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我的婆婆是重生的[七零] 第552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铜来点头:“走,我们一起过去,我也能帮着烧火。”
    王香秀犹豫的看向大儿子,说:“金来,你这孩子犟什么呢?这和和睦睦的不好吗?”
    金来皱紧了眉头,觉得自家人真是一点用也没用,他嚣张的说:“你们这样,让我怎么能看得起你们?这做人,不可以这样,我跟你们讲,他们都看不起我们家。越是看不起我们家,我们越要自己发财,等我发了财,一定会给他们好看。”
    “你这又是何必呢。”王香秀实在是不怎么理解大儿子的心思:“大家一起和睦不是挺好的?人合群也没什么不好。”
    金来昂头:“合群?狼没有合群的,狼王都是孤傲的,合群的那是狗!”
    王香秀:“……”
    银来:“……”
    铜来:“……”
    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铜来:“谁说狼不合群了?按照习性来说……”
    金来:“你闭嘴,你是大哥还是我是大哥,我可是见过世面的人,要知道我在少管所的时候……”
    铜来摆手,说:“知道知道,水浅王八多,遍地是大哥。你就别吹了。”
    一个个进了少管所了,还装什么狼王啊!
    他说:“妈,我估计大哥也看不上那边的热闹,那大哥自己在家吧,咱们几个过去。你看院子里的人都去了,我看后院儿的人也都过去了,咱们不过去不是闲着我们不合群?合群也没什么不好的。再说大家凑在一起多热闹啊。”
    王香秀现在也不是十年前了,虽说也才四十来岁,但是同样是喜欢热闹的。
    她说:“那也行,走,过去热闹热闹,金来,你自己做点吃的……”
    铜来:“大哥是社会大哥,哪里会做饭,让他凑合把,家里不是有窝窝头?吃一点感受一下小时候的滋味儿,咱们走吧。”
    铜来推着他妈出门,银来也跟上,还很贴心的把门关上,说:“大哥你要是不够吃就喝点水撑撑肚子。”
    不是银来铜来没有兄弟情谊,而是金来从下乡开始,就跟家里要钱。他想在乡下过得好但是却不想干活儿,可是他们家的家庭条件总是有限的。一家子过的很紧吧了。
    后来还有偷东西赔偿的事儿,本来兄弟几个很多年不在一起感情就淡了,他还总是这么不着调。这银来铜来哪里能热络的起来?这不,他回城也一年多了,整天在家里三个饱儿两个倒儿。
    看不上这个工作也不想干那个工作,就在家里靠着全家过活,就连铜来都能在学习之余给家里挖菜捡柴分担一些分担。金来每天除了吃就是睡。
    这样的人实在是让人生不出一点尊敬的。
    更不要说,这货整天一副社会我来哥的样子,其实,谁看得起他啊。
    不就是街溜子?
    正是因此,银来铜来跟大哥金来感情十分的浅淡。
    他们三个人走人,真是给金来气个够呛,他骂道:“一群有奶就是娘的狗东西,没有丝毫的兄弟情义。”
    咕噜噜。
    他的肚子叫了起来。
    他巴着窗口想往赵桂花哪儿看,然而,看不见。
    这可不是以前了,现在赵桂花换了屋子,做饭他家可看不见了。
    他张望着,啥也看不见,但是心里却抓耳挠腮一样。外面很快就传来了喷香的味道,饶是金来没出门,也闻得到,毕竟他也不是一个瞎鼻子。
    这鼻子又没毛病,哪里闻不到?
