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24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敬完茶之后,众人开始吃早饭。饭桌上潘若琪又惹了几个婶婶的夸赞,就连小王氏也忍不住点头。李明锦看着自己媳妇这么快就得到了家人的接受和夸赞,心里也是高兴的,想着昨晚的事,李明锦有点赧然,开始并不顺利,对方估计也被折腾的挺惨,听了好几次闷哼神,对方都在忍耐。
    不过对于自己这个小妻子,心里还是挺满意的,想着以后定会待她好。
    ☆、第48章
    新婚第三天,李明锦带着妻子去了潘家回门。潘夫人在听女儿说李家人待她甚是亲厚之后,心里提着的心总算是放下了。
    翁婿二人,喝酒畅聊,甚是投机。李明锦也和岳家人表示过段时间会带着妻子一起去府城去读书,早在之前,李家人就已经商定好了,王氏可是想抱重孙想疯了。
    潘家众人听得这个信息,自然都是万分高兴啊!原本舍不得潘若琪在乡下伺候公婆,更不放心李明锦一个人在外。毕竟李明锦这个女婿在潘家人看来,也是一表人才,万一在外面有个首尾,女儿可怎么办。现在听得女儿也跟着去,哪里有不答应的。
    在家里待了半月之后,李明锦带着妻子去了梓州府,李家帮着两人在学院的后街租赁了一处小院子,供小夫妻二人落脚。
    李明锦白天去书院读书,潘氏则在家里和丫鬟们做做针线绣绣花,照料着丈夫的衣食住行。原本互感陌生的夫妻二人,在日常相处磨合之中,也渐渐熟悉了起来。
    李明锦本就心智成熟,潘若琪也不是那等真正的深居闺阁的娇弱小姐,双方都坦诚相待,说起话来渐渐合拍起来,倒有几分琴瑟和鸣的味道。
    “相公,这是给张公子大喜送礼的礼单,你看看,可有不妥的?”
    夫妻二人已来梓州三个月了,过几日就是李明锦的好友张浩的娶亲之日,送礼之事万不可怠慢,潘氏在家里思虑了好几日,方拟好了礼单。见丈夫晚上回家,就急忙的拿过来给对方相看。
    李明锦接过礼单扫了一眼,点了点头到:“可以了,就这么安排吧。”
    晚饭的时候桌上只有夫妻二人,却并不显得冷淡,李明锦并不是典型的古代读书人,觉得妇人之见,相反李明锦觉得家庭和谐,男人才能在外更好的拼搏。
    所以有些事情,比如家里的人际关系,交际的人际关系,不用潘氏自己先去观察,李明锦就会事先交代好。有事早出晚归也会知会潘氏一声儿,免得对方胡思乱想。
    现在看来,效果不错,妻子和自己越来越熟捻,家里的关系相处也很融洽,一些同窗朋友的交际也打点的很合适宜。
    吃过晚饭之后,李明锦照旧的去了书房看会书,潘氏则是去给丈夫收拾打理衣衫。
    时间过的很快,在张浩成亲的前天,李明锦带着妻子回了河西村,一是为了参加张浩的婚礼,二是为了家里要给堂弟李明辉定亲的事情,李明辉已经十七岁了,之前因着堂哥的婚期耽搁,说亲也说的迟。明珠的来信说是此次在亲事上,林氏和王氏出现了分歧。
    李明锦夫妇二人到家的时候,已经未时,一进门就发现家里有点低气压,李明珠看着哥哥嫂嫂回到家,赶紧过来焦急低声的说道:“哥,嫂子,你们可算回来,奶奶还睡在屋里呢,娘一直在劝着……”
