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农家小福女 第455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衙役们浑身一震,戒备的看着他们三道:“是八两,还是十两来着,你们问这个干什么?这银子是归到衙门的公账里的,可不能给私人的……”
    那点儿钱是要留到过年时候分给他们的红包,可不能叫人给抢了。
    满宝一听高兴了,“不干什么,他罚的多我们就高兴。”
    衙役们松了一口气,纷纷应和道:“这个算重的了,十两银子呢。”
    满宝深以为然的点头,“是挺重的,就撒这么一点儿泥和树叶就罚去三头牛呢,他要是多来几次……”
    “别,现在大街还是我们扫呢,”白善立即截掉她不好的念头,叫道:“虽然他被罚很爽,但我也不想每天多扫垃圾。”
    衙役们觉得很奇怪,“周小娘子还知道牛的价钱?您的关注可真够广的。”
    满宝道:“我家买过牛,当然知道了。”
    衙役们:“……买牛这样的事还需要小娘子亲自去?”
    满宝还没听出来他们的意思,白善却听出来了,于是道:“他们家穷。”
    满宝连连点头,“对,我们家穷。”
    衙役们一脸的不相信。
    骗谁呢?
    穷人家的孩子,还是女孩儿,能跟着出来读书?
    能有这气质?
    能跟县太爷做一趟十几辆车的粮种生意?
    骗鬼呢?
    衙役们可不觉得周满家穷,如今,整个七里村,甚至附近几个村子里都没人会觉得老周家穷了。
    从周大郎他们开始四处跑着把大家手里积存的好的新麦全收上去还能当场给出钱来后,大家便知道,老周家有钱!
    哪怕后来有人说,他们家之所以能拿得出这么多钱是因为雇主先给了钱。
    但就算是先给了钱,他们一趟这么大的生意下来应该也赚了不老少。
    加上他们家县城里还有个铺子,家里的老四和老六几乎是长住在益州城不回来了,家里的孙子孙女还偶尔赶着牛车或马车跑一趟益州城,大家私底下便没少算他们的家底。
    算着算着把他们给算糊涂了,最后流传下来的话就一句,老周家不穷了,他们家有钱!
    于是,上老周家来说亲的人家越发多了。
    最先被盯上的自然是大龄青年周六郎了。
    老周头倒是很想忽略儿子帮他把亲事给定下来,但他跟着看了不老少,也觉得那些闺女有点儿配不上他儿子。
    而大头和二头偶尔从益州城里回来,还带回了周六郎的话,“六叔说了,他以后要娶个城里的媳妇,最好是能跟他一起掌厨的,那样将来他们可以一起开个店,所以爷爷,您可不能私自给六叔定亲,不然六叔得哭死在益州城。”
    “去去去,爷爷是这样的人吗?”
    大头和二头就乐。
    老周头很怀疑,压低了声音问,“你们老实说,你们六叔是不是在益州城里拐带别人家的姑娘了?就是掌柜啊,或者有钱人家的闺女?”
    老周头忧心忡忡,“那混小子不会是想去给人当上门女婿吧?”
    大头和二头:……
    这话完全是四叔编出来让他们带回来的,要知道六叔说的可是:成亲?
    我的钱可是要留着买铺子开饭馆的,要是成亲,那钱可得分成两份,不成亲!
    俩人低着头掩盖住表情,暗道:六叔要是有爷爷这样的觉悟就好了。
    不过这事算糊弄过去了,周六郎的亲事不合适,于是大家就开始盯着大头和大丫看了。
    这两位也已经适龄,可以开始说亲了吧?
    第764章 团圆
    大头已经十五岁,翻过年就十六了,自然可以说亲了,就是大丫都可以准备起来了。
    但不知道是因为周六郎的影响,还是自己手上有了钱心中不慌,现在几个孩子都不急着说亲。
    大头特别理直气壮,“六叔都还没说亲呢。”
    大丫就更理直气壮了,“大哥还没成亲呢,我怎么能先嫁呢?”
    甚至还有人提起了满宝。
    给周六郎、大头和大丫说亲,老周头都很客气的招待了人,一听来人是要说满宝,立时把人给轰出去了,“我家满宝年纪还小呢,你们打的这是什么鬼主意?”
    “虚岁十三,翻过年就十四,不小了……”
    “放屁,她生日小,翻过年也才十二,谁跟你论虚岁?”而且瞧瞧介绍的都是什么人家呀,配得上他闺女吗?
    老周头特别不客气的把人给轰走了,并且决定一直到过年这段时间都要拒绝媒人上门。
    钱氏乐得有人顶在最前面,对此什么话都没说。
    老周头掰着手指头算日子,估摸着满宝他们就快要回来时,就每天吃过晚食便到村口晃荡一圈,坐在大榕树底下一边和人吹牛,一边望着进村的那条小道儿。
    所以,隐约看着马车进村,且当先驾车的似乎还是大吉时,他眼睛便蹭的一下亮起来,整个人噔的一下站起来,把坐在他旁边的老头吓了一跳。
    “金哥,你干什么呢?”
    老周头眯着眼睛看着前方,问道:“你们看,那是不是马车?”
