内阁决定将每年一千万两投入到军器司的费用削减三百万两,这三百万两本该用作研究火器的军费,全都被拨给了各地水师。
    这还只是第一年,在第二年,应该还会增加水师的军费。
    大明对水师的重视,很快引起了周边国家的注意,但他们只能看着,毕竟现在朱由校手里的大明,不缺钱。
    话说回来,大明水师已经多年未曾经过较大的变动。
    在仁宣之后,水师便再没得到过任何皇帝的青睐,就算是在天启一朝的头十年,朱由校也因为应付边疆的战事而没有顾得上。
    在这十年里,大明的水师只有过两次重大的变动。
    其一,天启二年,朱由校启用了袁可立作为登莱巡抚,并且每年拨给登莱水师二百万两白银作为军费,任其自由发展。
    其二,扩编福建水师,以应对逐渐恶化的沿海形势。但是主要对手也不是西方的舰队,而是那些经常骚扰大明海疆的海寇。
    除此以外,接下来的数年里,大明水师没有任何变动。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