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毕业后我回家养蜂了 第38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吃着江小满亲手做的饭菜, 过来帮工的乡亲们不禁流下了感动的眼泪。
    以前山里穷,大家每天烤洋芋煮洋芋换着吃,谁家都一样, 根本没人会挑剔什么厨艺。
    那洋芋做出花儿来,还不是洋芋么?
    可这几年不一样了, 但凡有点手艺,或者有一把力气的, 都跑到城里打工去了。说句心里话,被城里人百般嫌弃看不上的工地大锅饭, 在郎山老乡们眼里, 却是在家里过年都很难吃到的美味佳肴。
    毕竟他们这儿就算是过年, 那肉的做法也是很单调的, 要么就是拿盐巴腌成咸肉,拿来烧洋芋, 要么就是新鲜肉切成厚片, 先熬出猪油, 再倒入一大锅洋芋块, 加水煮熟……
    不像工地食堂,炒个咸肉片, 又是木耳又是豆干青椒什么的做配菜,光是鸡肉就有好几种做法!什么红烧清蒸黄焖的,一个比一个好吃!
    吃惯了城里大厨用料扎实的食堂餐,再回头来吃江有粮做的“郎山传统烧洋芋”和“水煮牛皮菜”, 痛苦程度可想而知了……总之, 要不是大家都是老乡, 实在抹不开面子, 这帮人早就跑了!
    晚上的主食是一大锅腊肉洋芋焖米饭, 浸透了汤汁的米饭特别香,里面的洋芋吸满了肉味,简直比肉还好吃。还有一大盆冻豆腐炖鲫鱼瓜子,那筷子长的鲫鱼都裹着面糊蛋清炸得酥脆,里面的鱼刺都能嚼碎了吃下去,一人两条鱼,再浇上一大勺鲜美的鱼汤,那滋味,绝了!
    这冻豆腐还是他家老房子倒塌之前江小满亲手做的。老房子塌下来的时候,家里的冰箱被牢牢压在了土房子底下,后来江有粮带人把冰箱挖了出来,没想到这个牌子的冰箱居然质量这么好!在土里埋了好几天,壳子都被压瘪下去一块,插上电居然还能用!
    江有粮干脆把冰箱又搬到了这边,难看是难看了点,夏天放点剩饭剩菜,冰几瓶啤酒还是很方便的。冷冻室里还有儿子之前做的冻豆腐,这次江小满炖鲫鱼用的,就是之前做的冻豆腐。
    担心人多不够吃,江小满还另外做了一个黄豆酱辣椒蒸咸鱼干,一个凉拌折耳根,一个海带鸡蛋汤,还有一个干锅包菜,拿切片的咸肉炒的,炒之前先用蒜片辣椒爆香,味道不输城里饭馆子做的干锅包菜。一顿饭吃得众人心满意足。
    “小满呐,这次回来就不去学校了吧?”吃饱喝足,终于有人忍不住问了出来。
    他们实在不想再吃水煮牛皮菜了。
    “不用回去啦叔,我毕业证书都拿回来了。”江小满说着就跑去拿了自己的背包,把红彤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和他的学士学位证书都拿了出来。
    没办法,他爹生平最得意的高光时刻,就是晒娃,以前晒他的期末考试成绩单和各科奖状,后来就晒各种获奖证书,这次,应该是他能炫耀儿子成绩的最后一次了。
    果然!
    看到儿子拿出了大学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江有粮瞬间红光满面,听着周围乡亲们的奉承,嘴上还要凡尔赛地谦虚两句:“这大学上的也没花家里几个钱,我们家小满打小就争气,大学年年都拿奖学金,从大一下学期他就不找我要学费啦,都是国家供他上学呢~”
    嚯!这可真是太有出息了!
    山里的汉子们拼死拼活的供孩子上学,谁不想让孩子考上大学啊,可问题是即便考得上,就他们每年打工这么点收入,也交不起学费、养不起一个大学生呐~
    要不怎么说人家江小满就是天生会读书的料呢?
    人家念大学是往学校里砸钱,他倒好,每年拿的各种奖学金除了交学费之外,还能攒下几万块钱给家里盖房子!
    他们可都听说了,这回江有粮另起炉灶买了邻居家的宅基地盖新房,这里头有一大半的钱都是江小满上大学期间攒下来的!
    山里人可搞不懂勤工俭学和奖学金的区别,只知道江小满读了四年大学,没花家里一分钱不说,还赚了几万块钱回来,老厉害了!
