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11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家里几个小孩子,明珠八岁了,已经已经懂了哥哥们能上学堂代表着什么了,其余几个小的则是懵懂的看着,大人们都高兴的很,也跟着笑眯眯的笑着。
    唯独明秀看起来有点闷闷不乐,明秀已经七岁了,按说也是可以跟着一起上学了,暂时李家只送李明锦和李明辉去学堂,是因着李明锦是长孙,明辉也送去,则是老爷子和王氏深思熟虑之后决定的。
    老二李继兴在码头上管事,已经给家里拿回不少银钱了,家里也拖着二儿子的福,能找一些活计做做。老爷子和王氏心里门清,如今家里没有分家,钱财都是在公中,但是各人挣的钱可不一样。老二媳妇年前就提过让孩子去学堂的事情,如今也是二房拿钱最多,说什么也不能抹了二房的面子,就算自己儿子不说什么,媳妇可不得有意见。眼下家里一直和睦,是因为没有牵涉到利益。
    因此老两口就决定让明辉跟着明锦一起去上学,不是没考虑过让明秀跟着去,只是眼下家里用钱的地方也多。老房子太破旧了,雨下大了就漏雨,墙柱子都腐蚀了,不定哪天就要塌了。孩子们也在渐渐大了,盖房子的事情在老爷子的心里盘旋了很久。
    小儿子这几天一直无精打采的,小王氏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可是自己不能说什么,一方面是家里确实不太宽裕,另一边也是考虑到家里的钱大半是二叔子拿回来的。大儿子能去学堂,小王氏心里已经很感激了。
    李明锦不知道这么安慰自己的弟弟,只在晚饭之后,拉着弟弟出去溜达了一圈。李家人不知道兄弟二人出去说了什么,只是看明秀回来精神好了点,稍微放下了一点心。
    因着第二天要送李明锦和李明辉去镇上书院上学,晚上吃过晚饭之后,王氏婆媳几人将要带的笔墨纸砚都准备好,放进了书袋里边。想到南山镇离家里也有好几十里路,明早定要早起的,就没再耽搁,收拾好东西之后,都洗洗睡下了。
    李明锦上午去镇上书院拜师,下午又在家应付了一众村里来家里串门子的老老小小,笑了大半天。直道将自己摔进了被窝,才感觉自己又活过来了,真是累啊。闭上眼睛,没一会就睡了过去。
    第二天一大早,李继旺带着儿子和侄子,坐着徐老爹的牛车,晃悠悠的赶去了南山镇,晃悠了一个时辰,到了镇门口,三人拿好行礼就直奔书院去了。
    书院门口的周大爷站在门口,李明锦看到有不少学子,或步履匆忙,或神色自若,陆陆续续的走进了书院。李继旺带着两个孩子跟周大爷打了一声招呼,嘱咐二人在书院里不要和别人起冲突,就让二人进去了。
    周大爷看着李继旺担忧紧张的样子,乐呵呵的摇头安慰了一句:
    “你吶,就放心吧。。。我瞧着你家两个娃子都机灵着呢!”
    “呵呵,见笑见笑。。。。唉。。。。大爷您忙,我先家去了。。。”李继旺憨厚的笑了笑。
    “去吧。。呵呵”大爷看着学子们差不多都进来了,也跟着进去了。
    李明锦和李明辉来到了苏先生的班,南山书院是每个老师各自带班的,每个班有一个教室。两人一走进教室,一些原本在各自忙着的学子,围了过来,明辉有点发憷,抓紧了哥哥的胳膊。
    李明锦扫了一圈面前的同学,脸上扬起了温和的笑容,伸出了右手大家打了一声招呼:
    “大家好,我叫李明锦,我家住在河西村,以后大家都是同窗,请各位多多关照。”
    看着周围呆愣住的同窗,李明锦有点尴尬的收回伸出去的右手,牙有点酸。连忙改成双手抱拳,鞠了一个躬。明辉看着哥哥作揖的架势,也跟着拜了一下。
    看到新来的同学毫不拘束胆怯的样子,众人觉得很没有成就感,原来这是班上的规矩,对于新来的同学,班上是有一个新人礼的,务必要让对方感受一下什么是同窗的“关怀”。
    李明锦是不知道这些人在想什么,只是照着现代的入学自我介绍,说了这么一句。当不久之后李明锦终于知道所谓的新人礼的时候,无语长叹:真是一群中二期的奇葩!
