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27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杨老倌坚决的摇头,“那可不成,李医生可是说了,你还得在这里住上半个月呢,断了的骨头要是再移了位,可就治不好了。”
    “治不好就治不好,反正我也老了,不中用了。”于婆婆的神色着急,“要是你没了工分,梅儿跟着咱们下半年吃啥?”
    场上便一静,两位老人心里都沉甸甸的,没了说话的兴致。可不是这么个理儿,现在杨老倌要在医院里看护病人,没办法挣到工分,下半年分粮的时候肯定是分不到多少的。
    但老婆子的病一定得治好!“你说的是啥话?啥中用不中用了,孩子挣的钱给你看病,莫寒了孩子的心。”杨老倌能想到的安慰之语,也只有拿杨梅来说事儿。
    “奶奶,你就好好的养病吧,只有养好了病,跟往常一样能动能走了,才能照顾我啊。”杨梅快步进了病房,扬了扬手里的纸包,“加餐的菜来啦!”
    这一包鳝鱼段是杨梅特别另做的,没有放那么多辣椒,但味道一样的好吃,营养还丰富,最适合奶奶吃了。要不是路途太远,她都准备好好熬了汤给奶奶送来了。
    “梅儿!”于婆婆见到外孙女儿大喜,杨老倌也是眼神一亮。只不过他表达情愿的方式没有于婆婆热烈,见那祖孙两人已经搂成一团,他在一旁用有些埋怨的语气说道:“怎么今天又上城里来了呢?怎么来的?还搭供销社的拖拉机?”
    “是呢,还是李师傅给捎过来的。”杨梅一边任由奶奶从头到脚的探看,一边笑着冲爷爷回答,老人这都是担心她呢,尽管方式不一样,总要先让老人放了心。
    “昨日在哪家睡的?饭都吃饱了没?是哪个舅娘家吃的?”于婆婆看了杨梅觉得挺满意,身上没伤着,全须全尾的。
    这个问题让杨梅就不大好回答了,若照实了说,铁定老人得伤心了。“昨晚是在家里自己睡的。二舅舅来叫了,我没去,爷爷奶奶不在家,我得守着家呢。饭吃得可饱了,还没到饭点,云哥哥就做了饭拿来给我吃,张婶子也打发黑妹子来叫了,我都没去。”
    这样说只是避重就轻,也算不得撒谎。
    这时,乔云拿着扁担竹篮也进到了病房。“哎呀,云伢子怎么也来了?”老人们便齐齐转移了注意力,杨老倌正晴转多云的脸色也重新开朗起来。
    他知道孙女儿这是给两位舅舅留颜面呢。只是那两个老大的人了,行事作为还不如一个孩子!
    杨老倌更感慨云伢子重情重义,自家孙女儿多亏了他的关照,而且还一路送到城里来了。热热闹闹的寒暄过后,杨老倌就拿出了一张粮票,去医院的食堂里打了份饭回来。
    那是一份六两的白米饭,用医院里的铝皮饭盒装着,还打了一份韭菜炒蛋。
    杨老倌把饭分成两份,递了一份给杨梅,另一份多的留给了乔云,“吃吧,医院里的饭菜还蛮香,油水也足。”
    只这一句,就让杨梅的心里酸酸的。在她的印象里,还从来没有人夸过医院的饭菜好吃的,也只有苦了一辈子的爷爷奶奶,才会当医院里的饭菜是美味。
    从来没有哪一刻,让她对赚钱的欲望如此的强烈。
    旁人不明白历史的走向,可她很清楚,再过不了多久,农村就会分田到户,城市也会开放市场,允许个体经营,各种票的作用渐渐淡化。到时候,钱的作用就会显现出来。
    只要有了钱,她才能让爷爷奶奶过上好日子!
