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72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陈伯衍余光扫了一眼赵海平,顿了顿,道:“若是普通的战歌,顶多能够鼓舞士气。但仙门中有不少精通音律的前辈,以音律为利刃杀敌,我黑羽军中流传的那首战歌,不光能鼓舞士气,还能在短时间内令军士体内元力大增。”
    孟七七点点头,但疑惑始终不减,“可这种乐曲对我小师叔可没什么用,他把它藏那么好做什么?它有什么特别之处么?”
    说罢,孟七七又把羊皮纸拿起,企图从中再发现一些端倪。
    沈青崖道:“这份曲谱是残缺的,曲谱的名字应当在右侧,可是你看,右侧那一部分被撕了下来,没有了。”
    孟七七仔细看去,果不其然,便问:“你能哼一段来听听吗?”
    沈青崖怔住,看看孟七七和陈伯衍,又扫过赵海平和终于煮好了茶拎着茶壶跑过来的小童,道:“我试着弹一段吧。”
    语毕,一架古琴忽然出现在沈青崖的手上。小童又惊讶又好奇,把茶壶往桌上一放,就紧挨在义夫身边看沈青崖弹琴。
    沈青崖弹琴时很专注,骨节分明的手指抚过琴弦,似是在抚摸着天姥山上通灵的白鹿。他试了几次音,不疾不徐地摸索着心中的旋律,神色平和。
    本就幽静的竹林里,似乎更静了。
    一片竹叶悄然飘落在他手边,轻轻触碰到他的尾指,又被忽起的旋律震落了下去。
    琴声悠扬,霎时间,竹叶的落下,风起的弧度,似乎都覆上了一丝雅意。就连赵海平这样出生行伍的大老粗,都忍不住凝神静听,生怕发出一丝生意,破坏了这份意境。
    昔有王子晋树下吹箫,今有沈子鹿竹林抚琴。
    孟七七不得不承认,他虽是一头不通音律的笨牛,可每次听沈青崖弹琴,总是能轻易得放松下来。明明从未到过天姥山,可却好像已经神游过一遍,看到了青崖上悠然自得的白鹿。
    可这一次,孟七七却忍不住蹙眉。
    沈青崖也很快察觉到了曲意的误差,双手轻按琴弦,停了下来。他慢慢闭上了眼,琴声停了,风也静了,竹叶的飘落似乎也停滞了下来。
    纤细的手指,轻轻地顺着琴弦抚过,没有发出一点声音。
    斑驳的日光从竹叶缝隙中洒落,似断续的音律,在沈青崖的长而浓密的睫毛上跳跃着。而碎裂的光影,就在云朵不断的迁徙中,分分合合。
    蓦地,一缕微风吹动了他鬓边垂下来的一缕头发,沈青崖倏然睁眼,手指疾掠,激昂的乐声恍若冲破了束缚,杀意四溅。
    无边的落叶,以竹亭为中心,如利刃扬起。
    这是用上元力了,孟七七仔细感悟着,目光再度落到羊皮纸上。
    小童则惊讶得张大了嘴巴,目不转睛地看着,脸上满是兴奋。可很快,沈青崖又停了下来,方才的肃杀便如潮水,消失无踪。
    “感觉如何?”孟七七问。
    “不大对。”沈青崖微微蹙眉,道:“或许是曲谱缺失的缘故,又或许是乐器不对,我总觉得我演奏出来的与真正的曲子,有所差别。”
    陈伯衍便道:“这不要紧,周前辈也不会弹曲。”
    “对。”赵海平深有感触,道:“通常都是别人弹给四郎听,他在旁边喝酒听曲,哪里会弹曲子。”
    “那小师叔收着这么一个曲谱做什么呢……”孟七七仔细思忖着,想要解开这个疑惑,他们或许得先查清楚这曲子到底叫什么名字。或许有了名字,就能知道它背后的故事了。
    忽然,孟七七想起什么,拿起葫芦来晃了晃,又从中勾出一个东西来,“我记得这里面还有一样东西,这是……地图?”
