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27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飞絮说道:“虽比不上府里的茶叶,但也别有一番野趣,到也罢了。”
    画屏说:“我喝着倒是挺好的,比府里的茶叶多了一股子烟火气。”青禾点点头:“恩,你说的没错,是有那么几丝糊味。”
    悠然笑着看过去:“没想到你这丫头的舌头倒是挺灵敏的,不过是火侯没控好,略猛了些,这也能尝出来。”正说话间,柳叶过来回禀:门外又来了一个婆子并几个小厮过来送礼,说是沈家的。
    闻言,悠然一愣:姓沈的她认识的这不都在了吗?虽然心里疑惑,但还是将人请了过来。
    没一会便走进来一个四十余岁的面生婆子,倒是站在门口的柳叶一下子认了出来:“张妈妈,怎么是您来了?”然后向悠然回道:“这位是沈老板家里的张妈妈。”
    原来是沈泽府上的人,悠然在心里暗想。
    那婆子见屋里乌泱泱的一大些人,便站在门口行了一礼道:“我们家大爷说了,家里没有旁的东西,唯有一些樱桃并庄子上刚送来的一些鱼虾还算新鲜,又有自家铺子的一些卤味和腌菜,送到府上,暂作乔迁之喜。我们大爷说不是什么贵重东西,就是邻里间的正常走动,请姑娘别嫌减薄,务必收下。”
    悠然回道:“已经非常厚重了,我这里正好有两盒自己家做的花生酥,你带回去,替我谢过你家大爷。”说完又让芳草拿了一个荷包给她,那婆子道谢后便告辞了。
    张妈妈回到家里,沈泽正在书房看书,她将事情和沈泽说了。又将悠然给的回礼拿给沈泽看,沈泽让她放到屋里的桌子上。又问:“林姑娘在家忙什么呢?”
    张妈妈笑着说:“侯夫人令人送了好些乔迁之礼给林姑娘呢,奴婢去的时候,林姑娘正在招待她们,奴婢看打头的那个就是侯夫人身边的飞絮姑娘呢。”沈泽听了点了点头:“你辛苦了,下去歇着吧。”
    沈泽的小厮松烟笑着说:“公子既然是给林家送礼怎的不送给林公子,反而送给林公子的姐姐呢?”到最后,声音越来越小,因为他已经感受到了沈泽眼里的杀气。
    沈泽看他一眼:“我看你最近挺闲的,去将咱家的家规抄上两遍给我,若是抄不完,今天就不要吃饭了。”松烟待要求情,又怕惹恼了沈泽,会受罚加倍,哭丧着脸出去了。
    见沈泽又送来那么些樱桃,悠然连忙让芳草两人洗了几大盘樱桃端过来,请众位姐妹吃。然后又拿了五两银子给小石头,让他去外面街上的一家酒楼订上一桌上等宴席和两桌中等宴席过来。
    单丫鬟婆子、小厮等就来了近二十人,加上飞絮几个和自家人,那就是三十多人了,就芳草和轻柳这俩人,做两个家常菜还行,招待这么些人,她们可办不了。
    好在这外的大街上便有一家“悦来酒家”,她们刚来这里收拾屋子时去吃过一次,虽然价格略贵了些,但是口味不错、花样也多。一桌上等席面八凉八热十六道菜,要二两银子。中等的也要一两银子。对于二两银子可以吃半年的普通百姓来讲,这样一桌酒席委实不算便宜。但是这个地方,靠近大康朝的几座最高学府。其中不乏身世显赫的学子、讲师,只要菜品干净、味道好,自然也就不缺客源了。
    芳草过来问怎样摆饭。飞絮笑着说:“往日里跟着夫人和姑娘出门参加什么飞花宴、群芳宴的,咱们也只能干看着主子们在那花前树下吃点心品香茗。今日,既然有机会,何不效仿一下?”
    青禾点头道:“这主意不错,我看那院子里的两株樱花树下就正相宜。这个时节正好还没有蚊子、苍蝇的出来烦人,咱也试试在花树底下开怀畅饮的感觉?”
    飞絮和画屏都跟着点头,悠然禁不住抚了抚额头:“我倒是不心疼那几坛子酒,就怕你们喝的多了,下午回去当不了拆可如何是好?”
