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213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早饭也很简单,甚至可以说是粗糙,不过一旦习惯了边塞风格之后,陆长亭倒是也觉得别有风味了。
    待吃完早饭后,朱棣道:“想去看烽火台吗?”
    陆长亭双眼一亮:“想!”
    哪里有烽火台?长城!
    长城之上修筑有各种城、关、隘口、敌台、烽火台、堡子等,它们和城墙一起组成了边塞一道坚固的防线。
    后世的长城,陆长亭是去过的。但那长城之上人山人海,与其说是去看长城的,倒不如说是去看人海的。此时能有机会见到几百年前未经损毁的,修缮最为完善的明长城,着实令人感觉到惊喜!
    陆长亭喝了两口水,便和朱棣一起出门了。
    那徐大有再度出现在了他们的跟前。
    徐大有皮肤黝黑,整个人就跟一块巨型碳一样。他的模样瞧上去有些好笑,但是当他穿着盔甲在身的时候,陆长亭却觉得有气势极了。
    陆长亭知道,应当是徐大有陪着他们往城墙边上去。
    等走出去之后,有士兵牵了几匹马过来。
    朱棣立时看向了陆长亭:“长亭可会骑马?”
    “当然会。”幸而他当初是学过的,不说有多么好,但要骑马走一圈儿,那是没问题的。
    旁边的士兵偷偷打量了陆长亭两眼,显然是不大相信的。
    陆长亭选了一匹较为劲瘦的马儿,太过健壮的并不适合他,他清楚自己的斤两,也没必要去逞能。脚下蹬住,然后纵身而起,翻过马背,落下。整个过程一气呵成,没有半点停滞。陆长亭长得好,气质也好,这个动作由他做来,自然是说不出的赏心悦目,直叫旁边一群人都看呆了,暗暗嘀咕,这少年还是有点儿本事的……
    朱棣望着他挺直的脊背,淡淡一笑,跟着上了马。
    待所有人都上马之后,他们便朝着长城防线去了。
    他们一路狂奔而过,陆长亭渐渐倒是升起了点儿潇洒肆意的感觉。
    他很久都没有如此放肆过了……
    很快,他们离开了这片地方,然后来到了边城。
    陆长亭的视野之中隐隐涌现了一抹黄。
    那是远处的沙漠。
    陆长亭知道,在中国境内的蒙古沙化较为严重,相比之下草原便少了些。而俄罗斯境内的蒙古却是植被居多。
    “到了。”徐大有说道,哦不,他此时的嗓门儿大得更像是吼出来的。
    边塞易刮风,大风刮起来的时候,便只有将嗓门儿放大方才能确保所有人都听见,徐大有应该是都已经养成习惯了。
    陆长亭一行人下了马。
    然后陆长亭一抬头就能看见不远处的敌台。
    陆长亭的心跳有些快。
    几百年前的盛景啊!
    这时候长城还在修缮之中,但是这并不折损它的气势。
    陆长亭看着眼前的城墙,远处的敌台、堡子……顿时觉得自己仿佛见着了一条沉睡的巨龙,它蜿蜒着将大半个中国都护佑了起来。
    “走吧。”朱棣道。
    陆长亭点了点头,跟着他们一起往前走。
    很快,他们就攀上了城墙。
    城墙由砖石土造就而成,就是最普通的这些东西,却护住了王朝的延续。
    他们很快越爬越高,视野也就随之变得越加开阔了。
    当站在顶峰之上时,陆长亭缓缓吐出了胸口憋着的那口气,整个人都随之变得舒畅且豪迈了起来。他能看见蜿蜒的城墙,能看见高大巍峨的敌台,能看见远处绵延的黄沙和隐隐几点绿色。天地仿佛在他的眼底被连成了一线……
    这一幕太美了。
    是极为壮阔的美!
    陆长亭从前听过不少描写塞外风光的古时,但唯有当自己真正站在此处的时候,才能完完整整地领会到其中的壮丽奇景。
    朱棣指着那些蜿蜒的城墙,道:“墙体高低宽窄都随地形的险要形势而异,你看,那处山高地险,墙体便相对低窄;那处乃是平地要冲之处,墙体则高大宽阔。”
    陆长亭看得目不暇接。
    陆长亭近乎痴迷地看着眼前的一切,而朱棣则是定定地看着陆长亭,眼底偶尔泄漏出几点痴迷之色。
    陆长亭爱极了眼前的景色,他又何尝不是爱极了眼前的陆长亭呢?
    徐大有根本不知道两人之间的那点儿暧昧,他也跟着指了指城墙,低声与朱棣说起了长城之上的军事布防。
    这是在朱棣职权范围内的,他当然能管,并且还得好好管。
    好半天,陆长亭才收回了目光,他恰好听见那徐大有说了个词……
    “火铳”。
    火铳?是了,元朝时就有火铳了。
    之前跟随在朱棣身边的时候,他可没见过火铳,一时间,陆长亭还有些手痒。
    作者有话要说:  徐小福没见过的长城,被长亭见着了哈哈哈哈哈!
