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农家小福女 第154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大头和二头,那就是两块不开窍的榆木疙瘩,很多字老周头都能记住了,大头和二头却还不能记住。
    要知道满宝可是说了,孩子的记性比大人要好,学习要快。
    连老爹记得都比两个孩子快。
    周二郎忧伤的叹了一口气。
    他伸手拍了拍周四郎的肩膀,道:“你赶紧生一个,好好养,说不定能聪明点儿。”
    他若有所思起来,“我也得跟你二嫂说一说,得再生个儿子才好……”
    听了全程的满宝:……
    第262章 一无所获
    挖回去的茯苓被收回杂物房里放好,因为他们不知道这东西要怎么处理,不敢过水,直接剥干净泥就放在簸箕里晾着。
    周四郎想第二天就去众山里碰一下运气,他极力说服老爹,“您看看满宝以前发现的东西,哪一样不值钱?山里的那几棵女贞子,去年大哥和二哥晒干了卖出近一两银子呢,还有地里种着的那些山药,更别说满宝要种的姜了,我们家一年种的地都赚不来这么多钱,这茯苓说不定比它们还挣钱。”
    满宝连连点头,她是根据稀缺程度来的,既然在未来,茯苓灭绝得这么早,那肯定很值钱吧?
    “那也不能丢下地里的活儿,再过半个月就要开镰收麦子了,收了麦子还要收豆子,一直到八月,甚至是九月,我们恐怕都抽不出时间来了,你大哥不能干重活儿,你们不得先把肥沤出来?”
    周五郎就自告奋勇,“爹,我和六弟去呀,我们年纪小,在家里做得有限,去找茯苓却可以。”
    老周头就沉思起来,挑泥推土的活儿重,老五和老六年纪毕竟小,很少干这样的活儿的,他们上山倒没什么,可是……
    老周头摇了摇头,道:“这要是咱村的山,也就随便你们跑了,但那片分给大梨村了,那两家又不好说话,你们年纪小,万一碰上人吃亏了咋办?”
    还得老四,或老三带着才行。
    这么一想,老周头眼珠子一转,道:“这样,明儿老四先带着老五去一趟,要是能找到,你们哥俩就跟老三老六轮着来,记住,碰见大梨村的人也不要怕,口分田不是永业田,在山里找东西他们不能拿你们怎么着,这又不是他们家种的。”
    兄弟几个应下。
    满宝很是惋惜,“可惜众山太远了,不然下学了我也能去。”
    众人呵呵一笑,都暗想:幸亏离得够远,不然他们还得多带一孩子。
    科科也有些惋惜,“虽然研究员现在还没看出词条结果,但我已经收录了它的基本数据,如果宿主也去,我能够给你提供扫描,现在我的能量积累了很多,已经能够稳固提供周身百米的扫描了。”
    这种扫描耗费的积分并不多,而且是因为符合它收集系统的本职工作,因此这部分花销是可以和百科馆报销的,并不用宿主提供。
    但一人一系统也只是暗暗惋惜而已,在他们看来,满宝现在最主要的任务还是学习。
    磨刀不误砍柴工嘛。
    可惜,科科的本职就是收录生物,它一直想给宿主在这里寻找一本介绍动植物的百科全书,可惜,这个时代似乎没有这样的书。
    周四郎他们不知道他们失去了什么,乐滋滋的第二天便背着背篓,扛了一把锄头就出门。
    满宝还打着哈欠呢,昨天晚上她在科科那里看书看得有点儿晚,精神便有些不好,懒洋洋的挥起爪子和四哥五哥道别,祝愿他们能找到茯苓,心想事成。
    虽然不一定灵,但好话就是出门的好兆头不是?
    然后等满宝下午下学回来时,周四郎和周五郎便一脸萎靡的回来了,满宝蹬蹬的跑上去问,“四哥,你们找到了吗?”
    周四郎指了指背篓,满宝就冲上去看,小钱氏在一旁笑道:“茯苓倒是没找到,但找到了一篓的草菇。”
    “这也算不错的了,娘叫我泡豆子,明天一早做了豆腐,让你二哥一并带到县城里去卖。”小钱氏道:“爹娘正商量着让你二哥带上一些茯苓,去药铺里问问价钱呢,要是卖得出去,到时候再去找。”
    今天周四郎他们找了一天也没找到,显然这东西不好找,所以老周头和钱氏商量过后还是决定先问问价钱,看值不值得每天拨出两个劳动力上山找这东西,要是这东西不值钱。
    那还是老老实实的回来堆肥侍弄庄稼更好。
    满宝就点头,“好吧,不过得告诉二哥,要是给的钱太少,那就不要卖了,拿回来我拿去善宝家做成茯苓霜。”
    满宝想了想,觉得这个主意不错,高兴的和小钱氏道:“大嫂,茯苓霜可好吃了,茯苓糕也好吃,要是你会做就好了。”
    小钱氏就乐道:“好吃的点心用的东西都精贵,我们家可吃不起,不过倒是可以给白家送一些去。”
    钱氏在里面听到,扶着墙壁出来,笑道:“不错,你不说我都忘了,满宝,明儿你拿两块去白家,这东西这么不好找,他们家也不常吃的吧?”
    满宝点头,是不常吃,她就吃过两次而已。
    于是第二天,周二郎带着东西去县城,满宝则用竹篮装了两块去学堂,白善宝很好奇的看了又看。
    满宝就把竹篮推到他面前道:“送给你的。”
    白善宝看着篮子里面的树根,问道:“为什么要送我树根?”
    “这是茯苓。”
    白善宝不愧是满宝的好朋友,他眼睛一亮,第一时间叫道:“茯苓霜和茯苓糕?”