    “杨爷爷,我今日都没下地,根本吃不了这么多,咱俩分着吃吧。”乔云显然比杨梅以为的懂事。白米饭还有荤菜,根本就不是他们的经济条件能够承受得住的。
    杨梅也趁机说自己也吃不完,最后杨老倌推却不过,三个人把六两白饭分了吃了。米是泛黄的糙米,韭菜炒蛋里基本上只看得到韭菜,但无论是乔云还是杨老倌,都觉得这是自己吃过的最好吃的一顿饭菜。
    也耗费了两个老人带来的不少的‘家底’。
    这年头无论走到哪里,那都是要带着口粮出门的。城里人随身带的是粮票,于婆婆从农村来到城里看病,杨老倌顺便带来了十来斤米,到了医院才换的粮票。
    吃过了饭,就商量着回去的事。这时候赶班车还来得及,只是从红星镇回到杨家村就得靠走了,李师傅今天晚班没有班,搭不了顺风车了。
    杨老倌不放心两个孩子大晚上走夜路,便想让两个孩子都留一晚。此时同病房的还有两位病友,也都表示不介意让两个孩子搭个地铺,毕竟百来里路,两个孩子还都不大。
    杨梅没有意见,正好她可以好好的观察一下现在的临水县城。倒是乔云不大好意思,他本来只是想把杨梅送到了地方就走,结果还吃了饭。
    “云哥哥,正好下午没事你可以带我去街上玩啊?”杨梅发了话,乔云没有拒绝的理由,点了点头算是答应了。他现在对比自己还小得多的杨梅是彻底的服了气。
    两人出了医院,找了个僻静的地方,杨梅小心的把钱掏出来数了数,整整有五十八块!
    这个数字让两个人都兴奋起来。要知道乔云长这么大,这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大一笔巨款。但很快他就冷静下来,这些钱都是杨梅赚到的,他的付出算起来根本就不值什么。
    当杨梅拿出一半二十九元放到他的手里的时候,被他严词拒绝了。“我没出什么力气,都是你赚的。”不过他想了想,又接着说,“上学的学费要六块钱,你分给我六块钱就好了。”
    “还有什么能挣到钱的事吗?我还想挣钱。”最后这句话乔云说得很轻,好像生怕杨梅会的拒绝似的。
    正文 第035章干亲
    嘿嘿,有这样的觉悟很不错!杨梅暗自为自己发掘出了这样的一棵赚钱的好苗子而开心。
    只是,他们两逛了大半个县城,仍然没能发现什么他们两个人能做成的商机。
    不是说市场不需要,恰恰相反,就算是临水县城,能买的东西仍然极其有限,买得到东西的地方不是国营的百货公司,就是集体所有的商店,态度不怎么样不说,品种还不齐全。
    1980年的临水县城,缺乏个体经营的土壤,政策还没有开放。
    杨梅看得很认真,目光在城区一一掠过,如同看到鱼的猫。这里啊,每一处有着无穷的潜力,过不了多久,将是个体户的天下!一批敢为天下先的人将赚得盆满钵满。
    可惜现在还不是时候。
    其实任何时候都有胆大的人,在月台巷的弄堂里,杨梅就发现了一家卖馒头的人家,估计是自家的房子,一楼的墙上开了个小门,大大的灶台上架着几层蒸笼。
    可能是政策放开的消息已经透露了出来,监管的人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晚饭的点儿上,这里聚焦了不少排队的人。
    这家卖的馒头不收粮票,五角钱一个。比成人拳头还大的馒头份量很足,以后世的价格来看,五毛一个还是便宜的,但现在却是人民币最大面额为十元的1980年,五角钱可不便宜!杨梅想想自家五角钱大半斤的干香鳝鱼段,怪不得卖得那么快,看来还是卖得太便宜了。
    现在杨梅手里头缺的就是粮票,钱倒不缺。这可不是吹牛哦,能有五十八块钱放在兜里的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大款,要知道这时候一个普通工人的工资,才三十多元,人家还得负责一家老小的吃喝呢。
    这个馒头铺的出现,让杨梅和乔云都喜出望外,他们都明白,今天中午的那一餐,已经让杨老倌的口袋瘪了下去,晚上再也不能承受了。
    杨梅不顾旁边乔云惊诧的目光,足足花了四元钱,一口气买了八个白面馒头,不过这下一家人的晚饭都可以解决了。
    回到医院的时候,杨梅没料到会遇见刘大婶。
    在奶奶的病床前,刘大婶正拉着奶奶的手,两个人聊得欢,旁边站着一个扎着小辫儿的女孩,圆圆的脸,挺挺的鼻梁,只是一双眼睛不大,很有刘大婶的神韵。
    “梅儿,快过来。”于婆婆的情绪不错,见了杨梅立即向她招了招手。“这是你刘姨,赶紧的叫人!”
    杨梅有些诧异,不是刘大婶吗,怎么这才多大功夫就改叫姨了啊?在这个婶与姨的称呼上,就临水这片地方来说可有着很大的不同。
    叫婶子,那是泛称父母一辈的女性,大众、客气的称呼。可叫姨就不一样了,证明两家有亲,亲热、不外道的叫法。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