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农家小福女 第1138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满宝这才收回视线,乖巧的和明达一起站起来。
    见里面许久没有动静,生怕太后给气个好歹的皇帝总算是没忍住进来了。
    他一进来,周满和明达便一起行礼,皇帝挥了挥手,免去他们的礼然后去给太后行礼。
    太后回神道:“皇帝怎么来了?”
    皇帝上前坐在太后身边笑道:“儿臣来看看母后,母后今日精神头似乎好了些。”
    太后便叹气道:“和孩子们说说话精神了些儿,本来还想让人去给道观上炷香,想着谢过神仙们的眷顾。皇帝,你说这炷香该不该上?”
    皇帝一时懵了,这可让他怎么回答呢?
    第1944章 后悔
    他不由看向周满。
    满宝立时低下头去盯着自己的脚尖看。
    皇帝看见,气得呼吸都重了,事儿明明是她惹的!
    “皇帝——”
    皇帝回神,立即握住太后的手真诚的道:“母后想去就去,不然我让太子去一趟?您是在哪个道观许的愿望?”
    太后闻言沉默起来,半响后叹气道:“你不问我都没发现,我竟没有亲自去许过愿望,那又怎能还愿呢?”
    皇帝悄悄松了一口气,以为这事儿糊弄过去了,谁知道太后突然抓紧了他的手道:“皇帝,哀家要去一趟玄都观。”
    皇帝瞪眼,连忙劝诫,“母后有何愿望不如让太子代走一趟,您怎么能亲自去呢?”
    太后却目光坚毅的道:“不,哀家要亲自去,心诚则灵,若心都不诚,如何还能期盼神仙眷顾?”
    皇帝:……
    他扭头去瞪周满。
    周满在他的目光迫视下不得不上前跟着劝,“娘娘,您的身子不宜出行。”
    太后却是认准了“心诚则灵”这一条,坚持道:“哀家就是要亲自走一趟。”
    连明达都跟着劝,但没有用,也不知道周满哪一句话刺激到她了,她一定要亲自走一趟,表明自己不是迷而不信,而是既信且迷,对神仙很是虔诚。
    满宝很是忧伤,皇帝更忧伤,因为说到最后,太后很干脆的握着他的手叫了一声“猫奴”,眼泪在眼眶里打转,皇帝拒绝的话就说不出口了,于是脑袋一热就应下了。
    他才应下,话语似乎还萦绕在耳边呢心里就后悔了,可太后已经高兴的连连点头,连连说道:“哀家就知道,猫奴最孝顺了。”
    让皇帝连反悔的机会都没有。
    等君臣女儿三人站在殿门时已经是两刻钟之后了,太后很懂见好就收,一边让人去准备出行的东西,一边表示自己累了要休息。
    皇帝便服侍太后歇下,然后才带着周满和明达离开。
    站在宫殿门口的那条青石板小路上,满宝和明达一起低下了脑袋。
    皇帝站在俩人面前,瞪瞪这个,又看看那个,也不知道该怪谁。
    毕竟两个孩子一开始都是好意,明达是孝顺,周满是向友之心,甭管成效如何,她的心也是好的,希望明达和皇后健康长寿是一个很美好的愿望。
    于是皇帝深吸一口气,将怒气压下后不由在心里悄悄的埋怨太后,周满都说了对于神佛要信而不迷,母后怎么就是不懂呢?
    明达悄悄给满宝使了一个眼色,让她往后退了退,然后问道:“父皇,真的让皇祖母去玄都观吗?”
    “君无戏言,朕还能反悔吗?”
    可以是可以的,皇帝不要面子,再面对太后几次责骂就可以了,反正朝臣这次肯定会站在皇帝这边的。
    然而皇帝在权衡之后还是决定履行承诺。
    毕竟太后刚才表现得很想去,皇帝也不想太后带着遗憾离开。
    他觉得这也是孝顺,但朝臣们显然不这么认为,不少大臣都上书表示反对。
    连萧院正都难得的上书,从太后的脉案说到现在的天气问题,总之就是强烈反对太后出行。
    不然出去出事了算谁的?
    而朝臣反对的原因就更复杂了。
    其实对于太后这半年来的迷信行为,不少朝臣心里都有意见,不过是因为太后病重,是将死之人,而她用的又都是自己和皇帝的私房,所以才没有发作。
    但现在太后要亲自拖着病体出宫,朝臣们积压的不满一下就爆发了。
    连唐鹤和隔壁万年县的郭县令都没忍住上书表达了反对意见。
    大家普遍认为,这事儿皇帝要付一半的责任,你以为你顺从太后就是孝顺吗?
    对太后身体不好的事儿,为人子女就应该尽到劝诫之责,你以为太后要星星你给星星就是孝顺了吗?
    错!
    而且是大错特错,于是朝臣们先就着孝道引经据典的喷了皇帝一顿,然后再谈到这段时间以来他们压抑的不满。
    你以为你们皇帝一家进行的迷信活动是自己的私事吗?
    错!