    飞絮笑着看她一眼:“这个不劳你关心,夫人说了,今天就权当给我们放一天假,让我们尽情的享受,便是在这住一晚回去也行。”
    悠然莞尔一笑:“既然如此,那我只好舍命陪君子了。”当下,便让芳草和柳叶两个抬了一张大圆桌放在那樱花树下。摆上杯碟等物,一会悦来酒家将宴席送过来了,又将菜品直接摆上。当然,在此之前,没忘了挑出两盘子菜来让人送到前院去给安然和他的同窗吃。
    李文博进到饭厅以后,看到今日的桌上竟然摆了四菜一汤,不由有些奇怪的问道:“今天这是什么日子?怎么这样丰盛。”林家家常吃饭也不过是一荤一素两个菜,再加一道汤或者粥品,并不怎么奢靡。
    听了这话,安然笑着说:“这不是姐姐素日的一些姐妹过来送些乔迁之礼,姐姐便留她们在家吃顿饭,也是热闹一下的意思。因家里没有正经的厨娘,便着人到外面酒楼叫了几桌宴席过来。”
    李文博想说家里不是有丫鬟有婆子吗?为什么还非要去外面叫菜?这得花多少银子啊?自己同窗的这位姐姐,着实有些奢侈了。只是他终究是寄人篱下,虽心里有些不齿,但是面上却丝毫不显的。
    男配出场了……
    第八十七章 有意思的事
    直到日头偏西,悠然才将喝的东倒西歪的几人一一送到车上。好在,那两个外男都在自己房里苦读,因此倒也没被外人瞧见她们的醉样。
    芳草替悠然挡了不少的酒,此时也有些醉了。悠然派柳叶熬了一锅浓浓的醒酒汤,用茶壶装了,交给随车的婆子:“嬷嬷受累,路上一定要给她们灌些醒酒汤下去,要不这个样子回去让人瞧见,也忒不像样了些。”
    那婆子说:“姑娘放心,我心里有数呢。要是姐姐们出了丑,老奴几个少不了也得吃挂落的。”悠然将一个荷包塞到婆子手里:“如此,她们几个就交给妈妈了。”
    送走了沈府的一大家子,悠然看着满院子杯盘狼藉的样子,对着芳草说:“你们三个受受累,将咱们家自己的杯碟收了,明日再洗也成。酒家的这些留着他们收回去自己洗便是。我去屋里歇一下,晚膳不用叫我。”
    悠然自己胡乱的擦了把脸脱了外衣,便躺到床上去了。一觉醒来,天已经大亮。她坐起来,按按太阳穴,头还是有些晕。发誓以后再也不喝这么多酒了。
    正在外面擦地面的柳叶听见她起来的声音,连忙洗了手去端了热水进来给她洗漱。洗漱过后,悠然来到客厅,只见昨日酒宴后的一派狼藉都已经收拾的干干净净了。
    芳草端过来一个托盘说:“小姐,用些饭吧。奴婢想着小姐今早上胃里怕是不太舒服,便熬了些小米粥,小姐略吃些吧。”
    一碗浓稠的米粥下肚,悠然觉得胃里稍微舒服了些,但是也不想再吃了。想起昨天飞絮她们带过来的东西,悠然便去了那屋子一一查看。
    箱子里并没有什么特别贵重的东西,但都是当下这个宅子里急需的一些东西。韩氏让人给她备了三十六头的茶杯一套、八十八头的碗碟一套、粉彩落地大花瓶两对、青花梅瓶两对、炉瓶三事两套,御田胭脂米两斗、御田粳米两斗,各色床帐六套、芙蓉簟四领、各色实地纱共四匹、上等松江布四匹、茧绸四匹、锦缎四匹,还有文房四宝各两套、字画两副。另有金银锭各一对。这些都是居家过日子正好得用的,倒省了悠然许多功夫。
    方心素知道她的喜好,便给她送了紫铜莲花香炉一对、新书四部、内造点心两盒、细纱地山水纹桌屏一对、内造甜白釉盖碗一对、上用茶叶四盒、燕窝一包。沈湉则送了黄杨木雕一对、桑蚕丝绘荷花宫灯一对、花鸟纹粉彩储物罐一套以及彩墨两匣。便是沈英和沈莲也各送了锦被两床、床帐一架。
    有了这些东西,悠然便挑出几样来,让芳草和轻柳两人将林母的房子给收拾妥当、一色帐幔、被褥都铺设完毕。再将一些画瓶、摆件等都拿到客厅那里一一摆好,再将原先挂的一幅富贵牡丹的中堂拿下来换上韩氏给的一套山水中堂给换上。
