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62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他生怕说多了妈会担心,只说上山套兔子。
    杨秋菊没有多想,嘱咐了一句:“上山的路不好走,别走太远啊。套不到兔子就回来,我已经买下不少肉了。”
    “知道了。”卓玉航在家拿了把锋利的砍刀,抬脚出了家门,走偏僻的路进了山。
    卓玉航不想带熟人进山,那样他就不能用剑杀猎物了。因为有人跟着不方便。
    卓玉航虽然不经常回来,但是他对上山的路非常熟悉。再说他有功夫在身,在山中走路如履平地,很快进了山中。
    他边走边搜寻猎物。大雪之后,出来觅食的猎物还是不少的。卓玉航控制着宝剑,很快猎到不少野鸡和野兔。
    但他没有满足,他还想猎野猪或野鹿。猎到野猪,他想送给村里一头。他可不想自家天天飘出肉香,让别人眼馋或嫉妒。
    卓玉航也知道现阶段确实物资匮乏,大多数人日子不好过,有钱都难买到很多肉。农村更不用说,每年赚那点工分到年底换成钱,大多数都攒着舍不得花,更别说花钱买很多肉吃。
    他送村民一头野猪,也能给各家饭桌上多添道肉菜,不让村里人嫉妒他家飘肉香。
    况且这山中的猎物确实属于公家的,他出力给村民送头野猪,算是抵消心头那点亏欠吧。
    最后,卓玉航猎了两头野猪,一头留在空间自己杀了吃,另一头准备拖下去送给村里人。
    今天运气不好,没有遇到野鹿啥的,卓玉航看天色不早,便不再寻找,拖着野猪下了山。
    有先前卓玉航送村民猎物的经历,这次他又弄来一头野猪,村民没有觉得太意外。大多数人意识到能多分野猪肉吃,纷纷夸奖卓玉航会打猎。
    接下来就是杀猪分肉,很是热闹一番,卓家沾卓玉航的光,分的肉最多。
    没有回家的知青们来领肉时,听说又是卓玉航猎的野猪。男知青羡慕卓玉航有本事,女知青羡慕宁馨嫁了个有本事的男人。
    有人甚至想:她们怎么就没有宁馨的运气,早早嫁个好男人呢?
    第95章
    之前宁馨跟卓玉航露出谈对象风声的时候,几个知青还劝宁馨三思, 让她考虑好, 最好不要嫁到农村。万一他们以后能回城了,宁馨嫁人后, 能舍得农村的丈夫孩子回城吗?
    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 家里有关系的,已经给自家孩子在城里找好接收单位,让孩子回城了。留下的知青大多数是家里条件一般或差点的,父母没多大本事,根本没办法帮儿女回城。
    过一年长一岁,尤其是对知青姑娘们来说, 这意味着她们的婚事不能再拖了。其实对男知青来说也差不多,过了结婚年龄还不结婚, 照样有人说闲话。这年头二十岁基本到了找对象谈婚论嫁的时候,再晚几年, 绝对拖成老姑娘或找不上媳妇的小伙子,会让人说嘴。
    相比待嫁的女知青来说,宁馨选择嫁给卓玉航,无疑是个好选择。因为宁馨嫁人后, 立马跟着到部队随军,起码应该比生活在农村好, 起码不用下地干活。
    这时候,就算女知青动了在附近找婆家的心思,也不太好找。毕竟在农村有正式工作的小伙子太少了, 再说人家小伙子既然有能力在城里上班,说不定还看不上在下乡知青。所以,女知青们想跟宁馨似的找个合心合意的对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不知青们听说宁馨带着女儿跟丈夫回家过年后,又听说卓玉航猎了野猪,简直对她现在的生活不要太羡慕。有人甚至认为:还是宁馨心眼多,早早找了好婆家、好丈夫。
    不像他们,不知道未来在哪里。
    宁馨回来后还没有见过留在村里的知青们,她可不知道他们的顾虑和羡慕嫉妒。
