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66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卓玉航插话问:“你叫什么,怎么是你去黑市买东西,你爸妈呢?”
    提到父母,男孩的脸色有点黯然,他说:“我叫孟旭,我父母现在在很远很远的农村,我们很久才能见一面。”
    难怪了,孟旭看起来也就十一二岁,谁家敢让这么大的孩子自个去黑市买东西,家里大人太不走心了。
    不过这孩子长得真俊,皮肤又白,容貌隽秀,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到了长个的年龄,营养又跟不上,这孩子看上去很瘦,下巴尖尖的,如果戴上帽子或留个长发,没准被人会以为他是女孩。
    虽然孟旭长得好,但他的衣服上补了两三个补丁,看上去家里条件不好的样子。可是他又能从黑市换来东西,应该没到吃不上饭的地步。
    卓玉航问:“那你家还有谁,有人照顾你吗?”
    既然遇到了,好事做到底,他们打算帮帮孟旭。
    “我奶奶在家,不过我奶奶病了,下不来床,她吃不下饭,我才来黑市给奶奶换面条吃……”孟旭认为卓玉航和宁馨是好人,毫无保留地回话。
    “那你家里没有别人了吗,就你和你奶奶在家?”
    孟旭点头,“嗯。我爷爷也在很远的地方,我都好久没见他了。”
    宁馨早已动了恻隐之心,她说:“我是大夫,要不我跟你回去看看你奶奶?”
    “真的吗?太好了,谢谢你们。”孟旭神色略激动地跟宁馨他们道谢。
    他奶奶感冒一二十天了,也去医院抓药吃了,可是一直没好。孟旭见奶奶胃口一直不好,家里却没有细粮做给奶奶吃,他才动了去黑市换东西的想法。
    至于怎么去黑市买东西,孟旭原来见过两次。他记忆力好,大概知道怎么回事,就偷偷拿了奶奶藏起来的银元去黑市换面条。他打算先斩后奏,因为奶奶知道了,一定不会让孙子去黑市冒险。
    孟旭倒是幸运,他找到一个年轻人用银元换了面条。只是后来倒霉了,刚跟人换好东西,就被纠察人员发现了,然后就有了你追我赶的那一幕。
    去孟旭家的路,正好跟去百货大楼是同一个方向,因为孟旭说走小路不算远,卓玉航和宁馨就放弃做公共汽车,跟着孟旭穿插巷子去了孟家。
    一路上,通过卓玉航和宁馨跟孟旭对话,夫妻俩基本了解了孟家的家庭情况。
    孟旭的爷爷是本市的一个大学中文系教授,因为政治原因被下放到偏远农村改造,情况和宁馨姥爷差不多。只是孟爷爷去的地方较远,都好几年没有见面了。好在他还经常和家里通信联系,再苦再累,都要等和家人团聚的那一天。
    孟旭的爸妈也受到牵连,被下放到五七干校进行贫下中农再教育。他们离的近点,但是回家也不方便,一年回不来一趟两趟,照顾不了孟旭。主要是乡下条件太苦,当父母的不想儿子跟着去受累,才把儿子托付给奶奶照顾。
    因此,现在家里就孟旭和奶奶两人。
    晓悦这丫头精力旺盛,走远路也不嫌累,不会吵着让爸爸抱着走,她一边听爸妈和新认识的哥哥说话,一边蹦蹦跳跳走路,很是无忧无虑。
    他们一路聊着天,左转右转,走了一段时间才到孟家。
    孟家原先的房子让别人占了,现在祖孙俩住在街道上安排的两间破旧屋子里。屋子外面简单搭了个棚子是做饭的地方,看上去特别简陋,估计下雨天都没法烧火。
    不过等宁馨三口人跟着孟旭进了屋子之后,发现屋里收拾的干净利索,角落里还有一个煤球炉可以做饭,条件没那么艰苦。
    屋里静悄悄的,孟旭推门进去后,轻声叫:“奶奶,你睡了吗?”