    本来一条大鱼做得多就味道好,大家过去搭伙儿,肯定也不能抠门,最起码得对得起人家的鱼,不然还要脸不?这个时候的人可比前几年更注重脸面。
    前些年太穷了,就说十年前,那是啥日子。
    现在到底是好很多,就连猪肉都是能够直接买到的,以前靠着票,现在虽说一样要票,但是稍微贵一点点,老百姓哪里都是能买到的。
    日子好一点,大家反而更注重一些脸面了。
    大家都带了好东西,就连王香秀都带了一根猪尾巴,他家算是跟猪尾巴杠上了。
    赵桂花眼看人多,倒是也都准备搞上。
    几个女同志此时正在包饺子,李厨子和杨立新两个人掌勺儿,李伟伟正在打下手儿。其他人能帮忙的帮忙,不能帮忙的坐在炕上唠嗑儿。就这么一间屋,满满当当挤满了人。
    好几十号人呢,根本坐不下。
    不过大家谁也不出去,都觉得热闹。
    男人们侃大山,女人们也在说着家长里短。
    就连王自珍一家都过来了,王自珍算是从他们大院儿出嫁的,跟他们处的很好,这样的局儿自然是少不了的,大家都凑在一起热闹。铜来一进门就主动帮着烧火,真是利索的不像话。
    虎头看着铜来,觉得有点惆怅。
    这算是别人家的孩子,虽然他成绩就是普通,但是十分好学,这就是值得学习的,以至于许多家长都是督促自家孩子跟着多学点,虎头这种高三生感触最深。
    谁让,这才高一,铜来就自己找人补课了呢。
    小孩子十分一言难尽,但是大人们倒是觉得这种孩子很省心了。庄志远就问:“铜来。你这补课怎么样?效果好吗?”
    铜来叹息一声,说:“叔,我不行,我现在补课也只能算是中等生。我以前总是觉得勤能补拙,但是这学习的事儿,还真不是这么回事儿,有时候不会就是真不会。我现在其实压力挺大的,按照这个状况走下去。我觉得即便是我继续补习,考上大学的希望也不大。”
    顿了一下,又说:“不过就算是不大,我也不能不努力啊。虽然是现在希望不大,但是总是有希望。可是如果现在就不努力,我就彻底没希望了,我还是想要更上一步的。”
    不然他怎么办?找个地方打零工?
    他不想面对这样的情形。
    几个孩子还在读书家长,有些触动,大家都是很看好铜来的,没想到铜来自己却不那么看好自己。
    倒是蓝四海抬头看了铜来一眼,说:“你可以考艺术类学校。”
    大家都是一愣,不怎么懂了。
    蓝四海:“如果你文化课一般,可以走艺术生或者体育生,这样的话,你的文化课不会要求那么高的。体育生你别想了,你肯定不行。但是要说艺术生,我觉得你行的。你可以考个影视表演,他们要求的文化分数不是很高。如果你现在就开始练习努力,加上你的文化课成绩,希望会大很多。”
    “哎?”
    铜来瞬间眼睛亮了起来,赶紧仔细的问。
    蓝四海:“我也不是那么懂,你问问你们学校的老师,我就是出去溜达的多,有一些老朋友,听过一些,实际我也不是很懂。”
    铜来:“哎,谢谢蓝大爷,这事儿可是大事儿,我得仔细问问。”
    蓝四海这个话题倒是一下子就引起大家的关注,庄志远赶紧问:“那您看我家虎头……”
    他家虎头这个成绩更让人担心了。
    蓝四海:“你觉得,不管从哪方面来说,虎头适合表演吗?”
    庄志远:“……”
    这话还真是没错。
    虎头是长得还不错的,但是他的性格并不是那种能在别人面前表演而淡定的人,这要是真的让他在旁人面前表演,这货自己就能先尴尬死。
    这倒不是说这种性格就不好,而是个人有个人的特点了。
    你说让他学个表演,这就很离谱。
    庄志远:“这还真是挺难。”
    蓝四海:“你也别听我说,你自己也再去打听打听,看看还有什么别的路子。这个时候多上心一点,总是好过以后日子过得难。这个年纪的孩子其实对外面是懵懂无知的,你这做父母的稍微点拨一下孩子,让孩子清明一点,将来他也能过得好。他过得好,你不是也省心了?你看我管我儿子和女儿吗?我根本不管,这小时候操一时的心,大了就省了几十年的力啊。”
    众人:“……”
    这谁能做到您这样啊!
    不行不行的!
    不过蓝四海的话倒是被大家记在心里了,确实,孩子这个时候虽然有些年纪也不小了,但是总是在学校里,哪里懂那么多,他们做父母的还是得多帮着参谋一下。
    这个时候走对了路,以后也好过啊。
    蓝大爷,说的对!