    因着当日来的匆忙,悠然的屋子也只挂了一顶青碧色的纱罗帐子,并常用的文房四宝一套。其他的各色摆件顽器都没有带来。悠然让柳叶拿了一对汝窑的玉壶春瓶灌上水,将院子里的迎春花挑了几支半开未开的剪下来插在瓶子里。摆在自己屋里的书桌和窗台上。顿时给整间屋子添了不少春色。
    待住进来以后才发现,这整套宅子都已经装了地龙,因此屋子里都没有盘炕。好在原先的屋主留下了两张架子床,好歹应了应急。以前是没有条件,现在有条件了,让悠然去睡别人睡过的床总觉得有些膈应。因此,她一早就去木匠铺子定了两张架子床,一张给自己一张给林母。还有一些衣柜、梳妆台等物,也没有选太好的木料,不过是用了常见的榆木。这种木料虽然纹理不怎么出彩,胜在质地坚硬,用它打的家具结实耐用。
    侯府里面的姐妹几个,早上醒来后也都不怎么好受。再难受,也还得当差呢。飞絮还是一早就起来将头发洗了,里外全换了新衣裳,又在嘴里含了块香饼,等韩氏起来的时候她的头发已经干透梳好发髻了。韩氏看了她还笑着说:“我见你昨日回来的时候还醉醺醺的,以为你今天早上起不来了呢。没想到还是起的这么早。”
    飞絮一边拿帕子帮韩氏擦洗,一边笑着说:“昨日能出去松快一天就已经很是感恩了,再怎么样也不能耽搁今天的差事。”
    韩氏点点头:“我就喜欢你这个本分劲,不想那起子眼皮浅的得志便张狂。昨天都去玩什么了?”飞絮将昨日的过程一一说了,其实韩氏已经听小丫头说了一遍了。但是每个人的角度不一样,感受自然也不相同。
    飞絮还笑着说:“说起来,还有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呢。昨天我们去了没一会,沈泽大爷也派家里的婆子送了一筐樱桃和铺子里的卤味什么的过去。奴婢就是有些奇怪,按理说泽大爷家里没有女眷,他又与林家哥儿交好,干嘛不直接将礼送给林哥儿,非要找个婆子送到悠然手上呢?”听了这话,韩氏偏头笑了起来:“是挺有意思的。”
    没过几天,林母在家收到了悠然让人捎回去的一封信。信上将韩氏的承诺说了一下,又说为了不影响安然的正常发挥,此事还没有告诉他。但是不管乡试安然能不能中,以后他就要在京城这边的明和书院住了。既然如此,自己家不如直接将家当都搬到京城的宅子里来。老宅和家里的地就托给大伯他们看管。
    林母虽然读的书不多,但也是听过明和书院的大名的,知道那是京城数一数二的大书院。只是那里收徒严谨,等闲人家的子弟连门都摸不着的。如今,儿子既然有了这样的机会,自然是一切都以儿子的前程为重。只是她又有些担心,京城大居不易啊。自己这一大家子去了京城,光是吃喝,一个月就要不少银钱。更别提其他的开支了。
    这么一想,林母心里还是有些犹豫。但也是默默的将家里的细软等物都装在了箱子里,心里想着若是安儿真能考中举人,自己一家子就在那定居。若是考不中,就再回来。
    第八十八章 上街一
    快到日子的时候,林母还亲自到附近的三清庙里去拜了拜菩萨,舍了些香油钱。然后便将家里收拾了一下,让老刘头驾着马车带着刘嫂去了桐花巷胡同。
    到了宅子后,林母见里里外外收拾的干净整洁的,原本有些破败的地方也都找工匠描补、修缮好了。一应杂草、枯树都铲的干干净净的。悠然又去花市新买了好些月季、牡丹等树栽上,还有几盆带着花骨朵的海棠花,摆在堂屋门口和各个卧室,衬得屋子都鲜亮了几分。
    待悠然将她领进自己的屋子,林母一看这些摆设,顿时啧啧出声:“我记得上户人家也没留下这么些家具、摆设啊?这些都是新添置的?要花多少银子啊?”