    大年二十九,卓文华和卓玉川一家终于放假回来了,卓玉川一家住在另一间有火坑的房间里。
    家里人多,可热闹起来了。老大家三个儿子已经自动到奶奶家来吃好吃的,再加上老二家的晓芳和晓蕊,还有晓悦,光孩子就六个人。连上家里的大人,就十几口子,吃饭时围一大桌子都坐不开,还得给孩子们分一桌吃饭。
    过年是孩子们最期盼的日子,既不用干活,还能吃到平时吃不到的好东西,孩子们恨不能天天过年。
    大年三十这天下午,杨秋菊对老大家的晓光说:“去叫你爸妈过来吃团圆饭。”
    “知道了,奶奶。”晓光说完撒丫子往家跑。他跑得很快,因为还惦记着回来吃奶奶和婶婶做好的全家宴,有鱼有肉,还有肉馅水饺,简直不要太诱人。
    因为老大和老大媳妇对杨秋菊有意见,平时是不会主动过来的,有什么事得让孩子们过去传话,请他们过来才行。
    大年三十这顿团圆饭是免不了的,就算卓玉山对亲妈有意见,他也不能大面上太过不去。何况是来吃白饭,他媳妇李金凤可是愿意过来吃现成的好饭菜。
    等老大两口子来了,团圆饭开动。杨秋菊和老二媳妇,还有宁馨三人摆了两桌美味的饭菜。炸肉片、炸带鱼、炖鸡、糖醋鱼……
    他们家不存在封建陋习,不兴女人上桌吃饭,所以一大家子坐在一起吃。
    因为老大两口子多年一直跟父母关系紧张,大家都习惯了,都没太当回事。
    老二两口子知道老大的心结,不好意思主动跟老大攀谈。
    只有卓玉航和宁馨当润滑剂,他们为了缓和气氛,会主动跟大哥大嫂说话,聊些孩子们之间的事。主要就说让侄子们好好学习,就算不考大学,将来也好安排工作或者当兵啥的。
    幸亏老大两口子不是太孬的人,不会在年夜饭时闹起来。
    老大跟卓玉航是一个妈,两人一直说得上话。再说这个弟弟在部队混得不错,也许以后儿子们还得靠叔叔去当兵,所以他非常给卓玉航面子,两人一直聊到吃完饭。
    小孩子那桌就没这么复杂了,单纯的孩子们把心思都用在吃上,专门夹肉吃。吃水饺事一口一个,吃得喷香。杨秋菊特意在水饺里放了洗干净的硬币,谁吃到代表谁来年运气好,有财运。
    哪个孩子要是吃到一个带硬币的水饺,高兴得不得了,跟中了大奖似的。就是为了吃到那种带硬币的水饺,孩子们为了多吃几个水饺,都吃撑了。
    这也就是在卓家才有这多么水饺当孩子们随便吃,因为卓文华把细粮带回家,杨秋菊攒下不少白面,就等过年吃好的。
    一般农村人家,包的水饺先继着男人男孩吃,剩下的才让女人女孩吃,有时女孩只能吃到几个水饺,或者吃不到,只能吃白面和玉米面掺着做的手擀面,就算是过年吃的好饭食了。
    吃完年夜饭,老大两口子说了会儿话,就先回去了,三个儿子继续呆在爷爷奶奶家玩,直到睡觉的点才让卓玉航送回家。
    有孩子闹腾着,大人凑到一起说说话,时间过得很快。等孩子们都睡下,家里就显得安静多了。这年月又没有啥娱乐节目,想到第二天还得早起拜年,卓家人都洗洗睡了。
    大年初一是村民们到处拜年的日子。一般都是家里的老人守在家里,等待街坊邻居来拜年;年轻一辈的人到处走动,去邻居家、亲戚家拜早年。
    大年初二是回娘家的日子。
    这天,老大家和老二家都带孩子回娘家了。只有宁馨离娘家最远,没有去,在家帮婆婆做饭,等小姑子带丈夫孩子回娘家。
    卓玉航骑自行车去镇上接妹妹一家,等卓玉婷一家来到的时候,都快中午了,正好赶上饭点。
    杨秋菊问:“玉婷,你们咋现在才到?”
    “别提了,今天出门的人多,坐车太挤了,好几辆车都没赶上。”
    “那过午回去好坐上车吗?要是赶不上,你们就在家住一晚,明早再回去。”
    卓玉婷:“到时候再说吧。妈,我饿了,有啥吃的没?”
    “你这孩子,早晨没吃饭啊,这么早就饿了?”
