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农家小福女 第477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说罢,还亲自给癞头倒了一杯酒。
    昨晚上听到的秘密一下就从癞头的脑海中冒了出来,他的双手发抖起来,整个人都簌簌发抖,“上,上路?上什么路?”
    衙役甲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兄弟你说呢?你住的可是死牢,说起来我进县衙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见着死囚呢,所以我们也没经验,准备的饭菜可能糙了点儿,但我们也尽心了。你到了地下可别说我们的坏话……”
    他的话还没说完,癞头就眼一翻,一副要晕倒的模样,衙役乙刚伸出手去想扶他,结果癞头竟然自己缓过来了,他一下扑倒在地,爬着上前抱住衙役甲的腿,叫道:“我说,我说,我全都说,跟我没关系,跟我真的没关系,是周银,是周银干的呀。”
    两个衙役对视一眼,他们没想到这其中还真有事,道:“这话你可别跟我们说,我们就是差役可做不了主。”
    “你们做不了主,你们做不了主,我,我要见大人,我要见县太爷,你们要抓的是周银,可周银死了呀,对了,他有个闺女,他还有个闺女,你们别抓我,别砍我头,跟我没关系,真的跟我没关系,我就是看见了而已……”
    癞头就这样被带到了唐县令跟前。
    两个衙役低声将他在牢里说的话汇报给唐县令,唐县令目光一凝,微微点了点头。
    扫了一眼人来人往的大堂,唐县令思索片刻,起身道:“将人提到后院,我在后面审他。”
    那私审了,衙役甲和衙役乙相视一眼,应了一声,把癞头给押到了县衙后院。
    县衙后院是杨县令的宅邸,虽然有一道门与县衙相通,但看守门的却是杨县令的下人,因此前头的人也不是谁都能过来的。
    唐县令出入后院就跟回自个家一样,直接让人把一间侧屋收拾出来,在那里审问癞头,他身边只留下了一个书记员以及长随。
    长随是他的心腹明理,书记员则是罗江县的吏员,是杨和书说过可信的人。
    唐县令在首座上坐下,书记员江琦左右看了看,便搬过来一张桌子和凳子,把文房四宝摆上,打算在此记录案情。
    东西才摆上,两个衙役便把癞头给押上来了。
    癞头见他上的不是公堂,而衙役把他按倒后就退下,堂上只坐着唐县令一人,左右两边只有两个人,而其中一个一看还是下人,他便更肯定了昨天晚上听到的秘密,堂上做的坏官是真的要拿他去顶罪。
    唐县令喝了一口茶,看着底下瑟瑟发抖的癞头,开口道:“不是说有话与本官说吗?说吧!”
    癞头咽了咽口水,舔了舔嘴唇后小心翼翼的道:“大人,小的是冤枉的,真的是冤枉的,那些事跟我全不相干,我都是听村长和村里人的,不是故意隐瞒官差的。”
    唐县令问道:“隐瞒了官差什么?从头说起吧。”
    癞头却堵住了,他根本不知道打哪儿说,周银的事,他算是知道得最少的一拨人了,因为那会儿他就是人云亦云,村里说怎么做,他就跟着怎么做了。
    这让他怎么说?
    唐县令见他蠢笨的模样,便干脆问道:“先说一说周银吧,周银呢?”
    “死了,”癞头说得特别的顺和快,立即道:“十多年前就死了,跟他媳妇一块儿死的。”
    “十多年前?”
    “对,”癞头掰着手指头算了算,道:“就大约是十一二年前吧,那会儿周金家的小闺女才几个月,还小呢,对了,她就是周银的女儿,唯一的女儿。”
    唐县令掀起眼皮看了他一眼,问道:“人埋在哪里了?”
    “就在村尾周家的坟地里,以前是没名没分的埋着,不敢叫人知道,后来县衙里去了一个官差,说是有周银的丧报,周家就大张旗鼓的把他重新下葬了。”
    “那仔细的说一说周银吧,他犯了什么事?怎么死的?”
    “他是盗匪呀,”癞头有些懵,“这不是官老爷们说的吗?”
