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扶摇上青云(科举) 第17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他哪里知道,自己那点几岁小孩的城府,糊弄一下周氏还算勉强,柳秀才则能一眼看穿他的心思。
    柳秀才问沈玉堂的是沈长林如何,沈玉堂没有说出原因和细节,直接草率的下了定论,透露出他的浅薄自大,而下一句安慰柳秀才不必担心,本书院人才济济的话,更有一股子扑鼻的钻营味。
    柳秀才不喜欢这般油滑的学生。
    —
    清风书馆,小院内。
    一场急雨方歇,院里的石板被洗涮的光可鉴人。
    五位小学子伸着懒腰到院里打水洗手,刚洗净手上的墨渍,就听见院外叩门声笃笃,是隔壁送饭的妇人到了。
    街坊都称她为白五婶,是个性子爽利的,待沈长林将院门打开,她就疾步匆匆的进来了,手里提着一个沉甸甸的小箩筐,里面是杂粮饭、绿豆汤、三个清油炒的小菜。
    她一边摆饭一边说:“你们快些吃,吃完了在这边喊一声,我就过来收碗筷,绿豆汤可以留着下午喝,我加了红糖,甜滋滋的呢。”
    白五婶是极会过日子和安排饭食的,买的菜新鲜爽口,天热了日日都给小学子们煮绿豆汤,有时候也做些桂花汤水,酸梅汁子换口味。
    今日顾北安与孙教谕到乡下去了,整个白天都不在,得顾北安所托,白五婶答应隔一两个时辰就看看学生们的情况,免得老师不在,他们在书馆里胡作非为。
    其实不用顾北安多言,白五婶也时常注意书馆的情况。
    五个半大的小孩待在院里,又时常没有大人在里头,白五婶觉得这样很容易招人牙子的注意,万一小娃娃被拐跑可就不妙了,因此闲时也常管闲事的。
    就在这时,有人到了院门口,探进一张胖脸,正是柳秀才,白五婶不认得她,叶眉倒竖:“干什么的?”
    直到听见几个小孩唤这人柳先生,白五婶才搞清楚他的身份,既是个教书先生,那就不是人牙子了,白五婶打量柳秀才一番回了家去,一边走一边嘀咕:“同样是教书育人,怎么顾先生一表人才风流倜傥,这人满脸横肉呢……”
    话音不大不小,白五婶说着说着声音便飘远了,柳秀才尴尬的咳嗽几声,又不便找上妇人议论,只好深吸一口气,拿圣人的小女子难养来安慰自个。
    沈长林看柳秀才窘迫得样子很想笑,死死咬住嘴唇才没笑出声。
    除沈家兄弟外,其余三人都在柳秀才的书馆里读过书,虽说没到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地步,该有的礼仪还是不能少,因此乖巧的问了好。
    柳秀才特意选了个顾北安下乡的日子前来,自有他的目的,他微笑着颔首答应,然后将手上提着的食盒摆到饭桌上,分别是油菇滑鸡片、香椿炒鸡蛋、糖醋肉条、炸春卷,热气腾腾香气扑鼻,读了一早上书的五个孩子闻见味道后,肚子咕咕叫成一片。
    “不介意一起用顿饭吧。”柳秀才笑眯眯道。
    沈长林心里燃起几个大字——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沈玉堂以为柳秀才厌恶沈长林,那便大错特错,柳秀才好歹也是文化人,自也是惜才的,沈长林夺得上次考评首名后,柳秀才就有心招他到自己的书馆读书,谁知顾北安搞了个清风书馆,不仅夺了属意的生源,还想要把书馆升级为县学。
    柳秀才警钟大起,这次目的很明显,挖墙角。
    只要锄头挥的好,不怕墙角挖不倒,柳秀才热情的给孩子夹菜,一派温和慈祥的样子。
    他不仅要将沈长林挖走,也要将其他四人一并挖走,这样清风书院只剩个空壳,顾北安就算有再大的能耐,也做不成事。
    吃完饭后柳秀才没有要走的意思,正式开启了洗脑之行,表示一直很看好他们几个,包括沈家兄弟,若他们到文智书院读书,可以立即升入甲班由他亲自教导,且束脩全免,又列了个三年计划五年目标,意思是三年后就保举他们参加童试,争取五年后考过,通过柳秀才的描绘,他们五个仿佛看见了一条康庄大道在眼前徐徐展开。
    这般低级的画饼术,对沈长林不起作用,但难保贺许孙几个不被诱惑,于是沈长林咳嗽一声,走到墙根边喊道:“五婶,我们吃好了。”
    见白五婶过来收碗筷,柳秀才并没有住口,继续画着大饼。
    白五婶约听越火大,学子们都走了,清风书院倒闭了,她上哪挣外快去,于是突然发起火来,连推带搡将柳秀才“请”出去。
    “什么先生,我看春楼那些唱戏的也没你会拉客!”
