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335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本王没有在外饮食的习惯,不巧听说诸位大人,替本王设了接风宴。本王不忍辜负诸位的好意,正好借今日的时机,与诸位谈谈剿匪一事。”
    本是接风洗尘的宴会,没想到他一来就提正事,气氛一下子肃然起来。
    “殿下一路舟车劳顿,想是辛苦了。不如先用些饮食,再谈这剿匪的事宜不迟?”
    是那穿着红色官服的官员,话语中带着恭敬的询问。
    轩辕玦朝他看了一眼。
    这些岭南的地方官员,一眼看过去竟没有一个不同的面孔,个个细皮嫩肉,腹部微凸。
    和他在京城看到的,并没有什么两样。
    他忽然笑了笑。
    那个官员一时愣了愣,不知道他的笑是什么意思。
    “本王想问问,在座诸位大人,是否有一个苗人或是黎人,还是瑶人?”
    众人听了这话,都连连摇头。
    岭南本地虽然民族众多,但是那些蛮夷小族,怎么能和汉人相提并论呢?
    “回殿下,本地的朝廷官员,从九品以上,全都是汉人。”
    轩辕玦又笑了笑。
    这回的笑容,他们倒是看出了点门道。
    隐约有不满之意。
    “七品以上的地方官员,是由京中统一调任的。那么七品以下呢?岭南本地众多小族的人口,占据了五成。为何连一个堪任小吏的都没有?”
    这话听得众人更加迷糊了。
    晋王殿下是来剿匪的,怎么关心起吏治来了?
    他是汉人,在座的官员也都是汉人,为什么要把官位给蛮夷人?
    红色官服的人答道:“回殿下,那些小族之人不通官话,不通汉学。他们多半住在山林村野之地,连字都认不得,如何为官?”
    轩辕玦慢慢地抬起眼来,眼中寒意乍现。
    他盯着那位官员,直到他胆怯地低下了头。
    没想到那一双笑起来极好看的桃花眼,盯起人来,如此令人生畏。
    “岭南十九州府,从二十年前就兴办公学,令本地各族子弟皆可入学。二十年后,你却能坦然告诉本王,那些小族之人不识字?”
    在座诸人冷汗涔涔。
    似岭南这样的蛮夷之地,天高皇帝远的,十年也不见得有个金使来。
    这回晋王殿下要来岭南的消息一传来,他们就抓紧整顿了许多问题,没想到还是一见面就让轩辕玦抓住了关键。
    倘若本地文教普及开来,让那些小族之人也能与汉人互市,甚至成为官员。
    他们又何必上山落草为寇?
    似岭南这般山清水秀的地方极多,山高水远,绝非山匪众多的借口。
    “二十年前定国公在此地,新办公学的卷宗,就在本王的驿馆里头。国公爷每年向朝廷申请,从岭南的赋税中扣除多少用来办学,还需要本王提醒你们吗?”
    为首的红服官员当先跪下,后头众人膝盖也软了,纷纷跟着下跪。
    还没跪到地上,忽然发觉一双有力的大手,牢牢地托住了自己。
    红服官员抬头一看,陈墨板着一张脸,不知何时悄无声息进了厅中。
    还稳稳地把自己托住了,想跪都跪不下去。
    轩辕玦忽端起了茶盏,轻轻抿了一口茶。
    再放下那盏青瓷广口荷叶杯时,面容已从愠怒变为了轻笑。
    “诸位大人不必紧张,本王只是把话先跟你们说清楚,诸位大人也好心中有数。不必跪了,快快请起吧。”
    他这一变脸,比岭南夏日的天变得还快。
    众人面面相觑,没想到这看似翩翩公子的晋王殿下,其实这么有手段。
    关于岭南山匪为患的起因,他竟一下子抓住了源头。
    这先唱白脸后唱红脸的姿态,也叫人摸不清头脑,抓不住方向。
    他话里提到了岭南的赋税,这要是深究下去,可是杀头的大罪啊!
    “殿下,殿下说的没错。是我等办事不力,这银子一年年的花在公学上,来上学的还是只有那些汉人学子。”
    那红服的官员缓过劲来,开始为自己秒补。
    他这么一说,其他人也纷纷附和。
    轩辕玦笑而不语。
    到底是办事不力,没能鼓励那些小族子弟来上学,还是他们中饱私囊,缩小了办学的范围,只让汉人子弟来学?