    满宝连连点头,“是啊,是啊,拿回去让你家的厨娘做,要是不够我家还有,到时候做出来给先生松一点儿。”
    她道:“还是先生告诉我,这是茯苓呢。”
    白善宝印象中这东西不常吃,因此问道:“你家哪来的?”
    要是可以,他们家可以多买一点存着,以后想吃了就拿出来做呀。
    “山里找的,可难找了,昨天我四哥和五哥上山找了一天也没找着,这都是前天我上山偶然碰见的。”
    “这么难得,我们能不能自己种?”
    满宝想了想,觉得他这个主意不错,“我觉得它长得有点像山药,却又是菌科,所以这东西要怎么种?”
    白善宝左看右看,也没看出来它到底哪儿跟山药长得像,难道是因为它们里面都是白色的。
    科科同样没看出来它们哪里像,因此同样很沉默。
    白善宝挠了挠脑袋道:“到时候每种办法都试一试?”
    他的目光落在篮子里的茯苓上,道:“可以试试看能不能让它发芽,然后埋在土里,也可以去挖它的土回来种,你不是说它是菌科吗?”
    第263章 积极
    白善宝和满宝都有大量移植菌科生物的经验,好吧,虽然那些都是毒蘑菇,但有很大概率可以让它们反复在移植后的地方生长的。
    现在满宝家的那两个肥堆,每逢雨后就冒出不少毒蘑菇,就算被踩踏,过后它们依然顽强的再生长,兢兢业业的分解肥堆里的不易腐化的树叶等物。
    俩人都觉得,既然茯苓也是菌科,自然也可以如此繁殖。
    而且满宝还有一张底牌,等遥远的,未来的科研人员把茯苓研究透了,上传词条,到时候她自然就知道茯苓要怎么种植了。
    所以俩孩子都信心满满,很快就把注意力放在茯苓怎么吃上面了。
    东西自然是拿回白家交给厨娘了。
    然后两小孩儿也不走,就一左一右的蹲着看厨娘怎么处理。
    满宝还提醒她,“皮也能做药。”
    厨娘也有些抓瞎,他们买的茯苓都是从药铺里买制好的,这样一大块落在手里的还是第一次。
    所以她沉思许久,道:“少爷,满宝小姐,你们先去读书做作业吧,这个东西我得好好的琢磨琢磨。”
    俩人有些失望,但的确不能在这里浪费时间,只能先回书房看书写作业去了。
    “你说药铺里的茯苓是不是晒过的?”
    白善宝点头,“一定是的,有些药材不仅要晒,还得烘制,每一种药的手法都不同,或许还有别的炮制方法。”
    “之前我问郑掌柜,他说的不是很清楚,要是有一本专门写炮制药材的书就好啦。”
    白善宝肯定的道:“我家没有。”
    “我知道,”满宝对他家的正经书早熟得很了,哪怕没看过正文内容,书名却是都看过不止一遍的,自然知道他家的书房里有什么书了,不仅白善宝家的书房里没有,就连县城里的书铺都没有呢。
    为了方便收集各种植物,满宝可是去书铺找过这类型的书籍的,可惜没有。
    书铺里的书倒是经史子集都有,其中以儒道法三家的书籍为多,还有就是各种诗集,文集,字帖了,像涉及农事、植物、动物这类的杂书很少,尤其是后两者。
    满宝感叹道:“要是有机会去一趟州府就好了,上次那个魏叔叔不是说州府人更多,更热闹,东西也更多吗?或许那里的书铺会有。”
    白善宝就转着眼珠子道:“益州最大,离我们这儿有些远,但绵州不是很远,坐驴车,早上出发,傍晚也就到了。”
    满宝兴致勃勃的问,“那马车呢?”
    “更快,都不用到傍晚都到了。”
    “你去过吗?”
    白善宝骄傲的道:“我从陇州来的时候路过,还住了一个晚上呢。”
    虽然没逛过,但白善宝还是觉着自己去过了的,他道:“看着比陇州差一点儿。”
    但俩人现在也对绵州期盼不已。
    不过一个知道她暂时没本事去绵州,一个知道找不出理由去绵州,俩人相视一眼,都悠长的叹了一口气,低头写作业,不再闲聊。
    白家的厨娘可能一时半会研究不出来生的茯苓要怎么处理,因此满宝写完作业,和白善宝预习了一下明天的功课就跑回家了。
    她想看看二哥回来了没有。
    周二郎并没有回来,他今天一早带去的东西不少,除了昨天周四郎他们找回来的草菇等野菌,还有小钱氏做的豆腐,菜园里的菜蔬,以及两块不小的茯苓。
    估计生意不是很好,因此现在还没回来。
    小钱氏开始做晚食了,一出厨房门,就见满宝带着三头四头和三丫拿了小凳子排排坐在门口,忍不住笑出声来,“你们在那儿干什么呢?”
    最小的四头告状,“哥哥不跟我们玩儿。”
    三丫比较懂事,道:“哥哥们要干活儿,我们要乖。”
    三头则道:“小姑说二叔回来会带好吃的,我们在这里等二叔。”
    “你过来帮娘洗菜,一边洗菜一边等。”
    三头也就比满宝大一个来月,他有点儿懒,不甘不愿的起身。
    满宝却已经领着两个小侄子小侄女冲上去了,撸了袖子兴致勃勃的要帮忙。
    小钱氏知道她是想玩水,哪里是想帮她洗菜,不过她看了一眼天色,哼道:“洗就洗吧,不过你要是把衣裳弄湿,我立刻就给你洗澡,吃完了饭你就老实在家待着,不准再出去玩儿了。”
    满宝权衡了一下利弊,就把袖子挽得高高的,决定绝对不把衣裳弄湿。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