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农家小福女 第880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白善和白二郎跳下车,白善还没来得及说话,白二郎已经冲上来道:“满宝,你猜怎么着?”
    满宝才到嘴边的话就换成了,“怎么着?”
    白二郎乐得眼睛都眯起来了,“我和白善要进崇文馆给太子做伴读了!”
    满宝:“……竟然还有你?”
    第1489章 竟然也有你
    白二郎:“这话是什么意思?什么叫做竟然还有我?”
    满宝道:“太子没和我说还有你呀。”
    白二郎:……
    白善走上来问道:“是太子把我们添进名单里去的?”
    杨和书也走上来了,道:“有些是太子添的,有些是朝臣们斟酌着往里加的。”
    三人这才一起看向他,问道:“杨学兄你当时在?”
    杨和书摇头,“我不在,但我父亲在。”
    他目光复杂的看着三人道:“你们三人之所以都在名单上,是因为那封关于重整太医署的折子,上面署的是你们三个人的名字。”
    白善和白二郎齐刷刷的扭头看向满宝,“你竟然也在?”
    满宝就挺起胸膛骄傲的道:“我当然在了,我不仅在,我和你们还不一样,你们是去读书的,我是去修书的!”
    满宝颇为骄傲,乐道:“说不定我还有品级呢。”
    杨和书竟然点头,“你有品级,只是我父亲出宫前陛下还没定下,所以还没确定封你一个什么品级。”
    主要本朝没有女官,哪怕只是挂一个名儿也不好封,可要是不封,让周满做白工皇帝也挺不好意思的。
    杨和书道:“还是医官比较好封一点儿,也有旧例。”
    “上品的医女为八品,在此例上更进一步,可封你为医官,但品级嘛……”他笑道:“我今日赶来见你,除了要问你们一些问题外,还是想提醒一下你,趁着陛下的旨意未下,你下次进宫的时候去给皇后请个安,品级高一点儿,将来进了崇文馆修书,你说话的份量才重。”
    书可不是那么好修的,以为提笔就能写了?
    那叫写书,不叫修书。
    有时候修一本书比写一本书还要令人头秃,书上取什么内容,不取什么内容,此内容的比重应当为多少……
    一项项,一条条都要讨论,周满年纪小,资历浅,她要是不能从官品上压人一等,她在校书处根本连话都说不上。
    别以为太医们不会压人,在这一方面,恐怕就是萧院正亲自出面也不顶用。
    修书的功劳有多大,看翰林院里众学士为编撰打破头就知道了,周满还只是个民间大夫时,大家乐意卖她面子,毕竟她医术好,立功后,上面最多赏赐她些金银珠宝,与他们所得的功劳不相冲。
    但进了校书处,她是编撰之一,功劳就那么多,她占去了一些,别人能分的就少了。
    当然了,有心向功劳的人,自然也有一心想修书的,但说实话,能够不计功劳的,怕是没有。
    便是他,既然领了这个任务,那就要想着立功的。
    而他和周满自然是一伙儿的,不管是为了他自己,还是为了朋友,他都要提醒一下她,“太医署的折子是你们上的,你的品级越高,太医署越能照着你们的心愿去发展。”
    满宝便思考起来,“我好像许久没进宫给皇后请平安脉了,那明儿再进一趟皇宫?”
    杨和书便点了点头。
    于是四人移步书房,和庄先生汇合后坐在了一起。
    三方互通了一下消息,这才把这事补足了,当然了,谁的消息也没有杨和书全面。
    明明太子也是当事人,偏偏他只告诉了满宝两点,其他重要的消息都没说。
    可杨和书不一样,虽然许多事情也是杨侯爷转述的,但人杨侯爷说的可详细了。
    几人这才知道,其实崇文馆和太医署的事儿一直在讨论,只是迟迟定不下,其中有朝臣支持,自然也有朝臣反对。
    之前侯集的案子一判,大臣们勉强同意太子崇文馆招贤纳士,却将他提上来的名单直接砍了一多半去。
    崇文馆是本朝才建立的,一开始确定的学生名额是二十个。
    而本朝至今老老实实会在崇文馆里读书的就当今太子一个,毕竟,先帝是造反当的皇帝,当今嘛,他就当了几个月的太子就成皇帝了,且他当太子的时候儿子都能满地跑了,战功赫赫,并不需要再去崇文馆里念书。
    正因为是第一个,所以各种规矩并没有定死。
    太子小的时候,崇文馆里的那二十个学生都是他的伴读,都是从皇亲国戚和三品京官以上的人家里挑选的。
    当年苏坚就是其中一个,而且他是和太子玩得最好的一个。
    后来这些学生有学成以后分散到各地去做官儿的,还有长残了只能回家继承爵位的,也有进了东宫做太子属官的……
    然后崇文馆里的学生都散了,一下就只剩下太子一个学生。
    没办法,他不学好,皇帝操心操碎了,隔三差五的给他派个严师来,就指着能出一个高徒。
    结果太子把这些老师气走一个又一个,连孔祭酒这个从太子启蒙时就教他的人都跑了。
    这会儿他要招贤纳士,给上来的名单却是划拉了一大帮人,朝臣们看着,不觉得他是在招伴读,而是在招心腹呢。
    看他划拉下来的名单,简直是把皇亲国戚,勋贵世家和朝中四品以上京官的子弟全划拉进去了。
    别说朝臣了,皇帝都忍不住头疼。
    这简直是赤裸裸的结党营私呀。
    不过皇帝一点儿没生气,只是有点儿心累的把不合适的人全去掉了,问过他的意见以后开始给他重新组建东宫的班底。
    没人觉得太子是真的要招揽这么多人,包括皇帝在内都以为他是在以此警告和报复恭王,还是在闹脾气呢。
    但这次闹脾气好歹闹在了正途上,没有直接跑去洛州恭王府里揍人,所以皇帝捏着鼻子认了。
    白善他们这几个从国子学里抽进去的学生年龄偏小,进崇文馆主要的职责还真是陪读。
    而太子和皇帝亲手选的那些人则是奔着东宫属官和太子心腹去的,算是给太子的班底。
    于是这么挑挑拣拣的,今天早上大佬们带着太子在太极殿里又谈了谈,终于定下了名单。
    顺便把崇文馆的馆事定了下来,还是太子的老熟人,他从小到大的老师——孔祭酒!