    唐县令挑了挑眉,问道:“哪个官老爷什么时候说的?”
    “就十一二年前,他和他媳妇被人砍死在山上,我们才把人抬回来,村里就来了几个骑高头大马的官老爷,”癞头比划起来,道:“他们拿了大刀和画像,说画像上的人是盗匪,被他们捉拿时砍死在了山上,问我们是谁收葬了,还问他们叫什么名字,哪家的人。”
    癞头道:“当时他们那么凶,我们哪敢说是周金家的人?都是乡里乡亲的,他们家跟村里好多人家都有恩,大家就都说没见过,不知道,把人给糊弄走了。后来又来了一拨人,还仔细的每家每户翻找过,我们更不敢往外说了。”
    这个信息量就有些大了,书记员都忍不住抬头看了一眼唐县令。
    唐县令坐直了身体,问道:“十一二年前,那是大贞二年,还是大贞三年?”
    癞头想也不想便道:“大贞三年。”
    “你怎么记得这么清楚?”
    “因为前一年益州城也发大水,还波及到了我们那儿,而我二女儿就是大贞二年生的,大人一说我就想起来了。”
    唐县令问道:“周银以前卖身过,他第一次回乡是什么时候?”
    “就是大贞三年,他就回那么一次,娶了媳妇,生了闺女,衣锦还乡的。”
    唐县令就抬了抬下巴道:“那就仔细的说一说吧。”
    癞头在他锐利的目光下有些胆怯,缩了缩脖子问道:“说,说什么?”
    第802章 招供(二)
    “就说一说周银,比如他小时候如何,长大后又如何,当年他是怎么卖身,怎么离家的,再回家时又是一番什么景况,他给家里带回去了什么东西,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唐县令点了点桌子道:“你要是据实以告,我查明事情的确与你无关便放了你,但你若撒谎,我去七里村一查问,与你说的有出入,那……”
    正打算把周银往恶里说,将自己推脱干净的癞头顿了一下,便老老实实地道:“周银,他打小就聪明……”
    癞头只比周银大两岁,但他从小也是生活在周银的阴影下的,他从小就羡慕周银。
    因为他日子过得好,且太讨人喜欢了。
    往前二十多年,他们家的日子是过得比老周家要好的,别看现在癞头家的日子过得最差,而老周家的日子过得最好。
    他小时候,癞头家的日子可比老周家好太多了,那会儿老周家的日子才是过得最差的那一拨。
    因为他们家只有他一个儿子,而老周家孩子太多,又都是半大的孩子,这会儿的孩子活儿干得不多,吃的却多,所以很穷。
    但这么难的日子,周银的日子竟然过得不错,让癞头都羡慕起来。
    当然,他觉着过得不错不是指吃得好,穿得好,而是周银很自在,他大嫂钱氏很纵容他。
    六七岁的小孩儿,谁能跟着大人去县城?
    但周银就可以,只要钱氏或周金去县城里卖东西或买东西,周银必可以跟着。
    而每次进县城,他肯定能买一块儿糖。
    所以整个七里村,上上下下的孩子都羡慕他。
    而等他到八九岁上,周银都可以自己跑去县城里玩儿了,他还自己认了字。而且因为周银长得好,又聪明,村里的大人们都喜欢他,过年时大家窜着拜年,他得到的糕点都比别的孩子多一些。
    癞头知道唐县令要去问村里的人,也不敢瞒着,就把大德十一年旱灾,周银把自己卖了还帮村里的人找了活儿的事说了。
    癞头道:“因为这事,村里的人都感念他的恩情,大贞三年,他带着媳妇孩子回村,村子里人都去他家看他,听他说要定居在村里,村长还说要给他选块好地,到时候大家一块儿去给他修房子呢,也是因为这个,当初大家才跟着老周家的人一起瞒着官差的。”
    唐县令问:“他回乡都带了什么东西?”
    “就两个包袱,他是跟着商队回来的,说是怕路上不安全,他带着妻儿不好走,所以只带了两个包袱上路,家里其他东西都另外托了朋友带回来,因为东西多,落在了后面,他还说给村里人都带了礼物呢。”癞头道:“然后他在村里停了两天就带着他媳妇说要出门把东西带回来,结果这一去就没回来,还是上山打猎挖野菜的人看到他们被砍得不成样子了抬回来的。”
    “那他们的行李呢?”