    让老爸过足了凡尔赛的瘾儿,江小满收起毕业证书,又趁机跟工头算了一下工期,他家房子比隔壁的民宿简单,就起两层楼,上下六间房,外加一个存放粮食的阁楼,现在主体建筑已经完工,剩下的差不多一周内也能搞好了。
    “四天时间能做完吗?我下周五还要回j省,估计得呆上好几天才回来,怕来不及,耽误了叔伯们结算工钱。”江小满趁机把江灿灿去参加全国赛事海选的事情给说了一下,据说这个节目越到后面拉票压力越大,现在村里出去打工的几乎都会用智能手机,这可都是江灿灿的票仓啊!
    “哎呀~那咱们郎山这回可是要飞出一只金凤凰了!行!四天就四天!咱们赶赶工,这几天辛苦一下,争取四天做完!”不知道是真的为江灿灿着急,还是不想等江小满走了之后继续吃水煮牛皮菜,包工头咬咬牙,回头跟几个帮工商量了一下,干脆分成两班,晚上留一批人在山上抓紧时间赶工期。
    江小满不懂工程上的事情,不过他跟包工头承诺了,只要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他还是按照原先说定的工程款跟他结算,另外,他在家这几天,家里的三餐外加下午一顿点心、晚上赶工的宵夜都是他来做。
    包工头顿时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其他人也跟着高兴起来。
    江小满这做菜的手艺,可比城里工地食堂大厨好多了,用料扎实,也舍得放油盐酱醋,饭菜味道足,他们也能吃得饱。
    对此,江小满只能说,他大学四年在食堂勤工俭学可不是白做的,食堂大厨那些偷懒的小技巧他可都门儿清!
    做饭这种事其实和学习差不多,掌握了其中的技巧,一个人也能轻松做出一桌席面来。
    第二天早上,江小满剁了半盆子腊肉丁,混着洋芋丁、酸笋丁和酸辣椒一起做了馅儿,包了好些盘子那么大的馅儿饼,面皮是头天晚上就揉好发酵过的,拿平底锅烙到两面焦黄,油汪汪的,每人两个大馅饼,外加不限量供应的红薯粥,管饱又方便。
    吃完饭把碗筷都丢给他爸,江小满背着满满一背篓的东西,手里还提着两个大塑料袋,急匆匆的往江灿灿家去了。
    江灿灿家还是那个样子,老宅子破破烂烂的,厨房里却添了一口新锅,不用说,肯定是上回那个摄影师买了送过来的。
    看到江小满,江奶奶高兴的不行,一叠声地抓着他问江灿灿在城里咋样了,江月月也不捡洋芋了,依偎在奶奶怀里,大眼睛一眨不眨地看过来。
    她已经好几天没有看到二姐了,家里又没有电话,其实心里比江奶奶还要恐慌。
    奶奶年纪大了,江月月从小就是在姐姐背上长大的,她从出生就没见过自己的妈妈,二姐就是她的妈妈。
    穷人家的孩子都早熟,江月月一度怀疑二姐是不是也和大姐一样,嫁出去再也不回来了,还偷偷哭了好几场呢。
    “好着呢!灿灿唱歌好听,电视台节目组的人,还有网上好多粉丝都很喜欢她,还送了她好多东西呢,不过这回她要参加培训,没有时间回来,正好我回来,灿灿托我捎了好多东西给你们呢。”江小满说着就一样一样的从背篓和塑料袋里往外拿东西——
    “这个是汤锅,城里人炖汤用的;这是炒菜锅,这是平底锅,你们不会用就先放在家里,等灿灿回来让她教你们。”
    “这里是方便面、火腿肠、罐头、榨菜、自热米饭什么的,可以当饭吃的,等下我煮点给你们尝尝。”
    “这是儿童牛奶和麦片,是给月月吃的,小孩子要多喝牛奶才长得高!”
