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我的婆婆是重生的[七零] 第661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他们还能怎么办,总不能看着孩子就这么死了。
    于老头叹息一声,说:“咱好几个儿子都没有一个靠得住,我也不指望女儿和外孙靠得住,但是人命关天,我也不能眼看着,咱们都白发人送黑发人送走了宝山,难道现在看着小妹的孩子也没了?算了,救吧。再说咱们不是都说好了,这是小妹借咱们的钱,他们以后会还的……”
    于老太:“他们穷成那个样子,拿什么还。”
    她嘟囔了一句,于老头转头看她,说:“那你还不是主动提出肯定治?”
    于老太有点不好意思,随即嘴硬说:“我是看他像宝山!”
    于老头拆穿老太太,说:“你这就是胡说了,二林一点也不像宝山,哪哪儿都不像。你说你这人嘴巴真硬,你心软了就说心软了呗!我也是心软了,你说他那么小,可怜巴巴的,我就没见过四岁的孩子这么瘦小。你看看那个叶思甜,才比他大两岁,竟然比他高一个头。真是可怜,这孩子也是生来就命苦,可再命苦,总归不能让他就这么没了吧?算了算了,救吧。不管孩子有没有良心,先保住命吧。其他以后再说。”
    “谁说不是呢!”
    叶老太叹息一声,随即又说:“老伴儿,你说小妹在家的时候再瘦,也没这样啊,这嫁了个什么人啊,日子过成这样。这儿媳妇儿一个个都住在城里享福,我闺女竟然在乡下遭罪,想想真操蛋……”她再不重视闺女,那闺女也是自己生的,儿媳妇儿才是外人呢。
    “这次他们回来,去街道给他们办个暂住证,让他们住下吧。”
    “行!”
    两个人在前边走,却没想到于小妹就在他们身后不远处。
    她妈让她做饭,她是想着追出来问问做什么菜,毕竟这边可不是她做主。却没想到猝不及防听到两个人老人说这个,她呆在原地,随即默默的红了眼。因为借钱的事儿,她男人那边的亲戚都躲得八百里远,生怕被他们家沾染上。
    她也懂,怕借钱。
    这年头谁家都不富裕,她男人的几个兄弟也跟他们家不来往了,这一次出来给孩子看病,带不了大闺女,都是好说歹说才能放在婆婆那边。她本来对前路十分的彷徨,但是没想到,竟然柳暗花明。
    其实她也知道,这两间房子的租金是她父母的生活来源,这卖了房子,他们就什么也没有了。但是她没办法,她只能自私的看着父母这样做。
    她默默的转身回家,她男人看她呆呆的样子,问:“怎么了?”
    于小妹抬头:“我就是觉得,我爸妈也不容易。”
    于小妹的男人叫杨树林,他其实懂自己媳妇儿这种感觉,毕竟,老两口可是卖了房子给孩子治病,他父母都做不出来的。他心里是格外感谢老人家的,不管以前他们对自己媳妇儿是多么的忽略,但是人命关天的时候,大家都说放弃的时候,他们还是坚定要治病的。
    这就足以让杨树林这个汉子感动的无以复加了。
    他认真:“咱们好好治病,以后给他们养老。”
    于小妹:“嗯,我们一定要努力生活,将来孩子好了,把钱还给爸妈。”
    “好。”
    于小妹重新打起精神,说:“二林呢?”
    “累了,睡觉了,刚才还在那儿数糖呢,说是要给他姐姐攒着。”
    于小妹笑了出来。
    杨树林感叹:“这首都的人民生活水平是高,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发糖的,别人结婚都没这样呢。”
    于小妹:“结婚谁都能结,考大学可不是谁都能考上,再说我听说赵大妈他们练摊儿呢,这条街上不少人都干这个,我还听到爸妈嘀咕,说二哥也在做小买卖,所以才能攒钱买房。”
    他们那边是比较偏远的村里,虽然政策已经变化好几年了,但是可不想首都这么热闹,但凡是卖东西还是偷偷摸摸,大家更乐意是彼此交换,可不像这边。
    好家伙,火车站门口都有不少人摆摊儿,那吆喝的。
    他念叨了起来,于小妹突然说:“不如,我们也摆摊吧?”
    她说:“我来照顾孩子,我妈这边也能帮得上忙,用不上这么多人,不如你也去摆摊儿,咱们不能全指望爸妈卖房子的钱,而且你也听大夫说了,想要宽裕一点至少要准备小一千,其实现在也是不怎么够的,我们自己找个门路挣点钱,也能给孩子看病。你说呢?”
    她越说越觉得这样挺好的,继续说:“我们以前是没有任何门路,只知道种地换钱,想要攒够孩子的医药费太难了,但是首都门路多啊,大家都能做,我们为什么不能?”
    杨树林:“啊这……”
    他想了想,莫名又觉得自己媳妇儿说的好像有道理。
    他点头:“那我们干什么?”
    于小妹:“你等我问问我妈,她住的久,肯定更懂。”
    不过还没等于大妈他们老两口回来,于小妹突然自己就想到了,她一拍大腿,说:“我知道了,我们可以卖卷饼啊,就在医院门口推小推车卖,这肯定能卖好的,你做的煎饼,最好吃了。”
    杨树林:“啊……这个,我,我行吗?”
    于小妹用力点头:“你肯定行的啊。”
    她说:“你看医院门口不是就有人卖吃的?那我们也去卖,这不是挺方便的?过几天二林就要住院了,到时候你找医院门口,有事儿我都能过去叫你搭把手儿,你说呢?”
