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12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言华已经被言裕这样给打习惯了,简直可以说是内心毫无波动,想起兜里第一次完完整整属于她的两毛钱,言华甚至还嘴角抑制不住的带着笑。
    笑完了言华又抬头警惕的看言裕,“你以后不会再也不给我钱了吧?”
    言裕做思考状,言华就停下脚步眼巴巴的抬头望着。
    “其实没有谁理所应当的给你任何报酬,不过如果你每天认真学习并且及时完成作业,那我就负担每天给你一毛钱零花钱,期末考试跨入前三名有额外奖励。”
    言华是个能存得住东西的,前提条件是这个东西属于她。
    抠门有时候换个方向稍微引导一下,也能成为善于理财的天赋。
    言华一听,果然高兴了,不过立马又想到了别的。
    “那放假的时候是不是就没了?”
    看起来很希望言裕把放假期间的零花钱也给她包圆了,这一次言裕没有再继续顺着她的意了。
    “放假了你可以自己想别的办法挣钱啊,虽然咱们这里是农村,可也有不少挣钱的法子,不过事先说好,这些都不能影响学习,而且妈吩咐的活也不能耽搁。”
    自己挣钱?
    言华听到这个一愣,从来没想过,或者说她周围接触到的所有人都没想过这个问题。
    不过现在被言裕这么一提,言华也好似突然被拿开了遮在眼前的那片树叶一般,想起了街上赶集的时候街口站了一排排的各式收货商。
    夏天的小龙虾泥鳅黄鳝,冬天的鸡毛鸭毛塑料瓶玻璃片,村子附近的也有农忙时候请小孩子来家里帮忙捡麦穗谷穗之类的,拨玉米粒砍玉米杆这些的人家也有请小孩子去干的。
    不过那时候小孩子拿到钱就欢快的跑去了村里那家小卖部买了吃的,谁也没想过要存钱干什么。
    言华把她这些想法跟言裕说了,言裕给了它赞赏的眼神,“不过这些算是出卖自身劳动力,付出多收益还不大,等你攒够了钱也可以去城里批发点什么东西之类的回来,在街上摆地摊小一点的好像只需要付五毛钱摊位费,不过去城里至少得让妈或者大姐陪你,不然人家批发商都不会理你一个小孩儿。”
    言裕没说她一个小孩进城不安全,而是说的批发商不理小孩,不然就言华这性子,天不怕地不怕的,没准到时候真就一个人不声不响的就去了城里搞事情。
    言裕说这些只是想要开拓一下言华的思想见识,让她不要每天就猫在这一亩三分地里怨天尤人,而不是让她去冒险。
    很多性子激进说话带刺还怨恨他人对自己不够好的人,纯粹就是闲得慌,让他找到事做并且做得开开心心内心充满期盼,那他就啥事也不会有了。
    而且,言裕不用想也知道,比起方菜花,言华最后肯定会选择言容陪她去,言华也知道她攒钱的事儿如果被方菜花知道了,肯定是要强制没收一切财物的。
    言容今年下半年满二十一岁,去过最繁华的就是赶集时候的白鹤镇,城里一次也没去过,生长的环境完全就是乡下农村,因此她的很多观念也完全是贴合着农村生长的。
    言裕也希望言容能稍微多一点自信,而不是每当别人对她不好的时候她都会在心里下意识为对方辩驳,认为对方对她不好完全是她自己的错什么的。
    说到底还是因为自己是个女娃,潜意识里已经从根本上就认为自己是个错误。
    村小离言裕他们家不算太远,走路也就二十来分钟,有几个小山坡的山路,不过路上都有人家。
    两人且说且走三十来分钟到家,家里只有言容一个人,方菜花已经上山了。
    晚上等一家人围到饭桌前,言裕把买回来的那三份百雀羚给了方菜花言容以及言华,言华是之前就知道了,不过能顺利拿到手还是十分欢喜。
    方菜花嫌弃浪费了钱,不过言裕能记着给她这个母亲买这些不中用的小玩意儿,方菜花到底还是十分高兴的。
    言容就称得上惊喜了,双手接过小小的圆盒子,又是看又是摸又是闻的,都不舍得打开来用,从小到大,这可是她的第一份“护肤品”了。
    七月里的c省就跟一口大闷锅一样,闷锅下面还是烧得滚烫的热开水。
    大热天的又不是农忙时候,农户人还是会早上跟傍晚上山干干活,基本的活都是除草,也有勤劳的人挑着农家肥上山,在山上特意挖的水坑边兑了水稀释了农家肥,慢慢的一丛丛玉米的淋,希望今年玉米能长得好一点。
    玉米算是农村里为数不多的经济作物,除了留下来一点喂牲畜,其他的全都会卖掉,算是每年耕作农户最大的收入。
    言四海还要养一个大学生,自觉肩膀上的担子重,因为前两天就开始再挑粪上山给玉米施肥了。
