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农家小福女 第944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全家上下,干活儿最像爹的就是老四了。
    但邱老汉不知道啊,他当初看上周六郎,除了他长得俊,家里兄弟多外,勤奋也是一大要素,那孩子可勤奋了,又好学。
    因为刚到京城什么都不懂,所以常蹲在门口和他请教,一来二去俩人才熟了的。
    儿子嘛,自然是像爹了,所以邱老汉没怀疑。
    俩亲家第一次见面很愉悦的结束了,邱老汉回去后和妻子道:“虽然是乡下来的,但很知礼,不愧是家里读书的人家。”
    老周头和钱氏道:“人还挺和气的,应该不难相处,将来老六跟他们过日子应该不会太受委屈。”
    钱氏道:“你是娶儿媳,不是嫁儿子,放心吧,他受不了什么欺负。”
    老周头就嘟囔道:“我这不是操心吗?老六不像他几个哥哥,他开窍完,每天心里就想着挣钱,其他的事儿想得少,我们不得多替他想一想?”
    钱氏笑道:“邱家的小娘子倒是心里有成算的,这门亲算是说着了。”
    老周头也觉得邱培有些精明,但老六本来就有些憨,配个精明强干的媳妇更好。
    于是点头道:“行了,亲家已经见过了,回去就开始准备喜房吧,问一下老六,他是要现在的房间做喜房,还是换一个。”
    反正家里空房间多,随便选,随便挑。
    钱氏看他大方的样子,忍不住笑了一声。
    回到家里,老周头想了想,没回自己的房间,而是跑去正房那边看闺女。
    满宝吃过午食有一段时间了,此时正有些犯困,所以躺在榻上午睡呢。
    窗户开着,竹帘半放,风从院子里吹进来,她已经半梦间了,老周头进屋后看见便摇了摇头,对跟进来的钱氏道:“还是跟以前一样,躺下就能睡,也不知道上床去,这儿万一凉着了怎么办?”
    “三伏天怎么可能会凉着?”话是这样说,钱氏还是伸手摸了摸满宝的脚,然后拖过一块巾子盖在她的脚上,拉着老周头走了。
    第1602章 我也要去
    老周头也只歇息了一天,第二天一早便拿着锄头开始满院子的溜达起来,想着哪儿种上果树才好。
    结果他才晃到正院,就见满宝着急忙慌的提着篮子往外跑,老周头就停下脚步问,“你跑什么呢?”
    满宝道:“我今儿要进宫当差,爹,我先走了。”
    老周头精神一振,眼珠子一转,立即丢下锄头赶在了她屁股后面,问道:“满宝啊,那皇宫,爹能去看一眼吗?我也不进去,就远远的看一眼。”
    你就是想进去,这会儿也进不去啊。
    不过远远的看还是可以的,近近的看也可以,于是满宝带着他一块儿走了。
    白善和白二郎早等着了,庄先生上班的时间比他们晚,只要没有课,他便是半日不去也没人说什么。
    所以他不与他们同路。
    满宝几个将篮子放到车上,然后便爬了上去。
    小钱氏愣愣的追上来,问道:“满宝,你不吃早食了?”
    满宝纠结道:“太阳快出来了,我们须得赶在其他大人之前进宫,不然被他们撞见,他们又该弹劾我们懒惰了。”
    今天他们起晚了一点点儿。
    小钱氏一听,立即道:“你们等会儿,我烙好了饼的,给你们装几个。”
    说罢跑回厨房里将烙好的饼捡了好几个放在篮子里,又拧开一个竹筒,打了一旁凉着的米汤倒进去,跑到前院全给他们塞车上了,“路上吃,下次要干活儿了,可不能再睡懒觉了。”
    满宝应下。
    大吉见他们都准备好了,这才赶着马车前行,高松则和另外两个护卫在后面牵着他们的三匹小马驹骑马赶上去。
    饼是刚烙出来的,还热乎乎的,里面填着肉馅,咸香咸香的,咬一口,还脆脆的,可好吃了。
    满宝吃了两口就拧开竹筒,白善摸出车上常备的茶杯,大家各自倒了一杯,便一边吃饼,一边喝着米汤,都惬意得很。
    连白二郎都一脸的怀念,“周大嫂做的饼子真好吃。”
    满宝连连点头。
    一旁已经吃过早食的老周头都觉得又有些饿了,不过他看了三孩子一眼,默默的没说话。
    满宝将她手上的饼扯了一块给她爹,“爹,你也吃。”
    老周头推了回去,“爹吃过了,而且爹就住在家里,想吃多少都行,你进了宫,要吃就得等下次休沐了,对了,你们进宫几天休沐?”
    白善道:“八天。”
    老周头叹气,“怎么这么久?”
    白善道:“读书都这样的,国子监也是每八天放两天假,只是崇文馆是给太子伴读,因此不许随便进出。”
    老周头愣了愣,问道:“你们是进宫陪太子读书,但满宝是给太子治病的,她怎么也要住在宫里?”
    白善沉默了,他能告诉老周头太子是以权谋私了吗?
    满宝一边吃饼一边道:“爹,我在崇文馆修书呢,我身上有两个官职,一个是六品太医,一个就是五品修撰。”
    老周头就心疼,“你才多大呀,就要干这么多活儿吗?”