    她越想越合适,忍不住原地转圈。
    杨树林:“行,这事儿看着是行,等我们再问问岳父岳母。”
    “好。”
    于小妹忍不住畅想起来,说:“等我们家二林如果好了,我们也挣到钱了,就把女儿也接过来。到时候让他们都在城里读书……”
    杨树林笑:“你这琢磨的倒是挺好的,那咱住哪儿?”
    于小妹:“我们努力干活儿,自己买个房子。”
    杨树林心里只笑自己媳妇儿心大,但是又觉得她能这样想真好。自从老二出生,他身体不好,他们家不断的进出医院,家徒四壁,外面甚至还有外债,他媳妇儿就整天苦着脸。
    如果不是还有大丫头,她都说要抱着老二一起跳河。
    不管什么事情,她都是往不好的地方想,但是现在总算是好了,她能往好的地方想,就是很好的。
    杨树林:“那咱努力一点,不如我今天中午就摊饼吧,让岳父岳母看看怎么样。”
    “行!”
    这人啊,就是这样,对未来有了想法,人就精神起来了。
    于老头于老太回来之后听了于小妹的想法,但是没有什么犹豫,点头赞同。他们在这边住着,看着大家都忙的风风火火的。心里也跟着痒的不行啊。
    于老头:“我跟你一起摊煎饼,老太太,你跟小妹照顾孩子,我们分工合作,如何?”
    于老太:“这没问题,不过咱可得说好了,你们挣了钱,第一先给孩子治病,第二可得还给我们,我们是借的钱,可不能当时做没有这回事儿。还完了之后才是你们自己的。”
    于小妹夫妻立刻点头。
    于老太:“这还差不多。”
    她说:“咱们这条街,最厉害就是四十四号院儿,这给他们能的,整天做买卖,我看那个王自珍都跟着风风火火,你等我邻里过去问问,看看他们有啥经验。”
    于小妹:“啊,他们能告诉我们吗?”
    这可是挣钱的大事儿。
    于大妈:“这个应该是能的。”
    她说:“我们跟他们也不干一个买卖,又不竞争,打听一下又没啥。”
    于大妈觉得,做人厚脸皮一点没哈,脸皮厚吃的壮。那当年赵桂花和周大妈还不是不对付,现在还不是能一起做买卖?所以她觉得自己诚恳点就行。
    毕竟谁不犯错啊。
    再说她实际还真是没干啥,不就偷乱七八糟的东西做小人儿诅咒别人么。封建迷信害死人啊,你说他诅咒一大顿,人家越过越好,她自己倒是进去被教育了好几年。
    真是说一说都丢人,人家别人都是因为大事儿进去的,只有她,偷裤衩袜子破抹布搞封建迷信,真是想一想都丢人。
    她说:“没事儿,你跟我一起去。”
    于小妹:“好。”
    于小妹已经好久没有回来了,她对这个城市陌生极了,饶是自己从小就在这里长大,可是现在仍是觉得处处都是陌生,就连邻居都是一样。
    不管是这个城市还是人,都变化的很快的,不说旁的,就说庄家,她今天遇到庄志希就很感叹。她当年下乡的时候,庄志希还是高三的学生呢。
    现在庄志希家的孩子都挺大了。
    “小庄家里就一个孩子么?”
    “没啊,他家两个孩子,是龙凤胎,还有个儿子,他家俩孩子都挺聪明的。”于大妈中肯的评价。
    于小妹:“这您都知道啊。”
    于大妈:“嗐,我这不是有眼睛?再说他家孩子成绩好。行了,不说他们,走。我领你过去。”
    “好。”
    娘俩一起出门,看到小孩子们在巷子里放鞭炮,于大妈:“这怎么又放上了。”
    “周群买的,他们说要热闹一下。”
    有人顺口接了一句,于大妈领着女儿进了四十四号院子。
    团团看了一眼,说:“他们怎么来这边了。”
    他们家跟于大妈家没有什么来往的呢。
    圆圆立刻:“我去偷听。”
    这个小女娃儿有点遗传了家族传统特点,爱八卦。
    李珍珍:“我也去我也去。”
    两个小女孩儿手牵手跑进去,没一会儿就跑了出来,说:“他们是要摆摊儿,过来学学经验。”
    “摆摊啊。”
    团团感叹:“大人们都忙着挣钱哦。”
    “大人当然忙着挣钱啊,大人挣钱,我们小孩儿才能穿新衣服吃肉肉。”小七斤很懂了。
    团团眼睛闪了闪,说:“其实我们也可以挣钱。”
    几个小孩儿齐刷刷的看向了他,团团说:“反正我们现在放暑假啊,除了写作业去练武还有少年宫,也没有别的事儿了。不如挣点钱?”
    别看这细数数小孩子们事情挺多的,但是他们的时间还是很多很多。
    就说学习,他们每天上午都是在一起学习三个小时,中间还能休息半个小时呢,其实就是两个半小时。其他的都不是每天都有,而且也不是学一下午,所以玩的时间还是很多的。
    “那我们做什么呢?”
    李珍珍有点迷茫,说:“我们不会卖东西啊,也不会做好吃的。”
    团团:“我们抓知了!”
    “咦?”
    大家齐刷刷的看向了他,团团说:“我们抓知了卖出去,我上次去伯爷那里练武,看到他们家附近有个小饭馆就收这个。”
    他是个很细心的孩子,也很能观察生活。
    “别人能卖,我们也是能卖的,我们抓了知了一起卖,然后分钱,你们看怎么样?”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