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41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沈孝亦回眼望她,不说话,只淡笑了笑。
    正如李炎所想,正元帝一早就收了一案桌的奏折。没细数,粗略估计着能有百十来封,写的内容都大同小异。
    “户部提举沈孝纵兵劫掠平阳公主田庄,其心可诛!”
    一看落款,各个都是东宫那头的人。
    上折子的人太多了,正元帝也没这个闲工夫把他们都叫过来,只是挑了正五品以上的官,即便如此,含元殿里还是站定了二十余个,都是各官署里独当一面的好手。
    东宫好厉害呵,昨夜刚发生的事,一个早上就能召集这么多官,若是再多给几天,是不是满朝文武的折子都要将含元殿给淹了!
    正元帝脸色肃沉,不辨喜怒,沉沉地坐在案桌后,看着抢粮一事最后的两位正主也进了殿。
    众官员亦回头,见平阳公主一瘸一拐地往前走,面色苍白,竟是透出十足十的可怜模样。
    平阳公主素来是以聪敏多智出了名的,从不像一般女人家那样以柔弱的性格或是姣好的面容来取悦别人。柔弱可怜这种词跟她永远沾不上关系。
    如今这么一瞧,才发现她原来颇为瘦削,这么乍然露出柔弱的模样来,反而更是让人觉得可怜。
    这么一对比,旁边站着的沈孝就愈发面目可憎了。
    纵兵抢粮,欺辱公主,好大的狗胆!
    正元帝端坐在案桌后,喜怒哀乐不外露。只是见李述一瘸一拐的模样,还是透了些慈父心肠,专门给她赐了座。
    李述行罢礼就不说话,坐在圆凳上,腿叫绷带缠了一层又一层,她垂着眼,愈发显出一种可怜神色。
    沈孝则跪下行了大礼,多余话不说,双手捧了封折子。刘凑连忙拿过来放到了案桌上。
    正元帝扫了一眼,然后看着沈孝,也不叫他起来,道,“沈孝,你知道朕今日召你所为何事?”
    沈孝跪的笔直,灰色布袍下隐约竟显出一分桀骜来,“微臣知道,是因为昨夜臣征了平阳公主三万石粮食。”
    话音未落,便听崔进之冷笑一声,“征?沈大人说的可真好听,你分明是纵兵劫掠!”
    作者有话要说:  今日份的第一更,马上还有二更三更。
    ☆、二更
    崔进之站在太子身后, 面容冷峻, 率先向沈孝发难。
    “禀陛下,昨夜沈提举率五百兵丁闯入了公主在万年县的庄子, 仗着征粮诏,直接抢走了三万石粮食。”
    “沈大人,我就不明白了, 你不过一个区区户部提举, 怎么能调动这么多兵丁?”
    崔进之展眼望向李炎身后的户部尚书,眉眼带刀,“想必是户部尚书给沈大人拨的兵, 是不是?”
    又一斜眼,落在了李炎身上,“二皇子殿下管着户部,怎得纵容下属做出如此有违法度之事?”
    崔进之意有所指地冷笑了一声, “若臣没有记错的话,当初沈大人明明先在御史台当值,后来不知怎得, 偏偏被二皇子调去了户部,如今竟犯下这等事来。臣就不明白了, 到底是二皇子殿下您用人不明,还是说……沈孝他就是受了您的指使?”
    李炎听了就脸色铁青。
    崔进之的一番话像是万箭齐发一般, 将所有矛头从沈孝身上直接对准了户部,对准了二皇子。
    昨夜崔进之没能阻止沈孝抢粮,短暂的愤怒过后, 他很快就省了过来——正如李述说的,沈孝敢抢粮,可三万石粮食怕他不好消化,最后还得吐出来!
