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锦衣良缘 第34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忠臣不能永世背负骂名。”
    姜之省从不害怕,从不胆怯,也从不因困难而退缩。
    若非身后还有安定伯府,还有姜家上下百多人命,他当年可能便会去打登闻鼓,为恩师请命。
    但最后因恩师辗转送出来的一封信,他到底没有任何拼死动作,只跟着其他同窗一起联名上书,只求保住恩师一家性命。
    这些,他从未同女儿说过,他怕女儿记起幼时记忆痛苦难过,怕女儿夜不能寐委屈哭泣,他只想让女儿快乐长大,成为全燕京最开朗乐观的千金。
    许多事他去做便可,没必要让女儿脏了手。
    但他没想到,女儿却悄悄寻了贵妃娘娘,一意孤行想要个顺天府的推官。
    她为何要去做推官,姜之省一清二楚,直至此他才知道,女儿什么都没有忘记。
    姜之省看向女儿:“窈窈,爹从来都未放弃,也从未想过放弃,只要有一线机会爹就会坚持下去,但你……但你……”
    姜之省道:“但爹想让你开心快乐,做个最单纯的千金小姐,无忧无虑,幸福一生。”
    姜令窈看着父亲通红的双眼,看着他眼眸中的不甘和无奈,也看到了他眼底深处的怨恨。
    多仙风道骨的一个人,竟也是有恨的。
    姜令窈紧紧攥着手,沉声开口:“爹,我做推官一是我自己确实心仪,也自认很有破案本领,二一个,则是想知道当年真相。”
    “当年案子错综复杂,许多案卷尽数销毁,只能从蛛丝马迹里寻找线索,能查到自然是最好的,查不到我也不会有遗憾。”
    “最起码,我努力过。”
    姜令窈眼底也泛起水光,那是经年不散的委屈,也是坚定无比的刚毅。
    “我不能永远让爹娘替我撑着头顶的一片天,也不能永远担惊受怕,生怕有人知晓我的真实身份,到时候视我如几出,悉心养育我多年的安定伯府又会遭什么厄运?”
    “我已经失去了一个家,我不能再失去第二个。”
    姜之省浑身一震,他目光落在女儿脸上,最终同周慧娘对视一眼,两人皆看出对方震惊神色。
    女儿不过十九稚龄,却已悄悄长大成人,长成了这般坚定优秀的人中龙凤。
    姜之省长长叹了口气。
    他恨当年陷害恩师的幕后之人,恨当年无能的自己,也恨无能偏执的先帝。
    十五载过去,先帝已去,新帝继位,他如今终于能登庙堂之上,也终于知道新帝的心思。
    宣化帝已是而立之年,他终能稳坐龙椅,而恩师的案子终于有了转机。
    或许,这是个机会。
    姜之省看向姜令窈,他又问:“窈窈,你当真要亲自查案?”
    姜令窈坚定点头:“是的爹。”
    姜之省点点头,目光一凝:“好,那我告诉你一个新的线索,你可顺着这方向来查。”
    第33章
    姜令窈有些吃惊,她道:“爹?”