    第101章
    孟奶奶最近一直在床上养病,哪里睡得着。她在琢磨孙子去哪里了, 怕孙子被人欺负, 正想起床出去找人。
    孟奶奶转过头看到陌生人跟孙子回来了,惊讶地问:“你们是谁, 怎么跟小旭家来了?” 她说这话, 赶紧掀开被子想下床。
    孟奶奶在心里琢磨:难道这是夫家那边的亲戚?可是她真对这一家三口没有印象。再说家里的亲戚怕受到牵连,大白天来家里找人的并不多。
    这一家子是哪里来的,难道孙子在外面惹了什么事?看到卓玉航的一身绿军装,孟奶奶心里有点发虚,生怕孙子惹了事,她护不住孙子。
    宁馨看孟奶奶脸色蜡黄, 拖着病体还要下床,连忙说:“大姨, 我听孟旭说您病了,过来看看你, 您不用下床。”
    宁馨过去阻止孟奶奶下床。
    但是孟奶奶挣扎着下床,她猜测问:“难道你是老孟的学生?你看家里来了客人,我怎么能在床上躺着,多没礼貌。”
    她平时是个很板正的人, 家里收拾的很利落。如果不是最近病的时间长,这个点绝对不会在床上躺着。
    宁馨让孟奶奶靠在床头坐着。
    孟旭赶紧说:“奶奶, 我刚才出去买东西,叔叔和阿姨帮了我。阿姨是大夫,听说您病了, 我让她过来帮您看病。”
    他已经把面条买了回来,不打算瞒着奶奶了。因为就算他瞒着,花掉的银元也凑不上数,奶奶早晚会知道。
    有孙子作证,孟奶奶一听这两人帮了孙子忙,立马朝宁馨和卓玉航道谢。不过宁馨特别年轻,她以为宁馨是医院里刚工作的西医医生。既然人家怀着好意都到家来了,孟奶奶打算让这姑娘帮她看看。
    孟奶奶还盼着和老伴团聚,想看孙子长大成人,可没有消极不想看病的想法。
    宁馨谦虚地说:“大姨,我从小跟外公学中医,看些小病小痛是没问题的,要不让我给您看看?”
    孟奶奶一听宁馨学得中医,忙把手伸出来,“姑娘,那麻烦你帮我看看。”
    虽然孟奶奶知道宁馨有个女儿,但是她看上去太年轻了,跟未出嫁的姑娘似的,孟奶奶出口就习惯性地喊姑娘。
    过了一会儿,宁馨给孟奶奶把完脉,又问了她的病症表现,才说:“大姨,你这是得了风寒,病情反复,才加重了病情。不过不是大问题,正好我随身带着药,吃了我给您的药,您很快就能好了。”
    刚才宁馨从孟旭口中了解了他奶奶的病情,已经把空间中的存药放到包里两瓶。因为时常有人求药,这种常用药宁馨准备了一些,以备不时之需。
    按说他们这才头一次见面,孟奶奶不应该乱吃陌生人的药。但是她觉得自家落魄了,没什么让别人可图的,略做考虑后,接受了宁馨的好意。
    卓晓悦天真地说:“奶奶,我妈的药可管用了,邻居家的哥哥姐姐、叔叔阿姨吃了妈妈的药很快就能好哦。”
    这几年,家属院的军属有点小病小痛,经常会找宁馨要几丸药吃。当然,大部分人都不会白吃宁馨的药,事后会送些东西给宁馨,以示感谢。
    宁馨从包里拿出药瓶,给孟奶奶倒出一粒药丸,“大姨,您吃了这粒药,过了今晚应该好些了,我再给您留下两粒药,您每天一粒,吃完应该很快就能好了。”
    卓玉航早已眼疾手快倒了一杯水过来。
    孟奶奶接过水杯吃上药问:“姑娘,这是你自己制的药啊?”
    她刚感冒时已经找老中医看了,人家给她开的药都是一包包的中药,让她自己回家熬了喝。
    宁馨保证:“嗯,大姨,您放心,药很有效的。我听孟旭说您最近吃不上饭,趁我在这里,给您下点面吃吧?”
