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农家小福女 第49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是啊,”满宝道:“从十月二十二到十一月二十一,一共要一个月。”
    老周头:“谁告诉你的?正好抽到了我们村?”
    钱氏等人也坐直了身子。
    周五郎道:“满宝在县衙门口看的布告,里长还没下来通知呢。”
    老周头便又摸了一下腰间,没摸到烟,干脆就把空烟枪塞嘴里,一时没说话。
    周大郎就主动问满宝,“布告上怎么写的?”
    满宝记性一向好,虽然不能完全复述,却也说了个七七八八。
    周大郎听懂了,道:“不是抽役,那就是全县各户都要算上,人多,难怪只去一个月。”
    “大冬天的,去一个月也够人受的了,”老周头道:“县老爷也真是的,要服役,秋收后多好的时机,怎么非得选在入冬后?这天寒地冻的,土也不好挖啊。”
    钱氏闭了闭眼睛道:“这是县老爷们的事,我们操心好自己就行。老三,去干活儿惜着点力气,身体要是受不住,也不要强撑,报上去,让你兄弟们去替你。”
    她道:“你家不是只有你一个男丁,你兄弟多,轮着来就是了。”
    周三郎应下。
    钱氏又对小钱氏道:“从明天开始,多煮一捧粮,给老三补身子,补上一个月,把身体养好点儿,耐活。”
    小钱氏毫无怨言的应下,这也是周家的传统,每年轮到谁去服役,都要提前养一段时间。
    只是以前他们收到的消息都晚,通常只会提前十天收到消息。
    服役有多恐怖?
    不说周大郎和周二郎,就是好些年没去服役的老周头想起年轻时候服役的日子都忍不住打抖。
    今晚周家的气氛有些沉闷,满宝年纪还小,并不能记住很多事,所以她不知道为什么知道服役后大家的情绪为什么这么低落。
    但她乖巧,没有闹,也没有多问,只是晚上睡觉时眼睛亮晶晶的趴在父母的床前看着他们。
    钱氏摸了摸她的小脑袋,和老周头道:“服役是大事,我们既然知道了,明天还是去和村长说一声,让他去打听打听,看是不是真的,若是真的,村里的人也好早些做准备。”
    老周头应下,沉默了一下道:“给老三准备的干粮要厚实点儿。”
    钱氏低声道:“我知道。”
    见满宝睁着一双圆溜溜的眼睛看着他们,钱氏就对她笑了笑道:“别担心,你三哥身体一向好,这次也能平平安安回来的。”
    “娘,服役不是去挖水利和修路吗?村里也经常挖水利和修路呀。”
    钱氏道:“那不一样,村子里修路就填填坑,大家闲了去干一干,家就在转身的地方,那怎么一样呢?”
    水利更不用说了,也就开春挖几锄头的事。
    “县里的服役不一样啊……”可至于哪儿不一样,钱氏并没有告诉满宝,不论她怎么问,她都笑着说,“你年纪还小呢,等长大就知道了。”
    满宝便嘟了嘟嘴,转而去问科科。
    系统去百科馆内搜索了一下,也沉默了起来,良久后才道:“宿主所在的这个时代,历史上的记载服役都是很苦的事,死人是正常。”
    满宝一个激灵,连忙问道:“我三哥也会死吗?”
    “服役是义务劳动,虽然县衙会分发一些食物,但数量很少,主要还是靠自己带去的食物填肚子,”系统道:“而且十月是冬季,那一段时间正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人一旦生病就很容易死亡。”
    满宝瞬间担忧起来,“那三哥能不能不去?”
    第81章 授学
    系统搜了一下,道:“历史上有以银代役的规定,只要有钱,就不用去。”
    满宝眼睛便一亮,把这个好主意跟她爹娘说。
    老周头和钱氏都不明白她怎么睡了一觉就知道这些了。
    不过,老周头觉得这孩子一向聪明,只当是她自己想到的,于是道:“家里没这么多银子,咱这种人家是能以银代役的人家吗?连村长家都得出役。”
    钱氏对满宝更细心,细致的解释道:“听说代一次役的钱都能娶一个媳妇了呢,我们这样的人家,要挣够一个娶媳妇的钱,起码得四五年,这还是家里人多才能存下这样的钱,换你爷爷那一辈,给你爹娶个媳妇就得花掉半生积蓄。”
    满宝瞬间被转移注意力,乐起来,“爹,原来你娶娘把爷爷奶奶的钱都花光了呀。”
    满宝没见过她爷爷奶奶,但逢年过节,尤其是清明的时候,父母没少跟他们提爷爷奶奶,用她老爹的话说,这就记祖,人只有记住自己的祖宗,才能不忘本。
    科科则说,这叫祭祖。
    大户人家是把先祖的事迹记在族谱之中,后人只要翻阅族谱便能追寻先祖。但绝大部分的人家是通过口耳相传将先祖事迹传下去的。
    能够把事迹记入族谱或家谱的人家不多。
    满宝当时听时,还暗暗下过决心,等她学到更多的字,以后就把她爹娘的事迹记到家谱里,这样爹娘就是他们家第一代有事迹的祖先啦。
    满宝最喜欢听老祖宗们的故事了,所以撑着小脸眼巴巴的看着她爹娘。
    钱氏一看她发亮的眼睛就知道她在想什么,忍不住点了一下她的鼻子,笑道:“是啊,就是花光了钱彩礼也没多少,你娘我一进门就得过苦日子。”
    老周头就扭头对她讨好的笑笑。
    钱氏被满宝一双亮晶晶的眼睛看着,也勾起了一些回忆,怅然的道:“其实一开始日子也是可以的,就是运气不好,我刚怀上你大哥没几个月,咱家就被抽役,先是你爷爷去应役,结果你爷爷病了,你爹就去接手,那会儿的县太爷选的日子更不好,正赶上春忙,你爷爷病着,你爹不在家,我就挺着大肚子跟你奶奶一块儿下地,硬是把咱家的地都给种出来了。”
    老周头也忍不住道:“那会儿服役的人大多要去半条命,那一任县太爷……唉~”
    满宝很好奇,“爹,你们服役都要干什么?”