    “明辉,过来,坐那里吧。”看到后排有两个空位,李明锦对几个无语的同学笑着点了点头,说了一句
    “我们先找座位。”之后,很有礼貌的绕道后面座位上收拾东西去了。
    “就没啦?”回过神来的一个十来岁的同学拉了拉旁边的同窗,杨成很无语的看着张文安,这个新来的同学一来就反客为主好不。没好气的瞪了眼对方,走回了座位。
    “老师来了。”一个同学喊了一句,李明锦和李明辉已经将笔墨纸砚都放好在课桌上。苏秀才一走进教室,班上的学生都起立,鞠了一躬齐声的喊道:
    “老师好。”
    班上有二十来个学生,因着年纪不一样,学问的深浅也不一样,苏老师每次讲课的时候,会布置一些不同的作业给每个学生。李明锦和李明辉这样刚入学的,就教授了一些三字经,指导了一下怎么拿笔,怎么写字。然后让二人跟着学练字。一些学问深一些的同学,就会学一些四书五经之类的。
    李明锦按着老师教的拿笔的姿势,开始在纸上练习毛笔字。习惯拿签字笔的手拿着毛笔,会不由自主的发抖,撇头看见坐在旁边的弟弟安静的拿着毛笔在纸上画着。没错,是画着,不要指望刚过入学的孩子能像模像样的写字。看着自己面前的纸上歪歪扭扭的字,李明锦在心里不断的自我安慰,好歹能看出是字,虽然难看了点。
    练了一上午的字,手一提起就酸痛的很。午时到了,书院下课的钟声响了三下,苏老师停止了讲课,让学生去饭堂吃饭去了。因为第一次来,还不认识饭堂。李明锦带着弟弟,跟在同学们的身后走。
    一群人走了一刻钟左右,来到了饭堂,和电视上看的少林寺的饭堂挺像,一排排木头桌子和椅子,排了有四排,大约可以同时容纳五六十人。并不是每个在书院里读书的学生都在这里吃饭的。有些住在南山镇上家境尚可的人,都是回家吃饭的。
    饭食是标配,2个馒头,一晚粥,一碟混搭两样的蔬菜。打饭的队伍排的挺长的,李明锦拿了2个托盘,递给弟弟一个。跟随着队伍慢慢往前挪动。
    端着打到的饭食,兄弟二人找了一个空位面对面坐着,开始吃饭,辰时开始上课,午时下课,中间有两个多时辰,真是饿了。
    “嘿。。这边。。小锦!”听到有个惊喜的声音喊着小锦,李明锦下意识的抬起来扫了周围一圈,没看到认识的人啊,估计喊错了吧,继续埋头吃饭。
    “后边呢,李明锦!!”张浩看着李明锦没看到自己,急促了直接喊了对方全名。
    这下是真的确实在喊自己了,李明锦回过头,就看到张浩坐在背对着自个儿的后排桌子上吃饭,碰到老熟人,好朋友的李明锦心情瞬间好了起来,端起托盘带着弟弟一起坐到了张浩的对面
    “嘿,喊好几声才听出来我啊。。。”张浩有点怨念,不都说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么!
    听着对方故作委屈怨念十足的语气,李明锦轻笑着捶了一下对方的肩膀安抚到:
    “呵呵,真没听到,抱歉。。。”
    两人一段时间没见了,你一句我一句的聊了起来,丝毫没有生疏感。明辉坐在旁边听着哥哥和张浩哥聊的欢快的样子,有点羡慕。许是感受到了明辉的目光,张浩回头扭头看了一眼明辉对着李明锦感叹到:
    “你弟弟也和你一起来啦。。。真好啊,有个伴。。噢,对了。。。明秀呢?”