    “吃了点饺子,这一坐车一折腾,又饿了。”卓玉婷还跟当闺女时一样,饿了跟妈要吃的。
    “我和你嫂子已经把饭菜做好了,马上就吃饭。”
    杨秋菊抱着外孙进屋,宁馨也终于见到小姑子的儿子李红伟。
    “玉婷,你来了,快坐。”宁馨跟小姑子客气一句。
    她从婆婆怀里把红伟抱过来夸了一句:“这孩子长得精神,随他爸爸。”
    就是看着有点瘦,不如自家女儿养得白胖。
    卓玉婷额也看到三哥家的女儿:“三嫂,你可真会养孩子,看把我侄女养得白白胖胖的,真好。”
    “那是她饭量好,吃得多自然就胖了。”
    可不是,蒸蛋羹一个鸡蛋不够晓悦吃的,得打两个鸡蛋才行。
    “那她平时都吃上什么?”卓玉婷开始打听侄女的饭食,如果可以,她也想给儿子弄着吃,让儿子多长点肉。
    女人聊孩子,男人们坐下开始说话。今天主要是招待李中华这个女婿。闺女嫁出去后,再回娘家就是娇客,得款待才行。
    李中华会虽然平时话不多,但是比较会为人办事,对待岳父和卓玉航这个大舅子比较热情,主动谈一些工作和生活上的事。
    既然卓玉婷喊饿,杨秋菊自然是早早摆菜摆饭开席。
    宁馨把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自个玩,她去帮婆婆摆饭菜。
    准备好之后,杨秋菊说:“宁馨,我先看着孩子,你先跟他们一块吃,等你吃完我再吃。”
    宁馨忙说:“妈,我还不饿,你先吃吧。”
    杨秋菊说:“你还给孩子喂奶,不能吃太凉的东西,还是你先吃。”
    其实现在白天晓悦吃奶次数很少,想起来偶尔吃一次,她都是晚上醒了吃一顿加餐。
    卓玉婷看三嫂和亲妈相处得这么好,忍不住冒酸气,“妈,你对嫂子可真好,我婆婆对我可没这么体贴。”
    杨秋菊看了女婿那边一眼,斥责闺女一句:“瞎说,你婆婆整天帮你带孩子,你还不满足?”
    闺女口无遮拦,让女婿听到心生嫌隙咋办?
    卓玉婷噘着嘴,到一边吃饭去了。
    不知那边三个男人,有没有注意这边发生的事。
    宁馨不管小姑子的酸言醋语,径自去吃饭了。为了女儿的健康着想,她还是赶紧吃饭,等会儿好替换婆婆。至于为小姑子的话生气,她才没那闲工夫。
    因为宁馨已经非常了解卓玉婷的性子,有时她说话不经大脑,无意中得罪人而不自知。尤其是面对亲人的时候,说起话来更是毫无顾忌。也许卓玉婷觉得她最小,兄嫂不应该和她计较。
    宁馨也管不到小姑子的生活,反正她在婆家呆几天就走了。
    宁馨麻利吃饱后,赶紧让婆婆吃饭,她看着两个孩子。
    宁馨看到红伟,才想起女儿晓悦早在她吃饭之前已经吃了蒸蛋,可红伟吃饭了吗?
    宁馨立马问:“玉婷,你喂孩子了吗?”
    吃得正香的卓玉婷闻言顿了一下,才回话:“喂了,刚刚在车上喂他吃奶了。”
    “红伟已经快九个多月了吧,你没喂他吃点辅食?”宁馨看红伟真有点瘦,有点为孩子心疼。
    卓玉婷回头问:“辅食,啥叫辅食?”
    宁馨耐着性子解释:“就是给孩子逐渐多加餐,让孩子吃点蒸蛋羹、稀粥、炒面、蔬菜泥……”
    “我有时候也做给他吃,但是他不爱吃,每次做了吃一点,他就爱吃奶。”
    “孩子越长越大,让他多吃奶,少吃饭,慢慢就跟不上营养了。你还是换着花样多给孩子弄点吃的,让他多吃东西才行。他吃得少,就让他多吃几次。”
    卓玉婷说:“三嫂,我还得上班,哪有那么多闲工夫天天给他整吃的。再说我也没亏着儿子,还给他定了牛奶喝呢。”
    宁馨真想告诉小姑子:牛奶还不如母乳有营养。
    其实宁馨给卓玉婷提的建议不错。但是放到眼下有点不现实,她说得卓玉婷真做不到,起码她白天上班真没工夫给孩子做东西吃。
    这年头大多数孩子都是放养的,有的家里孩子多,父母管不过来,都是让大的带小的。
    很少有人像宁馨一样,把孩子精养的,整天换着花样给女儿做饭吃,把女儿养的白胖可爱。
    因为现在不像后世那样,家家只有一个宝贝,全家围着一个孩子团团转。
    杨秋菊插嘴说了闺女一句:“你嫂子说得对,你得换着花样给他做吃的。”
    看儿媳妇把孙女养得多好。要是离得近,真应该让闺女跟她嫂子好好学学怎么养孩子。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