    “挖土,修水利,加固堤坝。”
    她有些不解,“比干农活儿还累吗?”
    “那怎么一样?”老周头道:“自个家里干活儿,累了就歇一歇,饿了就回家填补一口,太阳大了就躲树荫底下休息,等大太阳没那么毒辣了再下地。在家里,再穷,好赖有口水喝,有块饼吃,可服役,那可不是想怎样就怎样的。”
    老周头道:“一大早的要出工,还不能太惜力,要是太磨洋工,差吏的鞭子就打下来。”
    “早食基本上就一小块饼,别说我们这样干苦力的大人,就是你这样的小娃娃都吃不饱,大家都得自带干粮去,混着一块儿吃,但也有人家穷,给带的干粮不够厚,只能省着吃,多少人就是因为这一省就趴堤坝上了。”
    要老周头来说,服役之所以会一直死人,活累人是一方面,但大家干苦活儿的时候也不少,别的不说,春种秋收时,为了和老天爷抢天时,大家也不是没累过。
    归根结底,还是不能休息和短了吃的。
    他们再抢天时,太阳最毒辣的那一个时辰是避开的,且水够,家里的粮也尽量可着下地的人吃。
    老周头说完了,低头看着眼睛干净的闺女,他又觉得自己和孩子说了不该说的话。
    于是拍了拍她的小脑袋道:“这是大人的事,你小孩儿还是上学堂去吧。”
    满宝背着小书箱去学校时就有些低落,她觉得县太爷很不好,哪有干活不给人吃饱的道理?
    以前她哥哥们去给村民盖房子,饭菜都是管饱的。
    白善宝昨天休沐浪了一整天,所以高兴得不得了,娘亲还给他做了好吃的点心,他特意留了两块给满宝。
    他将点心送给满宝,道:“你家的糖也很好吃。”
    然后眼巴巴的看着她。
    满宝接过点心吃了,因为有心事,所以没听出他的话外音,敷衍的点了点头。
    白善宝见状不开心了,但他又不能开口让满宝给他糖,就问道:“你想什么呢,休沐不开心吗?”
    满宝就小大人一样的叹气道:“我三哥要去服役了。”
    别看白善宝懂的比满宝多,书也读的比满宝多,他还真不知道什么是服役。
    于是他问了一句,得知服役是所有家庭的义务,他便挠了挠小脑袋道:“那我家也要服役吗?”
    满宝理所应当的道:“当然啊,你家有几个男丁?”
    白善宝道:“就我一个。”
    满宝就同情的看着他,“那你可怜了,你也要去服役。”
    白善宝就有点焦心,又有点兴奋,颇有一种我是大人的感觉,但又觉得未知让人恐惧。
    白善宝道:“我得回去问一问我祖母。”
    满宝嫌弃,“那还要好久啊,我们问先生吧。先生知道好多事情的。”
    于是俩小孩就去问庄先生。
    庄先生没料到俩小孩的关注范围这么广,竟然已经关注起劳役来。他想了想,便把俩孩子打发回去念书,决定中午再给他们答案。
    俩小孩就跑回去读书了。
    中午时,庄先生把俩孩子拎到院子里边吃饭边开小灶。
    要说劳役,那就得谈赋税,谈国家建设,还要谈县令的政绩考察等……
    当然,俩孩子还小,庄先生没有照本宣科,而是举例告诉他们,“国家就如同一个大家庭一样,你们便也是大家庭里的一员,你们吃饭,喝水,穿衣,主宅,是不是得有人干活儿,帮你们将要吃的米,喝的水,穿的衣服和住的房子造出来?”
    这个很简单易懂,两个孩子连连点头。
    庄先生就摸着胡子笑道:“那要不要给这些干活儿的人钱?”
    俩孩子继续点头,这个道理他们也懂。
    庄先生便道:“这就是了,国家也一样,它要人干活儿,就得给钱,要给钱就得先有钱,所以我们要交税;它还调剂资源,比如,大儿子家遭灾了,二儿子家却粮多仓满,那作为母亲,她就要从二儿子家里取一些粮送给大儿子,让他家先渡过这一难关……”
    庄先生从国家的机构简单的说起,前面都简简略过,讲到县令一职时才详细一些,于是讲赋税,讲劳役。
    满宝和白善宝都听得津津有味,很快便忘了时间。
    第82章 积分富裕啦
    白家选了一块地方,也到县城预订好了材料,选了吉日便开工。
    这算是村里一件特别热闹的事,因为白家给的工钱高,附近几个村都有村民来应征。
    老周头自己都去了。
    白家挑选着雇了一些人,宅子要造得挺大,需要的木料,石头等不少,这些都要人去做。
    整个村子都热闹起来,孩子们特别喜欢跑去看热闹,满宝也兴致勃勃的跑去看了一圈儿,晚上回家时周家也都在谈这事。
    周家去的人中只有周大郎和周四郎选上了,周二郎没被选中,而周三郎则是因为要休整以应付劳役,所以没跟着去。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