    他心中有数,面上却不戳破。
    强龙不压地头蛇,他还有用得着这些地方官的地方,没必要一下子得罪尽他们。
    “也不能怪诸位办事不力,本地民风彪悍,本王也是略有耳闻的。想必诸位大人在本地为政,也有苦处。”
    他换了一副体恤下情的口气,一众官员果然就坡下驴,纷纷倒起了苦水。
    他一边把玩着茶盏,一边听着他们的诉苦,但笑不语。
    直到众人说得口干舌燥,也没听见她搭腔,便慢慢打量着他的神色停了下来。
    “诸位大人说完了?”
    他嘴角轻轻一翘,似笑非笑。
    众人一时不敢回应。
    “本王有心体谅诸位大人,只要诸位大人此番能尽全力,将岭南一带山匪为患的局面控制住,自然能将功补过。到时候本王上奏朝廷,少不了诸位大人的封赏。”
    众人一听又有了盼头。
    岭南一带有句老话,说是跟着定国公干,是必定能名利双收的。
    从前定国公在岭南的时候,多番政治举措,让岭南的局面焕然一新。
    那些当时辅助他的官员,多半也得到了升迁。
    等到二十年之后,他们这一代的官员,就没有什么盼头了。
    定国公已老,想来这辈子都不会来岭南了。
    民间仍有那些惦记着国公爷风采的人,每年到了夏季,就往京中定国公府送上岭南鲜果。
    那些昔日同僚,也时不时给他送些琼地采出的珍珠,或是粤地挖出的老玉之类的。
    而今日有晋王在此,带着天子仪杖出巡,又身负剿匪的重责。
    倘若能助他一臂之力,还愁升迁不成吗?
    瞧晋王这副有备而来的姿态,今日的晋王,想必不会比定国公差。
    有人便道:“殿下既然有定国公大人的卷宗,想必知道,当年定国公在此地也是剿过山匪的。”
    岭南的山匪就像雨后春笋,一茬接一茬,怎么都割不完。
    能够稍稍控制数量,已经很不错了。
    轩辕玦点了点头。
    “本王看过。定国公当年豪情万丈,甚至化妆成老农,去与山匪交谈。还苦口婆心感化了一窝的山匪,把他们劝降了回去,回到山林之间务农。”
    众人纷纷点头,当年定国公的故事,在本地也是流传不朽的传说。
    “那殿下,是否要效法定国公?”
    有个官员说了蠢话,然而细细看了轩辕玦一眼,差点自扇耳光。
    以轩辕玦的容貌,化作成老农哪有半点相似?
    果然,轩辕玦摇了摇头。
    “时移世易,当时国公以新办公学,并其余几项有惠的政策来吸引他们,这才使得他们愿意弃械下山。如今再以同样的法子,只怕是说服不了他们了。”
    说服不了,那可如何是好?
    那红服的官员诚恳道:“殿下,岭南可是民一万,匪三千啊。本地的屯兵数量不足,若是用来剿匪,必定会导致城中大乱无人约束。何况山上道路交错,那些山匪狡兔三窟,想要抓住实在不易……”
    这话的意思,便是劝他不要武斗,而要文斗了。
    “嗯。”
    轩辕玦煞有介事地点了点头。
    “那就集中兵力,先把最嚣张的一窝端了,杀鸡儆猴。”
    红服的官员:“……”
    轩辕玦并非是与他们商量,而是通知他们自己的决定。
    至于选的是哪座山头,派遣多少兵力,如何行军布阵,他一律没有告知。
    只是让南宁的屯兵出了五百的人手,由他统一调度。
    轩辕玦身边的护卫,明的暗的全都加起来,有一千人。
    加上这五百人,要聚合围歼一座山头,并非难事。
    可实际上,除了陈墨以外,他并没有派出自己身边的第二个护卫。
    南宁下属的黎县,五百的屯兵忽然朝龙岗山上进发,打了山匪一个措手不及。
    这龙岗山在首府南宁的地界内,按说应该是最小的团伙,不敢招惹官府注意才是。
    可是山上这一伙匪徒十分凶悍,且与岭南其他山匪,有极大的区别。
    许多山匪都是生活所迫,落草为寇谋求生计。
    而龙岗山这一波山匪,奸淫掳掠无恶不作。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