    第1490章 安排
    孔祭酒虽然有些不太乐意,但还是接受了。
    自从太子妃有孕后,太子虽然还是不能让朝臣满意,但也变得可圈可点起来,想到太子以前还乐意受教的时候,孔祭酒勉强接过这个兼职,算了,且再试一试,万一教好了呢?
    总比真换一个太子要好。
    孔祭酒在心里忧伤的叹气,换太子是会血流成河的。
    而杨和书是户部调拨过去的,主要负责的是崇文馆、太医署的花费,以及户部这边的调拨。
    崇文馆的花销是一定要走户部的,皇帝最多从自己的私房里拿出一些来支援一下太子;
    至于太医署,之前争议太大,又是要建医署,又要招生授徒,还要购买药材,花销太大,群臣不是很乐意,所以皇帝的内库就被掏光了。
    至少有八成的花销得从皇帝的内库里出,所以皇帝很是精挑细选了一番管钱的人,最后挑来挑去就挑中了杨和书。
    杨和书倒没觉得有什么不好,他心里没多少波澜的接受了这个新差事,哪怕这件事和太子很密切,他很有可能会被归为太子一伙儿。
    可当他看到崇文馆和太医署的名单时,他便有些不淡定了,怎么这三个孩子也在上面?
    他爹的内幕消息比较多,特意在中午时找了他道:“太医署的那封折子是周满白善和白诚上的,先是递到了皇后那里,皇后又给了皇帝。”
    杨侯爷说到这里摇头一笑,乐道:“陛下把折子给我们这些老臣看的时候,我们还以为这是陛下要与我们同乐,看得是津津有味,过年的时候没少拿来取笑,结果翻过年陛下就要重整太医署,我们这些人倒成乐子了。”
    杨侯爷道:“白善和白诚还罢,他们进崇文馆就是陪太子读书的,周满那里你却要当心一些,他们这一封折子不知犯了多少人的忌讳,她进崇文馆要做的事也动了别人的利益,别以为太医院里的那些太医就只会治病救人,能在宫里活下来的,人好不好不知道,但一定不简单。”
    杨侯爷知道他儿子跟周满他们关系不错,这才特意提点了一句,本意是让他离周满远一点儿,别卷进这些纷争里。
    杨和书当面应了下来,转身却来找满宝,让她进宫去求品级。
    当然了,他也从周满他们这里看到了折子的手稿,甚至还看到了许多被修改和删掉的原始内容。
    当初他们那封折子可是写了不少时间,三人查资料,想各种点子,还对着户部、吏部、工部的职责来写建议,费了不少的脑筋。
    最开始的稿子,那可是天马行空,三人连朝廷拨地种植药材,免费为家贫的病人看病这样的点子都想出来了。
    幸亏他们改掉和删除了很多东西,不然这折子最后还真的会变成一个大家传阅的乐子。
    稿子太多,杨和书是不可能一下就看完的,他就扫了一眼,偶尔看到了几个让他都觉得惊悚的点子。
    然后他淡定的收起来,放进一个盒子后与三人道:“崇文馆已经在收拾了,你们不日就要进宫里去住,这几天便收拾准备一下吧。”
    他道:“崇文馆和国子监不一样,你们在国子监里可以在外住,但进崇文馆却是要必须住在宫里的,和衙门一样每旬一休,遇节休沐,这个,你们都知道的吧?”
    满宝三个倒没什么意见,只是很好奇,“那些成亲了的学生呢?”
    杨和书微微一笑,“也要住在宫里。”
    满宝就一脸的同情,“真可怜呀。”
    杨和书:……
    白二郎好奇的问道:“和我们一样住在宫里,他们有什么可怜的?”
    白善忍不住扶额。
    杨和书直接起身,点头道:“我先回去了,进了崇文馆你们想做什么先与我说一说,别乱出主意。”
    等他走了,白善这才和满宝道:“不止我们,封宗平、易子阳和刘焕也在名单上。”
    他们都是三品京官的子孙。
    满宝好奇的问,“那殷或呢?”
    “殷或也在名单上,不过殷大人以他身体不好向陛下推辞了,他很可能不去。”
    除了个别人会找理由推掉外,像白善他们这样的,进崇文馆是好事,是不会想着推辞的。
    哪怕身上会被打上太子的标签。
    不可否认,这是一条晋升的青云路,机遇素来是与风险相伴的。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