    “还有这些书本纸笔,都是灿灿认识的好心人捐给学校的,校长特意给灿灿留了不少,我都给带过来了。”
    “还有几个包裹还没到,那里面还有不少都是灿灿的朋友送给你们家的呢,还有我们大学的老师们募捐的衣服被褥,等东西到了,我再给你们送来。”
    “咱们灿灿这么快就有这么多朋友啦?”江奶奶笑得牙床都露出来了。
    “我二姐什么时候回来啊?”江月月小心翼翼地看了江小满一眼,她不想要什么礼物,只想要二姐赶紧回家。
    “月月乖~你二姐出去比赛挣钱啦,挣了钱就回来给你盖大房子!对了,你二姐还给你单独带了个礼物呢,看!”说着,江小满从一个密封的塑料袋里,拿出了一只粉紫色穿着花裙子的兔子。
    这兔子叫做星黛露,据说在小朋友里特别受欢迎,是一个粉丝送给江灿灿的,她担心妹妹在家害怕,就托江小满给江月月带了回来。
    果然,江月月看到粉紫色的大兔子眼前一亮,抱着就不松手了。
    看看时间也差不多了,江小满赶紧拿了三袋方便面、两根火腿肠,又去江家的菜园子里摘了一把青苋菜叶子。
    这种青苋菜和学校里种的红苋菜一样,就是叶片颜色不一样,苋菜不容易生虫子,只要水肥充足,种一次就能反复采收,他们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在菜园子里种苋菜。
    江小满本来想用江家的大锅给她们煮泡面的,没想到揭开锅盖一看,里面还剩下大半锅的煮洋芋呢。不用想都知道,江灿灿不在家这几天,祖孙俩估计就一天煮一锅洋芋,连人带猪一起吃了。
    盖上锅盖,江小满不得不拆了一口炒菜锅,洗干净之后,临时用石头在院子里搭了个炉灶,引火烧水,煮了一锅热腾腾的泡面。
    泡面的香气飘出来的一瞬间,江月月忍不住吞了吞口水,就连江奶奶都在边上叹息:“怪不得娃娃们都要吃这方便面,真香啊!”
    再香她也舍不得自己买来吃,一包方便面三块钱,要卖6斤洋芋才能换一包方便面呢。
    一大锅加了火腿肠和苋菜叶子的红烧牛肉面,祖孙俩吃得干干净净,连面汤都喝完了。
    江奶奶让江小满也吃点,江小满笑着摆了摆手:“不吃啦,我家里还在盖房子呢,我回去吃。月月,这方便面你学会做了吧?这里还剩下不少,你和奶奶要是饿了就自己煮来吃,过两天我给你们扛一袋米上来。”
    刚才江小满做饭的时候顺便看了一眼,江灿灿家的米缸早就空了,怪不得祖孙俩只煮了一锅洋芋,想到江灿灿那么小小的个头,估计就算有钱买米也背不上来,江小满眼珠子一转,立刻在心里找好了背米的劳动力。
    第60章
    “去江灿灿家慰问?行啊!那咱们去赶场买点东西吧?什么时候去?”接到电话, 方星尘立刻就答应了。
    “明天上午吧,你们下午去镇上买两袋米、那种批发的整捆的面条也买两袋,再扛一箱盐, 咱们学校食堂用的那种大袋的鸡精也买两袋。”
    江小满报了一下江灿灿家现在最缺的东西,又叮嘱他们——
    “别傻乎乎的自己往山上扛,我家到村里不是有滑索么?你去买包烟给村里值班的那个人,叫他帮忙给你们捎到我家, 我明天上午在家等你们, 送完东西,中午来我家吃饭!”
    “太好了!”方星尘立刻欢呼起来,能去小满哥家蹭饭,爬山他也愿意。
    “再买几包高粱饴跟玉米糖吧?我看到村里人都爱吃这个。”褚梦鸾在旁边附和道。
    “把设备也带上, 咱们不是答应灿灿的粉丝多拍点生活日常吗?”方星尘突然想到了最近评论区里好多人都在说想看看江灿灿生活学习的地方, 好像对他们这儿还挺感兴趣的,正好最近也没啥好素材了。
    下午三点钟放学后, 方星尘就找老乡借了一辆三轮电动车,和褚梦鸾一起去镇上采购。
    “老方,我这辈子做梦也没想到,我特么居然也想买辆这样的电动三轮,这玩意儿可真方便!”褚梦鸾坐在三轮车后斗的小板凳上, 声音在三轮车的颠簸中变成了颤音。
    “那你还是别想了,咱们省城好几年前就严禁这种电动三轮车上路了,你买了也开不出去!”
    “那我就买一辆放在学校!说真的,老方,我喜欢这里!喜欢百川校长, 喜欢小满哥, 喜欢这里的孩子们, 我打算明年暑假还申请过来支教。”
    “那咱俩继续搭档吧哈哈,我已经跟百川校长说好了,明年暑假我会提前根据小升初的必考科目做个教学大纲。”
    “好啊~我今天要是不说,你是不是不打算带我一起?”
    “哪能呢?我本来打算等支教结束再问你的,对了,我记得你们音乐系和美术系关系不错啊?咱们学校连个美术老师都没有,要是能再拉个美术系的过来就好了。”
    “交给我!不用从咱们学校找,咱们学校美术系好像不咋地。”褚梦鸾颇为嫌弃母校的美术系,随即得意地炫耀道,“我找我发小,他是美院的高材生,有他在,何必舍近求远?”
