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13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萧明川摇头,忿忿道:“我还没有那么老,不行。”
    “那就二爷?”顾渝试探着问道。萧明川排行第二,这个总该没有问题了。
    谁知萧明川还是不同意:“不要,你以为我是关二爷吗?”
    萧明川不说还好,他一说顾渝也觉得别扭了,于是迟疑道:“二哥?”
    萧明川陡然一震,叶铮就是叫他二哥的。倒不是说叶铮能叫顾渝就不能叫,只是那种微妙的违和感,实在驱之不去。萧明川笑了笑,挑眉道:“其实阿渝可以叫我夫君的,要不萧郎也行?”
    顾渝的耳根子不太明显地红了,他摇摇头,坚持道:“就是二哥了,我不改了。”
    第24章 偶遇
    萧明川和顾渝大约是在巳正三刻出的宫,借着出宫后的称呼问题,萧明川拉着顾渝聊上了。
    他们是真正的青梅竹马,顾渝从蹒跚学步起就跟在萧明川身后跌跌撞撞。小时候,萧明川有点烦这个老爱缠着自己的顾家小公子,觉得他娇滴滴的,每回一哭就要连累自己挨骂。
    但是除了顾渝,萧明川也没有别的同龄的小伙伴。卫国公家的龙轩和代国公家的温弦都比他年长好几岁,他们连萧明青都觉得是小屁孩不爱跟他玩,更不要说比萧明青更小的萧明川了。
    而英国公家的君恩和君惠,年纪又比萧明川小了许多。至于几家铁帽子王,晋阳王远在南洋,其他几家和皇室的血缘关系早就很远了,所以从小和萧明川玩大的,只有一个顾渝。
    先帝在世的时候,是萧明川和顾渝的关系最正常的时候。那会儿,他们谁也不用讨好谁,都是按着彼此最习惯也最舒服的方式在相处,偶尔也会吵嘴,但是过不了多久,就会自己和好了。
    先帝的骤然驾崩改变了许多事,年少的萧明川无措地被人簇拥着登上了皇位。
    萧明川是以皇太子的身份继承大统的,按理说名正言顺。可大周朝立国三百余年,就没出过比萧明川更寒碜的皇帝,他母族寒微,没有哪怕一丁点属于个人的势力。
    名义上,萧明川是皇后养子,可先帝没有改他的玉碟,那么顾家就不能算是他的母族。至于丁姬的娘家,一个在萧明川登基后才开始送家中子弟读书的人家,他是绝对指望不上的。
    萧明川唯一的救命稻草就是顾太后,只是顾太后对他的态度,实在是一言难尽。
    很多年后,看着萧元朔渐渐长大,年迈的萧明川反省过年轻时候的行为,他觉得自己这辈子犯过的最大错误就是迁怒。他把对顾太后的不满发泄到了顾渝乃至整个顾家的身上。
    在得知了先帝曾经的所作所为和自己真实的身世后,萧明川对顾太后的恨意不复存在。
    换成他是顾安之,绝对做不到如此心平气和地面对萧睿的儿子,绝对的。
    总之,由于童年时代那些尚算美好的回忆,萧明川和顾渝不知不觉就聊了半个多时辰。当然,其间大部分时候是萧明川在自说自话,顾渝只是被迫无奈地回应着他说的话。
    就在顾渝犹豫着,要不要提醒萧明川他们该换马了时,马车缓缓地停了下来。
    顾渝不明所以,怔怔地看着萧明川,问道:“二……哥,这是怎么回事?”早先讨论的时候尚不觉得,此时真的用到了,顾渝莫名地感觉有些别扭,声音也低得只有萧明川能听到。
    萧明川放下茶杯,向顾渝解释道:“已经午时了,阿渝不觉得肚子饿吗?这个地方有家胡记面摊,小馄饨做得特别好吃。我知道你以前肯定没有吃过,特地带你来尝尝。”