    坐他旁边的老头们眯着眼睛往前看去,此时天已经昏暗下来,只隐隐约约看到些树影。
    老半天,一个老头才道:“还真是,这是白家的马车吧,谁回来了?”
    “白老爷在家呢,没出门,那还能有谁?”
    “哎呦,那是白家的少爷们回来了,老周头,你家满宝也回来了!”
    话音才落,远远的已经传来满宝的叫声了,“爹——”
    老周头高兴的一拍大腿,乐得牙齿都快要掉了,“还真是,哎呦,满宝回来了。”
    他左右一看,发现自家的孙子一个都没在这儿,便随手抓过来一小孩儿,吩咐道:“快,你腿脚快,回去叫你婶儿他们揉面煮面,你满姑姑回来了。”
    “乱叫唤啥,是满姑奶奶,这是你重孙子。”旁边一老头纠正老周头,对那小孩儿挥了挥手,“快去吧,去找你三头叔,让他去找他娘。”
    小孩儿就一溜烟的跑了。
    说话的功夫,马车终于到跟前了,最先一辆车上坐着庄先生和他们带回来的年货。
    没办法,从益州城回来,得先过七里村才到县城,冬天天黑得快,他们就是走官道去县城,到了城门口,城门也关了。
    所以直接回的七里村。
    才一进入村道,满宝就爬出车和周四郎一起坐在车辕上,正透过最后那点儿光看家乡的花花草草。
    这些东西可都曾经被她拔过。
    眼看着就快要到村口的大榕树了,满宝便站起来朝前看,可惜什么都没看着,还是科科告诉她,村口大榕树底下坐着的老头中有她爹,满宝这才大叫起来。
    马车到了村口停下,在坐的老头和小孩儿们迎上去,大吉将马凳放下,把庄先生扶了下来。
    没错,老头们是来迎接庄先生的。
    庄先生连连作揖还礼,老周头只看了庄先生一眼,给他行了一礼便往后头那辆马车去。
    满宝最先跳下马车,看到她爹就蹦过去要抱他,老周头连忙拦住她,乐呵呵的道:“都是大姑娘了,可不兴再这么搂搂抱抱的了。”
    说完又没忍住伸手摸了一下她的脑袋,仔细的看她的身量和脸色,满意的道:“不错,不错,看着长大了不少,在外头吃得饱不饱,你六哥有没有给你做肉吃?”
    说着话,白善和白二郎,周立君也从车上跳了下来,大家互相见礼。
    周四郎从车上摸出一袋糖来,直接上前分给见着的人,不拘老人小孩儿,都当是个喜庆。
    这是久不回家的远归人都会准备的。
    小孩儿们收到糖,立即欢快的叫嚷起来,于是本来挺安静的村庄里立即响起了鸡鸣狗吠声,不少小孩儿,半大孩子和少年青年们都跑出来凑热闹。
    好在周四郎早有准备,一人一两颗糖的往外发,并不多给,准备的又多,竟然来多少人就给多少人。
    大家就这么聚在村口,就着最后一点儿天光热闹起来。
    后来的人中干脆打着火把过来,总算是照亮了一点儿,周四郎看清楚了把手挤到他面前的人,就没忍住一只手一巴掌下去,“去去去,你这都伸过几回手了,给后头的人留着点儿。”
    满宝拉着老周头站在人群之外,正在掰着手指头给他算她带回来的东西,“爹,我给你买了两套厚厚的衣裳,是成衣,我试过了,可厚实了。以后你要再来榕树底下吹牛也不怕风吹着了。”
    “瞎说,你爹我从不吹牛,不过你怎么试的?”
    满宝道:“我往身上套过,真的很暖和。”
    老周头就放心了,心里还有些得意,嘴上却道:“费那个钱干什么,成衣比布料要贵吧?你还不如直接买了布料和棉回来让你娘做。”
    “我还给你带回来益州城的腊肉,他们熏的腊肉和我们家熏的有点儿不一样,往里加了点儿香料,可香可香了。”
    “是吗,那我得好好尝尝看。”
    父女两个旁若无人的说着闲话,河对岸的白家也提着灯笼过来了,白老爷过桥一看,发现乌压压的人头中根本看不出他儿子在哪儿,便忍不住大喊,“二郎,二郎——”
    就在白老爷不远处发糖的白二郎抬头看了一眼,然后道:“爹别喊了,我在这儿呢。”
    白老爷扭头看到他,乐得上去拍了一下他的肩膀,抱了他一下才想起来,“对了,善宝呢?”
    白善早冲着刘老夫人和郑氏跑去了,一家人也抱在一起说话儿。
    庄先生见没人理他,便摇了摇头,扭头与大吉道:“走吧,这露水要下来了,我们先回去休息。”
    大吉应了一声,看了一眼正站在老夫人面前老实让她摸头的少爷,自觉现在也没什么危险,便扶着庄先生上了马车,先把庄先生给送回白府休息了。
    第765章 失落
    白善都没来得及和满宝道别就被人簇拥着回家了,满宝也被赶来的小钱氏拉回了家,“寒冬腊月的,既回来了怎么不回家,外头多冷呀。”
    她都把面扯好下锅了,结果人还没回来。
    小钱氏把满宝一路拉回家,道:“我给你面里卧了两个鸡蛋,你们回来得晚,家里的肉菜都吃完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