    潘氏看着小姑子担忧的神情,拉过对方的手,轻声宽慰道:“明珠,先别着急,啊……我去奶屋里看看,相公我去过去了。”
    和丈夫打了一声招呼,潘氏就拉着小姑子一起去了王氏的屋中。一路上李明珠已经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了。
    因着李明辉的婚事,王氏原先帮着相看了下河村的周家,本来林氏也是同意的,等到要小定的时候,林氏不知道听谁的挑唆,说是周家只是一个童生之家,一个秀才也没出过,家庭也不算富裕。和李明锦所娶的潘氏,相差太大,以后怕是抬不起头,李家也不重视李明辉等等,闹着非要说娘家的侄女林小玉。
    王氏原本就是看着周家为人不错,通情达理,家里虽不富裕,可是做事却是很有章程,周家的那姑娘,王氏也见过,十里八乡的都夸赞这姑娘行事稳重爽利,和明辉跳脱的性子正是互补。显然林氏不能了解王氏的苦心,半道上瞒着家里做出了截胡的事情。
    现在周围的村里,都在传着李明辉要娶林小玉,周家人听说了,到李家来只说婚约作废,周家配不上李家,李家老太太要是做不了主,也不必拿周家姑娘做消遣,周家虽比不上李家,却也是堂堂正正做人!这话简直就在打王氏的脸。
    如果一开始,林氏非要说自己的侄女,王氏也不会阻拦,可是现在和周家都通过气儿,林氏再来这么一出,就是陷王氏于不义的境地。
    王氏一把年纪,虽然中年吃了不少苦,拉扯一大家子,后来这些年也是在李家也一直是说一不二的,没想到临老了,竟然被媳妇摆了一道,当时就气的仰倒。
    林氏本也理亏,见婆婆气倒了,也是吓坏了,之后婆婆见也不搭理自个儿,在家待着甚是苦闷,转身就躲回了娘家。
    李明珠一个人也搞不定奶奶,没办法,只能去了镇上,将小王氏喊回了家来,又去了一封信给在梓州府的哥哥李明锦。
    其他的人还瞒着,王氏虽是气恼二媳妇,却也不愿意儿子和她离心,到底是想着家和万事兴。
    李明锦将带回来的东西放下之后,就去了屋后,果然在老槐树下找到了正在树下坐着抽烟的爷爷。摇头失笑,爷爷还是和以前一样,每次心情不爽快的时候,总是喜欢坐老槐树下。
    “爷爷,我回来了。”
    老爷子听到大孙子的声音,还以为听叉了,谁知一抬头就看到向自己走过来的身姿挺拔的长孙。刚刚还紧锁的眉头,瞬间笑开了,
    “回来了好啊,好几个月了,在梓州还习惯吗?学院怎么样?”
    李明锦听着爷爷一个接一个的问题,无奈的笑着回到:“爷爷,都挺好的,不用担心我……”
    “好,好,你一向稳重,我就问问,人老了,啰嗦了呵呵……”
    “爷爷!”
    见孙子不同意的表情,李大富知道说这些,孙子听了会不高兴,忙打圆场笑道:“好,好,不说了。你媳妇呢?”
    “去了奶奶屋子了,奶奶还好吧?”
    问道自己老伴儿,老爷子本来见到孙子高兴的心情消失殆尽,见孙子问话,自是认为孙子知道了,也不说孰是孰非,只是沉着脸道:
    “回头你也劝劝你奶奶吧……看开点,儿孙自有儿孙福,有些事放手吧。”
    “明辉呢?”
    “还在书院,这小子自小就是万事不愁的性子,唉……也不知道是好是坏……”说道二孙子,老爷子万般无奈。自小就这样,眼下为着他的婚事,家里闹的鸡犬不宁的,他倒好,压根就没回来!