    如果说先帝还给了萧明川什么依仗,那就是他没把军权和虎符交给顾太后,而是把虎符一分为二,一半由萧明川自己保管,另一半放在南阳王那里。
    尽管不经过南阳王的允许,萧明川一个人照样调动不了军队,可有了这张护身符,他从少年时代起就开始整日里往军营里钻,那是谁也拦不住的。
    顾渝知道萧明川爱出宫,也知道他去过不少地方,可上京城外一家不知名小面摊做的小馄饨好吃他都知道,这是不是太夸张了,难道萧明川随时派人搜索京城附近都有哪些好吃的。
    萧明川可不知道顾渝神奇的思维发散,他先跳下马车,就转过身来牵顾渝。
    顾渝被萧明川的动作搞得一愣,让皇帝亲自为自己服务,这个待遇是不是太高级了。只是马车外面围了两圈的侍卫,还不包括隐藏起来的,他要是甩开萧明川的手,好像有点不给皇帝面子。
    顾渝犹豫了下,最终拉住萧明川的手,从马车上跳了下来。
    萧明川说得没错,那就是家小面摊,老板简单地支了个棚子,下面摆了四五张桌子。
    胡记面摊摆在出京的必经之路上,生意很不错,萧明川带着顾渝到的时候不要说空桌了,就是空位都只剩下两个。有侍卫长上来向萧明川请示,要不要他们把其他人都驱散了。
    萧明川摆了摆手,示意侍卫们附近找个地方窝着啃干粮去,不要打搅他和顾渝。
    小面摊的规模太小,要是他们百十来号人全部涌过去,就是老板不做其他客人的生意了,他预备的面条和小馄饨也不够这么多人吃的,所以萧明川直接把侍卫们打发了,让他们自行解决午饭。
    “阿渝不介意和人拼桌吧?”萧明川肯定是不介意的,可他不确定顾渝的态度。
    顾渝从来没有这种在荒郊野外用餐的经历,只觉得新奇不已,再说皇帝都不在乎了,他也不好说意见相反的话,便轻轻颔首道:“我没关系的。”
    萧明川牵着顾渝的手走到还剩两个空位的那张桌子前面,很客气地问了句:“两位老人家,不介意我们拼个桌吧?”他说完这句话,还真没立即坐下去。
    “这里没人,两位请便。”其中一位穿着墨绿色锦袍的老人家已经吃好了,他放下面碗,抬头冲着萧明川回道。就在两人视线交汇的瞬间,他们的眼中都出现了惊讶的神色。
    萧明川毫不迟疑,转头看向另外那位身着宝蓝色锦袍的老人家,惊讶之色变得更加浓厚。
    “阿渝,快见过两位前辈。”萧明川顾不得多话,只轻轻扯了扯顾渝的衣袖。
    顾渝依言而行,一脸写满了疑惑不解,这两位是谁,为什么萧明川见着他们还要行礼。
    更神奇的是,受过萧明川的礼,两位老人都是安坐如山,只淡淡说了句:“你们快些给老板说要吃什么,不然可有得等。”胡老板的手艺好和动作慢是一样闻名的。
    萧明川立即回头冲着老板吼了声:“老板,两个大碗小馄饨,一碗加辣子,一碗不加。”
    随后,萧明川拉着顾渝坐下,低声问道:“你们这次回来,就是为了吃小馄饨的?”
    蓝袍老人也吃好了,他放下碗,幽然道:“吃小馄饨是顺带的,主要还是见见故人。”
    萧明川想了想,终究还是问道:“那么……你们会去见五叔公吗?”萧明川心里明白,这两位要见的故人大都是在泰陵或是长陵躺着了,因而他们回到上京,也没想过进宫看看自己。
    老人叹了口气,良久方道:“见自然是要见的,可我觉得,见了面他肯定会骂人的。”
    “我觉得五叔公不敢的。”萧明川失笑道。在别人面前,南阳王有辈分优势,但是……
    正说着,萧明川和顾渝的小馄饨端了上来,老人拍拍萧明川的肩膀,说了句有缘再见。
    等到两位老人家走远了,顾渝悄声问道:“二哥,那两位是谁呀?”
