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农家小福女 第1926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殷或见他年长,便行礼道:“晚辈并没有做官,只是闲云野鹤四处乱逛而已。”
    “咦,可周二郎不是说,在京城读书的人都能当官吗?”
    殷或一噎,一时不知怎么回答。
    长寿立即道:“我们少爷是因为身体不好才不出仕的。”
    “身体不好啊,那得找满宝治,不行就去找陆大夫和山上的道长看一看,满宝小时候身体也不好,就是吃陆家和道长的药好的。”
    “爹,你不是说满宝身体好是因为天尊老爷保佑吗?”
    “天尊老爷保佑,但也得吃药啊,”他理直气壮的道:“不吃药治一治,天下人那么多,万一天尊老爷救不过来这么多人怎么办?”
    殷或:……他竟然都觉得有道理。
    他轻咳一声,问道:“周满小时候也体弱吗?”
    “可不是,跟只小猫崽子一样,哭声都细细小小的,周家婶子都担心她站不住,后来细细的养着,还是给养大了。”
    殷或见他们不急着上工,干脆也不急着走了,拢着手问:“我听他们说过,他们的学堂就在河边,不知是在哪一处?”
    “就在对岸,看到那三间房子没?那就是。本来只有两间的,但这两年村里读书的人越来越多了,女娃们也闹着要读书,所以老周家和白老爷又出钱修了一间,这样招的学生就更多了。”
    殷或看向对岸,见那边静悄悄的,便问:“学生们几时上学?”
    “他们现在不上学,”他道:“要收稻谷呢,所以学里放五天田假,下一旬才上学呢。”
    “你是不是想找学里的先生看书?”他觉得殷或既然是白善的同窗,那爱好应该和白善一样的,一脸慈爱的看着他道:“要想和先生借书,那也得等下旬。”
    殷或好奇,“白善他们经常和先生借书吗?”
    “反正他们小时候经常跑去找庄先生读书,是我们村里最勤奋的人了,”他想到了什么,回身一巴掌拍在另一个儿子头上,“你要是能有他们一半勤奋,说不定也能混个官儿回来当。”
    第3318章 衣锦还乡三
    现在正是秋收的时候,各家都忙,周家因为旅途劳顿,所以多睡了会儿,醒来的时候太阳已经出来。
    他们连忙起身,钱氏给他们分派工作,该去厨房做饭的做饭,该去各家请人的去请人,剩下的全被老周头带到了地里。
    周二郎道:“家里的地请了长工和短工,短工一时不凑手,长工住在村尾的茅棚里。”
    地里的水稻长得不错,不少都黄橙橙的可以收割了。
    老周头看了一圈后道:“得收割了,不然这大太阳晒着,太熟了得落粒。”
    周二郎应下,周家兄弟便带着侄子们一起挽着裤腿下田收割。
    周满找到周家想要和周二郎了解一下山上的情况时,知道他们都下地割稻子去了,便跑回了家里,“我二哥他们下地去了,白善,我们要不要去看看?”
    白善想了想,颔首道:“也好。。”
    于是用过早饭,他们也拎着镰刀去田里,殷或跟着凑热闹。他就拿着一个篮子和两个孩子在田里捡稻穗。
    他们的劳作时间并不长,等到巳正,太阳已经很大了,于是老周头收了镰刀,招呼儿子孙子们回家。
    一路上都是从田里回家的人,有的人拉住周五郎,有的拉住老周头,还有周立重以前的小伙伴,多年不见,大家生疏了一些,但说了一下现在地里的收成,他们很快把那份熟络找了回来。
    剩下周满几个竟然没人找,他们默默地回家洗了一下脸和手,这才找周二郎,“二哥,我们想上山走一走,村子里现在种药材的人家多吗?”
    周二郎道:“家家户户都种有一些,现在都忙着收稻子,山上没人,你要是想上去便上,对了,好些人家都种了果树,你们要是上山玩儿,看见想吃的可以摘一些,记下来,回头我和他们家说一声就行。”
    村里邻里摘果子是常见的,分为两种,打了招呼光明正大取的;偷偷摸摸摘的。
    后者多半要挨骂,虽然骂的人也不知道自己骂的是谁,但只要在村口掐腰一骂,让真贼听到就行。
    周满自然不会让自己挨骂,所以一口应下,“二哥,你可得提前给我打好招呼。”
    “放心,一会儿我要去叫村里人来用饭,去的时候就找他们说。”
    白善问:“吃午饭还是晚饭?”