    俩人一路商量着明年暑假的支教计划,没一会儿就到了镇上。
    郎山乡的乡镇不是赶场的时候非常冷清,只有街道两边的店铺还开着,也没什么人。这已经算是整个乡最繁华的cbd了,再往山里去,通常走上半个小时都不见得能找到一户人家,有的村子搬的就只剩下零星的几户人家,年轻人出去打工,孩子要是还在镇上住校的话,村里就只剩下几个老人,简直寂静的可怕……
    刚开始跟着江百川去家访的时候,俩人都有些吓到了,这和他们来之前想象的宁静祥和、与世无争的山村生活完全不一样!
    一个个没有生机、暮气沉沉的村庄,唯一鲜活的,就只有那些孩子们了,也难怪百川校长一直坚守着这个只有三十多个学生的乡村小学。
    如果连学校都没有的话,那山里那些仅剩的村庄和住户,就真的要彻底消失了。
    不过,也因为人少,杂货铺老板很容易就认出了这两个大学生是暑假去山里支教的老师,非常热情地接待了他们,算完账抹了零不说,还额外送了他们一袋新作的米花糖。
    褚梦鸾他们在买东西的时候,江小满也没闲着,他带好了进山的柴刀和蛇药,准备去老山坳子那边买点岩蜜。
    老山坳子不是一个村庄名字,而是一片零散村落的统称。也是板栗沟那位山荣村长祖上的同宗。
    听说他们这一片的山民都是往前几百年里,因为逃避战乱、瘟疫、灾荒陆续逃到山里,又在这里定居下来的,听说古时候对于逃避兵役徭役的老百姓处罚特别严厉,所以一般逃进山里的人都不会再用原来的名字,都会重新给自己取个化名,指山为姓、指水为名什么的并不少见。
    老山坳子那边住的就都是姓山或者姓沐的人家,山家人极其擅长捕猎攀岩,早年间还经常有山下的药商花钱雇人进山寻找一些名贵药材,后来这一片的山林都划入自然保护区了,各种名贵野生中草药也纳入了保护名录,随便盗挖被抓到是要吃牢饭的,所以这些年老山坳子那边都是靠攀岩采割岩蜜为生。
    郎山一年四季多的是数不清的山花野草,蜜源丰富,野蜂在悬崖峭壁上筑起巨大的蜂巢,每年夏秋两季,老山坳子这边的的人都会进山割蜜。
    这种野生的岩蜜品质好,卖的也贵,割下来就要一百块钱一斤了。
    要不是欠了马悦楠和卫昇那么大个人情,打死江小满他也舍不得买这么贵的岩蜜啊,反正他是吃不出岩蜜和他们山下蜂桶里割下来的土蜂蜜有什么差别。
    江小满有个高中同学就是老山坳里出来的,听说他堂哥是这一片出了名的找蜜高手,江小满找他要到了堂哥的电话,顺着堂哥给的定位找到了村里。
    这个村比他们郎山村还小,而且大概是因为山里交通不便,房子不像山下是用红砖盖的,都是清一色的厚厚的夯土墙壁,就连窗户都很高,估计是为了防止野兽从窗户爬进去。
    “您就是山枫的堂哥吧?”江小满看到门口坐着一个约莫二十七、八岁的健壮男子,忙上去问道。
    “我就是山岩,你是江小满吧?阿枫给我打电话了,你要岩蜜何必跑这么远?我经常下山赶场的。”山岩摇了摇头,似乎因为等他耽误了半天时间不太高兴。
    “怪我没跟山枫说清楚,是这样的山岩哥,我现在大学毕业想回老家创业,也想养点土蜂卖蜂蜜,要拍点咱们这儿野蜂蜜的素材,就是短视频,我听山枫说你们经常进山割蜜,我能不能跟你们一起去看看?拍点视频?”
    “你?你跑得动么?”山岩瞥了他一眼。
    “我五岁就自己爬山去上学了。”江小满嘿嘿一笑,蹲下来,从背后的包里拿了两根棒棒糖出来,递给他一根,“哥,吃糖!”
    山岩平时除了进山找蜜之外,还是乡里的护林员,做他们这一行的不能吸烟,所以他没事就嘴里含着糖打发时间,江小满事先打听好了情报,进山啥也没带,就带了一背包的各种口味的糖果。
    “阿枫倒是什么都跟你说。”山岩接过棒棒糖,剥开包装纸,一边叼着糖,一边搓着麻绳。
    他们这种攀岩割蜜的采蜜人,最要紧的保命武器就是这根麻绳,做这一行的,别的不说,栓在自己腰上的这根粗麻绳,都是自己亲手搓的,山岩进山频率高,绳索的损耗也大,所以只要没事,他就要一刻不停地搓麻绳。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