    皇家无私事,尤其是涉及这种神佛信仰的事儿,作为无神论的魏知、老唐大人等不仅反对太后做寺庙和道观的慈善和道场,更反对皇帝进行相关的活动。
    他们认为今日之困局皇帝要付相当大的责任。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你们上位者上下嘴唇一碰就要去护国寺,去玄都观里烧香,却不知道转过身有多少普通民众涌向寺庙和道观。
    而寺庙和道观的香火一旺盛,必定会衍生出更多的问题。
    寺庙和道观人手不够要招人怎么办?
    民众觉得当和尚当道士有利可图都跑去当和尚道士怎么办?
    和尚道士借势欺辱百姓怎么办?
    这些问题你们皇家想过吗?
    唐县令和郭县令上交的一组数据让大家喷得更加有理有据了。
    今年上半年,因为太后设在护国寺下和玄都观下的赈济棚,在护国寺和玄都观周围的犯罪行为,以及各种纠纷比去年高了六成,这也就算了,两个县的整体犯罪数据也比去年同比高了近三成。
    刨除去年旱灾对今年的的影响外,今年的犯罪数据还是高得离谱。
    郭县令或许一开始没多想,但唐鹤对刑部情有独钟,在研究过后发现这和太后这半年来进行的对神佛的痴迷有一定的影响,于是就拉着郭县令一起上书了。
    皇帝一个早朝被喷得不行,最后不得不将周满那天劝诫太后的事说了,并表示,他们都已经劝过,但太后执意如此,你们要是有本事就去让太后收回成命。
    只要太后说不去了,他立即不去了。
    朝臣:……谁敢这时候去面对太后呀?
    不过……魏知抬起头来直视皇帝,目光炯炯的问:“陛下,周满说的不无道理,那么陛下对于神佛是信而不迷,还是既信且迷呢?”
    皇帝就觉得天灵盖有点儿疼,想起了往年他只要对护国寺有赏赐,魏知必上书表达反对的行为。
    他脊背一寒,又有些后悔将关注点推给周满了,他没想到最后这关注点还是推到了他身上。
    百官之中,满宝默默地低下了脑袋,努力的假装自己不存在。
    第1945章 同盟
    皇帝的目光遥遥的落在周满身上,很想和她统一一下战线,但很可惜,没能接触到她的小眼睛。
    皇帝便有些含糊其辞起来。
    魏知却一定要他对自己的迷信行为进行定义,因为这将涉及到天下百姓的教化问题。
    什么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皇帝一再对佛寺表达出优厚,让这些年来佛寺的发展都很迅猛,一些地方官为了讨好皇帝还主动拨地给佛寺做田产,这都让魏知很是不满。
    以前他也没少弹劾,但皇帝装糊涂,认错认得快,转身该怎么干还是怎么干,而天下大事儿又不少,魏知实在没心力就抓着这一件事怼皇帝。
    他还是很有分寸的,要是为这么一件事惹得皇帝不快耽误了别的事儿,那就得不偿失了。
    正好最近没什么大事儿,他可以就这件事好好的和皇帝谈一谈,而且时机也是最好的。
    魏知让皇帝当场表态,并且承诺以后不会再迷于佛寺道观这类虚无缥缈之事。
    皇帝不想表态,因为他是打心里信服佛理的,他都信了,偶尔去佛寺逛一逛的时候要是不舍一些东西多不好意思啊。
    魏知见他支支吾吾顾左右而言他,便微微侧身看向后方,扬声问道:“周编撰,你与陛下一样同有信仰,不如你来和陛下说一说这个信而不迷。”
    满宝:……
    魏知现在是宰相,为百官之首,满宝不敢拒绝,沉默了一下只能硬着头皮起身出列。
    她悄悄往上看了一眼,正对皇上的目光。
    一君一臣默默地对视了片刻,都有点儿可怜。
    抬头看见的唐县令一个没忍住,低下头去笑。
    众臣也觉得周满的表情有点儿可怜,主要她年纪还小,又是女孩儿,跟家里的女儿\孙女\妹妹差不多一样大,于是大家齐刷刷的扭头去看魏知。
    魏知心硬如铁,不过语气和缓了些,问道:“不知道周编撰每次上道观都会舍予钱财吗?”
    满宝道:“做法事或是要求平安符时给,平时上山只参拜观瞻,并不舍钱。”
    满宝顿了顿,她也知道魏知的意图,和她担心太后过于痴迷佛道一样,他同样担忧皇帝过于看重佛道。
    于是她还是顶着皇帝的目光发表了一番看法,同为信徒,家里又有一个痴迷天尊的娘,她很知道信徒们的心理,他们做这么多,为的不过是功德二字,有了功德似乎就可以用功德与神佛交换一些东西。
    比如,钱氏会用念经,早晚三炷香的拜老子像,偶尔向道观捐献鸡蛋和粮米,偶尔大方了还会给铜钱。
    为的就是积累功德然后求满宝身体康健,一生顺遂,也求家里人平安健康;
    而皇帝时不时的给护国寺优厚的待遇,不仅因为早年间有僧人助他平定天下,立过功劳,更因为他心有所求。
    他会用捐献得到的功德期许皇后身体康健,长命百岁,会许愿几个儿女平安和睦。
    满宝先将此点出,座上的皇帝点得连连点头,忍不住赞同道:“正是此理,朕也是为了国泰民安。”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