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124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自打家里种上蘑菇后,高老师往家里跑的时候不少,看着那孩子仁义又有礼貌,对二毛还真心,上门提亲礼数也周到并没什么不好。既然两个孩子还是两情相悦,在于婆婆看来,实在没有为难的必要。
    哪知齐昌兰听于婆婆这样一说,顿时火气更大了三分,“那人有什么好!一个穷教书的,能有什么出息?你们怎么看怎么想我都不管,只是我自己养的闺女,这亲事得我自己做主。看看当年你们为珍秀挑的好人,可不能由着你们再把我闺女给毁了!”
    “我家清荷总有一天会明白,我这都是为了她好!你们就少掺合了,有那管闲事的空,还不如好好劝劝珍秀,什么好人坏人都分不清!”齐昌兰这是借机奚落杨珍秀没有听自己的劝,死活不答应嫁给上回来提亲的钟修文。
    于婆婆还做了长谈的架式,想努力的为二毛争上一争,没料到齐昌兰直接就揭了她的陈年伤疤!
    杨珍秀的亲事就是横在她心中的一根刺,不碰都会痛。现在齐昌兰这个做儿媳妇的当着面就这么指责出来,那是一点情面都不留。而且这条理由又实实在在的把她所有想说的话都给堵住了。
    最后于婆婆抹着眼泪眼睁睁的看着二毛被齐昌兰拉着一步三回头的回去关着了。杨老倌自从家里的蘑菇大棚收获颇丰之后,就很少再抽的旱烟杆又拿了出来。
    “我说她们要作就由着她们好了,你操的什么闲心!”老爷子表达关心的方式向来隐晦,他这样说,就已经是很走心的开解于婆婆了。
    老夫老妻扶持着走了快大半辈子,自然是心意相通的。
    于婆婆扯着衣服擦了擦通红的眼角,“我珍秀怎么了,现在好好的,比一般的人都出息,在城里赚大钱呢。”这也是变相的告诉杨老倌自己没事。
    只不过她扶着门框站着,目光惆怅相望的方向显现心情并不像她的话里说的那样轻松。
    杨梅躺在床上,耳闻目睹了堂屋里那一出闹剧,只觉得心情烦躁得很。每天这些破芝麻烂谷子的事真的很影响心情,只可惜现在年纪太小,在家里没有什么话语权。头一回,她期盼自己快点长大。
    没过几天,常胜终于是走了,杨梅也没了为些许小事影响心情的时间。
    蘑菇大棚又扩大了半亩,这主要是她跟乔云制作的茵种有限,严重供应不上。
    当初学习制种的时候,杨梅就把乔云推了出来。对于杨梅来说,在这里,最得她信任的伙伴就是乔云,让他掌握种植蘑菇最为重要的制种技术,也算是变相的提升他的地位,把他与老杨家捆绑在一起。
    于乔云,他是一个孤儿无依无靠,只有把他与老杨家的蘑菇种植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杨梅才有正大光明的借口在经济上支助他,虽然那份收益乔云一分也没领,全让杨梅给他存着。
    于杨梅,她年纪太小,做什么没帮手也很不方便,但有了乔云这个无条件信任和支持她的人,她的很多计划才能得以实施。
    所以说,不管是对谁,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大好事,简称双赢!
    为着这件事,齐昌兰之前还颇有微词,但当她看着那些玻璃器皿、试管摆放一屋子的时候,就止住了话头。对于未知的领域,即使是最无知的人,都知道敬畏的闭嘴。
    实则杨梅知道她是指派不出人手来参与,她自认为每一个子女,她都已经做好了最理想的安排。
    大毛开拖拉机已是高人一等;二毛有手艺,很快就会嫁到城里去当城里人;七毛是读书种子,将来是要上大学的,这些旁门左道自然不能让他分了心;八毛太小,至于五毛,太过鲁钝,学不会只能平白遭人笑话,那就算了。
    齐昌兰对老杨家的蘑菇大棚肯定是有自己的私心的,不过杨梅没有理她的打算。
    不为别的,杨梅的底气主要来源于经济大权。自从杨珍秀上城里开店始,让杨梅保管钱,已经成了她的习惯,也不知道她是怎么想的,就那样放心的把赚到的钱全交到杨梅的手里,而且每一回,都像急于表现的孩子,交钱交得乐颠颠的。
    蘑菇全都是拖到临水县城里卖的,至于卖了多少钱,杨老倌也心里没谱。他到现在为止,都只当蘑菇的销路问题一向是女儿杨珍秀在负责。卖得的钱自然也不需要要回来,况且家里的开销,以及给二儿媳妇看病的钱,每回都是杨梅拿出来,考虑得周周到到的,而且,他也不认为家里置办了那么老些东西之后,还会有剩余。
    就这样有意无意的引导中,所有主动权都暂时掌握在了杨梅自己的手里。