    悠然笑着说:“没花多少银子,只有家具花了几个钱,这些帐幔、铺设都是夫人和几位小姐送的乔迁之礼。”说完,把当初的礼单拿来给林母看。
    林母有些疑惑的说:“这沈夫人和几个小姐也太客气了些吧?”悠然说:“我上次去府里的时候正好帮了夫人一个大忙,她心里念着我的情,因此才送了这么些东西过来。”
    “是什么事啊?不会对你有什么不利吧?”林母有些担忧的问。悠然一笑:“母亲想哪去了,哪有那样的事,不过是帮着夫人查出了一个内贼。所谓当局者迷,一些事情我这个外人比夫人看的略清楚些罢了。”
    林母方才点点头:“这倒罢了,好不容易接你出来了,为娘再不愿你扯进那些豪门纠纷当中去。咱们家虽然穷困了一些,但是只要一家子齐心协力的,日子总是能过下去的。你可千万要珍重自己。”悠然望着母亲的双眼,郑重的点了点头:“是,女儿都记下了,母亲放心吧。”
    因为听说林母来了,小石头便在外面禀告说,李公子想过来给林母请个安,少爷已经陪着在廊下等着了。林母整了整衣衫,说:“快请他进来。”悠然待要回避,林母却说:“既是你弟弟的要好同窗,你见见也无妨,有我在呢!”
    一会,李文博便在安然的陪伴下过来了。因着到了京城,林母和悠然穿戴的便比在林家村时华丽了许多。
    林母原本长相就不差,这一年的时间过来,一家子团圆和美心情好、家里又添了诸多进项买了宅子、粗活都由下人做了,又有悠然时常孝敬些补品吃,因此脸色红润有光泽,看着比以往年轻了好几岁。
    李文博请了安后,见林母与以往印象中的农妇形象已经大不相同,心中不由的有些忐忑。这时,便听见林母说:“这是你弟弟的同窗好友,以前也常来咱家玩的,比你还大两岁,你称一声‘世兄’吧。”紧接着,伴随着一阵香风袭来,香气清香淡雅如兰似麝,一道悦耳的女声在李文博耳边响起:“见过世兄。”李文博连忙回礼:“姑娘多礼了。”他不敢抬头盯着人家看,只注意到了青莲色绣折枝梅花图样的软绸下摆和月白色的撒花裙。
    这时,柳叶端了茶水上来。李文博端起茶水抿了一口,借此压制自己有些狂躁的心跳。林母知晓他是个敦厚的,便主动开口问了一下他母亲如何家里如何等等。
    李文博一边应付林母一边支着耳朵听安然的姐姐和他说话。只听他姐姐问:“没有几天功夫了,我看你最近用功的紧,但是也要注意身体。横竖你还小,便是再多考上几回也没什么关系。切不可把自己逼得太紧了。如今正是春暖花开的时候,你若是在家烦闷了,就出门子去转转,便是只在咱家附近这里逛逛也是极好的。从来了这里后,你还没出过门呢。”语气不紧不慢、轻声细语的,并没有一位的劝弟弟苦读,如今都什么时候了?再想起自己的母亲,从小,自己只要读书时稍有松懈便会被数落个不停。母亲,总是让他觉得压抑的紧。因此,考到白浪书院以后,他就不愿意再回去了。每次回去也是拿了银钱后匆匆离开。
    这时,听了悠然的话,林母也笑着说:“你姐姐说的也对,切不可把自己逼得太紧了。刚才你姐姐还说明日要去上街买些东西,正好她自己去我也有些不放心,不如你陪着你姐姐去吧。”
    安然点头:“正好这两日看书看的有些闷了,既然如此,那明日我就陪着姐姐一起去吧。”李文博见人家一家子聊的挺投机的,深觉自己在这就像是多余的人,于是便先告辞了。
    他走了以后,悠然便又和母亲、弟弟商量着给左邻右舍送礼的事。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以后都在一个胡同住着,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搞不好关系可不兴。东西不在于贵重与否,两盒点心即可,但是最起码要表明一种想要交好的姿态。这事倒也不难,柳叶对这一块就很熟,她知道在不远的文华大街上便有一家老字号的糕点铺子,里面的点心攒盒也有二两的也有一两的,在这一块很有些名气,走亲访友倍是体面。于是悠然便决定亲自去看一下。
    第二日一早,还没吃饭呢,姐弟两人就换上了出门的衣服坐着马车来到了附近最繁华的正阳街。上了车以后,安然还嘀咕呢:“姐,我肚子都饿了,你怎么也不让我们吃了饭再走。”
    悠然说:“放心吧,饿不着你,姐姐我请你吃好吃的去。再说了,咱们家里熬粥的锅太小了,三四个人吃饭还将就,人多了就不够分的。咱们出来吃,也省的让刘嫂多忙活一遭。待会吃了饭,想记着先去买锅去。”安然点点头:“那上次买锅的时候怎么不买一口大一点的?”