    萧明川压低声音,却压不住语气中隐约的兴奋:“那是老晋阳王和安远侯。”
    “什么?老晋阳王和安远侯!”明知两位老人家已经走远了,顾渝还是忍不住回头望去,“你怎么不早点告诉我?”早知道是他们,他就不刻意保持沉默了,而该多和他们说几句话。
    殊不知,萧明川心内也是波澜起伏,若非今日偶遇,否则他永远都不知道,老晋阳王和安远侯这个时候就回了中原。他们对他的身世究竟知道多少,他们之前帮他究竟是有意还是无意。
    第25章 身世
    说起老晋阳王萧秋宸和安远侯龙戟,大概是大周历史上最具有传奇性的人物之一。
    晋阳王之前,大周的皇子只许娶不许嫁,从来没有下降的说法。但是晋阳王身为万昌皇帝和端敬皇后最宠爱的儿子,偏偏就开了这个先例,下降当时的卫国公府二少爷龙戟。
    不但如此,晋阳王还成功地带歪了他的弟弟青阳王。所以到了他最小的弟弟南阳王时,端敬皇后坐不住了,公然表示他的最后一个儿子绝对不允许嫁出去。
    然而,晋阳王的传奇与他的婚事几乎没有关系,就算有,也只是锦上添花的作用。
    晋阳王大婚时,万昌皇帝当着满朝文武宣布,下降的皇子和公主一样的待遇,即婚后保留王位和食邑,但生下的孩子不随萧姓,也不得继承王位。
    对此,晋阳王和青阳王毫无异议,他们的儿女分别姓龙和姓殷。
    万昌皇帝中期,朝廷重开海禁,大力鼓励民间船只下南洋、下西洋,凡是有人敢出外海做生意的,皇帝就会派遣战船给他们保驾护航。
    繁荣的海上贸易给大周带来了源源不断的黄金白银,随之而来的就是人口的高速增长。当皇帝的,从来不会嫌自己统治的人多,可是人多地少,也是个让人头痛的问题。
    到了景和年间,如何安置大量新增的无土地人员已经成了朝廷的一大难题。
    赋闲在家看孩子的晋阳王给他的皇帝兄长上了道折子,说是可以由朝廷出面,进行迁民。他曾经去过南洋诸岛,知道那里有许多丰饶的无主土地,只要有人愿意耕种,不愁没有饭吃。
    此言一出,犹如狂风过境,瞬间在朝堂上掀起了惊涛骇浪。
    有人说晋阳王异想天开,国人长期以来的观点就是故土难离,迁民去海外,太不现实了。
    更多人却在想,此事并非没有可操作度。天大地大比不上吃饭最大,肚子都填不饱的时候,谁还有心思去想别的。朝廷要迁民,首先挑选的肯定就是那些没有土地吃不上饭的人。
    景和皇帝很赞成弟弟的看法,他也拿得出银子来办这件事,只是……
    如此重要的大事,朝廷必须有一个重量级的人物出来压阵,而这个人选,却不是那么好定的。别看那些个大臣个个在朝上说得头头是道,真让他们去南洋,他们肯定能找出十倍的理由来反对。
    毕竟,被迁徙的老百姓是走投无路了,他们在家一无所有,连饭都快要吃不起了,可一旦去了南洋,虽然背井离乡,却能从此拥有自己的土地,因而迁民的政策对他们的吸引力是非常大的。
    大臣们不一样,他们在京城过得舒舒服服的,谁都不愿意一路颠簸去南洋受苦。景和皇帝固然可以强行下旨命人去,但是天高皇帝远的,领头的人不用心,好事也能变祸事。
    见皇帝兄长一筹莫展,晋阳王又上折子了,不是没人愿意去南洋吗,我和驸马去。
    后来的事情便是所有人都知道了,像萧明川和顾渝这样的年轻人,几乎都是听着这两位的传奇经历长大的。顾渝为什么那么遗憾,就是因为他觉得自己错过了活生生的传奇。
    见顾渝一脸向往的神情,却迟迟没有动筷子,萧明川提醒道:“阿渝,你要见三叔公他们以后还有机会。可你要是再不吃,小馄饨就要凉了,凉了可没那么好吃了。”
    萧明川的话打断了顾渝的遐思,他低下头,看了眼洒了满满一层辣子的小馄饨,顿觉食欲大开。再夹起一个尝尝,果然味道不错,难怪老晋阳王和安远侯千里迢迢回来也特地来吃。
    见顾渝吃得尽兴,萧明川长手一伸,从他碗里夹了个小馄饨走,同时笑道:“阿渝,你放那么多的辣子,小馄饨本身的香味都被掩盖住了。”萧明川好像忘了,让老板加辣子的人也是他。
    顾渝对萧明川这种无聊的抢食行为很无语,就是他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萧明川也没这么幼稚过。皇帝这是怎么了,最近的行为如此反常,他都快要觉得他不是他了。
    “呼呼,怎么这么辣啊,呼呼……”萧明川单纯就是好奇,顾渝那碗红通通的小馄饨是什么味道,吃到嘴里才猛然意识到,论吃辣子的功力,他和顾渝不是同一水平线上的人。
    看到萧明川辣得眼泪都要出来了,顾渝放下碗筷,好心地拿起桌上的茶壶给萧明川倒了碗凉茶。萧明川接过茶碗,一口饮尽,又把碗递了回来,呼呼吸着凉气叫道:“再来一碗!”
