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农家小福女 第867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唐大人也点头,西域的奴制比中原可要严重许多。
    杨和书突然想到了什么,笑道:“我听说你们要搬到大泽路去了?”
    唐大人一愣,问道:“大泽路?”
    杨和书便笑道:“你这两日忙着审人怕是不知道,太子殿下将大泽路的别院赏了满宝,我昨日回家时听下人说我们家后面似乎新搬来了一家人,是京城的小神医。”
    满宝道:“还没搬,只是我五哥他们把一些东西慢慢搬了过去,待我们有空后再一起搬。”
    而且常青巷的院子他们可是付到了六月的房租,自然不急着搬了。
    满宝问道:“杨学兄,为什么大泽路的宅子不好卖?”
    杨和书愣了一下后问,“你要把房子卖了吗?”
    唐鹤无言道:“你还真想卖了呀?就不怕得罪太子和赵国公?”
    满宝:“……赏我的房子,我卖了还会得罪他们吗?”
    杨和书便笑道:“太子不一定会将此事放在心里,但赵国公府不一定。”
    他道:“赵国公家里有五个儿子,除了三个嫡子,还有两个庶子呢,大泽路的这宅子不一般,知道当年赵国公为什么要把这宅子送给太子吗?”
    满宝和白善一起摇头。
    杨和书便看向唐鹤,笑道:“你与他们说吧。”
    唐鹤似乎对这些轶事很了解,立即撸了袖子道:“知道这宅子是怎么来的吗?”
    不等俩人回答,唐鹤已经道:“是当年赵国公随陛下攻入京城后占的。”
    先帝为什么忌惮当今功高?
    就是因为当今不仅立了很多战功,当年京城也是他攻下的,当时先帝还在太原呢,太子负责三军的粮草,抽不开身来。
    当今身为二子便身先士卒的攻入了京城,当时跟着他一起冲进来的人中,宿国公等是大老粗,只顾着往皇宫里冲,偶尔抢一点儿逃跑豪族的金银。
    但赵国公是世家出身,见城内的人跑了这么多,干脆带着人占了好几座好的大宅。
    唐大人笑道:“现在你们家这座大泽路的大宅便是当时赵国公占下的,而且先帝进京后没有收回。”
    第1467章 来历
    乱世嘛,自然是混乱得很。
    哪怕皇族李氏也是世家豪门出身,但当年进京的时候也是闹哄哄的,各种案子不断。
    抢功的,抢金银财宝,抢土地,抢女人,抢房子的太多了。
    武将、世家、豪族之间各种争夺,甚至连皇室都亲自下场。
    先帝大方,干脆将大部分宅子都回收,然后重新赏赐下去。
    每一次改朝换代,皇城脚下的内城宅子里的主人们都要换一拨,就没几个是出钱买的,大多是抢来和赏赐来的。
    赵国公当年抢了好几座宅子,有些送给了手下,有些则送给国库,由先帝又重新赐给各功臣,还有一座却遗漏了下来。
    然后先帝又给他赐了个宅子,当今登基后又给他换了一座更大的,一直藏匿的这座宅子就这么被遗忘了。
    一直到大贞七年,赵国公后宅不稳,赵国公酒后秃噜了嘴说要把宅子给三儿子,偏三儿子是庶子。
    赵舅母不乐意了,跟赵国公打了一架后进宫找皇后哭。
    当时碰巧皇后气疾发作,太子正是年轻气盛的时候,很看不过,不愿这些事打扰到母后,加上他和赵舅母的小儿子赵四郎更要好,干脆就拉了赵四郎去找他舅舅,想要把这宅子给他抢过来,这样他舅母也没必要进宫来找他母后了。
    结果他拉着赵四郎到这园子里,开头夸了一句这园子的梅花长得好,正要继续下一句“和表弟的气质倒和”时,那段时间正头疼的赵国舅似乎立即找到了解决的方法,当即就把这宅子送给太子了。
    这崇远坊内就这一座宅子了,而他有五个儿子,除了嫡长还有四个呢,给了谁都不好,干脆给太子吧。
    因为这处闹剧,当时赵国公还被御史弹劾了。
    两个罪名,一是家宅不宁;
    二就是媚惑太子。
    赵国公也是行伍出身,本来他送太子宅子时就是摆脱家里的闹剧,太子也不是很想收的。
    结果这一被弹劾,俩人狗脾气都上来了。
    赵国公觉着,我送外甥一幢宅子怎么了,我要是乐意,十幢也送得。
    而太子则想,我收舅舅的一幢宅子怎么了?怎么就是媚惑了?
