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在年代文里当厂长 第275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南雁觉得,化肥厂也应该有这样的辩论会,丰富一下工人们的业余生活。
    不能整天只有工作,他们没有那么多资源学不了苏联,但在别的方面努努力也不是不行。
    南雁回到招待所,打了热水泡脚,收拾一通正打算睡觉,忽然间有人过来。
    看到门外的贺兰山,她稍有些奇怪,“怎么了?”
    “你要留意保护嗓子。”贺兰山递了一包药片过来,“我父亲嗓子不太好,吃这个药还挺有用的,你试试看。”
    南雁有点懵,药包被塞到她手里。
    贺兰山走得很快。
    南雁拿着那包药回去,看着微微泛黄的药片——
    贺兰山没有要谋害她的理由,对吧?
    闻着略有些苦,吃到嘴里也泛着微微的苦涩。
    但效果还真不错,第二天早晨,南雁没觉得嗓子有任何的不适。
    这药还真神。
    她想要感谢贺兰山,偏生也没找到机会。
    拿着剩下的药包回沧城,南雁忙活起了她的又一个大工程,新化肥厂的建设。
    新厂区的建设有了原本的经验打底,在施工方面比她想象的要快得多。
    等到五月份的时候,夯实地基,连带着地下管道的铺设都过半。
    七月份,管道铺设工作完成,开始地面建筑的建设,比原化肥厂占地面积还要大的新化肥厂,在九月份时,已然完成了新厂房的建设,就等着设备入驻进行安装调试。
    而配套的设备厂房,也都在施工建设中。
    季长青觉得这次厂房建设可真快。
    过去用了将近三年才完成的工作,现在效率提升了不止一倍。
    “我看等到明年开春,怕是都能投入生产了。”
    南雁笑了起来,“我原本想着六月份能投产就行,看来还能再稍微提前些。”
    有经验就意味着可以少走很多弯路,比如说建设顺序,再比如说大化肥设备运输安装事宜。
    自然也少不了调试这一过程。
    之前南雁用了好几个月,这才完成大化肥设备的调试,但现在不一样,在微型计算机加入生产阵营后,只需要操作这些计算机,就可以完成工作需要很多人配合才能完成的工作。
    过程的简化,让化肥厂的工程师们叹为观止。
    那笨重的微型计算机,竟然有那么大的用处?还真看不出来。
    但这也就意味着,他们所需要学习的东西增加了。
    需要学习的不止是工程师,还有工人。
    尽管化肥厂一直强调轮岗,这些工人们不止熟悉一个岗位的作业操作,但涉及到计算机相关,还得从头再来。
    较之于新招来工人,让他们直接来操作,当然是这些老手们来这边忙活,更让人放心。
    当然,也不完全是老手,还有新人进来。
    投产多年的化肥厂总算是向外界招人,消息迅速传播开来,群众踊跃报名给自己争取机会。
    自然也不缺乏那些领导干部的家属。
    作者有话说:
    一更啦
    第141章 整顿风气
    新化肥厂说是数控机床, 干活比之前轻松多了,属于活少钱多不累人的工作,谁不喜欢呢?
    这说法传播开来, 让季长青有些无奈。
    “你说现在该怎么办才好?”牵一发而动全身,他就算是看不惯同事的作风, 却也不好说什么。
    这种谋小利的太多了, 整顿沧城地区的风气?
    季长青还真没这个胆色, 他就算想, 那也得有组织部点头啊,自己说的压根不算。
    他能做的,也就是以身作则, 省得再把这股风气给传染开。
    南雁一贯体谅人, 知道他有难处也没再刁难,“放心吧, 机会是给了的,但能不能上岗还得看自己的本事。”
    既然对外招工, 那自然是一视同仁,干部家属也好,普通群众也罢,他们都有这个资格。
    你总不能把干部家属开除群众行列吧?
    不可矫枉过正。
    但最终谁能成功被录取, 那就不一定了。
    新厂区一共引进了五条相关生产线,其中化肥厂那边二百来人先调动过来。
    还有四百多工人的缺口。
    南雁打算先安排一场考试。
    她将平日里总结的生产操作以及一些生产安全条例汇集起来, “把这些印刷成册, 发给报了名的同志们。”
    薄薄的册子大概五十来页,吴孝钢稍有些迟疑, “这些会不会有点多?”
    “多吗?这才哪到哪。”
    南雁笑了起来, “通知下去, 报名的都要人手一份,回头参加初步遴选考试。”
    初步遴选,那就是说还是第二步甚至可能第三步遴选?
    吴孝钢觉得这倒也不失为一种好法子。
    地委还有其他单位总想着塞人过来,但塞过来的人能发挥多大的作用?
    他可不看好这些领导干部的家属亲友,大部分都是吃饭不干活的那种,吴孝钢见惯了这种情况。
    既然不好拒绝。
    那就选个别的法子。
    比如说通过正规的考试将人淘汰。
    但他又担心,淘汰的人万一过多,最后真正能用的人不够怎么办?
    “宁缺毋滥,不用担心这个。”
    这次报名的人很多,堪比南雁曾经看到过的考公大军。
    工人岗位在这个年代有着特殊的魔力,吸引着绝大部分国民。
    考试只是一个初步遴选的手段,选出那些初步符合条件的人。
    至于后面,还有其他关卡有过呢。
    薄薄的册子很快被印刷出来分发下去。
    不是准备高考的季节,然而这个寒冬腊月,不少沧城人都忙活着看书。
    当然,也有拿到小册子随便一丢的人。
    考试?
    考什么,不过是走个过场罢了。
    难道高南雁还真敢不用自己?
    她哪来的胆子。
    之前的确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但这次还不是乖乖的面向社会招工。
    这就是妥协。
    她还敢把他们给弄下去不成?
    大院里的子弟压根没把这场考试当回事,等到了真的考试那天,也不过是在上面写了自己的名字后,随便填写了几个答案。
    至于对不对的,谁关心呢?
    当然,也少不了标明自己的身份。
    像是事前通气了一般,这样的答卷南雁看到了好几十份。
    倒也不是中奖率特别高,只不过把这些领导干部家的子弟亲友集中安排在几个考场,自然能够大概率的确定问题。
    吴孝钢看着考卷上面的答案。
    准确点说应该是放话才对——
    我叔叔是地委的周副主任。
    我二伯在石化局上班。
    我是林局长的女儿林妙妙。
    ……
    吴孝钢真不知道领导是怎么看下去的,要是他大概就把这些答卷都给撕了。
    但南雁一点都不生气。
    生气的前提是对这些人抱有希望,期待落空所以会格外生气。
    但事实是,她压根对这些人没任何期待,没有希望自然也谈不上失望。
    生气,不值当的。
    翻看最后几份答卷时,南雁发现了个另类。
    “这个倒是认真学习了,这是谁?”
    邵楠楠。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