    直将柳秀才臊的面红耳赤。
    第24章 立县学
    ◎是民不与官斗◎
    “好好读书习字, 莫叫不三不四的人再进来,既是清风书馆的学子,就该好好的听顾大人的教诲, 万万不可辜负了他。”
    白五婶赶跑了柳秀才,还不忘训诫小学子一番, 提着空碗出门后,又对柳秀才远去的方向啐上一口:“臭不要脸的!”
    “……”
    贺青山倒还好,他是在文智书馆受够了主动转学的, 绝不会走回头路。
    孙阳舒许嘉祥是听从家长安排过来的, 对柳秀才还颇有几分亲近,若不是白五婶及时出现,一番粗俗的叫骂提神醒脑,恐怕真就被策反了。
    “我们是清风书馆的第一代,让书馆发扬光大是我们的职责。”沈长林一本正经道,“顾先生只有我们五位学生,走一个他都会很伤心的。”
    洗脑加道德绑架,孙阳舒许嘉祥立即彻底斩断了回文智的念头, 势与清风同进退。
    但去哪读书, 向何人求学毕竟是个人私事, 说完后沈长林又添补一句:“若真去了也无妨,我们还是好朋友。”
    —
    顾北安入夜后归来, 听白五婶说起白日的事情, 微挑了下眉毛, 从前只觉柳秀才昏聩自大,竟还是个不择手段的小人。
    白五婶撇撇嘴:“顾大人放心, 我帮你骂回去啦。”
    说完看见顾北安的衣袍上沾了灰渍, 在乡下奔忙了一整日又汗津津的, 便和气的说:“我家里刚烧好一锅热水,还有浴桶,顾先生来我家洗个澡吧,你这身脏衣裳我随手帮你洗了,晾在竹竿上,第二日准干了。”
    清风书馆没有浴桶,顾北安好些日子没洗过痛快的澡,当下点头答应,随手取了五文钱给白五婶,算是柴禾钱和劳务费。
    白五婶笑着一转身进了自家院子:“不用,不收你的钱。”
    到这儿,便不得不提白五婶的家庭了,白五婶的丈夫白五伯前面有个病故的原配娘子,生了一儿二女,娶了白五婶做续弦后又得二子一女,加上公婆,一个儿媳一个孙子,全家上下统共有十二口人。
    如今家里人多,住房紧开销大,前头原配娘子留下的大女儿白雪已经十八,不曾许配人家,白五婶便瞄上了顾北安。
    顾北安举人出身,如今是学官,自家雪儿年轻貌美,能干端庄,白五婶觉得,或许能牵上线。
    “雪儿,水烧好了没有?”
    顾北安进了白家院门,迎面就见一着素色衣裳的少女出来,爽朗应声:“烧好了。”
    他就是再迟钝,也明白了白五婶的心思,难怪一向爱财的她刚才不肯收自己的五文钱。
    隔壁书馆里,几个小不点已经洗漱妥当,正躺在院里的竹榻上数星星,等顾北安沐浴回来帮他们上夜课。
    “先生怎么还没回来。”
    “咱们今晚还上课吗?”
    沈长林双手交叠垫在脑后:“再等等,不着急。”
    话音刚落,顾北安推开院门回来了,晦暗的暮色下,脸颊微有几分红,刚才洗完澡白五婶又张罗留下饮茶,他不好拒绝,留下喝了两盏,煮茶泡茶的自然是白雪。
    “先生,你身子不适吗?”
    沈玉寿心思很细,立即搬出一张小椅子搁在一旁:“先生请坐下吹吹风吧。”
    夏夜凉风习习,偶有蛙声低语,顾北安渐渐冷静下来,将刚才那些俗世烦扰抛在脑后:“今夜不讲课,改为考察你们的功课,一个一个来……”
    —
    顾北安没有提柳秀才来清风书馆挖墙脚的事,但不代表他没记在心里。
    相反,他时刻惦记着。
    今年二月,永清县举行了县试,共选出了十名学子参加四月的府试,府试若过了,则可称为童生,柳秀才的文智书馆偶尔会中,不过去年前年皆无考过府试的,永清县因此也被嘲笑学风低迷,民智未开。
    县令大人对这次府试很看重,柳秀才也信誓旦旦的表示,他手下有好几个学生进步喜人,必能考出好成绩,谁知五月府试放榜,永清县再次被剃了光头,连续三年无一人上榜,沦为本府的笑话。
    顾北安联合孙教谕,适时提出想建立县学之事。
    县学为官办之学府,入学的一般是童生秀才这一级别,但永清县秀才没几个,童生加起来也只有区区二十多个,还在继续考学的不过十五六个,其中三分之一自己开了私塾,三分之一在外求学,剩下三分之一则在柳秀才处。
    县令大人沉吟片刻:“县学就算办起来,也并无足够的生源。”
    “圣人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县学初建,生源师资必遇难处,若因此畏缩不前,那么永清县将永远学风不盛,难出人才,何况,县学招生的标准可以放宽,属下以为,可以设甲乙丙丁四个班级,按照学子们的资质年龄综合分班,放宽标准,灵活变通,除秀才童生外,有天资的也可入学。”
    孙教谕颔首表示同意顾北安的想法:“下官和顾训导数次下乡,乡野私塾水平良莠不齐,有不少天资聪慧的孩童因得不到好的启蒙而被埋没,可惜可叹。”
    古时的教育向来走精英路线,被埋没的人才不要太多,这不稀奇,县令大人叹息几声也就过了,愁的是永清县的精英们不给力,这么些年莫说举人,就是秀才童生也凤毛麟角,他不得不向下挖掘人才。
    县令大人思索良久,又问了师爷和幕僚们,三日后终于拍板发话:“我们永清县的县学,要办起来!”