    “还在家里呢,明秀还小,迟点儿再来吧。”见李明锦不愿多说,张浩也就没再继续问了。又转头对着明辉侃道:
    “弟弟,记得有事找浩哥啊!这书院你浩哥我很熟的。”
    “知道了,张浩哥”明辉倒是乖巧的笑着捧场。
    三人吃完饭,出了饭堂。由于下午课是未时开始,中午还可以休息一会。张浩两个李明锦兄弟两个,在书院转悠了一圈,来到了一个凉亭坐了下来。张浩说起了书院里的一些事情。有哪些混的人啊,有哪些人学问好啊,还有一些老师的趣事等等,明辉是第一次听说这次,听着很觉得有趣,一直拽着张浩的袖子,问个不停。李明锦对于八卦什么的倒不是很感兴趣,不过能从中打听到一些消息,也是乐意听听的。
    时间过的很快,上课的钟声敲响了,因着张浩和李明锦兄弟二人不是一个老师,教室也离的较远。和李明锦二人打了一声招呼,张浩先行走了。李明锦无奈的看了一眼明显还没从八卦中回神的堂弟,说了一句
    “哎,回神了。。走。。上课去了。”直接拖着熊孩子走了。
    ☆、第21章
    下午的课时,对李明锦兄弟二人来说,没什么变化,由于是初学者,老师初始就是让你认字,边写边熟记。晋朝的文字是繁体字,幸好不是小篆蝌蚪文之类的,李明锦在心底暗自庆幸。苏秀才在开堂初始,就过来指导二人握笔的姿势,让二人照着标准姿势练字。
    一个课堂的学生,学习的进度不一样,却又和谐能一起上课,习惯了现代教育的李明锦感到挺不可思议的。老师会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进行不同的指导,由于是一天上课,李明锦对这些同学还不熟悉,也只能坐在座位上安静的练字。
    苏秀才讲了一个时辰的课之后,停了下来,又提问了学生们一些问题,听到满意的答案就点点头,道一声孺子可教也,相对满意就道差强人意,还有些人的回答听着李明锦都想发笑时候,终于嘴角就拉了下来,让下课后去书房找他。
    苏秀才今年也就二十多岁,面向温和,一看就是一个斯文的读书人模样。讲完了今天要讲的内容,随堂考核了一番之后,想到今天差不多就这些了,就让学生们自己研习去了。
    喝了一口茶,润了一下快冒火喉咙,苏秀才随意的扫了一眼课堂后排的两个新手的学生。垂下眼睛,又端起茶杯抿了一口。小家伙,不要以为我没看到刚才你在下面笑的乐呵的很呢!
    不动声色的来到兄弟二人的课桌前,撇了一眼二人,无声的伫立在一旁,李明锦还在和毛笔较着手劲儿,在面前的纸上一笔一笔的描着,明辉俨然是在做一副水墨画,不料自己也充当了配景。
    李明锦对周围气场变化的直觉告诉自己,有人!猛的一抬头,心里咯噔一下。看着身旁的老师左手托着右手在轻轻的揉着额头的样子,有点反应不过来。
    拉起来还在一旁专注的画着的弟弟,李明锦快速的站起了身,喊了一句:
    “老师。。。”
    “老师!”
    苏秀才放下了手,脸上带了一些笑意望着两个新学生问道:
    “练的怎么样了。。。上午教授的字都会认,会写了么?”
    “额,回老师的话,还在练习写。都能记住了。”倒不是李明锦有多聪明,总共就教了十几个字,虽然是繁体字,好歹自己现代还是高中生呢。连学带猜,认字也比一般人快的多啊。明辉显然不知道这些,看了面前糊成一团的字,羞愧的低下了头,自己也有很认字的练字了,只是真的很难啊!
    难道自己还收了一个奇才?苏秀才真是有点怀疑自己看走了眼。本来这个学生来的时候,自己也明确说了过了最佳启蒙饿时间了,不过这孩子也说了不是为了科举,只是为了多学点东西。没想到学东西这么快,看来以后的事情结论不能下的太早。至于这个小的倒是平常的表现。
    看了一眼二人一天的功课,为了不打击二人的积极性,苏秀才依然是温和的说道:
    “初学者,不可焦躁。要多加勤学苦练。。。方能有进步,知道么。”
    本来还以为要受了老师责骂的明辉,显然没想到老师不但没有责骂自己,还鼓励自己,好喜欢老师有么有。心里头松了一口气儿,小脸上带了一些放松的笑意看了一眼老师,又看了一眼大哥,很是奇怪大哥一脸凝重的表情是为何?
    看到弟弟轻松的样子,李明辉默然,第六感告诉自己重点在后头!
    “你学的既然快,所谓能者多学,对你来说也是好事。”苏秀才脸上的笑容深了深,拿着桌上的三字经翻开来,指画了上面接下来的三十个字,神情轻松的说了一句:
    “就这三十个字,每个写十遍,明天当作随堂作业,交给我。”说完又带着李明锦读了几遍字,解释了字义。教完就施施然的走开,又去巡视了别的学生的课业了。
    就知道,会是这样!!!