    芳草笑着说:“少爷有所不知,这厨房里的家伙都还没来得及置办呢。咱们现在用的锅都是从老宅带过来的。熬粥的那个还是以前小姐专门用来煲汤用的砂锅。”“原来如此啊,哎,这些日子我只顾着温书,家里的事情都赖母亲和姐姐操劳,真是辛苦姐姐了,请受小弟一拜。”
    “行了,谁让我是你姐姐呢,以后有了媳妇还能记挂着你姐姐几分就好。”悠然开玩笑地说。安然笑着回道:“那是自然的。”
    说话间,马车停了下来,芳草掀开轿帘看了一下,说:“小姐,咱们到地方了。”
    第八十九章 上街二
    悠然对着小弟说:“这家的汤包和小馄饨味道都很不错,待会你尝尝。”这里的老板以前与柳叶家做过邻居,倒也常常私下里接济她些吃食。因此,当那天悠然问这附近的早点铺子时,柳叶第一时间便想到了这家。她带悠然过来吃过一次,悠然见店铺里面收拾的极为干净整洁,东西味道又好,便也记下了这家店。
    如今正是吃早点的人最多的时候,而且这早点铺子里面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有,此时铺子里面人满为患,甚至还有蹲在地上吃饭的。柳叶见状便说:“要不小姐在这等着,我去给小姐和少爷叫了饭在车上吃。”
    悠然点点头:“那便一人来一碗馄饨,再来一笼小汤包、一盘素三鲜的煎饺,给你姥爷要个大碗的馄饨。”说完,递给她一个荷包,里面装着不少铜钱。
    柳叶接过荷包熟门熟路的找到小二,点了东西,告诉他们给送到外面那辆马车上去。不一会,便有小二将她们点的东西用两个大托盘给送了过来。
    尝了一颗馄饨后,安然说:“恩,这馄饨确实鲜美,不过比起刘嫂做的还差些。”悠然接口:“且不论手艺,刘嫂做的馄饨用的馅料你以为是那么容易得的?你若想吃,过几天我再让她给你做。不过眼下,家里正忙乱着呢,还要预备你下场的吃食,等你考完以后再吃吧。”安然无所谓的说:“我就随口那么一提,只要能填饱肚子,怎么着都成。”
    吃过早饭以后,柳叶又带着悠然来到附近的一家铁铺交了定金后,定了几只大小不一的锅具。然后几人又到杂货铺子买了一些杯碟等物。韩氏送的那些茶杯、碗盘的倒也挺好,但就是因着太好了,反而不适合她们家日常使用。悠然挑了一套瓷质中等的青花茶具,又买了相同花色的碗筷。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小摆设之类的东西,横竖她口袋里银钱充足,除了以前的私房,上次沈泽又给她一千两的银票。还有那幅绣品完工后,方心素给了她一张二百两的金票和一整套的翡翠首饰。这些都是她辛苦挣来的,并没有贴补家里的打算。但是,现在这些小钱,她还是不吝啬出一下的。
    正好杂货铺子隔壁就是一家布庄,悠然又进去溜了一圈。买了不少的中等布料、绸缎之类的以备日常家用。还是那话,韩氏她们送的料子都太好了,动辄一匹就要几十两银子,对他们家现在的经济条件来说日常穿戴的话实在是太奢侈了些。还是买些平民化的料子,日常裁衣裳做被褥的用着也不心疼。她一下子选了各色料子共十几匹,马车都装不下了,好在这样的大店都有送货上门的业务。悠然将地址说了,又说:“等过了晌午再过去送,要不到了门上也没人支银子。”既然是她买的东西,便没有叫林母掏钱的打算。那店家忙不迭的应下了。
    后来又到了文华大街上,先去了柳叶说的那家糕点铺子,见那些糕点果然都做得不错,便是用的攒盒也算精致。便交了定金定下了十二盒点心。
    这文华大街上,多是一些书肆、笔墨店等卖文人用品的地方。既然来了,自然就要好生逛一逛。她们先去了一家书肆,这里面的书倒是挺齐全的。见她们来了这么些人,伙计马上过来招呼:“客官里面请,不知道客官想要什么样的书籍?我看您身边这位公子,相貌堂堂怕也是要应考的考生吧?咱们店里正好有一本《考前须知》,还是当初高祖爷手稿的活字印版,是真正的考前必备书籍,原先二两五钱银子一本,如今让利酬宾,只需二两银子一本。机不可失啊,怎么样?要不要来一本?”