    满宝想了想后道:“倒不怎么累,省了进出宫的时间可以做许多事呢。”
    老周头有生之年就没体会过一天时间怎么都不够用的感觉,哪怕是农活最忙的时候,临睡前他想的也只会是,今天总算是过去了;而不会是,今天怎么就过去了?
    所以他一脸满宝亏了的模样,道:“可这也是两份工啊。”
    “我也拿了两份的俸禄呀,”满宝道:“时间还是一天,虽然干的活儿是比单份的多,但俸禄也高呢。”
    老周头这才想起来问,“对啊,你是官儿呀,你有俸禄的呀。”
    满宝点头,“我有俸禄呀,咦,我信上没写吗?”
    老周头愣愣的摇头,“我没听见你二哥念呀。”
    满宝却挠着脑袋道:“我写了吧,我写了我现在已经开始领俸禄了,还是双份的呢。”
    老周头自然是更相信满宝的,于是骂道:“老二看信也不知道怎么看的,竟然漏了这么重要的事儿。”
    不认识“俸禄”两个字,于是便略过一句话不念的周二郎在家里狠狠的打了两个喷嚏。
    冯氏拿着簸箕出门看见,便问道:“是不是昨晚上贪凉病了?”
    周二郎揉了揉鼻子后摇头,“没有,估计是爹娘在京城念叨我吧。”
    “有满宝在呢,爹娘才不会念叨你呢,”冯氏道:“要念叨,那也是念叨地里的庄稼,对了,我看东边那几块田有些干了,这两天要是还不下雨,就得从沟渠里挑水浇地了。”
    周二郎道:“我傍晚去看看。”
    冯氏点头,然后看着天空忧伤的叹气,“也不知道二头二丫他们在京城里好不好,二丫年纪也不小了,也该说亲了。”
    周二郎道:“不急,二丫现在厉害着呢,先看看情况,怎么也得找个富裕人家,嫁过去不用下地,最好家里有几个铺子给她管着。”
    “她又不是小姑,能找到吗?”
    周二郎道:“你也太小看我们闺女了,你没听满宝说吗,她和三丫现在都厉害着呢,你只管往好的那边找,可别随便许给庄稼人。”
    “庄稼人怎么了,你不也是庄稼人?”
    “我是,所以我不乐意让她们跟我一样下地熬着。”
    冯氏就不说话了,想了一会儿后道:“是得好好的找一找,她们好歹到过京城,也见过大世面了。不求以后和小姑一样出息,能有小姑十分之一也好呀。”
    而此时,老周头就目光炯炯的盯着满宝问,“那俸禄多少钱呀?”
    满宝道:“钱的话五品是一月三千六百文,六品是两千四百文。”
    老周头想加一下,奈何这个数据太大,他加不太起来,“你就告诉我一共多少钱。”
    “六吊钱。”
    这个老周头就听懂了,他蹙眉问道:“倒是挺多的了,毕竟以前咱家一年也未必能存下六吊钱呢,你这是一个月的,的确不少了,可我记得你之前再济世堂坐堂的时候,一个月就有五两的月银吧?怎么当官的钱跟坐堂的钱差不多?”
    而且还是两个官的钱才比得上一个坐堂的钱。
    满宝道:“我还有禄米,还有职田呢。”
    这个才是大头。
    满宝挺了胸膛道:“我五品一月有十五石的禄米,六品有八石,职田嘛,我一共有一千亩。”
    老周头瞪圆了眼睛,惊叫出声,“多少?”
    第1603章 好奇
    白善和白二郎在一旁捧着饼一边吃一边看他们父女两互动,老周头半天才缓过来,好在他这两天一直在吃药,所以这次没晕过去。
    但就是没晕,头也晕眩了一下。老半天他才缓过神来,咽着口水再次问满宝,“多少?”
    满宝道:“一共是二十三石禄米和一千亩职田。”
    老周头纠结了一下后还是小声问道:“那职田不会就随手一指,全是山啊、沙地的给你吧?”
    “不会,”满宝道:“虽然职田还有良次之分,但都是有人耕种的,就算是有山,那山也必定是种有豆子或果子的,不过这样的情况也很少,我听人说,职田大部分都是熟地。”
    熟地就是可以种麦子或水稻的田地,一些好的荒地,那也得种上三五年才有可能变成熟地。
    若是不好,种上十几年,那地还是生的,除了豆子和一些瓜果,其他的作物都活不了。
    一千亩呢,这显然超出了老周头的认知,他靠在车壁上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什么来,只道:“怪道那么多人都想当官儿呢,一千亩,这得少生多少孩子才能分得?”
    满宝三人:……
    老周头抹了一把脸,还是没能回神,“这么多地都分哪儿了?能不能分到咱七里村去?到时候爹也好给你看着,不对,七里村没那么多地了呀……”
    满宝道:“爹,分不到那么远的地方,户部给我分了雍州那边的地。”
    “雍州在哪儿?”
    “不远,马车半天多功夫便到了,”满宝道:“就在京城的东北方向,因为是陪都,很多京官的职田都分到那边去了。”
    “那得请长工或者雇佃户吧,不然这么多地你也种不了。”
    “爹,这些职田有专人管理呢,我只等每年夏收秋收时分成就行。”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