    大家都是这么个想法,不过有的孩子高中都费劲,大家的话题很快的拐到了学习上面,蓝四海倒是对学习的事儿不是那么感兴趣,反而是问:“我让你买的零件你都买了吗?”
    庄志希:“外公您放心,这事儿交给我还能错了?一点问题也没有。”
    蓝四海:“那行,我们明天搞起来,我看看这个东西销路怎么样。”
    庄志希中肯的说:“我觉得没问题,我们成本低价格也低啊。这年头收音机才是主流,电视机终究是少数。”
    “照我看啊,这收音机有几年也得落后,谁家不想买个电视机,但凡是攒点钱,肯定是想买一个的。反正先干着吧,看看情况。”蓝四海觉得这个买卖干不长,但是虽说是觉得干不长,但是却也觉得还是能干的。
    两人这样讨论着,那头儿女同志们一个个凑在一起包饺子,这鱼肉饺子倒是很少吃。李厨子还切了一块大肥肉剁成沫沫搅合在一起。实实在在的大肥肉,没有一点瘦的。
    这鱼肉饺子,许多都是这样做,一来增加滑润的口感,二来也是去腥,让饺子更好吃。这要是搁了平常,单独一块毫无一点瘦的肉那可真是吃不下,她不是不吃肥肉的人,但是爱吃的那是七八分瘦两分肥,肥瘦相间的肉,单独的肥肉,虽然家里依旧是却油水,但是还真是吃不下的。
    不过这搅合在饺子里是一点也吃不出来的,如果不是有人说,谁也想不到这里面是有肥肉的。不仅仅是肥肉,还要放姜,鱼肉馅的饺子,调馅料可是很重要的。
    这就体会出李大厨的重要性了。
    赵桂花感叹:“王大妈你这辈子在吃上倒是从来没有操心过。”
    王大妈嗐了一声,说:“这话可不是这么说的,你看这做厨子的人在单位整天做饭,回家那是磕磕够够的,一般可不都不爱做饭的。我家老李就是,回家做饭可不多。哪里是没为吃操心过啊,我家这午饭晚饭的,还不是我跟李芳两个人拿在手里。”
    这见天儿的做饭,回家真是不乐意对着灶台的。
    赵桂花笑了笑,话是这样的不假,但是他家晚饭基本都有李厨子带回来的饭盒,这公家的便宜不占白不占,油水还是不小的。但是她也不会在这个时候拆老姐妹的台,毕竟都是自己人。
    她笑着说:“那你家也是有大厨的人,你瞅瞅,这个味道可是我们做不出来的。”
    小圆圆晃荡过去,问:“李爷爷,这是什么好吃的呀。”
    这小丫头小时候就贪嘴,现在也是一样的,一听到吃的,满脸放光。要说团团和圆圆也是运气好,两个小孩儿出生的时候虽然是七十年代,但是正好赶上赵桂花重生之后,他们家是一贯吃得好,两个小孩儿不像是旁人家小孩儿亏嘴。两个小孩子营养很跟得上,个子都比同龄人长得高。
    圆圆十一岁,但是看着跟一般人家十二三岁的女孩子差不多,可是一看脸还是稚气未脱,她是个小馋猫呢。
    李厨子:“这是蛋黄焗南瓜,来,你尝一下。”
    圆圆立刻点头,她要先尝一下,她吹吹热乎气儿,放在了嘴里,随即高兴的睁大眼睛,说:“唔,好吃。”
    她这一叫好吃,屋里传来还几个小孩儿的口水声。
    李厨子眼看还有不少,索性先盛了一小碗儿,说:“你们小孩儿拿去吃。”
    圆圆立刻:“好。”
    她端着蛋黄焗南瓜回去,几个小孩儿聚集在一起,一个个眼巴巴的,圆圆:“来,好好吃的。”
    几个小孩儿赶紧动手,一个个眼睛都亮了,纷纷点头:“好吃!”
    他们觉得南瓜也就是普普通通,但是焗南瓜怎么就这么好吃呢。果然鸡蛋是个好东西,沾上鸡蛋就格外的好吃。大强和王自珍家的小女儿思甜高兴的说:“鸡蛋最棒了,怎么都好吃。”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