    姜之省身上那些怨怼恨意一瞬便消失干净,除了眼中那一抹红,他似乎又变回了儒雅翩跹的姜侍郎。
    “当年的卷宗已经尽数销毁,涉案之人除了指认恩师的叛徒,就是什么都不知的小吏,而且即便过去十五载,因案牵扯景德皇帝,官场中人也是讳莫如深,几无人评议。”
    别人不说,姜之省自不好问,只能竭尽所能翻阅过往卷宗,以求查到线索。
    皇天不负苦心人,说来也巧,就在姜令窈大婚之后,姜之省真查到了一条线索。
    他查阅当年的旧档案,发现当年刑部有个正九品的检校在事发后突然失踪,至今下落不明。
    姜之省如今一条线索都不会错漏,他对姜令窈道:“这个检校名叫李宏,失踪时恰好是天佑六年十二月中,我让人暗中询问过同他一起上任的其他官吏,有人回忆说李宏恰好是小年时失踪的,次日再去上差时不知所踪,后无论如何查访都无人知晓,只能挂挡当失踪处置。”
    “这个李宏,就是当年卷宗的检校之一,他的失踪是有几分蹊跷的。”
    “要么他知道了不该知道的故事,被人杀人灭口,要么就是他自己机敏,逃之夭夭,只为留住性命。”
    “无论如何,李宏都是我们如今要查的唯一线索。”
    姜令窈认真听着姜之省的话,似要把每一个字都记进心里去。
    姜之省看向姜令窈,道:“为父在刑部已有三载,这三载中对刑部侦案可谓是通达谙练,这个失踪案若要查其实并不难。”
    他似是在教导,也是在讲解,把整个侦案经过说得一清二楚。
    “当我发现这个李宏失踪案有异后,就以整理旧卷宗为由调查了当年的旧档,发现当年旧档上记录颇为潦草,甚至没有写明他是何时失踪,只说他在十二月初时还说要请人吃喜酒,不过几日便失踪,因他不过只是个正九品的小吏,无亲无故又无人督案,最终不了了之。”
    姜之省对姜令窈道:“窈窈,你要记住,无人会无缘无故失踪,多年不复出现。”
    “要么是主动逃命,要么是被人杀害,尸体掩埋,不会再有其他理由。”
    “当年刑部因老师案子已经是元气大伤,新调任的尚书并不熟悉刑名之责,这个案子才会办理的漏洞百出。”
    “我看当年的卷宗,只写询问了李宏的邻居,问他去了哪里,有何仇家,却并未问他有何亲眷,甚至连同他成亲之人是谁都没有询问,李宏失踪了,他的代嫁新娘为何不出现?为何不伸冤?”
    姜令窈听得面色凝重,她道:“莫非……两个人都已经被害?”
    姜之省叹了口气:“我以为确实是如此,但转念一想难道代嫁新娘也无亲人?”
    “这两人就这么无亲无故,死了都无人在乎?不能的,”姜之省道,“那么只有一种可能,他们两个大抵是一起私奔,在天佑六年的十二月便逃离了燕京,去往它地。”
    “若是当真如此,除非他们从黑巷改换户籍,那么便一定会有外城的入城录档。”
    “所以我借同窗之手,暗中调取了十五年前京郊所有县城的入城录档,最终在一一查阅三个月后,在宛平、文安两处的入城录档里发现了两个名叫李宏的人。”
    入城录档都很潦草,为了让百姓尽快入城,往往守城士兵只会对鬼鬼祟祟,行迹疯迷的入城者进行录档并查验路引,而因士兵大多都不识字,能录档的也是字迹模糊,所以姜之省此举当真是耗尽心力,且不一定能查到线索。
    大抵是苍天有眼,终于叫他查到了线索。
    姜之省道:“李宏这个名字很普通,并不独特,因此不知两处的李宏是否为一人,不过入城之后就如水滴入海,再无踪迹,若当真把它当成一条线索,便要去宛平、文安实地查验。”
    “文安有我一个同窗,他也是老师学生,已经着手开始调查县中的李姓男子,即便能查到线索也要久等。”
    “而宛平却未有熟人,我原想等过了端午之后,借着宛平灯市的机会派家中仆役去暗中查访,但如今有你,倒是不用如此拐弯抹角。”
    姜之省一边说,脸上渐渐有了笑意。
    姜令窈虽非他亲生,却也不知怎的面容同周慧娘有三四分相仿佛,那一双凤眸更好似随了姜之省,父女两个都是深邃含笑的凤目。
    姜之省含笑凝视时,眼尾上翘,眼眸中有着比星子还明亮的光影。
    他道:“姚圆圆那人最是机灵,很会审时度势,你这个推官因何而来,他心知肚明,因此你若要去宛平游玩数日,他大抵也不会不满,反而还会让你玩到尽兴,什么时候想回京了再说。”
    姜令窈:“……”
    姜令窈:“姚圆圆?”
