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农家小福女 第1726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太子微微点头,就问周立威,“那边是在收盐?一块田能收多少盐,多少天能收一次,所耗人力几何?”
    周立威有些紧张,好在这些问题先前小姑父来的时候也问过,而他的账本做得还可以,因此都能一一答上来。
    太子已经有心理准备,因此面上看不出什么来,身后听了一路的官员们却忍不住去看田埂两边的盐田,没怎么看路,差点儿给跌到田里去。
    到了收盐的地方,长工们正一身短卦的在盐田里推盐,木铲被打磨得锋利,一米来宽,放下后就往前推,盐田里的盐晶就被推动得聚集在一起,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等推到太子他们跟前时,已经有一小堆了。
    即便是太子都呆了一下,更不要说身后的众臣了,他们都张大了嘴巴。
    郭刺史想到了什么,眼都红了,他一下扭头去看白善。
    白善站在太子身后,等着他们回神。
    太子蹲下去抓了一把盐看,细细地捻了捻,盐粒一颗颗的落下,别说,还挺细,至少比市面上卖的一般盐要细一些。
    太子对身后的人道:“你们也来看一看吧。”
    唐鹤等人就等太子这一句话了,他话音才落下,几人便挤上去摸盐,排排蹲着,把盐田的一面都占完了。
    长工们有些无措的看了看,见周立威示意他们继续,便转身继续去铲盐,没有管这些没见识的大官们。
    御史有点儿不太相信这盐是晒出来的,便看向身后的盐田,见里面都是水,一点盐的影子都没看见。
    不,也不是一点儿也没看见,这水一看就和一般的水不一样,似乎有些偏白的浑浊。
    他伸出手指在盐田里搅了搅,含进嘴里感受了一下,很咸……
    御史在怀疑和相信之间徘徊,最后还是决定眼见为实,于是和太子道:“殿下,臣想留在盐场里看一看这晒盐之法。”
    除非亲眼看到海水入田后晒出盐来,不然他一定不相信。
    第2970章 震撼
    太子点点头,“准了,孤也留下看一看这晒盐之法。”不过他是不怀疑白善的,他吃饱了没事干拿这事儿骗他们?
    但他觉得这很有趣,看一看也不错。
    太子就站在田边看着他们将盐装进铺了细麻布的框里,他们需要将盐挑出去再晾晒一次才能收到细麻袋之中。
    但此时盐还只是有点儿湿润,算是成品了。
    太子看了一下一块盐田的产量,微微点头,干脆顺着盐田继续往前走,一路上还看到二十几块出盐的田,只是它们的进度不一,有的只是底部浅浅的一层盐晶,有的则是已经解成块,颜色很深,需要到第三步,用水溶解后再晾晒。
    太子还是对第一块田最有兴趣,围着看了看后道:“我一路走来,每一排的第一块田都很少看见盐晶。”不像第二块田和第三块田,只要有结晶,那都是成片成片的。
    白善道:“第一块田不一定要等到盐晶晒出来,待晒到一定浓度后便可放入第二块田,当然,现在太阳好,所以出现盐晶的情况也会增加,速度也会快,这些第一块田都是这几日冲入海水新晒的。”
    太子便回到第一块田那里,直接指着盐田道:“将里面的水放了,孤要亲自看着它新注入水,然后晒出盐来。”
    御史也正想如此提议呢,见太子提了,他便道:“殿下,臣想亲自守着这块盐田。”
    太子应下了,还给他指了一队侍卫。
    御史扭头和周满解释了一下,“周大人,下官不是不信白县令,只是想亲眼看一看海水是如何晾晒成盐的。”
    周满一脸的莫名其妙,点头道:“看呀。”
    她和白善也没拦着他呀。
    御史认真的看了看周满,放下心来。
    白善就将周立威介绍给御史认识,“这是我侄儿,他于晒盐一事上很有经验,大人有不解之处可以问他。”
    御史更满意了,虽然他们眼睛看到的是这样,但晒盐肯定还需要一些技巧的,有人指点就更好了。
    太子看完盐田,便左右看了看后问,“这附近有村落?”
    “是,”白善指了一个方向道:“只是与盐田有一点距离,转过那个弯,那里有个洼地,村子便在那里面。”
    太子看了一下这个距离,很满意的点头,“不错,就是应该距离村子远一点的。”
    盐毕竟涉及民生大业,距离太近,与村民的生活混杂在一起就不好了。
    白善请太子等人往一边去,道:“殿下,天色已晚,此时回去也来不及了,我们只能在此留一夜。”
    他道:“我让人建了两排房屋,村子里也简陋,所以委屈殿下和公主在此将就一晚上了。”
    太子是不介意的,高床软枕他睡得,野外草地他也是躺过的,倒是明达……
    太子扭头去看明达。
    明达的注意力却在哗哗的海浪声音上,根本没留意这些。
    太子一看她的表情便知道她心野了,于是冲她挥了挥手道:“想去玩儿就去吧,我还要和诸位大人商量事情呢。”
    明达就拉住周满,问道:“你要参政吗?”