    *
    老朱家祖传白话圣旨,画风大概是这样的,给大家欣赏一下:
    朱元璋:
    奉天承运,皇帝昭曰,告诉百姓每(们),准备好刀子,这帮家伙来了,杀了再说。钦此。
    朱棣:
    俺汉人地面西边,西手里草地里西番各族头目,与俺每近磨道。唯有必里阿卜束,自俺父皇太祖高皇帝得了西边,便来入贡, 那意思甚好。有今俺即了大位子,恁阿卜束的儿子结束,不忘俺太祖高皇帝恩德,知天道,便差侄阿卜束来京进贡,十分至诚。俺见这好意思,就将必里千户所升起 作卫。中书舍人便将俺的言语诰里面写得仔细回去,升他做明威将军、必里卫指挥佥事,世世子孙做勾当者。本族西番听管领着。若有不听管属者,将大法度治他,尔兵曹如敕勿怠。
    第133章
    管短而口径大, 铜制,谈不上半点的美感, 更和精致全然绝缘。
    这就是明初时期最为常见的铜火铳。
    陆长亭盯着瞧了一会儿, 其实……还有点丑。
    但是盯着瞧一会儿,陆长亭还从丑中寻找到了点儿美感,那是一种大巧若拙的美, 能充分让陆长亭感受到这个玩意儿身上透出的威势。
    陆长亭心底甚至忍不住扬起了些激荡之情。明朝时的武器半点也不落后,甚至可以说是先进的。若是……若是明朝能够摆脱那些腐朽制度,牢牢稳住江山,之后又哪里还有清朝出场的机会呢?之后又怎么会有那几十年被压迫的血泪史?
    那徐大有知道寻常人见着火铳之后是何等心情,因而见陆长亭这般不舍放手, 徐大有也并不觉得奇怪。
    任哪个男儿都会喜欢上火铳的!
    陆长亭将那火铳翻来覆去地玩弄了一遍。他记得在万历年间,有一位叫赵士祯的火器专家, 他是在明朝诸多火器专家中, 较为突出的一位。陆长亭清晰地记得,他发明了火箭溜、制电铳、鹰扬炮等物,在抗倭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不仅是这些……陆长亭脑子里还塞满了各种迅雷铳、猛火油柜、九头鸟、五雷神机、虎蹲炮……
    陆长亭心底想得多,但面上却是不显。
    他将铜火铳还给了徐大有。
    总有一日, 明初便能拥有这些东西……
    徐大有笑了笑,颇为自豪:“怎么样?从前没见过吧?”
    陆长亭还确实没见过, 他淡淡一笑, 点了点头。
    见陆长亭表露出这般反应,徐大有也总算看他顺眼了,毕竟有了共同的喜好, 那是很容易发展出友谊来的。
    朱棣拍了拍陆长亭的肩:“过几日我带你去试一试。”
    陆长亭闻言,不由挑眉,但心底却是有些跃跃欲试的。后世是禁枪的,普通人也就只有在射击俱乐部里过过瘾。
    要知道这时候的卫所的规定是,凡军一百户,铳十,刀牌二十,弓箭三十,枪四十。
    也就是说一百军户才配十个火铳。
    可见其发放的数量并不多,若是能分出一把来给他玩儿……陆长亭不得不说,朱棣这般讨好人的功力着实不浅啊!真投其所好得恰到好处。
    陆长亭一行人没有在此处多作停留。在徐大有的带领下,他们便又挪动步子朝着一处敌台而去。
    朱棣一边走一边低声与陆长亭道:“近来平燕府与蒙古兵的关系很是紧张,就怕他们跑来攻击宣府。虽说宣府防守不弱,但总要多加提防。”
    陆长亭点了点头,心底却是忍不住道。
    明朝的边防其实做得真不太好,尤其是越往后,便越是糟糕。也就只能说一句“不弱”,而不能说是极强了。
    不过这一状况,在朱棣当了皇帝之后有所改善。但在他之后,状况便又不如永乐年间了……
    陆长亭心中暗道,作为穿越者的作用还是很大的,至少这些都是他能预先知道的。他既然已经是朱棣身边极为亲近的人,为何不利用这等先天优势,使明朝规避过那些危险呢?
    当然……还不是现在。
    朱棣带着陆长亭又在长城沿线走了一遭。
    他们不敢耽搁太久的时间,不等太阳落下便早早收拾回去了。
    待回到卫所后,陆长亭才觉得一股疲累劲儿涌了上来,他匆匆洗漱一番,连澡也没得洗,陆长亭就躺上床休息去了。
    没一会儿,朱棣也回到屋中,他脱去外衫便要往陆长亭的身侧躺。
    陆长亭忍不住别了别身子,总觉得这般靠近,他们会闻见彼此身上的汗味儿。
    但朱棣却恍若未觉一般,伸手便将陆长亭揽到了怀中。
    陆长亭:……
    不过宣府有那般热,不仅如此,待到入了夜后,还会生起阵阵凉意。若非如此,朱棣也不敢来揽他。
    朱棣低声道:“边塞如此,只得委屈长亭将就一番了。”
    陆长亭:“……”边塞可没有士兵相拥的规矩。
    不过朱棣的体温隔着一层薄薄的衣衫传递过来,陆长亭到底还是没有推开朱棣。
    毕竟人形暖炉,他自己要送上来,你也没必要拒绝啊。
    这一夜很快就过去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