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农家小福女 第80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满宝觉着这东西就是看着好看而已,一点儿也不好吃。
    科科就给她科普,“那是因为你们这儿的山楂都是野生的,酸度更大,在未来,山楂经过改良,甜度会增加,做出来的糖葫芦还是挺好吃的。”
    又道:“糖葫芦除了能用山楂做以外,还能用苹果等其他果类,我刚才查了一下,发现历史上有用山药豆做糖葫芦的,据说很好吃。”
    满宝眼睛亮晶晶的,问道:“有多好吃?”
    科科想了想,抽出了一个形容词,“据说是糖葫芦的众多果类之最,不过也有可能是错误的,因为山药断绝,没有的东西,人类总喜欢给它赋予一些美好的想象。”
    话是这样说,满宝还是流着口水想,等家里的山药藤有山药豆了,她一定让大嫂给她做山药糖葫芦吃。
    第136章 吃呀吃呀
    满宝和周喜都许久不来县城了,想着周大郎他们那边没那么快,就没转到县衙前面去,而是顺着街道往下,又逛回了济世堂。
    周喜站在济世堂门口,和一众弟弟妹妹道:“你们去玩吧,我先去看一下大夫。”
    又叮嘱周四郎和周五郎,“一定要把满宝看好来。”
    周四郎油嘴滑舌,“大姐你就放心吧,我们就是把自己给丢了,也不会丢了幺妹的。”
    满宝虽然也很关心大姐的身体,但对逛街也很有热情,权衡了一下就从兜里掏出一颗糖来放在周喜的手心,道:“大姐,你先看病,要是大夫给你吃苦苦的药,就先吃一颗糖。”
    周喜笑着应下,其实她有好长一段时间没来拿药了,主要是身上的钱不多了,可现在又有了进项,周喜现在很惜命,还是很想把身体治好的。
    没了大姐在一旁碍眼,周四郎疯起来,一下把满宝给背起来,冲着人群就嗷嗷的冲去。
    周五郎和周六郎也哇哇的大叫着跟上。
    街上有人看乡巴佬一样的看着他们四个,但更多的是善意的看着他们,今天来街上闲逛的,好多是村子里出来的青年,他们和周大郎他们一样,都是挑着粮税来的。
    县城就那么大,纵横三条街,最热闹的是正中县衙的那条大街,周四郎跑没多久就把街道给逛完了,然后他在一个包子铺前停下,低头问站在身侧的满宝,“你肚子饿吗?”
    满宝点头,早上吃了早食才出来的,但现在已经接近中午了,能不饿吗?
    周四郎看着香喷喷的包子咽口水,最后还是满宝抵制不了诱惑,从自己的兜里掏钱出来买。
    不过她也不傻,她就看着三个哥哥道:“大哥二哥和三哥大姐都饿着肚子呢。”
    她的十文钱肯定是不够的。
    另外三人一听,当机立断,“你的钱不够,就用我们的补上。”
    满宝这才高兴,上前选包子。
    包子很大,有素包子和肉包子之分,素包子是一文钱一个,肉包子则是三文钱两个。
    满宝权衡了一下,决定一样买一半。
    她算了一下人数,决定买八个素包子,八个肉包子,正好二十文。
    满宝把自己的十文钱出了,看了一眼三个哥哥,果断的从周四郎的份额里抽出了四文,她还和周四郎言明,“四哥,你出四文钱,你最大,所以要多出,你还存在我这里的有四文钱。”
    周四郎瞪大眼,不满道:“剩下的四文钱能干啥,干脆你把它也给我算了。”
    四文钱呢,要他自己买,那都能买两个肉包,一个素包了。
    满宝把钱捂好,摇头拒绝,“不行,存钱就是要积少成多,怎么能因为它只有四文你就不存呢,你今天能存下四文钱,明天也存四文,那十天下来就是四十文,一百天就是四百文了。”
    “你不是说钱只有流通才是钱吗,不流通的时候就是铜板,那……”
    “你真笨,”满宝鄙视的看着他,“这是预防风险,铜板存着,以后有大事了,它不就流通起来了吗?不然你现在全花了,以后出事要用钱了,你去哪儿得的钱?”