    “爷爷,明天张浩成亲,他应该会回来的,我明天找他谈谈吧。”李明锦安慰着自家爷爷。
    “行,他啊,从小喜欢跟着你后头,也听你的话,爷爷也只能指望你以后多多看护着他一点。”
    “大家都是亲兄弟的,自会相互照应的,爷爷,不用操心这些……再说明辉的性格也不算坏事。”
    这头李明锦在宽慰着老爷子,那头潘氏正在劝慰着王氏。
    潘氏和李明珠一进门的时候,就看到坐在床边的小王氏和躺在床上的王氏。
    小王氏正在劝着轻哼的王氏,见女儿和媳妇进来,忙打了一个颜色,然后对着王氏道:“娘,您大孙子和大孙媳妇回来了。”
    王氏本来还在哼着,听到大儿媳的话,立马就起身了,看到潘氏果然站在床边,忙拉过孙媳妇的手道:“真回来啦,好,明锦呢?”不待潘氏回话又转头对小王氏说道:“老大媳妇,快,快去……晚上做点好吃的,我孙子好不容易回来一趟。”
    小王氏见婆婆劲头上来了,心下也送了一口气,忙点头笑着回到:“好咧,娘,我这就去。”又对媳妇潘氏道:“你在这陪你奶奶说说话吧。明珠先和我出去忙事儿。”
    潘若琪见自己婆婆和小姑子都出去了,坐到床边,将床上的枕头竖起来,扶着王氏靠在上面,一应动作如行云流水般自然,王氏看在眼里,心下更是满意孙媳妇。
    “过来坐,别弄了。”王氏拉着潘氏坐到床边,问起来了小夫妻二人在梓州的生活,更多的在问李明锦是否还好,家里的事情潘氏料理的是否顺手。
    潘氏也是个聪明人,捡着李明锦的一些读书的事情,和自己在家里做些什么和王氏说说,几件事一说,王氏大概也就知道了孙子平时多数都在勤奋读书,孙媳妇也将孙子照顾周到。
    王氏满意点了点头,高兴的摸了摸胸口道:“明锦啊,我是一直放心的,你也是个好的!以后啊,只望着你们夫妻两个和和睦睦的,再给我添个重孙,我呀,就心满意足喽!”
    “奶奶,放心吧,我会照顾好相公的,您呐,就好好养好身体,往后我们定会好生孝敬您的。”潘氏笑着接话道,却没有说孩子的事情,成亲已经四个月了,还没有消息。
    娘家那边也去了书信去梓州,信中只言片语的都是问孩子的事情,潘若琪自己心里也是着急的,现下更是不敢把话说的太满,只能含糊过去。
    晚饭的时候,因着孙子两口子回来,王氏还下了床坐了桌子吃饭,当然没和孙子抱怨什么,只是关心孙子的学业和身体。李明锦也捡着一些在梓州府好玩的事情,逗笑着家里的亲人们。大家说说笑笑了一顿饭的时间,沉闷了好几天的李家,气愤终于缓和了点儿。
    晚上躺在床上,夫妻二人亲昵了一番之后,潘若琪将今天小姑子告诉自己的事情,复述了一篇给自家相公听。李明锦听罢,眉头紧皱。原本爷爷说劝劝奶奶,李明锦还不太清楚内里详情,现下听了妻子说的事,心下顿时气愤。
    虽说作为晚辈不好指责长辈,但是李明锦真是觉得对自家的二婶,越来越看不过眼,以前家里穷困的时候,尚能一起吃苦,为何到了如今,家里越来越好的时候,偏偏心思都起来了。
    想到今天爷爷奶奶精神不济的样子,李明锦心里升起一股烦躁。想着明天堂弟回来,非得找他谈谈。在李明锦的观念里面,但凡李明辉,有点心思,都不会闹成这样。
    娶个媳妇,是谁都无所谓,二婶当初可不就找了个明辉看不上的理由,才要去说林家的姑娘么。
    潘若琪本只想让相公知道这件事,并不想丈夫为此愁思烦劳,赶忙劝慰着:“相公,消消气,明个儿我去劝劝奶奶去。”
    李明锦也觉得自己自己的不耐烦影响到妻子不好,压了一下思绪,拍了拍对方的肩膀,轻声叹了一口气道:“算了,不说了,先睡吧。”
    夫妻二人各自想着各自的心思,一夜无话。
    ☆、第49章
    第二日,李明锦夫妻二人都凑在王氏身边逗趣,几个孙女也都围着奶奶说笑着,王氏被孙子们逗的心情舒畅了不少,暂时也没去想那些倒灶的事情。
    “砰砰……”院子大门被敲的混响,李明锦起身去开了院门。
    门一打开,就看见门外的丰神俊秀的堂弟,龇着一口整齐的牙齿对着自己惊讶的笑,
    “哥,唉?你回来啦?”摸了摸自己的头,似是反应过来了的又道:“哦,对了,明天张浩哥娶媳妇呢!哥肯定得回来。”
    “进了吧”瞧了对方一眼,李明锦面色不惊的说了一句。
    “哦……”
    李明辉被大哥深沉的样子,煞到了,小心翼翼的跟在哥哥身后进了家门。
    王氏心里再怎么气林氏,孙子还是疼的,嘘寒问暖一番之后,李明锦就带着李明辉去了书房。
    李明辉摸不着头脑,但见大哥脸上神色深沉,直觉心情不是很好的样子,一路上也不敢问什么。
    兄弟二人相对而坐,李明锦直接开口道:“你年纪也不少了,家里因着你的婚事,现下闹成这样,你这么想的?”