    方菜花就勤勤恳恳的来来回回给花生红薯地里除草,还有水田里的稻子,在开花之前就要下田多除机会草,免得杂草抢了稻谷的肥,让稻谷开花结稻谷没了劲儿。
    等稻子开花了,就轻易不敢下田了,免得将花粉给撞掉了,授不了粉的稻谷以后结出来的就会是空壳子稻谷。
    言裕也跟着干了两天,深觉果然不是普通人能干的活,山上拔草就不说了,山里的花蚊子毒得很,瘦瘦小小一只,扎你一口,那块皮肤立马就发红发痒,痒得你恨不得把血肉都给挠烂。
    方菜花见了十分心疼的往掌心里呸了口唾沫,一翻巴掌就往言裕手臂上抹,回过神来的言裕喉结滑动了两下,终究还是忍着让方菜花给抹了据说能消毒的口水。
    这都不算,关键是山里树林草木多,花蚊子不是论只算的,而是论窝。
    田里的蚊子倒是没这么毒,可一边是本身就让人皮肤难受的稻谷叶子,一边是水里随时随地可能被踩到的断裂锋利蚌壳,一不注意脚下就被划拉出一条口子。
    更有水蛭这等神物。
    看见那软绵绵宛如水做成的水蛭,言裕从一开始头皮爆炸到两天后的淡定从容,用早就准备好的盆子将它一舀,然后倒到田坎上。
    夏天的太阳能够直接把它晒死。
    在家忙活了一个星期左右,言裕终于晒黑了两个色度。
    不过比起普遍肤色都是黑黄的农村人,言裕还是人群里一眼就能看见的那个小白脸。
    白鹤镇是三天赶一次集,虽说现在菜地里的菜正是多得吃不完的时候,可因为言裕在家,方菜花每次赶集都会去买点肉,再不济也会买条鱼什么的。
    夏天养鱼的水库里因为水温升高缺氧,很多白鲢都翻了膛,养鱼的人只能赶紧都捞起来廉价出售,希望能勉强捞回来一点本钱。
    鱼市上一排排死鱼摆着随便挑,五毛钱一条,不过方菜花虽然抠,却不舍得让儿子跟着吃死鱼,宁可多花五毛钱,买那一块钱一条半死不活的白鲢给杀了拎回家,剁椒酸菜的一顿煮,味道也是十分不错的。
    因为言裕提过让方菜花帮忙去邮局看看有没有他的信,方菜花每次赶集都去会去看,终于在第三次赶集的时候,惊喜的发现挂号信上有写言裕的名字。
    方菜花小学都没念到毕业,认识的字仅限全家人的名字以及镇名村名,拿到信了就忍不住跑去找街口那家卖包子的老谭。
    老谭是村里第一家全家搬离村子出来做生意的人,听说还准备在镇上买房子,是个识字又热情大方的人,每回遇上同村的上街来吃个早饭都要少收点钱,要坐下来聊会儿天歇歇脚他那里的长条凳也是随便坐。
    方菜花搞不清这小小的一封信到底是哪个同学写给儿子的还是哪个大学寄过来的,到老谭这儿说明了来意,老谭爽快的将手往围裙上一抹,就伸手接信。
    老谭今年已经六十多岁了,身体还十分矫健,一手做包子馒头的好手艺那也是老把式,如今看东西有点视线模糊,从兜里掏出老花眼镜接过信眯缝着眼皱眉看,等看清楚了顿时红润富态的脸上就露出个大大的笑来。
    “哟方嫂子,你家裕娃子能干哩,这信啊,是一个叫天空月刊编辑部寄过来的,月刊啊那就是出书的地方,你家裕娃子是不是写了文章给对方投稿了?”
    老谭据说当初建国前在地主家当过书童,懂得挺多的。
    听老谭这么一说,眼巴巴站在一旁等着的方菜花一拍手也跟着笑,“是啊,之前是听裕娃子说起过一回,不过那时候没太放在心上,怕没成让孩子脸上不好看!”
    方菜花一边笑得见牙不见眼,一边伸手将那封信接过来,看着信封上那一排不认识的字,只觉得越看越好看。
    旁边有一同来街上的同村人要伸手拿过去看,被方菜花板着脸翘着嘴角给拍开了手,“去去去,别给我家裕娃子把信给弄坏了。”
    惹得同村人笑嘻嘻的调侃。
    方菜花也没心思买什么东西了,将之前就计划好要买的东西给买齐了,也不等其他人了,一个人顶着悬挂在半空的太阳就脚步匆匆的往家里赶。
    到家的时候言裕正在端着饲料盆喂鸡鸭,鸡一盆鸭一盆,还没放到地上呢就有鸡扑腾着翅膀往言裕身上爬。
    那鸭子也是一个个伸长了脖子嘎嘎的叫着恨不得自己跳进言裕手上端着的盆里。
    言裕一开始还会被这两群家伙的热情吓到,可现在已经能像扎根稳妥的竹子一般淡定从容的站在中间了。
    弯腰将盆放下,顿时一片鸡毛鸭毛与饲料齐飞。
    鸭子吃东西喜欢夹一口到宽宽的嘴里左右甩着再一梗脖子吞下去,鸡则是脖子一伸一缩的啄,每次进完食,地上饲料总是甩得到处都是。
    “裕娃子,我今天取了一封你的信。你老谭爷爷说是什么编辑部寄过来的,是不是你投稿的那里啊?”