    地图的出现让人心喜,而且这张地图并不像羊皮纸的曲谱那样模糊不清,一笔一画都记录得很清晰。但这幅地图太简单了,只有寥寥几笔,别说只能指向一个大致的方向,就是地图画的究竟是什么地方都让人猜不出来。
    赵海平作为曾经的大将军,对整个大夏疆土都非常熟悉,可即便是他,也认不出来。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时,孟七七忽然茅塞顿开,从须弥戒中飞快掏出了另一张地图与之对比,并问:“像不像?”
    “这画的不是一个地方吧?”赵海平疑惑道。
    “当然不是一个地方,你们不要管线条的走向,单从这两幅图的绘制方式去看,像不像?”孟七七略有些激动。
    “像。”陈伯衍给出了肯定答案。
    孟七七受到鼓舞,飞快地说出了自己的判断,“你们知道这张地图上画的是什么吗?这也是小师叔给我的,画的是王氏秘境中的路线,你们看这儿——目的地是一个红点,这个红点代表的位置就在王氏秘境的深处。这两张地图如此相像,这是不是代表,这张图也是秘境的地图?”
    陈伯衍点头,道:“你说的不无道理,但问题在于——这张图代表的是哪个秘境?”
    十九个秘境,排除阴山还剩十八。这是否仍是王氏秘境的地图,亦或是另一个秘境的地图,都未可知。
    这是个大问题,孟七七思忖片刻,沉着道:“如无别的办法,我们只有一个一个找。十四个小秘境嫌疑较小,可以暂且排除,另外三个大的,其中两个分别在天姥山和孤山剑阁,对于我们来说,进去并不难。”
    沈青崖点头,默认了孟七七的说法。
    赵海平对仙门秘境不甚了解,也帮不上什么忙,便未插嘴。拍拍小童的脑袋与他吩咐了几句话,便起身去张罗吃的。
    赵海平一走,孟七七郑重说道:“还有一事方才我没有说,这个红点指向的目的地,就是我遇到敲钟人的地方。那儿的格局与秘境入口处的殿宇一模一样。”
    “等一等,钟?”沈青崖忽然怔住,回过神来后,急忙翻出之前的曲谱,指着上面一个模糊的标志,问:“你们觉不觉得这就像一个钟?这张图上许多标记并不是文字,应当代表着不同的乐器,而钟也算得上一种乐器。”
    “我记得,秘境里的钟声能使妖兽陷入狂暴。”陈伯衍沉声道。
    一条条线索,忽然间以匪夷所思的关系联系到了一起。
    孟七七飞快地理着思路,可线索太杂,想要把它们完整地拼凑起来,孟七七还需要更多更有力的佐证。
    陈伯衍亦陷入了沉思,他下意识地摩梭着那张简单的地图,遥想起了阴山。无数线索最终都指向秘境,阴山又是秘境中最特殊的一个,再加上发生在他自己身上的那场弥漫着疑云的追杀与失忆,或许他该找个时间亲自回去看一看。
    他必须把黑羽军牢牢攥在手里,阴山是绝不能出事的。
    第87章 元武别
    回阴山之事不可急于一时, 在陈伯衍的心里, 他同样放不下孟七七。此时此刻孟七七仍与沈青崖凑在一起积极讨论着“钟与秘境”的事情,那时而闪亮时而深邃的眸子, 让陈伯衍不自觉地便看得入了神。
    可是不过片刻, 他便按捺不住了。
    沈青崖再次开始抚琴, 试图找到正确的曲调,他阅谱无数, 或许能够从中找到一丝熟悉感。孟七七就站在他身旁, 俯身凑得极近,还时不时伸手也拨两下。
    沈青崖脾气好, 一边心疼自己的琴, 一边又不想搅了孟七七难得的雅兴。最后实在看不过去了, 干脆手把手教他如何拨弦。
    谁知斜里伸过来一只手,半道就把孟七七的爪子给抓了回去。孟七七正在兴头上呢,忽然被人搅了,登时蹙眉。
    他回头, 便见陈伯衍低眸望着他, 道:“小师叔, 歇一会儿吧。”
    孟七七挑眉:“我又不累。”
    陈伯衍却抓着他的手没有要放的意思,他的体温偏冷,剑体觉醒之后更是带上了一丝寒意,可孟七七的掌心却很热,愈是久握,陈伯衍就愈不想放开了。
    “让沈兄自行琢磨吧, 我们都不通音律,恐怕帮不上什么忙。”陈伯衍解释道。
    “是吗?”孟七七觉出一点不对劲来,余光瞥着两人交握的手,却故意忽略了此处,抬眸看着陈伯衍道:“我记得你以前会吹树笛。”
    陈伯衍:“……忘了。”
    闻言,孟七七缓缓勾起嘴角,眉眼含笑地盯着陈伯衍,道:“大师侄记性可真不好,那下次我想听了怎么办?”