    办县学,头一桩事就是拨款,每一县都有类似教学经费的银子,但因永清县没有县学,这笔银子便被挪作他用,如今又被县令大人挪了回来,先拨二百两给孙教谕顾北安。
    有了银子,一切事情都好办。
    孙教训的夫人极会理财,人脉颇广,在她的帮助下,很快便租到了一间比如今宽数倍的院子,可以容纳几十人吃住学习,顾北安又雇佣了一个门房老头看门,一个婆子烧火做饭打扫庭院,加上一些简单的家具床铺,至此经费还剩一百多两。
    县学是官学,本该学费全免,还有补贴才是,但因沈长林等人是白身,因此只减免了学费,伙食费仍旧要交一半。
    但就算是这样,家里的开销也节约了二百文,钱氏知道后笑的合不拢嘴,直夸自家两个孙儿是聪明的,就算读书,也比别人省钱些。
    没指名道姓,周氏也能听出来说的是谁,气得牙根痒痒,但又不好说什么。
    —
    六月中旬新院子收拾妥当,沈长林等五个小学子搬迁到了更宽敞亮堂的新地方去,白五婶到底失去了挣外快的机会,很是不舍,倚靠着院门看着衙差过来帮忙运东西。
    白雪正在屋里裁剪衣裳,白五婶看她一副浑不在意的模样,不禁有些着急,疾步匆匆的走来:“顾大人以后也不住这儿了,雪儿,你不出来送送?”
    “他是外男,女儿待字闺中,哪里有闺阁女眼巴巴去送外男的道理。”
    白五婶一时语塞,旋即揪了揪小丫头的辫子:“你个鬼丫头,伶牙俐齿的,道理是那么个道理,那我索性将话与你挑明了,这个顾大人,人品好家世清白,还有功名在身,模样也生的好俊俏,我看着不错,能嫁了这样的男子,余生定可顺风顺水。”
    “不过顾大人害羞的紧,这时候雪儿你便得主动些,今日他要走,你出去照个面送一送,又有什么出格的?”
    “自己的姻缘不着急,天上就算掉馅饼也砸不到你的头上。”
    这番话惹得白雪几个姊妹捂嘴偷笑,白五婶眼睛一瞪:“你们把耳朵捂上,这是大人说的话,不准听!”
    白雪也跟着笑了,撂下剪刀还是不乐意去:“顾大人害羞是真的,没瞧上我也是真的,既然母亲将话说开,那我索性也说开了,若一个男子看上了一名女子,不用多言,早就遣人上门说合了,还要女子巴巴的去示好吗?”
    “他虽只是一介学官,到底是举人出身,将来能做县丞县令甚至知县也未可知,人家前途光明,何必娶一个贫家小女为正妻,就算瞧上我了,恐怕……怕也是做妾室。”
    白五婶脸色一白:“阿弥陀佛,我可没那个意思,我若存了叫你做妾的心思,叫我天打雷劈不得好死。”
    白雪吐了吐舌头:“我信口胡说,母亲别往心中去。”
    话才说完,白家小弟就跑进来嚷嚷:“他们要走了。”
    这下白五婶可没空同白雪讲道理了,捉住白雪的手便往外走,但还是晚了一步,顾北安一行人已经走出了小巷子,只剩下一丁点的背影,白五婶重重叹息一声:“哎呀,早知道不与你废话了。”
    —
    “民不与官斗,季安兄怎么连这句话都不明白。”
    这日茶楼之上,柳秀才约了主簿小聚,平日里二人交好,柳秀才这次约主簿前来,是为了诉苦。
    原来县学建立后就贴出了告示,上书秀才童生吃住免费每月贴补二百文月钱、普通学子通过考核可免学费伙食减半,同时孙教谕兼任县学的学长,是名义上的老大,但实际上招生教学全部都由兼任学谕的顾北安全权负责,顾北安还从衙门里游说了一个举人出身的无品官吏来做直学,至此,县学初具规模。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