    “没了呀,当时他们身上就只有一身衣服,除此外什么都没有了。”
    “他回来了就没说过自己在外做什么营生的?”
    “说了,他说也是种地,偶尔做些小买卖,”癞头迟疑了一下后道:“他跟我们说,他岳父是一个秀才老爷,他跟着商队出去后半途病了,没办法就在一个什么州停下了,病得快死的时候,秀才公看他可怜,便给了他一些水米,又给他抓了一些药,这才熬过了那个坎。”
    “然后他就常去秀才公家帮工,跑腿,秀才公看他勤快,便收留了他,”癞头有些怀疑,又有些羡慕的道:“那秀才公只有一个女儿,干脆就招了他做女婿,他们是给秀才公和秀才娘子养老送终后才回来的。秀才公家的家业都给了他呢。”
    唐县令脑中却快速的闪过一纸公文,道:“商州?”
    癞头眼睛一亮,连连点头道:“对对对,就是商州,就是商州。”
    唐县令心里的疑惑却更多了,他问道:“说周银是盗匪的,可有说他在何处抢劫,抢劫了谁?”
    “我们哪敢问官老爷呀,别说我,就是周金一家都不知道的。”
    唐县令又问,“那周银的同伙呢?”
    癞头:“不知道,从没见过,或许是周银的那个朋友?但我们也不认识,没见过呀。”
    接下来就是一问三不知了,他知道周银卖身前的事,也知道周满在周家抚养后的事,但这中间的事,癞头根本什么都不知道。
    唐县令来来去去的查问,发现他真的什么都不知道后便挥了挥手让人把他带下去。
    癞头胆怯起来,连忙问道:“大,大人,我没撒谎,您到村里一问就知道,您,您能不能先放了我?”
    唐县令就看着他问道:“你确定你要回村?你们村的人若是知道你把一切都招供了……”
    癞头脸色一白,那他们一家肯定会被赶出村子的。
    癞头咽了咽口水问,“不是说,瞒报犯人是会被当做同犯吗?”
    “不错,但周银的罪名还不确定,所以本官不会拿你们七里村的人问罪。”唐县令知道说得太隐晦他可能听不懂,因此直截了当的道:“但你招供了你们村隐瞒多年的秘密却是事实。”
    癞头顿时大哭出声,哭叫道:“大人,小的这可都是听您的招供的,您可不能害小的呀。”
    “我不害你,”唐县令道:“所以你最近便先在县衙里住下吧,你自己也把嘴巴闭严实了,除非我问,否则不论谁问你都不要多说。等本官查清了事情,不论周银有罪无罪,本官都放你一条生路,可你要是胡言乱语,坏了本官的好事……”
    癞头立即保证,“小的一定不乱说,从今天开始,除非大人问,小的就是个哑巴。”
    唐县令满意的点了点头,让人把他押下去。
    江琦将记好的笔录呈上去给唐县令看。
    唐县令看过一遍后确认无误便签了字,然后将笔录收起来塞进自己的袖子里。
    江琦默默地看着他,唐县令无视他的目光,道:“江琦,你去把大贞三年来县公干的名单找出来,还有那一年发布的公告,来源,我都要。”
    第803章 不同的理想(一)
    江琦也只犹豫了一下便低头应下了。
    虽然只是听了癞头的口供,但他也能察觉到其中的不对来。因为听着,周银不像是抢劫的盗匪,倒像是被盗匪抢的那一个。
    一个从小便聪明,感恩,又善良的人,衣锦还乡后变成了盗匪?
    反倒是周银嘴里说的,他靠着岳丈立足更显得可信。
    唐县令很满意他的态度,道:“长博与本县提过你,说你机敏仁厚,将来前途不可限量。”
    江琦低头道:“那是大人抬爱。”
    唐县令问道:“你相信癞头说的话吗?”
    江琦:“信。
    “那你信他口中的那些官差说的话吗?周银是盗匪。”你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