    “晚饭,午饭来不及了。”
    白善便道:“我一会儿让家中的仆妇过来帮忙,若是缺食材,可从家里拿。”
    周二郎挥手道:“家里什么都有,便是没有,村里也有。”
    周家不养猪,但养有鸡,杀几只鸡,缺的可以去他们的小庄子里买一些,鸡蛋也管够,还有鸭子呢。
    村里也有人养猪,周二郎道:“你三哥已经去找人买猪了,一会儿就杀了,估计中午就能处理好,你们一会儿都过来吃杀猪菜。”
    “就是没人养羊,不过老四去舅舅家了,娘让他回来的时候顺便拐去大梨村找他岳家要两只羊,杀好了送来,也方便。”
    这是肉,菜蔬更不用说,周家的不够,村里随便找谁家要一些就行了。
    或者各家摘一些菜就够了。
    所以食材不用担心,人力也不用担心,周家别的不多,就是人多,孩子都能用上,只要调配得当,用不到一个时辰事情就能办好。
    小钱氏跟在钱氏身后管理,整个周家井井有条,完全没有用上周满的地方。
    于是周满和白善带着殷或和孩子们开开心心的上山去了。
    因为田埂间的小路不好走,所以他们是赶着牛车走的。
    明达坐在牛车上,看着两边垂下的稻穗,脚垂在车旁一点一点,让青草从她的鞋面上拂过,忍不住笑开来,“牛车还真别有一股野趣。”
    周满坐在她身侧,身后是被五个大人圈在中间的孩子,笑吟吟的道:“你要是喜欢,我们去大梨村时也赶牛车去好了。”
    他们的小庄子距离村子有点儿远,经过十年的发展,这里的房子重新修缮过,还扩大了不少,俨然是个小村落了。
    山上被开出来不少,已经不单单是在半山腰种那点儿果树了,他们还开了好几块地种女贞子之类的药材。
    因为人手不够,他们还会买了药种直接撒在山林之中,只简单的锄一锄地,施一次肥,然后就由着它们生长,等到了年份便去采摘,这样种出来的药耗费时间要长很多,但价格也要略高一些,对于人力不足的小庄子来说是正合适的。
    小庄子前的路被整理得很平整,牛车刚停下,三个孩子便热情的伸手要下车,一踩在地上就兴奋的冲着田埂边的鸭子冲去——抓鸭子了!
    庄子里的长工正在地里收稻谷,看到主子们来,立即拎着镰刀跑来,“少爷,堂少爷,满小姐,你们都回来了呀?”
    跟着的下人道:“混叫什么,现在要叫郎主和娘子了。”
    周满挥退大部分人,只留下两个口齿伶俐的,问道:“山上都种有什么果子?”
    “都是以前娘子和郎主种下的,结的果子比以前的还要甜,现在有梨,有冬枣,还有柿子……”
    他们便上山去看,把孩子举到树上摘果子,过了一把野游的瘾。
    一行人摘了半车的果子,一进村子便开始给围上来的孩子发。
    没经历过的明达和殷或都惊奇不已。
    他们不是没野游过,远的不说,他们在京郊的庄子便种有果树,偶尔还是会带着孩子去摘果子玩一玩的,但沿路碰见的人都恭敬得很,没人敢围车。
    像七里村这样,一群少年带着一堆孩子哇哇叫着围着车子跑,却又不惊动牛的还是第一次见。
    跟着明达的宫人和殷或的护卫见白家的下人不阻拦,反而退到一旁,便也默默地落后两步,然后就被孩子们挤开了。
    周满抓了一把冬枣塞在一个孩子手上,冲他们身手的更多了,白善生怕他们扑再车轮下,因此让人拉停牛车,在路边的一棵树下躲荫,干脆就当场分起果子来,“你们家里没有吗?”
    “我家种有枣子,但我娘不给我们吃,要拿到县城去卖呢。”
    “我家没有枣子,只种有柿子,柿子不好吃。”
    “我最喜欢吃梨。”
    明达便给了说话的孩子一个梨,其他人见了,立即冲着明达伸手,“我也要,我也要……”
    周满分了不少水果出去,干脆也不急着走了,问道:“你们家里都没活儿了?”
    第3319章 衣锦还乡四
    “有呢,但今天金爷爷家请饭,所以下半晌不干活儿,我们可以出来玩。”
    今天整个村子就跟过年一样喜庆和热闹,不仅杀鸡杀鸭,还杀猪杀羊。
    此时太阳已上中天,地里劳作的人都回来了,知道周家晚上要请饭,那边又热闹,因此不少人洗了一把脸便过来帮忙。
    周满他们带着剩下的果子回来,最后落他们手里的只有几个了。
    “这便是我家了,”周满拉着明达的手,领着他们进去,绕到北院,指着一道门道:“之前那是我的房间,现在……”
    “现在也是你的,”冯氏从旁边经过,插嘴了一句,“你里面还有好些书和东西呢,我们也不知道能不能动,所以平日只打扫,什么东西都没动。”
    她看了一眼公主,忍不住讨好的笑了笑,凑近周满小声道:“外面人多吵闹,你带公主去你房里坐着吧,一会儿就上杀猪菜,你们在这边院子里吃?”
    周满点头应下,和白家的下人道:“回去告诉老夫人,我们中午也在这边吃了。”
    “是。”
    周满高兴的拉他们进自己的房间。
    房间许久不住人,好在之前通过很长时间的风,估计还熏过,所以只有淡淡的潮气。
    白善让下人回家取一个香炉来燃香,一行人便在外室坐下。。
    屏风旁边的书架上还有一些书,更多的是一些竹编的器具,有一个荷花样式的浅篮子特别好看,里面收纳了一些小东西。
    殷或好奇的看了看,“早听你说过你二哥竹编的手艺好,这是他给你编的?”
    周满点头,“是呀,这屋里凡是竹编的东西都是我二哥编的。”
    白善从书架的最上面拿下一个球来递给他,“诺,这也是周二哥做的。”
    “你们还会蹴鞠?”殷或接过看了看,挑眉,怀疑的看向三人,“从来只见你们看,似乎没见你们踢过。”
    白二郎道:“我们小时候可是村里的一霸,踢得最好的就是我们了。”
    白善点头,“就是不能和真正会的人比。”
    明达一听,忍不住笑出声来,“怪不得你们在京城从来都不踢。”
    “公主,驸马爷,”白家的下人找过来,在门外回禀道:“罗江县县令递了拜帖过来,想来给公主请安。”
    话音落下,九兰也回禀道:“郎主,娘子,我们府上也收到了拜帖。”
    屋里几人对视一眼,白善略一思索后道:“请县令明日来吧。”
    “是。”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