    吁了一口气儿,李明锦自我心理建设了三秒钟。算了,能多学一点确实是好事情,自己不能在家人面前表示会认识很多字,如果能在学堂里多学点,想来以后也有借口,不会穿帮了。自己已经十岁,能给自己准备的时间确实不多。想到这些,李明锦心里的怨念消失了。
    明辉倒是给了哥哥一个同情的小眼神,一双桃花眼,怎么看怎么喜感,李明锦被逗乐了,轻拍了弟弟的头,说道:
    “练字吧,还有半个时辰就要放学了。”
    下课的钟声敲响之后,学生们开始陆陆续续的收拾东西,有些学生是留宿书院的,有些则是走读的。李明锦带着弟弟,收拾好东西之后,就拿着书袋走出了教室,出了书院,匆匆往镇门口赶去。二人气喘吁吁的快步走着,快到镇门口的时候,就看到父亲李继旺站在牛车旁边正翘首以盼。赶忙小跑过去,亲热的叫了一个“爹”
    “大伯”
    “哎。都上来吧。”看到儿子和侄子,李继旺欣喜溢于脸上,拉着二人坐上牛车对徐老爹说道:
    “徐叔,走吧。。。”
    “好咧。。。文曲星可得坐好了啊。。”徐老爹笑着回到,驾着车往河西村赶去。李明锦真是觉得汗颜,古代人对读书人天生有种崇畏。
    父子叔侄三人坐在车上,李继旺问起了儿子,在学院里面怎么样,学的怎么样,和同学相处的怎么样。李明锦一律很有耐心的回答好,看着老爹放下心的模样,李明锦心里感叹,天底下的父母都是一样的,孩子再大都不放心。
    三人到家的时候,王氏饭已经做好,都坐在堂屋等着两个孙子。一进门,王氏和小王氏,林氏就拉过李明锦和李明辉,高兴又担心的问道:
    “乖孙,在书院怎么样啊。没受欺负吧?”
    “锦儿,还好吧?”
    “明辉。。。”
    老爷子坐在旁边默默看着孙子,显然也是想知道答案。
    李明锦正想回答没呢,自家爹的声音就传来“娘,您担心啥呢,书院是读书的地方,您孙子您还不知道吗?”李继旺看着老娘担心的的样子,很是无语的插了一句。李明锦笑了对自己奶奶和爷爷说道:
    “奶奶,爷爷,娘,都挺好的,苏老师人很好,学问也很好。今天交了我们十几
    个字呢,我和明辉练习了一天,晚上还要练。”想了想又道:
    “同学们也都挺好相处的,还碰到了张浩呢。”
    “哥哥。。哥哥,书院里面好玩?”明佳仰起小脸儿奶声奶气的问道。
    天真又宝气的样子,李明锦看得心里喜欢的冒泡“呵呵,书院可不是玩的,小家伙。”边说边捏了捏小家伙的肉嘟嘟的小脸儿。
    老爷子和王氏等人听了孙子的话,心下定了一些,想到张浩也在书院里面,平时还能多照应一下,王氏想了想对二儿媳说道:
    “明儿个,去送套衣服给你姑姑吧,家里现成的,大家又都是亲戚,平时是该多走动走动。”林氏心领神会的应了。
    “好了,洗把脸吃饭吧。”老爷子发话了,王氏几个妯娌打水的打水,端饭的端饭,李明锦想要自己来,被家人拦了。
    由于时候也不早了,一大家上桌之后,就开始吃晚饭,老爷子在饭桌上,提出要让两个孙子在书院留宿,来回跑,家人不去接不放心,去接的话,李继旺就不能出去做事了。众人商量了一番,决定明天带着行李去书院,交一些食宿费,以后就让两个孩子食宿在书院了。
    南山书院是假期是每隔六日休息一日,住宿的话,平时就不用来回跑了,毕竟村子离南山也不是很近,等到休息日来接就行了。李明锦和李明辉表示没有意见。
    因着两个孙子上学,家里将明辉的屋子收拾了一番,临时充当了两孩子的书房。那几间原先村里分的老旧的屋子,准备过一段时间拆了重新盖。
    吃完晚饭之后,李明锦和李明辉拿着书袋,去了书房,说是书房其实就是放了一张四方的桌子,两个板凳,放了一盏新的油灯。兄弟俩进了屋子之后,开始练习写字,明辉主要还是练习先生上午交的,边写边念着,李明锦则是开始写下午先生留的作业。
    早秋的夜晚,屋外想着昆虫的叫声,小书房内兄弟俩都在专心的写着,明辉的嘴里碎碎念的背着字。
    “吱。。。”推门声在夜晚格外的响亮。李明锦抬起头望向门口,明秀的小脑袋探了进来。
    “进来吧,三弟。”李明锦笑着小声的喊道。
    “大哥。。。我睡不着。”李明秀羞赧的摸了摸自己的后脑勺。看着两个哥哥在写字,眼睛里面闪过羡慕。
    李明锦没有错过胞弟眼里的渴望,遂笑着拉着弟弟坐到自己身边,说道: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