    周四郎风中凌乱,抓狂道:“怎么话全叫你说了,你刚和大姐可不是这么说的。”
    满宝理所当然道:“你又不是大姐。”
    周四郎:……
    满宝乾坤独断,小手一挥道:“就这么定了。”
    她拿着钱上前,还冲摊主甜甜的一笑,问道:“我们买这么多,你能多送我们一个素包吗?”
    摊主早留意他们了,毕竟现在离午时还有点儿时间,这个点吃东西的人不多。
    摊位前站了四个人,这四个人还对着他的蒸笼流口水,他想装看不见都难,所以满宝刚才说的话他也听到了。
    他素来觉得自己够机灵的了,可刚才满宝算的账还是让他头脑发胀,他掰着手指头算了一下,发现十六个包子的确是二十文,犹豫了一下便多给她添了一个素包,笑道:“行,送你一个。”
    满宝就冲他甜甜的笑了。
    包子用荷叶包好,一共分拣了四包,四人一人抱了一包,都忍不住咽了咽口水,然后一致决定回去找人。
    满宝迈着小短腿跑在了最前面,先去济世堂里找周喜,然后拽着她去县衙那里找周大郎他们。
    周大郎等人正排在队伍里,慢慢地往前挪动。
    赶着今天来交税的人不少,所以挪动了许久也没轮到他们,前面主簿正带着手下核算粮税,一旁的人则在称量,只有纳完合格合量的税粮后才能得到一个签子,拿着签子到一旁领单据,今年的粮税就算纳完了。
    周五郎揣着包子冲上前去找周大郎,不一会儿周大郎和周二郎就出来了,看到他们手里捧的荷叶,周大郎就觉得心痛,“满宝想吃,给她买两个就行了,你们怎么买了这么多?”
    周五郎:“四哥让买的。”
    周四郎瞪了他一眼,周大郎则瞪周四郎,问道:“谁的钱?你们哪来的这么多钱?”
    周四郎道:“大哥,我们卖姜得钱了,一年也就那么一次,之前秋收,大家都累了两月,吃一顿好的怎么了,而且这也是满宝心疼我们,是吧满宝。”
    满宝点头,蹲在地上把荷叶打开了,挑了一个看上去比较大的包子递给周大郎,眼巴巴的道:“大哥快吃。”
    周大郎就忍不住心软,接过后把包子掰开,见是肉包,就递给满宝,让她把里面的馅儿给吃了。
    满宝接过,一手一个的啃了,然后把荷叶塞给周大郎。
    大家就蹲在地上吃,知道包子都是一个素一个肉,便各自分了吃了。
    周大郎没有多吃,吃了两个后就起身,“我去把老三换过来。”
    满宝还在努力啃自己手里的包子,她觉得很好吃,但肚子好像有点小,吃完一个后就吃不下了。
    她有些惋惜,于是就巴巴的看着哥哥姐姐们。
    周四郎一边吃一边乐,馋她道:“你得再长长,过两年就能吃两个包子了。”
    周喜瞪了他一眼,让他少惹满宝生气,她把自己的肉包掰开,把里面的馅儿拨出来给满宝吃。
    满宝吃了一口就摇头,“不能吃了,很饱很饱了。”
    周喜摸了摸她凸出来的小肚子,微微一乐,这才把剩下的给吃了。
    第137章 纳税
    满宝对于纳粮税有些好奇,等周三郎来把剩下的包子吃了,她便跟着上前凑热闹。
    在这里排队的都是成年的男子,别说像满宝这样的孩子,像周六郎这么的半大小子都没有,于是周围的人好奇的看了他们一眼。
    满宝快速的钻进去,正看到差吏正拿着一个量器量稻谷,他看了一下他递上的户籍和夹在籍书里的条子,唱道:“周虎,成丁二人,需纳粮四石,绢四丈,绵四两。”
    周虎立即挑着担上前,奇怪的是,差吏不是称重,而是用斗来量,十斗合一石,四石就是四十斗,满宝觉得这样好麻烦,正要说话,就见差吏用斗从周虎的袋子里量出满满的一斗,还打尖了,直接扬高撒到一旁的斗车中,确认粮食中没有夹杂后唱道:“一斗!”