    老人家本来就体虚,身体素质不如年轻人,再加上孟奶奶思虑过多,没按照医嘱吃药,病情才一直反复。现在她吃了宁馨的药,只要按时吃剩下的药,吃几顿好的,应该很快就能好。
    宁馨看祖孙俩现在情况有点可怜,还特意给孟奶奶留了一颗养生药丸。对于孟奶奶这类受到时代冲击的家庭,宁馨希望他们过得好好的,最好活到好日子来临,以后能享受幸福安逸的生活。
    因为明年这场政治风波就要结束了,接着高考就要恢复,等改革开放,大家伙会逐渐过上奔小康的好日子。
    孟奶奶当然不想麻烦宁馨给她做饭吃,可是宁馨觉得孟旭还小,不一定会做饭,她主动把活揽过来。
    在宁馨下面条的时候,卓晓悦主动跟小哥哥说话,两人很快熟悉起来。
    因为晓悦的父母帮助了孟旭,朋友很少的孟旭对晓悦也有好感,对她很是照顾。孟旭跟晓悦相处起来,觉得她不像一般的小姑娘,说话像个小大人;她虽然年纪小,但是知道的故事很多,讲起故事来非常流利。
    孟旭和晓悦相处起来非常轻松,因为她不会用有色眼光看自己。因为孟旭现在被划分为黑五类子女,上学时经常被同学们欺负,还闹着□□他,他的学校生活一点都不美好。
    后来孟旭有了厌学情绪,根本不想去学校读书。孟奶奶见孙子死活不去上学,没办法,只好在家亲自教他语文、数学。孟奶奶以前也读过女校,教孙子学习小学知识是没问题的,教初中有点难度,因为有的知识她没学过,有的她忘了,只能捡起来先弄懂再教孙子……
    孟旭记忆力超好,属于那种天才型的学生。像他这种学生,放后世绝对是各校争抢要的聪明学生。因为他学起东西来很快,关于背诵的知识,他用心看一遍就能背过,现在他已经在家学完初中课程。
    孟旭今年才十二岁,像他这么大的学生,大多数才小学毕业,正准备上初中。而孟旭已经学完初中课程。因为高中课程难度更甚,孟奶奶怕教错知识点,就没有继续教。她想劝劝孙子,过两年有机会的话还是去学校读高中。
    因为孟家是知识分子家庭,即便是现在情况不好,但是孟奶奶认为,不管到什么时候,有学问的人总会有用处的。她老伴给她写信时也嘱咐过她,一定要让孙子读书。
    宁馨给孟奶奶煮面,本来孟旭要帮忙烧火的,但是卓玉航让他跟晓悦玩,他烧火就行。宁馨煮面条时,把外出时给女儿准备的白煮蛋拿出几个来热了热,准备给孟家祖孙留下。
    不过因为没到饭点时间,宁馨只煮了一碗面。现在粮食稀缺,宁馨可没打算在孟家吃东西。她和丈夫早已说好,中午找个饭馆打牙祭。
    这几年两夫妻把空间管理的很好,除了种植所需药材,还种了部分粮食蔬菜,足够一家人吃的。赶着蔬菜扎堆成熟的时候,都吃不完。他们也在空间里养了鸡,就是为了随便吃鸡蛋。
    不是有女儿吗,卓玉航可不想亏了女儿的嘴,年年养鸡。但是他没养鸭子和鹅,因为鸭和鹅吃得多,养起来需要水,叫起来还烦人,就没养。
    等宁馨把面端给孟奶奶,孟奶奶连忙感激地跟她道谢:“姑娘,今天可是麻烦你了,你看又让你给我看病拿药,还给我做饭,我们这是遇上了好心人……”
    自从丈夫出了事,孟奶奶已经好几年没有遇到像宁馨一家这么好的人了,就连很多亲戚朋友都对他们家避之唯恐不及,怕受他们家牵连,已经断了往来。
    所以孟奶奶受到宁馨一家的帮助,特别感动,忍不住跟宁馨唠叨了一些琐事。孙子还小,有些事孟奶奶不敢跟他多说,生怕他听多了移了性情。这不孟奶奶见了宁馨性子好,情不自禁把家里的烦心事跟宁馨唠叨一遍。有宁馨劝慰着,孟奶奶心里舒坦了些。
    本来宁馨打算给孟奶奶煮了面就走的,但是孟奶奶不让,非得让他们在家玩会儿。宁馨见女儿跟孟旭玩得开心,想等会儿再走。反正今天已经带女儿看了电影,接下来是买东西的时间,晚会儿也没事。
