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农家小福女 第1646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满宝想了想后道:“不必大肆宴请,在家里摆几桌,只请他们的先生同桌就可以,或者给他们钱,让他们出去外头饭馆酒店里吃一顿好的。”
    她道:“虽说这次外放是我们求的,但毕竟是被贬官了,还是低调点儿好,甭管内情是怎样的,我们态度还是要有的。”
    周四郎就歪头,“什么内情?”
    哦,周四郎他们并不知道这些事情,满宝想了想,觉得解释起来太麻烦了,于是道:“此事说来太过话长,也太过复杂,一句话概括就是,我们这次外放是有目的的,我们还是会回来的!”
    周四郎:“……你们什么时候回来?”
    “短则三五年吧。”
    周四郎心头一凉,“那长呢?”
    “那可就太长了,”要是长就意味着他们要做的事不顺利,那谁知道会长到什么时候?
    所以她道:“长就是我算不出有多长。”
    周四郎就不说话了。
    家里最后还是给了四人一点儿钱,让他们自己出去宴请自己的朋友同窗和先生去了。
    而家里继续为周立如准备嫁妆。
    周二郎和周三郎是赶在婚期的前两天到的,他们还给周四郎拉来了他要的茶叶。
    俩人道:“我们照着你信上写的去找人了,但因为不是你去,他们给的茶叶比你要的要少,因为要赶着上京,我也没有再去找其他茶商,你今年的生意怕是要做小一点儿。”
    周四郎不在意的道:“没事儿,我今年多拉点儿粮食北上。”
    他道:“去年冬天北边不少地方都闹了雪灾,那边现在最缺的是粮食,去年满宝的职田上出产了不少粮食,都还没卖出去呢,这次正好往北运,在京城出手太便宜了。”
    一旁的周六郎道:“记得给我留足饭馆用的粮食。”
    周四郎点了点头。
    一旁的周立君则道:“你们提粮食的时候我只能给你赊一半,你们得先结一半的账,小姑要外放,在外头用的钱肯定多。”
    周四郎和周六郎都没什么意见。
    钱氏也在和老周头说钱的事,“穷家富路,他们新到一个地方肯定要添置不少东西,所以得多带一些钱,我们不是替满宝存着一些钱吗?收拾出来全给她带上,我们再往里添一些,让她带上,万一碰上什么事也有周转。”
    老周头应下。
    冯氏则是在检查周立如的嫁妆,见她的嫁妆不少,便咋舌,悄悄的问她,“这都是你爷奶和小姑给你置办的?”
    周立如点头,没告诉她娘,大头是刘家的聘礼,然后是她这些年的积蓄办的,爷爷奶奶也给了一些,小姑也给了不少,然后就是哥哥姐姐们给的添妆……
    冯氏看得惊叹不已,就问她,“那刘家的聘礼,是谁收着?”
    周立君进来就听到这句话,就和她娘笑道:“娘,刘家的聘礼大半给了立如做嫁妆,剩下的就是爷爷奶奶收着了。”
    她伸手抱住她的胳膊,笑问:“娘,你给三妹准备了什么嫁妆,拿出来让女儿见识见识。”
    冯氏道:“罗江县哪有什么好东西,我和你爹带了钱打算在京城买的,但我刚才看了一趟,发现该有的都有了,我们想添也添不着了。”
    她把话题扯回来,问道:“刘家给的聘礼单子呢,给我看看。”
    周立君:“……娘,您识字吗?”
    “死丫头,我不识字你不会给我念啊,赶紧的,我看看都有什么聘礼。”
    周立君就去拿了礼单给她看。
    冯氏不认识上面的字,但只看那长长的单子就足够让她心惊了,“这么多呀,大户人家娶媳妇都是要给这么多聘礼的吗?”
    “是也不是,”周立君笑道:“这上头的东西都实惠,也是刘家看重妹妹的意思。”
    那上面还有两个田庄两个铺子呢,全部又作为嫁妆给陪送回去了,以后这部分就是小两口的私产,分家分不到这一块儿的,可见刘家是真心替俩人打算。
    冯氏听到上头有两个田庄和两个铺子就忍不住心蹦蹦跳,周立君似乎知道她娘在想什么,还没等她开口就道:“单子上的东西除了前头几样器物外,剩下的奶奶都做主加到三妹的嫁妆里了。”
    冯氏便叹息了一声,她可不敢反对婆婆的意思。
    周立君揽着她笑道:“娘,我们姐弟三个的婚事都完成了,您也算去了一桩心事,将来只跟着我们几个享福就是,何必想这么多?”
    冯氏一想也是,“你大伯家还有三头的婚事没定,更不要说你三叔了,四头也没定亲,五头还小呢……”
    这么一算,的确是他们这一房最快,也最有福。
    冯氏又高兴起来,悄声问周立君,“二头媳妇这一年也没个动静?”
    周立君:……得,这就是还不想享福的意思。
    她道:“急什么,我们家里最不缺的就是大夫了,小姑不说,还有大嫂和三妹呢,她们都给弟妹看过,她身体康健着呢,这一年也在调理,随时都可以怀孕,要是没怀上,多半就是二头的问题了,回头让小姑给他看看?”
    小姑治不育也是出了名的。
    冯氏呸的一声,点着她的额头道:“你今天含了火炭,一开口都是火气,你弟弟招你惹你了?”