    “哦。”顾渝又给萧明川倒了碗茶,还提醒他:“二哥,喝汤比喝茶更有效。”
    萧明川这回改成慢慢喝了,一边喝一边瞪大了眼睛:“热汤喝下去更辣好不好?”
    顾渝点点头,重新拿起碗筷,并不否认地说了句:“我知道。”
    萧明川差点被顾渝的话呛住了,知道更辣你还让我喝汤,皇后你要谋杀亲夫啊,谁知顾渝又道:“可是热汤热水喝下去,真的更能止辣。”至于这个经验他从哪里来的,就不告诉萧明川了。
    连喝两碗凉茶,萧明川还是辣得大喘气,他半信半疑地端起碗,轻轻抿了半口面汤。
    刚被浓重的辣味刺激过的舌头接触到余温尚在的面汤,感觉那叫一个酸爽,但是最辣的一阵熬过了,后面就好受多了。萧明川好奇地瞥了顾渝一眼,怀疑他小时候是不是也被狠狠地辣到过。
    吃过美味的小馄饨,顾渝问萧明川,他们是不是可以换马了。梅山距离上京城并不算多远,他们再坐马车走下去,说不定就要坐到梅山了,哪里还有工夫骑马。
    萧明川倒是不反对顾渝的说法,他只是说,刚吃了东西就跑马,对身体不太好。
    于是,两人重新登上了马车。这回不用萧明川苦心积虑再寻找话题了,顾渝主动向他问起了有关老晋阳王和安远侯的事。他不明白,萧明川和他们明明应该是没有见过面的,怎么互相都认得。
    晋阳王和安远侯去南洋的时候,先帝还不到十岁。那个时候,谁都不会想到,在未来数十年的时间里,这对战斗力超级强悍的夫夫会一步一步蚕食掉南洋诸岛,将其全部变成了大周的领土。
    从最初零散的几个小村落,到如今繁华的南洋十三郡,南洋诸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景和年间,所有迁徙到南洋的百姓都是朝廷掏钱送过去的,到了地方就按人头分土地,连续耕种五年以上,这块地就归个人所有,条件优厚到了让人难以置信的地步。
    即便如此,愿意去的人还是不多,只有在老家真是待不下去了,好多人才会去碰碰运气。
    到了长泰年间,这一现象反了过来。朝廷不用再大规模地组织迁民,很多人看到自己的亲戚同乡在南洋发了财衣锦还乡,很自觉就会出去闯一闯,南洋的机会比中原还是要多一些的。
    就算吕宋岛上几乎已经没有无主的土地,可往吕宋岛的南边走,还有大大小小很多岛。
    晋阳王和安远侯从来没有刻意扩张过势力,但人口的增长天然对土地有着更多的需求。已经离家千里的人们习惯了没地就往更远处走的习惯,大周在南洋的势力范围不知不觉就越来越大。
    换成其他皇帝,面对这种情况一定会感到棘手。南洋诸岛地盘大不假,可他们主要是自给自足,说是大周的州郡,还不如说是晋阳王的食邑,反正他是从来不上缴任何收入的。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