    “师侄可以再学。”陈伯衍面色不改。
    这时,沈青崖以拳抵唇,轻咳了一声。孟七七疑惑看去,不期然间撞见一双懵懂的充满好奇的双眼。
    小童提着菜篮子站在亭外,眨巴眨巴眼睛盯着孟七七和陈伯衍握着的手。
    孟七七忽然想起小玉儿,他开始怀念那个乖巧可人的小徒弟了。于是他拍拍陈伯衍的手背,训斥道:“都几岁的人了,松手。”
    陈伯衍不知道他的语气为何又忽然冷了下来,小师叔的心思深如海,芳君猜不透啊。
    那厢沈青崖忍着笑,指尖轻快地弹了一曲凤求凰。
    天光云影,在静谧的竹林小楼前悠悠掠过,时间在三人的笑闹中过得尤其得快。不过片刻光景,红日便已西斜。
    赵海平从竹楼后面自己开垦的菜地里摘了许多菜,又取了些腊肉,做了几道小菜。他原是想出门去买些肉回来的,不过此地太偏,这一来一回怕是来不及,便从地窖里拿了几坛上好的酒招待贵客。
    三大坛拍了泥封的酒依次排开放在桌上,赵海平满腔热情地拍着孟七七的肩,道:“好贤侄,你小师叔最喜欢喝酒了,往常我们聚在一起,那都是要不醉不休的。今日你我初次相见,怎么着也得干个三大坛,怎么样?”
    孟七七:“……赵伯伯,如此美酒,必是珍藏。晚辈喝个半坛便够了。”
    “嗳,你可是周四郎的后人,半坛怎够?别跟你赵伯伯见外。”赵海平怎能让贤侄喝得不尽兴呢,否则下次周四郎那酒鬼定要埋汰他了。
    说罢,赵海平又招呼陈伯衍与沈青崖落座,目光从两人脸上扫过——这俩人酒量一看就不好,还是周四郎的后生好。
    “来来来,我给你满上。”赵海平亲自给孟七七斟满酒,孟七七哪敢不喝,必须一饮而尽。孟七七本也是个豪爽之人,这一来便更对赵海平胃口了。
    二人对饮,不多时,便干了半坛。
    赵海平难得如此尽兴地喝酒,脑海中再次忆起周自横,喟叹便随着酒气一同流入风中。酒一喝多,话匣子便也打开了,他又自顾自满上一碗,道:“想当年啊,我要戍卫神京,走不开,你小师叔就尝尝提了酒过来找我。陛下呢,他也爱喝,可他行动更不自由。于是每次四郎来,他就先去宫里找人,大晚上的御剑偷偷把人接出来。你们是不知道,陛下他怕高,四郎还总使坏逗他,每次都被逼得指着四郎的鼻子跳脚骂娘……”
    说这些话的时候,赵海平的眼里满是怀念。
    孟七七三人都安静地听着,目光扫过赵海平鬓角早生的华发,忆起皇先生说他们也是三个人的好巧的感叹,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或许总有一天他们也会到赵海平这个年纪,也会有这样那样的感触,可至少他们此时还在一起,惺惺相惜、同生共死。
    末了,赵海平猛喝一口酒把叹息都咽回肚子里去,“不说这些了,人老了话就多,可说这些真没什么意思,被四郎听到他该笑我了。”
    “赵伯伯正值壮年,可一点儿都不老。今日喝了这酒,上山伏虎都不成问题。”孟七七道。
    赵海平爽朗一笑,“那就借你吉言,来,干了!”
