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我全家带着别墅穿越了 第58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试卷上好似还带着墨香,考生们小心翼翼地翻阅着试卷,看到上面的试题觉得头都要大了。
    这能考上的真真是凤毛麟角啊。
    一声锣响,诸位考生拿起笔开始答题。
    考场外面更是禁止喧哗,违令者拖出去打板子,绝不姑息。
    老百姓看着那大门紧闭的考场,只能小声讨论,生怕自己声音大了。
    “仙人这是真要挑人才啊,我听说他们试卷的名字籍贯之后会密封呢。”
    “这统考怕是咱们郡治所近几日的头等大事,我方才看见一个衙役和一个书生同乘快马送去考场呢,我头次看见衙役做这等事。”
    “希望我家娃儿也有机会参加统考,以后也能给咱家光宗耀祖。”
    “……”
    老百姓说了一会儿,也觉得无趣都各自回去做活了,等三天后他们出来再来看看热闹。
    考场内,考生们奋笔疾书。
    所有考卷都已下发,只需要在三天内作答完成就可以了,三日的时间自由安排休息和答题。
    到了傍晚天色渐沉,不少考生先是吃了些馒头,只能贴着考卷去看。
    他们都信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一套,可到底是在考场上此时精神大好呢,哪里睡得着。
    可这天已黑了,想要答题也能等明日了。不少考生预备把长板取下来拼成一张小床先歇息,就见有考官过来,把一物件挂在那所有人都不知何用的挂钩上。
    一群考生盯着看,像是……灯,外头竟还是琉璃罩子呢。
    里面燃着火苗,因被琉璃罩子罩着所以不会飘忽不定,而且灯影比蜡烛亮得多,这是个好物件。
    而且灯挂在旁侧,不用担心出现意外,灯落下把他们的考卷给烧了。
    考官道:“这是煤油灯,诸君若夜里答题可用,但若是歇息必须熄灭。”
    众位考生心头一阵欢喜,有了此灯他们夜里也能答题了。
    可毕竟后面还有两日需要考,不少考生生怕自己熬夜明日起不来,都预备熄灯歇息。熄灯时特意看了看那油灯,有些惊讶地发现里面的油没少多少,竟比蜡烛还节省。
    这是最新研制出来的煤油灯,到底家家能用上沼气的还是少数,所以制了这物,比蜡烛节省而且还光线亮许多。琉璃厂之前制过沼气灯的罩子,所以这个就更不难了。
    而且像黄轩他们这种外面的行商,就更需要这种能提的煤油灯了。
    三天的统考,不少考生不仅记住了试卷中的试题,还把这煤油灯给记下了。
    三天结束后,考官们回收试卷,当着诸位考生的面密封考生信息,这才收走。考官收好卷,诸位考生才被允许带好各自用具回去。
    一出考场,外面热闹纷呈。相熟的考生们三两成群讨论着考试试题,有些考生欢喜异常,有些考生气得捶胸顿足。
    “李兄,算数十五题你选的是甲还是乙?”
    “算数的十五题?我选的丙啊!”
    有女子也在一起讨论:“孙家姐姐,不晓得你经史卷最后的作文是如何破题的?”
    “我觉得我肯定考不上了……”
    “……”
    总之考场门口有人欢喜有人愁,聊了会儿大家就要各自回客栈歇息,还没走出几步就听到有人在喊:“考场门口贴公告了。”
    众人闻言以为是和考试结果有关,于是立刻就围了过去,看了一眼就笑出了声。
    那门口的公告栏上贴着一张张告示,把此次统考被抓出来作弊之人的姓名籍贯等等信息公示了出来,后面还写着处理办法。
    “活该!身为读书人,会便是会,不会就是不会,做出此等下作之事就该被抓。”
    “意思就是说,明后天能看到这些人游街示众?我的天啊,若是我,我恨不得自戕!”