    于是一个硬是要送,一个愣是要收,他们舅甥两个倒是你情我愿了,但还跑到朝堂上对着人家御史冷嘲热讽一顿,最后把人家御史给气出病来,还被皇帝给找理由打发出京外放了。
    于是这件事就出名了。
    唐大人笑道:“赵国公儿子多,其中还有庶子,他们可不是所有人都和太子一心,大泽路这宅子不错,以后赵国公要是分家,除了嫡长子外,其他人肯定是要分出去的,这住的地方就很有讲究了。”
    因为这宅子,赵国公府里好几位公子都对太子有意见,要是知道满宝接了赏赐,转身就要往外卖,心里一定生气。
    京中的权贵,世家,勋贵和庶族寒门官员都有各自聚居的地方,你住在哪儿,便代表你是哪一片的,有时候人的心理就是这么微妙。
    比如以宿国公为首的勋贵,他们便住在崇远坊的隔壁永崇坊里,离得也不是很远;
    当年陛下为了恶心魏知,给他赐宅子时特意赐在了宿国公府的隔壁,一个大嗓门和一个谏官刚好一处,气得魏知后来自己跑到安乐坊里租了一个宅子住着。
    朝中庶族寒门出身的官员就爱聚在安乐坊里住。
    后来还是魏知的儿孙多了,家里人口多住不下,加上那口气也咽下了,这才回了陛下赐的宅子里住,但那也是这两年的事,那宅子愣是空了七八年。
    而权贵,比如公主府,王爷府之类的则分散在长乐坊、兴宁坊几个坊市内。
    崇远坊则多是世家居住,除此外还有光德坊一带,反正就是人以类聚,太子把这宅子赏给满宝,也不知道是为了提拔她,还是为了恶心他想恶心的人。
    唐大人没少去常青巷里他们家做客,知道他们家人自由散漫,没那么多讲究,因此笑道:“等你们搬了进来,不必请很多人上门暖房,就请你们认识的一些人,大家自在的吃吃饭就好。”
    杨和书也点头,“到时候给我们下个帖子。”
    他也觉得满宝他们此时不宜和坊内的人家走得太近,对他们将来的影响不好。
    世家都重规矩,但规矩有时候不是那么好守的。
    白善深知这一点儿,虽然陇州的记忆不多了,但他也隐约记得一些小时候规行矩步的事儿。
    进了京城后刘老夫人没有让他过去同住,其实也是不想约束他的意思。但其实现在刘老夫人已经宽容很多,要是在陇州家族聚居在一处,白善进出不可能只跟着一个大吉。
    满宝知道这宅子卖不出去了,便也开始积极的筹划起搬家的事来。
    当然,她忙,大家也都没空,因此也只能下午白善他们下学后才一起去大泽街里整理。
    满宝是主人,因此大家推让一番,她就决定住在主院里。当然,她不是一个人住的,她邀请周立君和周立如一起住。
    姐妹两个欣然答应,于是也选了一个自己喜欢的房间占了。
    庄先生看了一圈,觉得自己住在前院的书房最好,那一整个院子,正院为书房,左右两间都很宽敞,完全可以选出一间来做卧室,另一间还可以做成茶室和上课的地方,这样既宽敞,也惬意,生活也方便些。
    于是,大吉有空的时候就开始往那边搬床和一些架子之类的东西,全是他们之前买的。
    满宝还邀请刘老夫人和白家兄弟一起住过去。
    满宝道:“人太少了,宅子这么大,人多了住着才热闹。”
    她道:“好在里面各个院子都有小厨房,门一锁就是独门独户,大家各自过各自的也行。”
    周五郎他们是没什么意见的,因为他们哪怕住进去了,吃的也都是在饭馆里吃,一点儿也不操心。
    周立学他们自己也会做简单的饭菜,反正只要有米有菜,老周家的孩子是不会饿着的。
    白二郎却傻眼了,问道:“那我和大哥怎么办,我们可不会做饭。”
    刘老夫人听他们已经开始分派谁哪天做饭,谁哪天洗碗,便忍不住道:“你们时间紧,每日除了读书还要学医抄书,哪儿有那么多时间忙碌这些?”
    她笑道:“厨房的事还是交给我吧,以后还是一处吃。”
    第1468章 心态
    刘老夫人见他们毫无章法,便干脆给他们接手,偶尔周立君、周立如和满宝有空了,她还会把她们带在身边教一下该如何理家。
    有时候周五郎都忍不住站在一旁跟着听。
    世家的处世智慧是几百年累积下来的,自有他们的规则,刘老夫人不觉得他们都要遵守,但大面上也不要出错。
    至少在与人交往时,遵守一定的规则,不仅能让别人,也能够让自己舒服。
    周立君对这种事很感兴趣,竟意外的听得很认真。
    一边照着刘老夫人的意思各自选了房间和摆放器物,一边听刘老夫人说以后要怎么和坊里的邻里来往,大家慢慢将常青巷里的东西搬到了大宅里。
    周五郎和周六郎他们也占了一个院子,各自选了房间住下,不过他们不常回家,还是主要住在饭馆那边,所以特意选了一个距离侧门近的院子。
    周立重选择和他们同一个院子,还顺手帮不在京城的周立威占了一个房间。
    周立学和周立固则拉着白叔平占了他们后面的一个院子,白善则决定和白大郎和白二郎一起住,主要是他们一起看上了靠近花园的那一个院子,距离正院也近。
    每一个院子都有空下来的房间,就是这样他们也没把院子占完,还空下了两个院子呢。
    刘老夫人之前把不少人手都打发去了京郊的庄子里和回陇州,留下的下人并不是很多。
    她本想买些下人的,但一看到凑在一起读书的满宝和白善,她不知想到了什么,便按压下了这个想法。
    她抽空问满宝,“大门上的牌匾你想好了题字吗?”
    满宝想了想后道:“便叫周宅吧。”
    刘老夫人笑着颔首,“那你就快叫人题了字来,我让人做好牌匾挂上去。”
    满宝便去找庄先生。
    庄先生的字写得还不错,倒也不吝啬,直接给她写了两个字,刘老夫人就让人拿着去请人制作牌匾。
    她既然已经决定跟着借住进去,自然不再扭捏,干脆开了箱笼,又拿出了钱出去买了不少东西,开始把他们选好要居住的院子布置起来。
    各屋里需要的屏风,窗帘,床帐,还有灯具和蜡烛等,还有亭子和一些敞轩里需要的竹席,坐榻等……
    周五郎他们之前进去看时并不觉得这大宅还缺什么,里面桌椅板凳都有,也有床和柜子等。
    有的屋里甚至还有大屏风,他们只要往里搬点儿被子和木盆之类的就可以住了不是吗?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