    等孟奶奶吃完面,感觉胃里热乎乎的,身上终于有了力气。她去了另一间屋子,等了一会儿,她攥着一块红绸布出来了。
    “馨馨,我家现在也没啥好玩意,这是我年轻时带的红珊瑚手镯,你不嫌弃的话,拿去玩吧。我跟你投缘,要是不嫌弃的话,以后咱们当个亲戚走动。”孟奶奶是为了感谢宁馨,才不顾风险,拿出她压箱底的一些首饰。
    孟奶奶手底下确实还有些好存货,留下的首饰颜色鲜艳,大多是年轻时戴过的。以前她都藏在隐蔽的地方,抄家时没被人弄走。后来她藏得跟隐蔽些,没被人收走。
    孟奶奶之所以敢拿手镯送给宁馨,一个是宁馨一家帮了孙子帮了她;而是她觉得跟宁馨投缘,想送点东西给她。主要是宁馨性子温柔,跟孟奶奶看病说话又有耐心,还给她做饭吃,孟奶奶打心底感激她,相信送了宁馨东西,宁馨也不会到处乱说,才想送她手镯。
    再者,现在敢主动跟孟家走动的亲戚可不多。孟奶奶看宁馨是大夫,卓玉航是军人,起了结交的心思。
    第102章
    孟奶奶也是吃了宁馨的药和面后,感觉身体舒服了很多, 她不知是药起了作用还是吃碗面胃里舒服了, 反正她挺感激热心的宁馨一家。
    反正这姑娘性子好,合她眼缘, 错不了。
    这手镯吧, 还是镶金的,搁在以前和后世都是值钱的好东西,反正值些钱,只是这年头没人敢戴。
    宁馨推辞:“大姨,我的药不值几个钱,可不敢收您的东西。”
    宁馨知道手镯的价值, 她不过是顺手给孟奶奶治病,可不会收这么贵重的东西。如果孟奶奶像街坊邻居那样送点吃的, 或许她会收下。但是手镯显然太贵重了些,超出诊金很多倍, 她是不会要的。
    再说宁馨也不缺首饰带,除了妈妈留给她的首饰,丈夫也在黑市上给她换了几样,宁馨虽然喜欢首饰, 但是没有到收集癖,没有见了就想拥有的想法。
    孟奶奶非得把手镯塞给宁馨, 宁馨说什么都不要,两人推让好一阵子,孟奶奶到底没把手镯送回去。
    宁馨还好心劝说孟奶奶:“大姨, 您有贵重物品都好好收着,说不定那天政策变了,这种首饰就成了值钱的好东西。您要是随便送人,说不定以后后悔了呢。”
    眼看离好日子越来越近了。
    孟奶奶笑着说说:“这倒是有可能。不过我送你东西可不心疼,要不我也不能拿出来。”
    见宁馨死活不收,孟奶奶打算以后送点合适的东西给宁馨。反正她已经知道宁馨坐在哪里,以后可以上面送谢礼去。
    别看孟旭穿得衣服比较破,上面还不着补丁,其实孟家还有些家底。至于孟旭衣服上的补丁,那是孟奶奶特意给孙子的衣服上补得。她就怕孙子穿得太好太显眼,让人再举报他们家。
    宁馨又说了几句客气话,眼看快到中午了,她想告辞。
    还没等宁馨提起告辞,孟旭跑到宁馨面前问:“阿姨,您不是大夫吗,我能不能跟着你学医术?我学东西很快的。”
    孟旭跟宁馨提出这样的要求,起因就是奶奶生病。这次奶奶生病他真得怕了,怕奶奶因病会离开自己。他的想法很好,如果他跟阿姨学了医术,以后他就能给奶奶治病,不怕奶奶生病了。
    孙子没有提前跟孟奶奶商量,她听孙子突兀地提出要求,下意识地想阻止:“小旭,你……”
    说到半截,孟奶奶就顿住了,不知该怎么阻止。想来孙子是因为她病了一场,才起了学医的心思。原来她可没听孙子说过将来要学医。
    然后孟奶奶只好对宁馨说:“这孩子不懂事,第一次见面就想让你教他,不好意思……”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