    又量了一斗,依然冒尖后撒下,“二斗……”
    满宝呆住了,她若有所思的看着差吏量粮,而周围的人早见怪不怪了。
    周虎完了到村长家,他们家成丁比较多,有四个,所以要纳八石粮。
    满宝蹲在一旁看得目不转睛,差吏看了她好几眼,见这小孩没捣乱,便也没有赶她。
    村长家一完就轮到周家了,周大郎连忙把户籍和夹的条子递上。本朝律法规定,男年满十八岁为丁男,周四郎的运气很好,他还有俩月才满十八岁,所以现在还不算成丁。
    周家的成丁为四个,同样需要纳八石粮。
    差吏对周家的粮食同样没有手软,盛了满满的一斗后落下,高声唱出来,旁边的记录官会记下一笔,记满十六个正字,税就纳完了。
    满宝在一旁看着,看着渐渐减少的粮食,她终于明白为什么昨天晚上称粮食时,他爹最后多加了这么多进去。
    量到最后,周家的最后一袋粮食里只剩下薄薄的一层,周大郎拿了签子去一旁换单据,周二郎则把粮袋和剩下的那点粮食给放到板车上,退到一旁等候。
    拿了单据,周大郎便去牵满宝的手。
    这里都是男人,周喜不好跟上来看,她便留在后面,等他们一出来她立即迎上去,笑问:“怎么样,交完了吗?”
    “完了,顺利地很。”
    周喜看了一眼粮袋里剩下的粮,压低了声音道:“今年怎么多量去这么多?”
    周大郎也叹息,摇头道:“好在没有加量,听说隔壁县去年就在斗上加了一寸的木板。”
    周喜忍不住啐道:“真是有够缺德的。”
    满宝站在一旁,忍不住问,“大哥,他们是在贪污吗?”
    吓得周大郎捂住她的嘴,紧张的左右张望了一下后道:“小祖宗,这样的话回家后再说,可不敢在大街上这么说。”
    满宝忍不住哼哼了两声,转身跑去找四哥和五哥,和他们商量道:“五哥,我们多卖一点糖给傅二姐姐,四哥,以后再来县城卖姜记得去傅家后门走一走,把价格叫高一点,别客气。”
    又道:“还有那什么主簿家啊,县尉家啊,多去他们家后门转悠。”
    周四郎见她气咻咻的,摸了摸她的额头问,“他们怎么惹你了?”
    “哼,他们不是好官儿,我们得把他们的钱赚过来。”
    周四郎现在对赚钱的事很有兴趣,闻言高兴起来,点头道:“没问题,你不说四哥也会去转悠的,这县城,能吃得起茶的也就这么几家。”
    周四郎虽然来县城的次数没周五郎多,但是他狐朋狗友多啊,要不然当初也不会去赌场混了。
    他们家种的姜可不少,除了卖给济世堂和杂货铺外比较便宜外,往外零卖的价格都要高一点儿,他也更偏向于自己零卖。
    一斤四十文都是最便宜的,四十五文,五十文,随他根据市场来定价,而且现在姜正嫩,别有一番风味,虽然周四郎实在不理解,那辛辣辛辣的姜汤喝着到底有啥风味,但满宝是这么说的,他觉得或许读书人的脑子和他们不一样。
    于是周四郎一点儿也不怂的背着姜沿街叫卖,他胆子大,脸皮厚,周五郎想要喊价四十五文,他却是一开口就是五十文的,还把他的姜吹得天花乱坠,都是根据满宝告诉他的那些功效吹的。
    什么姜是种在山脚下,每天都是浇的甘甜甘甜的山泉水,用的是最好的农家肥,那快山地杰人灵,是上好的风水宝地,养出来的姜疗效也特别好,也特别好吃。
    然后,看在姐姐(婶婶)这么可亲的份上,我一斤给你便宜两文,什么,便宜五文?
    那可太多了,三文吧,我们药农种些姜不容易……
    不错,周四郎已经自封药农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