    酒碗碰撞,又是一口豪情下肚。
    赵海平大剌剌地撸起袖子,喝着喝着便原形毕露,一身匪气藏也藏不住。孟七七对他的胃口,他也正好对孟七七的胃口,两人喝起酒来,压根没陈伯衍和沈青崖什么事儿了。
    好在孟七七没喝到忘形,忘了问正事:“赵伯伯,元武之争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个啊,说来话长……”赵海平沉静下来,似是一时间不知该从何说起。良久,微风带来一丝凉意,他才望着昏暗的天色,将往事缓缓道出。
    元武之争究竟从何而起,坊间说法不一,知道真相的却都讳莫如深。而赵海平当年恰好处在风暴中心,没人比他更了解事情的经过。
    “这事儿得从那年科举说起,那时候科举刚过,神京到处都挺热闹的,百花楼里住满了那些个秀才、进士,里头还出了个状元。不过那些考生的文章递到陛下的案上,他却最欣赏其中有个姓罗的秀才,夸他有想法。可问题就出在他这篇文章上,我到现在还记得,那篇文章的名字就叫做《元武》……”
    据赵海平回忆,姓罗的秀才文笔并不如何,可文章表达的意思正中要害。他提出要把天下修士武人皆归拢到皇权之下,并针对这个提议建言献策,可谓大胆之极。
    “其中有一条,他甚至提到了四郎。四郎与陛下的关系并不是秘密,这秀才能打听到也不足为奇,他在文章中说——若周自横能成为陛下手中的一柄利剑,那收拢仙门之事便可成功一半。届时,陛下可增设国师一职,并设立元武监,逐步将这些修士纳入体系之中。”赵海平道。
    孟七七惊讶于这样的大胆建言,可是,“这会不会有点太过异想天开?”
    “没错,就是异想天开,但陛下对他极为赏识。当时那篇文章只有极少数的人知道,陛下把它压了下来,将三甲授予他人,却暗中把罗秀才召进皇宫。”赵海平沉声道:“我那时已隐约察觉到陛下的野心,恰在此时,四郎进京了。”
    罗秀才建议皇帝利用周自横,把他当成自己手中的一柄利剑。可他太不了解周自横,这根本是无法办到的事情。皇帝深知这一点,故而将文章隐瞒下来,并说服赵海平不要泄露此事。
    赵海平相信三人多年的情谊,觉得无论如何皇帝都不会真的利用周自横,便答应了下来。可接下去的事情,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
    周自横进京,是有事要谈。
    回忆到此处,赵海平不由眯起了眼,“那天他直接进了皇宫,我也是后来才知道的。可是两人不知道谈了什么,最后竟吵了起来。后来我从中调和,两人的关系才又和缓了下来。可谁知后面又出了玉林台那桩事情。”
    玉林台春宴,本是皇家依循惯例宴请新科进士的场合,分为宴乐与狩猎两部分。皇帝为了给周自横赔罪,知道他喜欢这样热闹的宴饮,便把他也一同请了去。
    可谁知,坏就坏在这场春宴上。
    罗秀才的文章,不知被谁泄露了出来。普通人只觉得这篇文章大胆,可传入修士耳中,便是滑天下之大稽,是大逆不道。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