    李明辉没想到哥哥问自己婚事,一时之间不知道怎么回答,李明锦也不急,倒了两杯水之后,拿起一杯轻啜着。
    “哥,你娶大嫂的时候什么心情?”李明辉皱眉想了一会儿,才问了一句话。
    李明锦放下茶杯,警告似的瞪了一眼堂弟,顿了一下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自古都是这个理。”
    李明辉听到这个似是而非的答案,不满意的耸了耸肩,却又听到堂哥说道:“人与人的关系,是要靠相处来的。夫妻之间原本是陌生人,如果都有心,日子想必也是能过的……”
    李明锦说的含蓄,李明辉却听明白了,蹭的一下从椅子上面站起身来,笑着调侃道:“嫂子想必很得哥哥的心意……哈哈”
    砰的一声,茶杯被李明锦重重的摔倒了桌上,“没大没小,你嫂子也是你能说的?哼”
    李明辉吓了一跳,也知道自己拿自己嫂子调侃哥哥很不合适,缩了缩脖子,又看了看哥哥微红的耳尖,声带笑意的道歉道:“好吧,哥,我错了……”
    李明锦不想再和他贫,转回话题,又问道:“这次周家和林家的事情,你准备怎么解决?”
    “啊……哥,林家表妹,我不喜欢,周家的姑娘我也没见过……”李明辉显然一想到这件事也很烦。
    “你嫂子之前我也没见过,现在日子不也照过吗?周家在南山一带,名声一直很好,爷爷奶奶为你选这门亲事,你知道为什么吗?”
    李明辉见哥哥看着自己,摇了摇头。
    “呵呵,周家名声固然不错,但这并不是奶奶为你说亲的最重要原因。”
    “那是为说什么?”
    看出堂弟的困惑,李明锦说道:“你可知,周家姑娘的外祖家是谁?”
    见堂弟又是摇头,李明锦叹口气,“周家的外族姓杨,杨家族里有一些人是常怀当地的衙吏,周扬两家走的并不近,实际是因为周老爷子读书人的脾气,看不惯杨家。但是杨氏身为杨家姑娘可还是走动娘家的。”
    “大哥的意思是……是爹他们……”
    “是也不是,常怀码头的上事情,朱家也有打点。重要的是咱们家,你可想过以后要做什么?”
    做什么?李明辉抿嘴未答,李明锦见状又道:“我是你大哥,有什么话不能说么?”
    李明辉自小和大哥亲近,想了想老实说出:“我想去和爹学做生意!”
    “你这个想法还有谁知道?”李明锦默了一下问道。
    “上次在家里说过,还被我娘骂了一顿……”李明辉吐出实情。
    原来如此!李明锦觉得自己爷爷奶奶,真是有几分见识!明辉自小活泛跳脱,实际性子比谁都倔强。
    李家现在也不过小富之家,虽出了秀才,也还是个地道的农户。李明锦觉得自己的婚事能成,完全是苏先生在其中出了不少力。明辉现下再想说家世好一点的,还真有点难,毕竟像碰到潘家这样的人家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
    周家老爷子是个童声,虽然没有考取功名,但却异常的注重子孙的教育。老爷子和王氏之所以会选择周家,一来是因着周家姑娘确实不错,二来恐怕也有考虑到明辉以后走的路。
    老爷子王氏自是想孙子能够金榜题名,光宗耀祖,可也知道,那可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得事儿,哪能说中就能种。明辉年纪也不少了,现在能说到周家姑娘,如果继续读书,以后要是能考中个秀才,好歹能托个关系去县衙谋份差事;或是就此去常怀学做生意,也能照应着点儿。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