    等冯氏走了,周立君就和周立如道:“立威倒是没惹我,只是我不太高兴,娘自看了你的嫁妆后就不再说给你添嫁妆的话。”
    周立如不是很在意,“二姐,我的嫁妆够多了。”
    周立如自八九岁上就一直跟着小姑在京城,对父母的记忆已经有些远,感情自然也淡了,她和小姑二姐最亲近,和父母的感情可能还比不上和大伯大伯母的感情好。
    毕竟感情是要相处出来的。
    而且她嫁妆的确已经够多了,少那么一点也没什么。
    周立君却道:“别人的那一份可以少,父母的那一份却不能,不过你也不必忧心,娘不添,爹肯定会添的,你且等着。”
    第2829章 婚礼
    果然,等到了晚上,周二郎就提了一包袱的钱去找周立如,他悄悄的和她道:“这是我和你娘原来定给你买嫁妆的钱,但我们今儿看了看,你嫁妆里的东西已经很齐全,再添也是浪费钱,也不好看。”
    “所以我直接给你钱,我想了一下,刘家是高门大户,我们家全靠你小姑支撑着才显得不那么差,但家底和家世还是有差别的,这些钱你就不要记在单子上了,自己偷偷的收着。”
    他道:“以后需要用到的时候就可以悄悄的用了,不必看人眼色。”
    又道:“要是在刘家被欺负了,你也不用怕,我都打听清楚了,他们家就两个兄弟,就是算上堂兄弟,也才五个。”
    “我们家兄弟更多,足有八个呢,而你几个叔叔都还能生,将来会越来越多的,他刘家要是敢欺负你,别的咱做不了,骂他一顿,打他一顿还是可以的……”
    周立如安慰她爹道:“爹,您别担心,之前小姑教过我们针灸,扎哪里可以让人全身无力,扎哪儿让人疼痛难忍却又查不出毛病来,刘焕他欺负不了我的。”
    周二郎:……突然间有点儿担心小女婿了怎么办呢?
    周二郎将钱给了周立如,第三天便是正婚礼,一大早,周家就开始忙碌起来……
    满宝和白善白二郎等人站在大门口等着,远远的,看到刘焕骑着马被人簇拥着过来,便啧啧两声,手一挥,他们身后的大门就关起来了。
    刘焕看到他们一呆,见殷或都袖手站在一旁,立即叫道:“这不公平,你,你们是长辈,怎能来挡门?”
    白善一听便道:“来叫一声姑父,我们便走。”
    满宝也精神一振,目光炯炯的看着他。
    刘焕:“……说好的各论各的呢,我们可是同窗呢。”
    白善便道:“你既要我们做你的同窗,那便是同辈,我们站在这里就是天经地义的。”
    刘焕总觉得有些不对,却一时又说不上来,跟着他一起来迎亲的青年们立即推着他道:“大丈夫能屈能伸,先叫他们一声怎么了?”
    “就是,反正三朝回门认亲时你也得叫,到那时候你能当着长辈的面说各论各的吗?”
    刘焕就看向白善和周满,对着他们的脸张了张嘴巴,憋了半天,脸都红了才叫出一声来,“小姑,小姑父……”
    满宝和白善就脆脆的应了一声“哎”,白二郎立即上前,“我呢,我呢?”
    刘焕看着他不张口。
    白二郎道:“我可是他们的师弟,这个你能不认吗?快叫师叔?”
    刘焕身后的同伴们就推着他乐道:“叫呗,叫呗,反正都叫了两个,也不差这一个了。”
    刘焕没好气的问他们,“你们到底是我的宾者,还是他们的宾客?”
    “哎呀,一切为了婚礼顺利进行嘛,而且人家的确辈分比较大,这也不是假的不是?”
    刘焕只能冲着白二郎叫了一声“师叔”。
    白二郎心满意足了,这才高兴的让到一边,剩下的就是周立重他们的活儿了。
    三人也说话算话,和殷或站在一旁看他闯关,并不插嘴。
    刘焕悄悄松了一口气,这样就很好了,没有他们四人插手,在他的迎亲队伍的帮助下,他进行的非常的顺利。
    老周家的人很有拦门的经验了,等刘焕到达正堂时,不多不少正好是吉时。
    周立君和周立信一起将周立如扶出来。
    周立如拜别了祖父母和父母,又冲着站在一旁的周满和白善跪了下去。
    周满一惊,伸手拉住她的一条胳膊,周立如抬头看着周满道:“小姑,你们一定要等我回门了再走呀。”
    他们定在了后天启程,正好是周立如回门的日子。
    她一笑道:“好,等你回门送我们。”
    周立如松了一口气,恭恭敬敬的给周满磕了一个头,“谢师父多年来的栽培。”
    她这才起身,周立威便上前,在她身前蹲下笑道:“快上来吧,不要误了吉时。”
    周立如红了眼眶,周立君就上前扶着她趴在周立威背上,笑道:“我们家就在京城,两家就差着两条街,想家了就回来,有什么可哭的?”
    刘焕连连点头,也道:“你放心,你要是想家了,我陪你一块儿回来。”
    宾客们大笑,有人起哄道:“这话可不能让刘尚书听见,不然刘尚书得找周大人的麻烦了,这是娶了媳妇,还是嫁了孙子?”
    众人哄笑。
    周立如这才将眼泪憋了回去,靠在周立威背上,让他背了出去。
    刘家那边也是张灯结彩,等新人到了便拜堂。
    刘尚书和刘老夫人都是一脸的喜意,最操心的孙子终于成亲了,这个担子算交出去了,好开心。
    刘父和刘母没有回来,只派了一个管事婆子送了给新媳妇的见面礼回来。
    刘父不回来可以理解,他毕竟是一州刺史,除非是他爹娘重病或者死了,不然是不能轻易离开肃州回来的。
    但儿媳妇也不回来,这就让刘老夫人有些不高兴了,不过面对这一对新人,她将不悦压在了心底。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