    沈孝敢抢,他崔进之就敢弹劾。不仅是他一个人要弹劾,更要纠集太子麾下的官员一起弹劾。弹劾的也不仅仅是沈孝,更是沈孝背后的二皇子。
    这件事如今已经与沈孝无关了,他不过是点燃火/药的一个引子,战火从沈孝开始,一路烧成了一片天。
    拔出萝卜带出泥来,崔进之纠集了太子麾下大半势力去弹劾沈孝,有两个目的。
    一来,自然是针对二皇子。
    沈孝可是二皇子手底下的人,甭管二皇子知情不知情,底下的人犯了事,二皇子这个做主子的也别想逃脱干系。最好能通过弹劾沈孝,让二皇子脱下一层皮来,再不济也要狠狠地打击户部。
    二者……却是崔进之想得更加深远,连太子都模模糊糊都没有明确感知到的——寒门与世家之争。
    正元帝自登基以来就想打压世家,扶持寒门,收拢皇权。皇上跟世家争斗了这么多年了,皇上也狠,世家也不弱,拉锯战一般各有输赢。
    昔年纵横军中的崔家被正元帝狠狠地压了下来,这是正元帝赢了。
    扛着压力开了科举,试图选拔寒门子弟,这也是正元帝赢了。
    可是科举一开,除了新科状元是寒门出身,三甲进士里头哪个的家族说出去不是绵延百年的。这是正元帝输了。
    皇上想要打击世家,可是太子却未必这么想。想保住百年恩荣不灭,世家紧紧地抱住了太子的大腿,簇拥在太子周围,把太子捧得与天比邻。
    说句大不敬的话,世家大族们擎等着正元帝早日殁了,太子上位。太子又没有什么才干,上位之后还不是由着他们来摆布。
    逼得太子与皇帝离心,这也是正元帝输了。
    如今崔进之纠集了太子麾下所有的世家去弹劾沈孝,哪里是为了弹劾他一个人,分明就是想把寒门彻底从朝堂上踢出去。把正元帝扶持寒门的政策掐死在摇篮里。
    一者去了沈孝这个眼中钉,二者狠狠打击了二皇子,三者打压了寒门。
    崔进之一石三鸟,谋划的清清楚楚。
    崔进之这一番话响当当地砸在地上,含元殿内静了片刻,连呼吸都听不到了。绝对的寂静中,李述坐在圆凳上垂着眼,一句话都不说。
    她仿佛已经不存在于殿中了一般,崔进之那一番话也不知有没有进到她耳朵里去。
    静默了良久,正元帝才开口,仍是不动声色,声音沉沉,看不出来任何情绪。
    “崔进之,你是平阳的驸马,平阳受了委屈,论理你是该说几句话。那你说,沈孝纵兵抢粮,要如何惩处?”
    崔进之闻言,目光在李述身上落了片刻,见她依旧垂着眼坐在圆凳上,倒是十足十的静默与苍白。往日说起朝事来,李述一双眼都是焕着神采的。今日崔进之总觉得她有些怪。但细想又觉不出来。
    许是她脚崴了,昨夜又奔波,这会儿真不大舒服吧。
    崔进之将目光挪开,朗声道,“沈孝纵兵劫掠,欺辱公主,违反法度,三罪加身,罪不可赦。户部尚书纵容下属,也逃不了罪责。至于二皇子殿下……识人不明,御下无方;永通渠三个月来屡屡断粮,足见二皇子管理户部无度……哼,二皇子怕是当不起户部的职责。”
    正元帝坐在案桌后,向后靠在椅背上,面容顿时就隐在暗中,只听他沉沉地又问了一句,“还有呢?”
    “还有,沈孝做官不过三个月就做出如此荒唐事情,他可是新科状元,可同榜的榜眼探花却都做出了不小政绩。微臣以为,沈大人这样的寒门子弟,怕是不宜在朝中为官。”
    崔进之话一出口,静了片刻,正元帝的目光从他身上挪到了众位官员身上,“众位爱卿怎么看?”