    周满摇头,“这是县务,和我医署不太相干,我不必参与。”
    最主要的是,她要是想知道,晚上再悄悄的问白善就是。
    明达高兴起来,就拉着她给太子行礼,“太子哥哥,那我们先退下了。”
    拉着周满就走。
    白二郎都不带犹豫的,直接行礼后跟着走了。
    太子:……就算不跟着他四处巡察,这一次也是难得的功劳,就不能留下来听一听吗?
    哪怕出半个主意,回头他也好给他请功呀。
    白二郎已经追着明达和周满走了。
    殷或也笑着和太子行了一礼后退下,他不是官员,更不可能留在这里了。
    太子目送侍卫和宫女护着四人走远,摇了摇头后和白善道:“走吧。”
    这里房屋简陋,最好的一间房应该是周立威住的那个小院子了。
    也是在一排房屋上,只是在最边上,考虑到兰氏也来此,所以白善特意让他们修了个小院子出来,正房两间,其中一间就是堂屋。
    这次直接腾出来给太子住。
    众人进堂屋转了一圈,还是都拎着椅子和凳子出来了,有些人连凳子都没轮上,只能站着或者是坐在石头上。
    白善和路县令就属于没有座位的人,于是俩人一起站着。
    屋里太热了,此时太阳已经站在山顶,眼看着就要落下去了,外面的海风再一吹,并不觉得多热,倒是屋里,有些热不说,光线还暗。
    吴公公将一把椅子摆在了院子里,太子大马金刀的坐在上面,下巴微抬,看着众人道:“刚才周……”太子看向白善。
    白善:“立威,他在家中排行第二。”
    太子微微颔首,道:“周立威的回答你们也都听见了,此时有何想法?”
    郭刺史一脸恍惚的坐着,他想法可多了,比如,这晒盐法是哪儿来的?白善来此到底是外放当县令来的,还是就为盐场来的?
    若单为盐场来,晒盐是只适合他们青州,还是朝廷想以青州为始?
    再比如,之后这盐场到底算谁的?
    是他们青州的,还是朝廷直接接管?
    但这些问题,他一个都问不出来。
    其他人也还在震撼中,同时预感到天要变了,不,不对,还不至于就天变了,就是变,那也是江南的天要变了,他们这边可能会被带着变一点点。
    唐鹤和御史接受得最快,毕竟他们出京前多少收到了一点儿消息,因此很快回神。
    他看了一眼御史,御史也正扭头看向他,然后俩人一起低头齐声道:“臣等听太子吩咐。”
    太子撇了撇嘴道:“孤没什么特别的吩咐,只一样,此事要先保密,谁也不准传出去。”
    不管众人心里怎么想,反正是一口应下了。
    开口说话后,震撼感就消去了一些,然后众人开始关心起晒盐的事来,比如这新盐场是什么时候开始晒盐的,现在的库存有多少了……
    白善一一回答。
    太子就坐在一旁等着,等他们问完后便道:“行了,今日便先到此处,大家先回去休息吧,唐大人宁御史和白县令留下陪孤说说话。”
    郭刺史起身离开时看了白善一眼,带着路县令一起离开。
    第2971章 暗搓搓
    他们一走,院子里就只剩下自己人了,太子是这么认为的,这些人都是他可以用的,暂时被他算做自己人。
    太子微微抬着下巴道:“都说一说吧。”
    唐鹤没说话,宁御史便看向白善,再次确认,“盐果然可以晒出来?”
    白善很肯定的道:“可以。”
    宁御史便也不怀疑他,眼睛发亮的和太子道:“殿下,那江南的盐税可以查一查了,甚至天下的盐政也可以改一改。”
    “父皇也是如此认为的。”
    这一句话如同给宁御史和唐鹤吃了一颗定心丸,俩人都松了一口气,齐声道:“臣愿为陛下效劳,为殿下驱使。”
    太子便道:“那就从各地盐场开始吧,当然,我们不能直奔盐场,所以要先整治吏治,保证来往盐路畅通。”
    唐鹤脑海中就闪过这一次他们计划的行程,果然就在青州往外和江南盐粮进出的路上。
    要是江南的天变了,那他们不仅要保证江南之外的地方不受江南的影响,还得给江南提供足够的盐才行,所以盐也得进去。
    唐鹤和宁御史对视一眼,道:“江南的漕运……”
    “父皇自有安排,我们要做的是整顿沿途吏治,还要保证盐场的产盐量,”太子和白善道:“不知这晒盐的地方有什么要求?是近海都可以吗?还是只北海县可以?”
    白善道:“得是阳光充足雨水少的地方,当然,海水的含盐量高自然是最好的。”
    他道:“大家洼新盐场是前任路县令留下来的,这块地方他就选得很好,我们在海边一些地方往下挖的时候还能看到盐卤。”
    太子便明白了,“将晒盐法详细列出来,回头孤有用。”
    白善应下。
    太子沉吟道:“既然大家洼合适,晒盐法又是从你北海县起的,那你就多建盐田,孤看只要有海水就可以,所以不必拘泥于海边,可以往更里处去,挖一条大海沟将海水直通进去就行。”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