    一听这么贵,安然刚想说自己不需要,就听姐姐说:“既然你说的那么好,那就来一本吧。咱们也好瞻仰一下高祖爷的墨宝。”那小二连忙屁颠的去拿了这本书过来,悠然随便翻了几页,只见这书比想象中要厚一些,大约有铜板那么厚,拿在手里倒还挺压手的。封皮是用细绢包住的硬纸板,倒也防水。随便翻了几页,发现里面讲的非常详细,从科举的起源、传承、发展以及各科考试的应对方法、考试的注意事项等等,倒也不算太坑人。
    悠然将书递给一旁的安然,又问:“咱们店里有没有游记、地理志之类的书籍?”那伙计笑着说:“想不到姑娘是个识字的,这些都有的,在这边,这一栏都是这样的书籍,旁边这栏则是一些野史、人物传记之类的。”
    只见最靠里的一个角落里,近两米高的书架上摆的满满的都是这种书籍。悠然抽出一本来看了看,又看到小弟望着另一个方向直看,便笑着说:“你自己看看吧,有什么喜欢的只管买,几本书钱,姐姐还是有的。”
    安然笑着抓抓头发:“不用姐姐给钱,我这里有呢。”过年的时候,平日里母亲和姐姐给他的零花钱他都攒着,还有日常抄书等赚的铜钱,几个月下来也攒了二三两银子,买几本书还是够的。他日常在书院抄了不少的书,四书五经不必多说,什么《史记》《孙子》《资治通鉴》等常见书籍他都已经倒背如流了。如今也只是寻摸那些他没有看过的书籍。
    到最后,悠然一共选了两本游记一本杂记一本地理志和两本开国前后的史书,她见安然两手空空,便问:“你没有相中的吗?”安然笑了笑说:“姐,我现在哪有心思看杂书啊,还是等乡试完了以后再来吧。我看他们店铺的纸张搞活动,要不再卖上几刀纸吧,你给我的那些宣纸,我日常练字都不太舍得用。”
    闻言,悠然笑了下,对刚才的那个伙计说:“小二,把这几本书包起来,另外再拿上两刀毛边纸两刀上等的玉扣纸一沓海月纸。算下多少钱?”
    第九十章 入场
    那伙计没想到看着年纪不大的姐弟两个竟然出手不凡,忙把书和纸都包好了,笑着说:“承惠十两八钱银子。”悠然从随身的荷包里拿出一个银锭来递给他。小二连忙将银子拿去柜台称了,没一会便拿着倒找的银子过来了:“恰好本店近日有活动,凡一次性消费满十两银子者,送洒金笺和谢公笺各十张,请小姐笑纳。”
    悠然接过纸张,笑着说了一声:“多谢。”然后便离开了书肆。
    中午找了家茶馆,吃了几道招牌菜。下午,又去定了些米面粮油、瓜子、花生等物,一行人便打道回府了。
    很快就到了考试的日子,多亏了那本《考前须知》让悠然这个没有参加过科举的人对现如今的考试流程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也知道了该准备些什么东西。
    好在现如今的乡试有了很大的改进,虽然也考四书五经等,但是还加了一些算数、农业、水里等方面的试题。考试时间也由原本的三场共九天九夜改为三天三夜。
    考场里面虽然有伙房,但是几乎没什么人会去做饭的。悠然给弟弟备下了一些酱牛肉、腊肠、卤味、小咸菜等,还让刘嫂烙几张大饼。俱都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当然了,一些常用的丸药什么的也要带上几颗,以防万一。还有一张厚厚的羊皮褥子,晚上睡觉好盖的。这些东西自然少不得也要给李文博备上一份。悠然想的是既然他住在自己家应考,将来要是也中了举人啥的,和小弟在官场上也可以互相照应。
    李文博见安然的长姐行事如此周全妥帖,心里不由的升起了几分旖旎之思。若是这科自己能侥幸得中举人,以自己和安然的情分,开口提亲的话也未必没有胜算。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