    方菜花很高兴,也很激动,在她心里能动笔杆子卖文字的事都是十分高尚的,而现在这个高尚的人还是她儿子,简直不能让她更高兴的了。
    噢也不对,勉强能跟这事相比的,估计也就只有大学录取通知书这事了。
    可惜现在都还没音讯。
    第17章 编辑许有为
    言裕惊讶的站起身往方菜花的方向迎了几步,接过方菜花迫不及待递过来的信看了看,天空月刊编辑部,许有为。
    言裕有些意外,原本以为这么久都没回音,稿子肯定已经被堆积在废弃投稿信里了,没想到时隔一个多星期收到了回信。
    言裕也不急着拆开,先让方菜花帮忙把信给拿一下,自己去厨房水缸舀了水洗了手,擦干了手上的水珠这才重新拿过来拆开。
    在此期间方菜花都没去忙别的,就把背篓放下来,将里面买的东西给拿出来收拾好,然后就在旁边等着言裕拆信。
    拆开信,言裕先拿出来的是一张五十元整的绿头票,方菜花顿时就瞪着眼惊喜的将这张钱摸了又摸,她高兴的不是这个钱本身,而是高兴她儿子第一笔挣到的钱居然有这么多。
    这一百斤才下的新稻谷晒得干干没石头没空壳的也才卖五十五块钱呢,她儿子现在可是考笔杆子也能挣钱的文化人了!
    言裕脸上也止不住的笑,能看见家人开心,他心里也高兴,展开信一看,里面的回信是手写的,估计复印统一回复信件也是几年后才开始流行的。
    看完信,言裕知道自己投过去的两篇稿子对方选中了两千多字的那篇,价格给的是二十元每千字。
    言裕起身回房间准备回信,附带上这段时间闲暇时候写下的另外两篇稿子。
    言裕主写的乡村风情散文,刚好很符合天空月刊最近开的一个版块,每本月刊都会登载两到三篇这样的文。
    言裕两篇文,月刊挑中了一篇,宁愿许有为许编辑还在信里鼓励了一下他,希望他能坚持下去,并且承诺言裕如果再投稿被录用三到四篇,并且保证质量文笔的话,他会作为言裕的编辑向他约稿。
    言裕关注的重点不是这里,而是对方所说的专属主题板块。
    拘束在一个小圈子里,有好处,也有坏处。
    好处是关注这个小圈子的人一进来就会看见你并且眼熟你,慢慢的可以积攒起一点人气,可坏处就是走出这个圈子,你就什么也不是,甚至别人对你的定位也将锁死。
    不过言语并不觉得靠散文能够吃饭养家,言语曾经选中这两个月刊投稿,是因为这两本月刊所属部门,还有其他故事性的月刊。
    说到底,靠文字挣钱,除了出版就是网络小说,言裕深深的叹了口气,觉得还是暂时走一步看一步吧。
    这一次言裕还附带了一首现代小诗,言裕不是悲春伤秋的人,可擅长咬文爵字,赋予文字美感。
    曾经的言裕好歹也被不少不认识他本人性子的人背地里偷偷喊过才子。
    咳,虽然这些人在见识过他本人以后就纷纷失望不已。
    板着脸一本正经不会傻笑不会调笑更不会浪笑的言裕一点也不符合他们想象中多情风流又浪漫的才子形象。
    原本从河边洗完衣服回来的言容被方菜花拉着分享了言裕那挣了五十块钱的喜悦,言容也真心实意的为言裕感到骄傲自豪。
    深市天空月刊编辑总部。
    许有为作为老资格编辑,可手底下又没几个拿得出手的作者,在编辑部里的位置可谓是不上不下,这日许有为被手底下拿乔的作者气得摔了电话,也不管其他同事或嘲笑或怜悯的眼光,推开椅子起身径直去了抽烟去抽了两支烟。
    很快到了午休时间,同事们都三三两两的走了,许有为有些颓废的叹了口气,一抹下巴上的胡茬子,转身往堆放投稿来信那个角落走。
    作为一个散文界知名月刊,每一天都有无数的投稿信从全国各地飞来,然而一期的杂志只能登录那么点文章,且还百分之八十都是特约作者的,所以投稿信一直都名存实亡,被送来就堆放在角落里。
    等堆积到一定数量,就有新来的实习生把它们整理一下全部给卖到废品回收站。
    许有为来这里翻也是实在没办法了,手底下养起来的几个作者稍微有点名气就会被小人挖走,如果再继续这样下去,老板不开了他,许有为自己都混不下去了。
    无他,因为作者的收入也跟他们这些编辑的工资直接挂钩,许有为四十多岁有妻有女有父母要养,没办法就这么领着保底工资混日子。
    想想当初不过是秉着好心的前辈心态提醒了那孙子一句,谁知道人家靠着会说会喝巴结上了上头的人,没什么本事偏偏手里捏了一大票稍有名气的作者,现在混得比谁都好。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