    姜之省大抵因高兴多了个帮手,一时忘了这茬,倒是把堂官们给姚沅起的外号说了出来。
    他低头摸了摸鼻子,轻咳一声,道:“咱们家在阑珊坊有一处宅院,恰在灯市左近,正巧五月时节灯市渐开,游客众多,京中高门子弟多有游玩,你若去了倒无不妥。”
    姜之省说到这里,道:“只是宛平到底如何情形我也不知,至于要如何查人,你且先自己思索,带的要去时再另行准备其他。”
    听父亲已经为她如此操心,桩桩件件都打点清楚,姜令窈心中感念颇深,她不叫自己总是悲悲切切模样,便撑起笑脸,道:“这倒是好,女儿早就想去看灯市是如何灯火辉煌,正巧得了机会,到时可以开一开眼界。”
    她跟姜之省在这安排得利利索索,似是全无问题,坐在父女俩身边的周慧娘无奈地摇了摇头,开口道:“夫君,窈窈,你们是否忘了什么事?”
    于是说得兴高采烈的父女两人立即停下,一起看向了周慧娘。
    周慧娘柳眉一挑,无奈道:“你们是否忘了,窈窈已经成婚,她如何可以离开永平侯府如此之久?”
    姜令窈:“……”
    她听案情听得太过专注,忘记自己已经成婚,如今她的家在永平侯府。
    不过,这似乎倒也不太有大碍。
    姜令窈微微一顿,然后便笑道:“爹娘放心,夫君最是听我话,我若是想去,他定不会阻拦。且安定伯府中的祖父祖母万事不管,往常都不在府里,只要下面的子孙不把永平侯府折腾散了,二老定不会多训斥一句,若我要去宛平,大抵只用同大伯大伯母和大嫂禀明一声便可。”
    姜令窈顿了顿,又把那日冯蓁蓁说的永平侯府各房简单说了一遍,以此证明自己日子过得好,好让父母宽心。
    周慧娘柳叶眉又挑,她道:“永平侯府竟是这般散漫?”
    倒也不是散漫,如他们安定伯府,老夫人早年过身,老侯爷又无妾室,整日里只喜欢玩闹,于府中事万事不管,其余琐事皆由世子夫人也就是她来打理,家中因老侯爷管教甚严,并无什么妾室姨娘之类,各房人口其实并不算多。
    老侯爷一共有两子一女,大儿子就是姜之省,二儿子姜之思外放做官,乃是封疆大吏,一家都在任上,只有小女儿和小儿子送回家中教养。
    因此来说,周慧娘看似管着一大家子人,实际加起来一个巴掌数得清,若要说起来比永平侯府人丁要单薄得多。
    正因此,她家中无那些乱七八糟的腌渍事,家风清明,和睦友爱,倒是亲如一家。
    但如今听了女儿说起永平侯府的事,周慧娘倒是觉得有些奇怪:“京中这些世家,哪家不是勾心斗角,算计来算计去,咱们家人少,又有老爷子悉心教导,并无那些事,原永平侯府竟也无那些事?”
    “而且他们府中各过个的倒是少见。”
    少见到阖府上下都在家中,只有两个老祖宗自己跑出去玩,下面的子女孙儿无论要做甚皆是不管,大有不要打扰我们游山玩水的错觉。
    既然如此,周慧娘也算是彻底放下心来。
    她教导女儿:“亲家不管是不管,但你不能不说,不能整日里胡来,也要同女婿把话说清,他若不满……”
    周慧娘温柔一笑:“你让他来找我,我来劝他。”
    姜令窈差点没忍住笑出声来,她点点头,道:“我知道的娘,你放心便是了。”
    姜之省又叮嘱女儿几句,并把当年的几份档案都抄录给她,姜令窈这才回了永平侯府。
    姜令窈从不是个急性子,这一回她并未着急同段南轲说去宛平之事,只等端午宫宴结束再说。
    如此又过一日,便到了端午宫宴时。
    这一日姜令窈早早起身,洗漱用过早食之后,便开始梳妆打扮。
    待至朝阳初上,姜令窈已经穿好命妇礼服,只除了翟冠,其余皆已准备利落。
    如此这般,也忙碌了小半个时辰,待到一切结束,姜令窈都觉有些饿了。
    她正要再吃些点心,却不料外面传来段南轲的嗓音:“娘子,可准备如何了?”
    姜令窈让行云开门,抬头清扫一眼。
    只见段南轲穿着一身织金大红飞鱼服,头戴乌纱帽,腰间玉带扣洁白如新,通身皆是逼人气势。
    他这一身飞鱼服是圣上亲赐,做工甚是考究,出自尚衣监御造。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