    旁侧有一读书人嘲了声道:“李兄你说的这就错了,这些人都能在此等重要考场作弊,又岂会有羞耻心?明儿我便来看看是哪些人。”
    众人议论纷纷,这处罚着实严重,入狱坐牢挨板子,还要被抓去游街,禁考十年。
    听说这份名单还会公示在下一期的半月报上,简直就是耻辱柱啊。
    这里是古代,不是现代还有什么名誉权,陈秀才李孝知他们觉得这法子非常好,就是得这么做才能以儆效尤。
    读书人最好的就是面子,现如今桃源半月报全郡都在看,若是挂到那上面真真是丢尽家族的脸面,让人蒙羞。
    那些作弊了的考生家人,有钱世家的还会派人来求情全被拒之门外,碰了一鼻子灰。
    “我儿被关在牢房,如今还生死不知!”
    旁侧有一老者叹了声应道:“我那不成器的孙儿也在牢房中,这孩子自小未吃过苦,不晓得现在如何了,连探望都不准。”
    中年男人郑春荣一张脸阴得能滴出水来,语气难掩愤怒之色:“我儿彦伟向来老实端庄,竟被一瘸腿寒门在考场外扒衣搜身这般羞辱,这简直是我郑家满门的奇耻大辱。”
    郑春荣气得大喘气儿,手紧紧握着藤条扶手骂道:“我等本就是良民,向来与人为善。那些仙人声称要给寒门子弟一条活路,出了个什么统考,我们良善也就应了。如今还这般为难我等?把我等子弟下狱,真是不给活路。”
    见旁人都是点头,郑春荣像是被打了气一般,又阴沉沉地道:“这些仙人难道不晓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里是天启朝!自有天启朝法规,他们也不过是郡守,不是皇帝!”
    众人听得心惊肉跳,有人忙去把大门给关上了,有老头儿还特意看了看天幕,觉得应该不会打雷。
    不过鉴于他们是专职雷电的仙人,几人忙进了屋内相商。
    “赵旭将军被封为桃源郡郡守,咱们蜀地上面还有州牧!”
    众人心神一凛,蜀地一共有两个郡,一个桃源郡一个巴水郡,除去郡守上面就是州牧。
    虽说现在天启朝不中用,但到底天启朝还未亡,他们所有人都还是天启朝的子民。
    郑春荣哼了声:“赵旭他们一家子在桃源郡搞出这么大的阵仗,我不信州牧没有一点风声,能瞒得这么好?”
    纸就包不住火,更何况大家都在蜀地内。
    桃源郡各种新政,最近还搞出了统考这件大事,巴水郡那边应该是有些消息的吧?就是不知州牧是怎么想的?
    巴水郡在蜀地属于土地肥沃那一块的,而且还接着大江大河,赋税经济都比桃源郡好,所以州牧是住在巴水郡的。
    只是他们听说近些日子以来,不少巴水郡边上的老百姓竟偷偷来桃源郡附近打零时工,有些老百姓还真真赚了些钱呢。
    郑春荣忽而一展长袍,笑道:“何州牧近日快要五十大寿了,我岂有不去祝寿的道理?”
    -
    赵曦没兴趣去看作弊者游街,只是听说不少老百姓感兴趣,纷纷前去看热闹,直呼头一次看到读书人这般狼狈的。
    统考结束就是阅卷,除去经史卷比较主观,其他试卷或多或少都有标准答案,特地安排了属下去阅卷。
    赵曦看着最近送上来的信息,眉头轻轻皱起来。
    这是桃源郡边缘小县县令写来的信,汇报了一下近日县内的事由,一切都在朝好方向发展,还特地提到了巴水郡有不少老百姓过来打零工。
    古代两郡之间的界限其实并不明显,这两边离得又近,这边在大肆招工,那边的老百姓能不心动么?