    正文 第158章蔡绍权其人
    忙碌的时间过得总是很快,一眨眼的功夫,一个月就溜走了,无声无息。
    望着扩大了的蘑菇大棚里堆放着的整整齐齐的菌床,杨梅暗自开心,这下距离她的发财梦想,总算又近了一步吧。
    这些天同样操心着的还有杨老倌,虽然常技术员走的时候再三保证那一亩半的蘑菇大棚杨梅和乔云已完全能应付,但少了那尊大佛坐镇,他仿佛少了主心骨。
    每天都要拉着杨梅和乔云念叨好半天,事无巨细的刨根问底。这样的好处就是他对杨梅越来越倚重,杨梅觉得自己在家里的话越来越有份量。
    这是她渴望长大之后,最让她喜闻乐见的事。
    天气慢慢变得暖和起来,再过不久就会变得严热,等这批蘑菇出售之后,大棚里也要歇棚了。宁静又与世无争的乡村也变得热闹和繁忙起来。
    最显著的变化就是漫天的金黄油菜花凋零,结出长长的荚,青绿的长荚一天天饱满、变黄,田野里成片成片的紫云英又被重新一轮的埋里泥里,化为即将栽种的水稻的养份。
    水田里照旧用生石灰杀泥鳅黄鳝,不过今年杨梅却没了制作干香鳝鱼段的时间,除了自家做过很多当零嘴吃外,贩卖的那份收益自然也是没有了。这除了杨梅没有时间外,更重要的是,进入1981年后,临水县城里的荤腥肉食已经没有那么紧张了,干香鳝鱼段不再那么奇货可具。
    不单单肉类,各种物资都已经不像去年那么紧缺。当然城市居民依旧用粮本购买粮食,但各种饭馆小吃店如雨后春笋般的在大街小巷里钻了出来,街面上哪儿都能买到吃食,只要兜里有钱,就不怕饿肚子。就算是大米,平价粮也不过比粮本上的贵出一角或一角几分,各种票的影响在慢慢的减弱。
    这样的变化让人们对金钱有了更直接的了解,慢慢的对钱有了更大的渴求。
    期间,高驰又托杨梅向二毛送过两次信,不过后续如何杨梅已经不关心了,就冲齐昌兰上回对于婆婆的态度,就知道想要改变她基本上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二毛已经被严密的看管起来,每回送信杨梅都是迂回曲折,甚至用糖果糕点收买余桂芝家的杨清宝,再由他帮着送去都试过。
    至到那一天,杨传明家来了客人,送信这件事算是彻底的没了声息,估计高驰也绝了念想吧。
    历史走向还是那个走向,该出现的人仍然会出现,不早也不晚。
    当杨梅看到年轻版的蔡绍权时,整个人都不好了。
    这时候的蔡绍权也不过二十来岁,不过他长得比较着急,说有三十岁了,估计也不会有人怀疑。
    一张四四方方的国字脸,泛着潮红,发际线不是一般的高,留着三七分的头发,额头上垂下一缕遮盖住了小半张脸,也不知道是哪个理发师傅给剪出来的发型,完全有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感觉,更大夸大了他发际线高的缺陷。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他的身高。
    二毛长腿纤腰,肤白貌美,高挑的身材少说也有一米六五往上,这在乡下地方完全是鹤立鸡群的存在,而蔡绍权站在她的身边,生生矮了一个头!
    这时候的蔡绍权还算不得太肥,但也绝对不瘦,跟二毛站在一起,完全就像一个水桶。
    杨梅放学回到家的时候,这两人正在齐昌兰的带领下来老杨家认门。
    “梅儿快过来叫人,这是绍权哥!”也不知道她是出于什么心理,一见到杨梅就把她拉到了蔡绍权的面前。
    “你绍权哥啊,可是在乡上农技站工作的,常技术员那样的大学生都得在他手下做事,管了好几十号人呢!”齐昌兰笑呵呵的说道,看她的样子,对这个未来的女婿倒是非常满意。
    杨梅又怎么听不出她话里的意思?想来是在常技术员那里吃了瘪要在这里找补回来呢。但她跟自己这么个孩子有什么说道的呢?杨梅本想埋头进屋,当没看到好了,可人已经被齐昌兰扯到了堂屋中间。
    蔡绍权的脸上也是笑呵呵的,露出长期抽烟熏出的一口黄黑牙,不时的拿他那双有些凸出的眼偷瞄身边站着的二毛,若是大大方方的看倒也好,可他那副做贼似的样子,看着就猥琐,带着赤裸裸的欲望。虽然他努力的想表现出不动声色,但明显的身高差摆在那里,让人想不注意都难。于婆婆和杨老倌的脸上都不好看,只有齐昌兰毫不难堪,甚至从她的眉眼里,杨梅隐约感觉到因女儿能吸引人而产生的骄傲和自豪的神色来。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