    朱紫官袍仿佛有预谋一般,齐声道,“崔侍郎说的是。”
    方才还乱糟糟的含元殿,此时所有人都站在了太子身后,二皇子那侧的人,除了一个户部尚书外,竟是再无别人。
    唯有李述坐在圆凳上,沈孝跪在地上,似乎与众人割裂开来,好似两头都不沾,竟有种超脱世外的感觉。
    如今场上,太子与二皇子谁赢谁输,几乎已成定局。
    太子也看出来了,恨不得脸上摆出一万个得意的表情。他盼着老二失势盼了那么久了,没成想最后老二竟然是栽在了他自己人的手上。
    报应!
    崔进之目光冷厉,眼带警告望向太子,太子立刻就将所有表情收起。
    也幸得正元帝这时没看太子,只是偏头看着二皇子,问道,“老二,沈孝是户部的,你是他主子,如今这情况,你有什么话说?”
    李炎站着,闻言却半天没回话。
    他也不知道该回什么。
    他当初启用沈孝,是看中了他敢弹劾平阳的胆气,这样的人才有胆子去征粮。只是李炎没想到,他沈孝的胆子大如斗,竟然敢公然去抢粮了!
    太子如今逮着抢粮的事情大做文章,恨不得把他一巴掌拍回地缝里去,让他永世都再不能爬上来。
    怪谁?
    怪他自己瞎了眼,识人不明,用了沈孝这么个白眼狼。
    李炎半晌不说话,正元帝便又催,“老二?”
    李炎忙抬起眼,看了一眼正元帝,收回目光时,他看到殿中跪着的沈孝忽然转过头来,皱眉盯着他,他眼中似要表达出千万种意思,但都无法传达,落在李炎眼中,便只得了一个警告的意味。
    沈孝警告他?笑话,警告他干什么,不要把他推出去么!
    李炎目光一冷,心中主意已定——
    太子那边是不可能放过沈孝的,他自己如今也处在不利地位,若是贸然去保沈孝,不仅落不着好,反而要跟大半的朝中官员相抗衡。
    他好不容易挣扎了这么多年才有了这么点家业,犯不着为了一个沈孝把自己都打进去。
    沈孝本来就是他用来做祭品的。
    李炎下定了决心,抬眼看见沈孝已转过头去,正背对着他跪着,他身影笔直,好像什么都不怕。
    他不怕,可是二皇子怕。
    他瞻前顾后,畏首畏尾。他拥有了很多,所以更怕失去。
    李炎道,“沈孝纵兵劫掠,欺辱平阳,胆大包天,其罪可诛。儿臣以为崔侍郎说的对,沈孝自然是要罚的,罢了官还不够,应当流放去边塞,好让他彻底得到教训。”
    弃卒保帅,只有自己也表现出大公无私的模样,才能彰显出他的无辜来。
    李述闻言直接抬起了头。
    二哥太狠了。
    沈孝可是他提拔上来的,换句话说,这是千里马和伯乐的恩情。可如今情况稍有不对,二哥竟然恨不得将千里马给宰了。
    夺嫡之争拉拢的是势力,靠的是朝中官员,下属要有才干,主子也要有恩情,这样才是君臣不相负。
    虽说沈孝抢粮行为太过,可他到底是拼了一身官袍不要,甚至有可能拼上那条性命,都在替户部做事。可是结果稍微不对,二哥就拉人来替他挡刀。
    如此行为,也不怕他下头的人就此寒了心么!
    李述闭了闭眼。
    夺嫡这条路,二哥是走不远的。
    正元帝问了一圈,无论是太子还是二皇子,给他的话风都是一模一样。
    仿佛殿下跪着的沈孝是个十恶不赦的人,人人都想除之而后快。
    可沈孝是他亲手阅卷,选出来的状元。
    也是他当初保驾护航,才能留在京城的寒门。
    更是他亲手写的征粮诏,让沈孝捧着诏书去征粮的。
    这桌上小山似的奏折,哪个奏折最后的落款,姓氏拿出去往上追溯八辈祖宗,都是多少个朝代前的大官。
    他们得势太久了,瞧不起寒门。顺带着……连寒门背后站着的皇帝也瞧不起了。
    正元帝登基三十余年,一辈子都拼了命跟世家做斗争,这辈子也算是做了点实事,把崔家那等招摇的门楣都打压了下去。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