    只要不耽误农活就能去上工赚钱,做工的时候还听说桃源郡地里种的是仙种,亩产高得很呢。
    巴水郡土地比他们肥沃,平日里饿死的人当然没有桃源郡多,可如今风水轮流转,他们亩产高得能做小零嘴吃!
    都是老百姓,这能不羡慕么?
    赵曦倒不是不喜欢那些老百姓,大家都是人,都有追求温饱的权力,他们也是劳动力,他们桃源郡缺的还是劳动力!
    只是,赵曦有些担心。
    蜀地就两个郡,还靠得如此至近,最近统考又闹得那般大,怕是得传出去吧?
    赵曦正头疼着,就听到外面传来一阵敲门声,她让外面的人进来,就见陈衡满脸激动,双手捧着一份竹纸。
    “曦曦仙人,看看这人的答卷,简直天纵英才!这是我誊抄下来的文章。”
    赵曦有些纳闷,能让陈秀才这般激动到底是何人才?
    赵曦接过看了起来,陈衡的字很漂亮,似乎为了方便她阅读还是横着写的简体字,她快速扫看起来。
    文章当然是用的文言文写的,但她慢些读也是能读懂的。
    她眼中逐渐生出了一抹亮光,这是一篇谋定天下的文章,以桃源郡为根据,再谋巴水郡,巴水郡居长江,舰船顺水而下直取江水之南……字句精简却又字字珠玑。
    外面又传来一阵敲门声,赵曦皱眉叫进来,那人是专门成立的监察组成员,他神色有些焦虑,在赵曦耳侧低声快速道:“曦曦仙人,我们这边看到郑家去巴水郡给何州牧祝寿去了,前两日郑家又同不少作弊被抓的世家之人有过往来密谈。”
    祝寿?真是去祝寿的?怕是未必。
    赵曦闻言冷哼了声。
    赵曦抬起头看向陈衡问道:“听说巴水郡临江?”
    见陈衡点头,赵曦微笑道:“我好久没吃鱼,想吃那边的鱼,应该很香。”
    第52章 祝寿 何州牧五十大寿
    鱼在古代很贵, 多是世家贵族才吃得上的食材,别看巴水郡临江,但由于天启朝的渔具和船业并不是多么发达, 所以鱼其实挺贵。
    当然再贵也不会有中原之地贵,中原多长草木利于农耕, 鱼也是昂贵之物。
    无论是淡水河鲜还是海鲜, 离水易死还易臭, 腐烂臭了自然就吃不得了,运输这个问题也造就了鱼类价格高昂。
    不过现在能在酷暑制出冰来,倒是可以解急了。
    赵曦笑道:“总是吃猪羊肉总会吃腻味的, 去捞些鱼还是不错的。”
    陈衡在一侧忍俊不禁,他还是头次听说有人吃肉会吃腻味的,这年头能有口饱饭就是幸福日子。这叫什么来着?先前听仙人们说过,这叫……凡尔赛。
    赵曦当即便召集了李孝知他们来书房商议。
    智囊团的人没人是傻子,桃源郡郡内搞出这么大的动静,他们心里都已经猜想过何州牧了解一二了。
    李孝知沉思片刻,朝赵曦问道:“主公,敢问您家可收到了州牧寿宴的邀约?”
    赵曦摇头:“未曾。”
    几人对视了一眼,心里大致已有了个底。
    赵旭可是当今圣上亲封的桃源郡郡守, 也算是一方大员了。何州牧治下就桃源郡和巴水郡,他若做大寿怎么可能不请赵旭郡守?
    怕不是何州牧心里早就晓得了些什么, 哪里敢请他们去吃宴席?
    李孝知又看向那个来报信的下属,追问道:“郑家去给何州牧祝寿的人已经走了有多久了?”
    那下属忙拱手答道:“约莫两日多了, 先前只是说郑家人回祖地上坟, 我们所有人都未在意,小的的下属在酒馆里无意间,从郑家吃醉了酒的子弟口中知晓的。”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